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老闆自學成古生物學家 頂級期刊發6篇論文

2020-12-16 人民網

原標題:礦老闆成古生物學家 已在頂級期刊發6篇論文

  天宇博物館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博物館」。

  鄭曉廷和他的古生物標本。圖/天宇博物館供圖

  只有初中文化卻是多所高校教授 在《自然》《科學》上已發表6篇論文

  他初中肄業,當過鍋爐工、針織廠廠長、金礦礦長。如今,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史前動物化石博物館館長。他在《自然》、《科學》等頂級期刊上發表了6篇論文,轟動學術界。《科學》雜誌在專訪中稱其為「恐龍王」。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已是國內好幾所大學的教授。實現從「礦頭」到「古生物學家」的轉變,他只用了不到10年時間。這個傳奇勵志故事的主角名叫鄭曉廷,今年59歲。

  文/本報記者肖歡歡

  天宇博物館位於距山東曲阜80多公裡的平邑縣。雖然是座小縣城,但這家博物館卻建得氣勢恢宏,這裡收藏著39萬件古生物和礦物標本,其中包括1200件恐龍的化石標本,因而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博物館」。

  礦長愛收藏

  4億元建成最大博物館

  來過博物館的人多數都被這裡的「寶貝」震懾住,遊客問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你在哪裡弄到這麼多古化石?」讓更多遊客不解的是,這樣一個頂尖級別的博物館,怎麼會藏在沂蒙山區的小縣城裡?

  天宇博物館的展品陳列面積達2.8萬平方米,在28個展廳裡,擺放著各種恐龍和礦物標本。對於博物館展品之豐富,鄭曉廷並不謙虛。「博物館恐龍和鳥類化石比全世界其他所有博物館的同類化石都要多。」

  鄭曉廷只有初中文化,之前對古生物也是一竅不通,他曾是平邑縣國有的歸來莊金礦礦長。他回憶說,1991年他們開始挖金礦,很快企業就有了利潤。到了1993年,生產黃金的利潤已過一千萬元。

  2000年開始,當時政府鼓勵企業搞多種經營,避免對礦產的依賴。當時他就發現搞古董收藏很熱,但因為古玩、字畫、瓷器等贗品太多,風險太大,鄭曉廷猶豫再三。由於自己是開礦出身,經縣政府批准同意,他們把錢投在了古生物化石和礦物標本收集。

  天宇博物館從2003年開始建設,當時由歸來莊金礦出資5000萬元。此後,金礦不斷出資徵集化石和礦物標本,陸續投資近4億元。鄭曉廷當時向縣裡保證,建博物館的錢全由金礦負擔,金礦每年上繳利稅一分不少,因此,他得到了縣政府的支持。

  鄭曉廷最早開始收藏古生物化石是在上世紀90年代。當時,他在臨沂一個古玩市場上看到一個礦石樣的烏龜,覺得很別致,於是花50元買回家,過幾天發現,其他古玩市場也都有這種小烏龜,這時他才知道自己上當了,但這次失敗卻激發了他對古生物化石的興趣,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在建博物館前,鄭曉廷和古生物化石沒有任何交集,是個地道的門外漢,他只有初中文化。但當他迷上研究古生物化石後,卻迸發出無限的熱情。

  勤學苦練

  「門外漢」自學痴迷解剖

  「一開始也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所以只能廣撒網,無論是鳥類、爬行類、哺乳類,有關研究者的文獻能找到的我都找來看。我不懂英語,我需要看的文章,就找人翻譯過來看。」在中科院南京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和北京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的專家的幫助下,鄭曉廷的科研逐漸走向正規化。大概過了4年時間,他逐漸摸出一些門道。

  除了掌握國際上研究鳥類和恐龍的動向,鄭曉廷還通過親自解剖,了解鳥類的骨骼。在他的辦公室裡,有一個展翅欲飛的禿鷲骨架標本正對著他的辦公桌,那就是鄭曉廷親手解剖過的。

