壺峰青青,熟水悠悠。在這座崇學向善的千年古城中,孕育了耕讀傳家、重教興學、明招文化等獨具武義特色的地方文化。教育是武義的一張金名片,「砸鍋賣鐵」辦教育、「欠發達縣也要辦大教育」一直是武義教育的生動寫照。
數載春秋,人才輩出,武義教育不僅培養了王金南院士等一大批國家建設的棟梁之才,還輸送了多名省級、國家級運動員和25名空軍海軍飛行員。教育強縣之路,武義上下而求索。「十三五」規劃實施以來,我縣將省基礎教育重點縣提升作為教育優先發展的重中之重,努力創建省教育基本現代化縣。
目前,全縣有中小學校40所、幼兒園91所、培智學校1所、成人教育有繼續教育中心(包括社區學院、廣播電視大學工作站、教師進修學校)1個、職教培訓中心1個、鄉鎮(街道)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1所、老年大學1所,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國民終身教育體系。
從「砸鍋賣鐵」到「鳥槍換炮」
武義自古崇文尚學,具有重教興學、耕讀傳家的優良傳統,老百姓節衣縮食,也要供子女讀書。「砸鍋賣鐵」式教育,深深浸漫在武義的歷史文化血脈當中,薪火相傳,歷久彌新。走進新時代,武義不斷加大教育事業投入,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教育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人民對教育的滿意度與日俱增。
「媽媽,快看呀,我的新學校真大、真漂亮!」新學期伊始,壺山小學的一年級新生興高採烈地參觀新校園,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熟溪北路89號,這是壺山小學歷史上的第3次搬遷,不僅擴大了辦學規模,還提升了學校形象。從壺山上街184號、壺山上街137號、北嶺校區到現在的熟溪北路89號,4個地標承載了壺山小學70年來的滄桑巨變。
教育承載著每個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近年來,我縣不管城市還是農村,一座座嶄新的現代化教學樓拔地而起,不少學校也「鳥槍換炮」,塑膠操場、多功能教室等硬體配置一應俱全。2018年,武義一中新校園投入使用,2019年,北嶺幼兒園、桐琴鎮中心幼兒園、泉溪鎮中心幼兒園等學校開始招生,2020年,江南大院小區配套幼兒園、城東幼兒園在大家的期盼下紛紛與孩子們見面。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發展,努力做到財政資金優先保證教育投入,2017年—2019年,縣財政投入8億餘元,用於學校建設和維修、設備更新與添置、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礎設施改造、教師培訓等。同時,學前補短工程強勢推進,出臺《發展學前教育第三輪行動計劃》,將「加快學前教育發展」列入民生實事項目,通過「新建一批、改建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發展思路,緩解了我縣學前教育「散、小、亂、差」的局面。
基礎教育重點縣提升工程的實施,改善了我縣東北部人口集聚區學校的辦學條件,使學前教育、教育技術裝備水平等教育發展的薄弱環節實現了長足的進步,為我縣教育現代化發展和優質均衡發展夯實了基礎。
從「獨領風騷」到「百花齊放」
從山區到城區,從小學到中學,近年來,一項項教育惠民的舉措在武川大地上落地生根,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正讓希望之光照亮每一個角落。
改革是發展的「利刃」,也是推動教育事業前行的強大動力。緊握改革這把「金鑰匙」,武義教育揚帆起航,吹皺了一池春水,吹起了碧波漣漪,激發教育戰線的改革創新活力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改革創新熱情,武義教育進入「百花齊放」的新時代。
教育局深入學校開展「四進四促」活動,開展「行為習慣達標(示範)校創建」,落實「教學十條要求」,試點集團化辦學和初中「雙班主任」制度。2018年高考實現大面積豐收,四所高中學校受到縣政府表彰嘉獎;2019年高考高分段人數創新高,中考成績穩居全市中上遊,小學階段百花齊放創特色,學前教育公辦園覆蓋面積不斷提升。
區域推進班集體建設、「黨史進課堂」、勞動實踐教育……這些都是我縣在探索教育事業的實踐。讓不同的學生擁有屬於自己的特色和專長,這樣的生動教學局面,如今已在我縣各個學校成為普遍現象,「一校一品」特色在全縣各中小學中逐漸凸顯。實驗小學的「梅郎山」文化、熟溪小學的「毓秀文化」、王宅小學的耕讀特色、明招小學的明招文化……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提高教師素質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我縣始終把這項工作當做教育內涵發展提升的核心工作來抓。
已是耄耋之年的朱龍生,1958年到武義一中任教。他說,窮國辦教育,經費不足待遇低,這是當時教育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作為化學老師,沒有實驗室、沒有實驗器材,讓他著實傷透了腦筋。「口述實驗過程,從實驗器材的描述到實驗結果的講解,全靠我一張嘴。」朱龍生說,「改革開放至今,教育越來越『有錢』了,教師教學方式也更加多元、生動,這正是教師素質提升的直接體現。」
如何讓不同群體接受公平的教育,這是我縣教育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外來務工人員集中的工業鄉鎮(街道)新(擴)建學校、降低入學門檻……我縣投入9.5億元,用於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學校基礎設施建設,集中改善學校教育技術裝備。此外,每年還選派縣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優秀班主任等優秀骨幹教師,到隨遷子女集中學校支教,促進了外來務工隨遷子女集中的學校教育質量提升。
校企聯合的辦學新模式,推進了育人模式的改革。武義職校堅持市場導向,構建「聯合辦學」模式,與縣內外100多家企業建立合作關係,開辦現代學徒制「提升班」、「創新班」、「實驗班」,開設全國首個中職學校滑翔傘專業班,與京東、阿里巴巴等企業建立產教聯盟。同時,學校積極投入「浙江省中職教育現代化工程」建設,成立省級大師工作室、創業創新實驗室各1個,積極全面推進課改,構建中職選擇性課程體系,教育質量穩定,近幾年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為100%。
千年潮未落,風起再揚帆,武義教育已實現質的飛越。不斷優化教育環境,探索教育模式,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提高教育質量,使青少年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情感等方面全面發展,多措並舉之下,武義教育正快步走上創建教育基本現代化縣的新徵程。
來源:武義發布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