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在第4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由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重慶優秀科學家風採展」特別推出聆聽科學家故事系列報導,現場展示將於5月29日至6月30日在重慶科技館舉行。主要展示在渝「兩院院士」及重慶英才·優秀科學家的精彩事跡、主要成就等,向全社會講好科學家故事,讓廣大市民走進科學家的豐富內心世界。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18日6時訊(記者 伊永軍)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藝術家,沒想到卻和工具機、齒輪等打了半輩子的交道。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王時龍長期從事數控加工工具機、裝備數位化控制技術及製造自動化技術的研究。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省部級技術發明一等獎、「重慶市首屆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重慶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富民興渝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王時龍。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羅傑 攝
衝著「工藝」報高考志願 「將錯就錯」研究齒輪30多年
王時龍出生於湖南省祁陽縣。中學時代,王時龍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藝術家,卻誤打誤撞走上了機械這條路,一走就是幾十年。
1984年,父親的一句「好男兒志在四方」,讓王時龍在填報高考志願時,選擇了重慶大學機械製造工藝設備及自動化專業。
回想起這段往事,王時龍笑著說:「我中學時喜歡畫畫。本以為『工藝』與工藝品相關,但進入大學才知道,此工藝非彼工藝。」
但秉承著骨子裡那種幹一行愛一行的精神,王時龍從此踏踏實實地與工具機、齒輪等打起了交道,把全部青春獻給了機械自動化領域。
「汽車是重慶的支柱產業,齒輪作為汽車變速箱的核心零部件,在汽車產業中的作用舉足輕重。」王時龍說,長期以來,國產齒輪加工裝備只能保證手動擋變速箱以及低端自動變速箱齒輪的加工,並不能滿足重慶齒輪產業向高精度和高速幹切方面的轉型發展。
不僅是汽車,包括航母、大型風電設備等,王時龍表示,齒輪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的裝備中,不同性能的齒輪,決定裝備的能力和壽命。以前,我國大規格齒輪加工工具機大都依賴進口。如果遇到航母等大型裝備傳動系統出現故障,沒辦法維修,很可能就會變成一堆「廢鐵」。
為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支持下,王時龍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用了3年的時間,研發了具備複雜修形功能的精密制齒工具機,滿足了航母、汽車、大型風電等國家重大需求。這些成果廣泛應用於我國90%以上水面艦艇齒輪加工,也為汽車變速箱的批量國產化提供了保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他讓學生自己去「找」代替「授」
除了攻克了複雜修形齒輪精密製造難題,王時龍團隊還成功研製了國內首臺不鏽鋼組件剪切機科研試驗平臺,突破了國外技術封鎖,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攻克了自動武器等關鍵復位零件多股螺旋彈簧的設計、製造和檢測核心技術,為我國重大專用設備提供了技術支撐。
在科研領域不斷創新,王時龍在教學一線的教書育人方面,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獨創了「釣魚竿」理論教學法,不僅傳授給學生知識和學習方法,還鼓勵學生自己去找「釣魚竿」,探索更多的學習方法。
在王時龍看來,老師有三類,一類是「把自己釣起來的魚」送給學生吃的老師,即把現有的書本知識原原本本教給學生;一類是「把魚竿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釣魚」的老師,即傳授學習方法給學生;還有一類是「鼓勵學生自己去找釣魚竿」的老師,即讓學生自己找學習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認為用『授』的方式不如讓學生自己去『找』,這對他們的鍛鍊更大。」多年來,運用這套教學方法,王時龍不僅培養了學生開拓創新的能力,也為國家和重慶輸送了大批優秀的機械專業人才。
研究「人機物」融合 讓每個零件齒輪都會「交流對話」
作為我國一級重點學科「機械工程」的學術帶頭人,這些年來,王時龍還先後擔任國家863先進位造領域主題專家、「數控一代」總體專家組專家、網絡化協同製造及智能工廠總體專家組專家等,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40餘項,獲發明專利30多項。
「我的夢想就是讓每個零件、每顆齒輪都會『交流對話』!」王時龍說,隨著中國「智造」時代的到來,傳統工科也逐漸向新工科轉型。
目前,王時龍帶領團隊正在進行「人機物」融合的研究——即把計算機的存儲能力、計算能力與人的決策能力、思考能力有機結合,通過附加在零件上的晶片讓零件變得更智能,這將大大提高車間運行效率和產品質量。
為了這個夢想,王時龍一直在努力奮鬥。他說,隨著5G時代的到來以及智慧機器人領域的飛速進步,自己離夢想的實現越來越近了。
相關報導:
重慶優秀科學家風採展|楊培增:對於千千萬萬的患者而言 我就是你的眼!
重慶優秀科學家風採展| 楊士中:太空中建太陽能電站破解能源供給難題
重慶優秀科學家風採展| 蔣興良:30餘年內心堅守 化解電網上的「堅冰」
重慶優秀科學家風採展| 王珏:給工業器材拍CT做「診斷」的行家裡手
重慶優秀科學家風採展|向仲懷:絲綢之路上的「大漠駝鈴」
重慶優秀科學家風採展| 夏慶友:讓琳琅滿目的蠶絲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
重慶優秀科學家風採展| 楊新民:用數學來解決「卡脖子」的關鍵問題
重慶優秀科學家風採展|王國胤:讓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助力智慧社會建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