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親屬卡」詐騙頻發?警方這樣提示!

2020-12-22 中國長安網

日前,全國各地有不少用戶因被誘導綁定微信「親屬卡」,而被騙走微信餘額甚至綁定的銀行卡內財產。對此微信提示,親屬卡開給親人肯定不會被騙,生人求贈親屬卡,不收不贈不隨他。警方提示,微信推出「親屬卡」功能初衷是方便支付,但有可能被犯罪分子作為犯罪工具用於實施網絡犯罪,請廣大微信用戶給他人發送親屬卡時一定要謹慎。

套路1

冒充貸款中介誘導綁卡後盜取

據《廣州日報》報導,近日,廣州市黃埔區檢察院辦理的一起網絡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在網絡貸款群冒充貸款中介人和貸款審核員與被害人溝通,誘使被害人與其建立了微信「親屬卡」,從而成功盜取了被害人微信帳戶內的資金。

被告人吳某是位步入職場不久的小夥子,他在網絡貸款群中將自己包裝成貸款中介人和貸款審核員與被害人溝通,謊稱曾經在網上成功申請小額貸款,以「親身經歷」與被害人交心,解鎖被害人的提防。

待時機成熟,吳某騙取了被害人的信任,再以核實微信是否為被害人本人使用,或者出於審核當日資金安全、需要互發紅包通過測試等等為由,瞞天過海將自己的微信與被害人微信中的「親屬卡」進行綁定。綁定過程很簡單,吳某贈送給被害人「親屬卡」,「親屬卡」雖標有額度但並不能完成支付,之後吳某會迅速向被害人發信息索要同等金額的「親屬卡」,被害人按照指令完成綁定。

隨後,吳某又要求被害人下載聊天軟體進行「視頻審核」,當著被害人的面進入對方的微信帳戶中操作所謂的「資金流水審核」,「審核」完畢後沒有立刻退出帳戶,反而修改了被害人「親屬卡」中的支付額度,為盜取被害人的資金做好鋪墊。

最後,吳某以需要證明被害人有還款能力為由,誘騙被害人往被害人自己的微信帳戶轉入現金,繼而用其一個手機微信號掃其另一個手機微信號的收款碼,將被害人帳戶內的現金轉入其本人的微信帳戶內。

可見,吳某正是利用了被害人對軟體功能的不熟悉和急於借貸的心態完成一系列的忽悠,進而非法獲取了被害人的錢財。2020年6月5日,黃埔區檢察院就該案向黃埔區法院提起公訴,同月24日,黃埔區法院認定被告人犯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八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4000元。

套路2

利用「親屬卡」套現後拉黑被害人

據山西懷仁網警消息,一男子來到李老闆的店裡以換取現金為由,請求通過微信錢包向李老闆發送一張1340元限額的「親屬卡」,再由李老闆支付其1340元現金。熱心腸的李老闆一口答應了。

微信顯示收到親屬卡後,李老闆支付該男子相應現金,該男子隨即離開。男子離開後不久,李老闆微信收到該男子解綁親屬卡的通知,再聯繫對方,發現自己已被拉黑。

警方表示,「親屬卡」的唯一功能,就是「幫人代付」,最高額度為每月3000元。早在「親屬卡」剛推出時,就有人利用大多數人不熟悉此功能的特性,直接拿著手機上門「套現」。「親屬卡」的功能推出一年有餘,但並不是所有人都熟悉該功能的特點。

套路3

用「親屬卡」當押金遭多次微信消費

據珠海公安消息,近期,江蘇南京市民楊女士在網上發布了一條房屋出租信息,幾天後男子張某主動聯繫她,稱自己剛調來南京工作,打算將這套房子租下來,並當即通過微信「親屬卡」轉了3000元作為押金。

然而,沒過多久張某就「反悔」了,以親屬卡不好用為由讓楊女士退還押金。在他的要求下,楊女士也回贈了對方一張額度為3000元的「親屬卡」作為押金退還。

令楊女士沒想到的是,「親屬卡」剛贈完,手機上就陸續出現了多條消費提醒,再聯繫張某時發現自己已被拉黑,隨即報警。

其實,張某送的「親屬卡」只是一個「額度」,需要消費支付才有用,如果張某的微信支付帳戶沒有錢,相當於一個「沒錢的錢包」,楊女士是無法使用的。而楊女士回贈的親屬卡,綁定的是她有存款的微信支付帳戶,相當於「有錢的錢包」,張某可以在3000元額度以內隨便消費。

