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微信親屬卡存在漏洞成新型詐騙利器」登上微博熱搜。同日,瀋陽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的官方微博 @瀋陽網警巡查執法也對此種新型的詐騙手法進行了預警提示。
微信「親屬卡」是一種「代付」功能,與支付寶「親密付」相似,用戶可通過在微信上贈送給父母、子女「親屬卡」。在使用「親屬卡」消費時,消費資金將自動從代付方的支付帳戶扣除。代付方可設置「親屬卡」的每月消費額度上限,每月自動延續。這種可以贈送父母、子女的「親屬卡」,主要目的就是讓親人付款更簡單。同時,因為可以看到使用方用「親屬卡」支付的消費記錄,家長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給孩子零花錢,能更直接地掌握孩子零花錢的去向。
騙子是這樣
用 「親屬卡」詐騙的
據介紹,微信中依次點擊「我-支付-錢包」後就可以看到「親屬卡」,在選擇贈送一張「親屬卡」後,將出現微信好友列表,選擇好友即可進入「設置額度」頁面,代付方需要設置每月消費額度,額度控制在0.01元到3000元之間。
騙子如何使用「親屬卡」詐騙?警方表示,騙子們首先利用比如「我姐姐讓我加你微信」等方式添加受騙者的微信為好友,並通過平常聊天讓受騙者覺得騙子純屬善意,且完全不差錢。當受騙者沒有了提防心,騙子莫名送一張「親屬卡」給受騙者,然後迅速和受騙者發信息索要同等金額的「親屬卡」或轉帳金額。然而騙子贈送的這張「親屬卡」雖標有額度但並不能完成支付,因為對方微信餘額裡面根本就沒有錢,而且綁定的銀行卡也是一張空卡。
給陌生人開通親屬卡 有人已受騙
據介紹,鄧先生在去年7月添加了以美女為頭像的「歲月你別催」為好友。去年12月7日鄧先生收到「歲月你別催」發來的信息,對方稱錯發了一張「親屬卡」,鄧先生按對方要求回贈了一張3000元額度的「親屬卡」。然後對方每次消費500元,分6次刷走3000元後將鄧先生拉黑。
警方介紹,綁定「親屬卡」便等同默認對方從自己的微信中或綁定的銀行卡中自動扣費,給他人發送「親屬卡」時一定要謹慎。
據悉,「親屬卡」贈送完後無法立即解綁,需要等到對方領取後才可以解綁,或者對方一天之內沒有領取也會自動作廢。有專家表示,相關部門應該提高「親屬卡」的使用安全性,比如在扣費時二次確認等等。同時為了避免廣大用戶上當受騙,應該謹慎使用這一功能。
警方提示:發送「親屬卡」給他人要小心
不久前微信支付在官微提示稱,「親屬卡」裡的金額顯示的是消費額度,而不是到帳資金,只能用於消費,不能轉帳,更不能提現。發送「親屬卡」給他人,等同默認對方從自己的微信錢包、綁定的銀行卡中自動扣費。因此,給他人發送「親屬卡」時一定要謹慎。市民應切記假裝熟人和親戚的人不要加,對於生人求贈「親屬卡」,不收不贈不理他。
來源:瀋陽市公安局
編輯:雪楓、家明
核稿: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