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螞蟻集團一員,通過境內持牌機構,為廣大跨境電商賣家和中小企業提供更加快捷、方便、安全和實惠的跨境收款服務。
2020-11-23 16:41
最近,一微博博主曝光了一個「新騙局」:一批工廠老闆被割了韭菜。
他們都有一個共性,40歲上下,都是工廠老闆,不懂電商運營,卻又迫切希望能成功轉型跨境電商。
老闆們求才若渴,在各大招聘平臺高薪求聘,卻引來披著「求職者」皮囊的代運營。代運營以家裡有事、尚未離職等各種理由,說服老闆免去面試流程,且不坐班,在線上試用一個月。因「求職者」對店鋪運營「頗有見解」,且工資不高,不一例外,老闆們都同意了,給他們開了子帳號。
老闆們叫苦的日子開始了。欺負老闆不懂行,這些代運營所謂的店鋪運營便是花錢推廣,每天不痛不癢的優化標題、優化描述。成千上萬的錢用了,卻沒有掀起一點水花,業績差,曝光也沒見提升。
代運營們每天花極少的時間,就能獲取一個月的代運營費,幸運的還能騙取更多的廣告費。
上述工廠老闆僅僅是跨境電商行業裡被收「智商稅」的一個小群體。今年以來,跨境電商「逆勢增長」的招牌效應,吸引了更多的國內品牌、工廠、個人窩蜂而入,而這些人就是「被割韭菜」的極佳對象。
今天,我們來盤點一番新手賣家最易繳納的「智商稅」。
許多人進入跨境電商行業,如何起步,怎麼實現從0到1,毫無頭緒,這時電商培訓機構便有了用武之地。
近兩年,培訓機構雨後春筍般湧現,當然,培訓機構也有優質、靠譜的,不能一桿子打死,但眾多無良培訓真的坑人不淺。
畫風是這樣的,塑造所謂的「大神」形象,朋友圈時不時發布日破萬單截圖,而這些截圖不知是哪個賣家的,直接被這些所謂的「大神」盜用,塑造「爆單」、「百萬美元待提現」等「事實」,然後開始圈粉,收學費。「花了6000元,耗時一個月,就傳授如何上傳產品,亞馬遜平臺後臺界面介紹,如何跟賣,再沒有其它了。」一賣家一氣之下曝光了某培訓機構。
當然,這只是培訓機構吸引賣家上鉤的套路之一。還有一些跨境電商培訓機構,講師只會紙上談兵,談理論,沒有運營店鋪經驗,當賣家按照講師分享的理論去實施落地時,會發現,夢想與現實的差距如此之大。
小貼士:對於培訓機構的甄別,賣家可選擇一些平臺官方認證的培訓機構,比如Shopee平臺認證的雨課、千鳥跨境等,建議賣家從專業度、主打課程、講師背景(有無實際經營經驗)、學員反饋、售後答疑等方面進行考察,有條件的可以實地走訪。需要注意的是那些花裡胡哨各種廣告的,要特別小心。
跨境電商圈中有一種「很流行」的模式——無貨源模式,尤其在河南、山西一帶盛行。
這種模式是這樣的,告訴你買一個ERP軟體,一鍵搬運1688等國內電商平臺上的連結,將成千上萬的產品信息上傳至跨境電商平臺上,不壓資金、不壓貨,還能快速賺錢。對於小白賣家而言,這樣一本萬利的買賣再划算不過了。
一些ERP服務商或是培訓機構正是利用小白賣家不懂跨境電商,隱瞞了背後可能誘發的侵權以及大批量退貨風險,讓其購買ERP,大割韭菜,少則兩三千,多達上萬。
據傳,有賣家就繳了「智商稅」,買了ERP軟體,鋪了十幾萬listing,效果微小,出單後,退貨率竟然高達60%,賺錢就別想了,還留下個爛攤子。
小貼士:無貨源本身只是一種運營模式,但是被誇大了效果,張口說隨便一個店月入幾萬的培訓機構或服務商,可以直接pass!只賣軟體不管後期也可以Pass!——來自某跨境賣家的忠告。
被物流商薅羊毛,這樣事件,每周在跨境電商圈裡都在發生,空運變陸運,捲款跑路的,攬貨不發的……
這裡也總結了幾種常見的情形:
①騙貨,比如賣家發30件貨,物流商最後只發8件,發一部分留一部分,走自己的電商公司,或是其他方式。
②物流商先給一個低報價攬客,後面又加上亂七八糟的雜費,事先未說清,最後帳單一看,多了五花八門的費用。
③部分物流商過度承諾客戶,比如6-7天的時效,為了與客戶達成合作,標榜自己3天就到,但實際誰體驗誰知道。
④空運變陸運、海運。部分貨代先攬貨,再通過不同渠道消耗包裹,可能會傳遞假的物流信息,明面上空運,實際上是將貨件通過快船輸往海外。今年疫情期間,就有一大波賣家遭此橫禍,貽誤商機。
小貼士:賣家在挑選物流商時,要有一套完整的供應商篩選程序,公司資質,在行業是否長期存在,是否有完整的管理系統,是否專精某條線路,尤其在旺季時,需更加謹慎。
賣家可以測試物流商,如果能滿足賣家明顯不合規的需求,這種類型的物流商可信度相對就較低了,出事風險非常大。
0費率是近幾年部分收款服務商的攬客招數,這其中,有真心實意做補貼的,也有收割韭菜的存在。
比如,一些收款服務商號稱低費率,即在資本的助力下,以補貼換用戶,但是有時間限制(幾個月或是一年),或者有限額度,或者是有平臺限制,當賣家被吸引使用之後,過段時間,費率就會開始上升,這時,賣家想換號,難了,只能默默被割韭菜。
又比如,收款服務商在費率上不賺賣家的錢,但可能在其它領域拿回來,比如匯率。匯率不是實時對標中國銀行,有匯損,有隱藏費用。
小貼士:不要被各種營銷噱頭蒙蔽了雙眼!高利潤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同時重點考察收款服務商的資質和能力,是否擁有牌照。賣家可以找一些市場上名氣大的公司,考察實力和背景。比如老牌跨境支付企業萬裡匯(WorldFirst),封頂0.3%費率,無任何隱藏收費,0匯損。
實際上,跨境電商業內還隱藏著各式各樣的智商稅,打擦邊球或是掛羊頭賣狗肉,或是藉助信息差,狂收割韭菜,VAT價格虛高也是一個典型的範例。被收「智商稅」的多是跨境電商小白,當然也有老手賣家馬失前蹄。
總而言之,行業亂象的規範,路還很長,但賣家進入圈子,必須得有甄別服務商的能力,必須找到生存法則。
掃描二維碼註冊萬裡匯(WorldFir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