張某正是利用這個小漏洞,對楊女士進行詐騙。

記者體驗

可綁定任意好友無需親屬關係

微信「親屬卡」是微信推出的一種代付功能,簡單說就是父母子女消費你來買單,代付方可以設置額度,每張卡每月額度0.01元至3000元,一共可以開4張。

在使用親屬卡消費時,消費資金將自動從代付的支付帳戶扣除。系統將根據代付方的使用習慣推薦優先扣款方式,如優先扣款方式失敗,將按順序嘗試使用其他支付方式完成扣款。不過,用戶可在微信裡贈送「親屬卡」給任意好友作消費使用,是否是父母、子女等親屬,微信方面僅作相應提示,並不具體追究。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下午體驗發現,進入「親屬卡」界面,系統將提示用戶選擇父親、母親或子女作為贈予人,不過此時用戶可隨意選擇一位好友綁定。隨後,將設置每月消費上限,並輸入密碼,發送至對方,對方領取後,親屬卡便生效。

當親屬卡生效後,領取人在使用額度內任意微信支付時,無需再次向對方驗證,即可直接劃扣額度。付款成功後,對方會收到一條「扣款憑證」,顯示交易用戶、交易場景和扣款金額。

警方提示

遇新事物先弄清功能給他人發卡要謹慎

昨天下午,微信支付在官微提示稱,親屬卡開給親人肯定不會被騙,記住:假裝熟人和親戚,這種好友不要加。生人求贈親屬卡,不收不贈不隨他。只有父母和子女,才能開卡把錢花。微信支付表示,親屬卡裡的金額顯示的是消費額度,而不是到帳資金,只能用於消費,不能轉帳,更不能提現。親屬卡領取後,贈卡方和領卡方都可以隨時解綁。

警方表示,微信推出「親屬卡」功能本來是出於便捷支付的目的,但卻被犯罪分子作為犯罪工具用於實施網絡犯罪。發送「親屬卡」給他人,等同默認對方從自己的微信錢包、綁定的銀行卡中自動扣費。因此,給他人發送「親屬卡」時一定要謹慎。對於不熟悉的新鮮事物,要先弄清楚,被騙子用「親屬卡」騙的大多數人對該功能完全不了解,最終導致被騙。

警方提示,凡是涉及錢財的事情,請大家務必提高警惕,以免造成財產損失。

本組文/本報記者溫婧

相關焦點

  • 詐騙預警提示:「微信親屬卡」要小心
    7月28日,「微信親屬卡存在漏洞成新型詐騙利器」登上微博熱搜。同日,瀋陽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的官方微博 @瀋陽網警巡查執法也對此種新型的詐騙手法進行了預警提示。騙子是這樣用 「親屬卡」詐騙的據介紹,微信中依次點擊「我-支付-錢包」後就可以看到「親屬卡」,在選擇贈送一張「親屬卡」後,將出現微信好友列表,選擇好友即可進入「設置額度」頁面,代付方需要設置每月消費額度,額度控制在0.01元到3000元之間。
  • 微信「親屬卡」詐騙頻發 警方:謹慎發卡 親屬卡金額顯示消費額度非...
    日前,全國各地有不少用戶因被誘導綁定微信「親屬卡」,而被騙走微信餘額甚至綁定的銀行卡內財產。對此微信提示,親屬卡開給親人肯定不會被騙,生人求贈親屬卡,不收不贈不隨他。警方提示,微信推出「親屬卡」功能初衷是方便支付,但有可能被犯罪分子作為犯罪工具用於實施網絡犯罪,請廣大微信用戶給他人發送親屬卡時一定要謹慎。
  • 警方提示:親屬卡也不是天上的餡餅
    詐騙分子盯上了這個微信功能已經有不少人中招!微信「親屬卡」是微信的代付功能,微信用戶可在微信裡贈送「親屬卡」給父母、子女作消費使用,代付方通過設置「親屬卡」的每月消費額度上限,將額度控制在0.01元到3000元之間,每月自動延續,當父母、子女使用「親屬卡」消費時,消費資金將自動從代付方的支付帳戶扣除。
  • 微信親屬卡也能詐騙?這是道德淪喪還是智商淪陷
    近日,有兩則關於微信親屬卡的新聞被業內所關注,利用微信新推出不久的親屬卡功能,不良社會分子進行詐騙。到底親屬卡是怎麼實行詐騙的呢?我們來還原下案情。兩起親屬卡詐騙案可以猜想,店主孫先生誤以為這位年輕人發的親屬卡就是轉帳或者紅包,於是給了年輕人1340現金。孫先生或許是眼神不好,亦或者對親屬卡功能不太了解。第二起案件在浙江義烏。5月31日,義烏市公安局廿三裡派出所民警王子健經過數日偵查,抓獲利用微信親屬卡詐騙的男子張某。張某是保險業務員,平常會在微信上通過添加附近的人擴展業務,使用微信較為頻繁。
  • 「微信親屬卡」代付類新型詐騙
    近日,楊女士在網上發布一條房屋出租信息,幾天後張某主動聯繫她告訴楊女士自己剛調來南京工作,打算將這套房子租下來,隨後她通過微信「親屬卡」轉了3000元作為房子的押金,然而,沒過多久張某就「反悔」了。這個時候,張某以親屬卡不好用為由,讓楊女士退還押金,而楊女士也按照張某所說的步驟進行操作,向她贈予了一張額度為3000元的「親屬卡」。可這卡剛贈予完,楊女士的手機上就陸續出現了多條消費提醒,之後聯繫張某發現自己被拉黑,楊女士也選擇報警處理。
  • 大連警方提醒你!小心有人用微信「親屬卡」詐騙
    隨後,她通過微信「親屬卡」轉了3000元,作為房子的押金。然而,沒過多久張某就「反悔」了。這個時候,張某以「親屬卡」不好用為由讓楊女士退還押金,而楊女士也按照張某所說的步驟進行操作,向她贈送了一張額度為3000元的「親屬卡」。可這卡剛贈與完,楊女士的手機上就陸續出現了多條消費提醒,之後聯繫張某,發現自己被拉黑,楊女士趕緊報了警。
  • 微信親屬卡存漏洞成新型詐騙利器 專家:不要隨便添加好友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微信最新資訊 > 正文 微信親屬卡存漏洞成新型詐騙利器 專家:不要隨便添加好友
  • 微信親屬卡成新型詐騙利器 不要隨便與陌生人綁定親屬卡
    微信親屬卡成新型詐騙利器 不要隨便與陌生人綁定親屬卡  Emma Chou • 2020-07-27 17:12:36 來源:前瞻網
  • 2900元秒沒,小心微信親屬卡詐騙!
    IT之家12月12日消息 據微信官方消息,如果你不熟悉微信親屬卡,很可能會被其中的套路弄暈而上當受騙。今年受害人楊女士此前未使用過微信的親屬卡功能,不了解產品的屬性和使用規則,被壞人鑽了空子,合共損失了2900元。去年6月份,微信新增了親屬卡功能。
  • 微信親屬卡成新型詐騙利器 這個功能你用過嗎?
    隨著網絡發展的快速,各種手機軟體都是有人使用的,特別是社交軟體,其中微信基本上大家都有在使用了,那麼對於微信的功能你熟悉嗎?就有消息稱微信親屬卡成新型詐騙利器,微信親屬卡這個功能你用過嗎?微信親屬卡就是類似於淘寶支付寶的代付或者親密付了,用戶可在微信裡贈送「親屬卡」給父母、子女作消費使用,每月消費額度在1分錢到3000元之間,次月自動延續,當父母、子女使用「親屬卡」消費時,消費資金將自動從代付方的支付帳戶扣除。
  • 近期微信、抖音等社交平臺詐騙頻發
    微信和抖音在便捷溝通的同時,也讓不少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近期,我省各地公安機關接到的多起警情顯示,微信、抖音等社交平臺電信詐騙頻發。9月26日,家住佛坪縣的周女士在抖音上認識一名男子,兩人通過聊天熟悉後互相添加了微信好友。
  • 微信「親屬卡」被利用成新型詐騙利器
    近日有多家媒體報導,廣州市黃埔區檢察院辦理了一起網絡犯罪案件,一位步入職場不久的小夥子,利用微信親屬卡,先把自己包裝成受害者,打情感牌,在網絡貸款群冒充貸款中介人和貸款審核員與被害人溝通,誘使被害人與其建立了微信「親屬卡」,從而成功盜取了被害人微信帳戶內的資金。開通親屬卡本是為了便捷的加深親人之間的聯繫,現在卻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了詐騙利器!
  • 微信「親屬卡」功能被一些騙子用來詐騙,快了解下!
    你知道微信的「親屬卡」功能嗎?微信「親屬卡」是微信自帶的功能,用戶可通過在微信上給父母、子女等開通(贈送)親屬卡,即「對方消費你買單」。代付方可通過設置每月消費額度上限,將額度控制在一定範圍之間。其實,張某送的「親屬卡」只是一個「額度」,需要消費支付才有用,如果張某的微信支付帳戶沒有錢,相當於一個「沒錢的錢包」,楊女士是無法使用的。而楊女士回贈的親屬卡,綁定的是她有存款的微信支付帳戶,相當於「有錢的錢包」,張某可以在3000元額度以內隨便消費。張某正是利用這個小漏洞,對楊女士進行詐騙。
  • 行動支付「親屬卡」成最新詐騙手段
    最近有人利用行動支付軟體上的「親屬卡」功能進行電信詐騙。目前,郴州已有多位市民「中招」。 江女士(化名)在市內開了一家小旅館。前段時間,一名「老客戶」找到了江女士,並提出了包房的要求。 與對方加了支付寶好友後。江女士沒有立馬收到錢,卻收到了一條綁定親屬卡的提示。
  • 微信「親屬卡」 最新騙局,你必須了解一下!
    微信「親屬卡」 最新騙局,你必須了解一下!你知道微信「親屬卡」功能嗎?微信親屬卡的功能就是使用者可以為父母、子女的帳號開通此功能後,對方消費時由使用者來代付,並不是直接把錢款轉了過去。是不是覺得很方便?
  • 網絡辦信用卡騙局頻發 警方:辦卡需先交錢的多為騙局
    網絡辦信用卡騙局頻發 警方:辦卡需先交錢的多為騙局 2017-03(以下簡稱「省反詐騙中心」)15日發布提示:網上辦貸款、信用卡被騙的警情一直居高不下。
  • 微信親屬卡被當成詐騙工具 騰訊:親屬卡不要贈送給陌生人
    微信親屬卡是用戶給父母、子女等開通(贈送),父母、子女消費由用戶自己支付的一種消費方式。7月28日消息,據媒體報導,廣州的吳某冒充貸款中介人員,誘導受害人與其建立微信親屬卡,盜刷對方微信帳戶中的資金。
  • 【網警提醒】謹防冒充「親屬」詐騙
    ,往往被我們重視及信任從而卸下防備然而騙子往往利用這種心理,通過冒充受害人「親屬」,對受害人實施詐騙。隨後,「婆婆」發了張圖片給錢女士說帳戶處於外匯飽和狀態。於是錢女士就打電話給了張經理,張經理稱「今天國外資金不能轉帳,只能國內轉帳,你把錢打給我,我來定」。
  • 識別傳銷騙局,只看這一點就夠了;發幣募資為常見套路;微信「親屬卡...
    2018年11月下旬,某高校教師遭遇電信詐騙,被騙18萬元後報警。警方通過調查發現:該筆涉案資金與其他詐騙非法所得一起,通過一個名為「小宇宙秒付」的帳戶轉入了火幣全球站,並通過比特幣交易完成洗錢。案例二:2019年6月,幣圈最大資金盤PlusToken錢包被曝光跑路,許多投資者投進去的加密貨幣資產無法提現。
  • 微信親屬卡怎麼用?微信親屬卡開通使用全攻略 過年給父母開通吧...
    其實微信中也有類似的功能,那就是「親屬卡」,很適合過年的時候給父母或子女開通。微信親屬卡主要方便父母手機充值話費、繳費、購物等,無需綁定銀行卡即可使用,對於不敢在微信上綁銀行卡的老年人開始,非常實用。話不多說,以下是微信親屬卡開通使用全攻略,一起來看看吧。一、微信親屬卡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