  那隻禿鷲來自附近一所動物園裡,已經死了十來天,一起拉回去的還有一頭死了四十多天的長頸鹿。那時正是三伏天,鄭曉廷不顧惡臭,在博物館主樓後面的空地上,一塊一塊地研究禿鷲的骨骼結構,

  鄭曉廷解剖動物的目的是為了研究鳥類化石。在獲得山東省文物局批文後,天宇博物館開始面向全國徵集古生物化石,一開始,博物館嘗試收集昆蟲和植物化石標本,後來逐漸轉變成收集恐龍和鳥類化石標本。

  鄭曉廷說,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博物館可以徵集各類化石,但他對於化石的來源還是小心翼翼。「我當然希望寶貝的來源廣一些,但來路不正的,偷來的藏品肯定不能要,我這裡不能成了銷贓的地方。」據他介紹,之前曾有一個文物販子拿來一件磷氯鉛礦物標本準備賣給他。他觀察之後,估價能有200萬元,但商販開價僅20萬元,這讓他心生狐疑,細問之下才知道這件文物來路不正,於是拒絕收藏這件文物。

  隨著博物館日漸出名,國內著名的「北古所」(中科院北京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南古所(南京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專家都成了博物館的常客。北古所所長周忠和說,天宇博物館的收藏能寫出數百篇論文,這些寶藏可能需要「北古所」的科學家們花上數年的時間來挖掘。

  學術達人

  4年「徵服」頂級期刊

  鄭曉廷一躍從礦老闆變成古生物學家,這些年,他陸續在世界權威刊物《科學》、《自然》發表專業論文。

  從2009年至今,他已有超過10篇研究成果,陸續刊登在《科學》、《自然》、《美國科學院院刊》、《英國皇家學報》、《鳥類學研究》等專業期刊上。「在《科學》、《自然》上一共發了6篇,第一作者的有5篇,第二作者的1篇。」

  2010年8月,他還被聘為臨沂大學教授,擔任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所長。「當時好多人不服,說我一個初中水平的人怎能當教授?我當時就說,等我發一篇文章給你們看看。」

  2010年,他在網上看到《科學》雜誌上有一篇英國的古生物學家研究始祖鳥和孔子鳥飛翔能力的論文。論文通過對這兩種鳥羽軸直徑與現生鳥類的羽軸進行對比,得出結論認為,這兩種鳥類的飛羽羽軸太細弱,無法支持鳥類飛行,因此認為飛行是在鳥類進化晚期才發生的。

  鄭曉廷館藏了536件孔子鳥化石標本,有4件標本保存有清晰的飛羽羽軸痕跡。經過測量這些羽軸,他發現長度是英國科學家報導數據的兩倍,而且並不細弱。鄭曉廷覺得這篇論文的數據有待商榷。2010年10月15日,《科學》雜誌便發表了鄭曉廷《有關「細弱飛羽羽軸體現始祖鳥和孔子鳥有限飛翔能力」的評論》一文。

  今年3月15日和3月18日,鄭曉廷先後在《科學》、《自然》上連發兩篇論文。3天之內,在兩家世界頂級科學刊物上發表論文,這在學術界都是極為罕見的,而更令人稱奇的是,鄭曉廷甚至連電腦都不會用。

  回應質疑 能發文章並非因錢多

  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礦頭,如今成了教授、所長,鄭曉廷面臨的質疑從來沒有消停過。「有人說我發文章是因為我有錢,我是館長,所以和人家合作的文章會讓我排名在前。這麼說我也理解,畢竟我只是一個初中肄業生,就像我第一次在《科學》上發表的論文那樣,好多人嘲笑我,說那文章是你寫的嗎?不會是你花錢買的吧?」他說,其實去年發在《自然》、《科學》上的兩篇文章早在幾年前就在自己的書中描述過了。這次能夠發表,只不過是再次完善了證據和材料的結果。「我有我的原則,只有課題的主體方案是我設計的文章,我才署第一作者。」

  也有人質疑鄭曉廷這麼做只不過是錢多燒得慌。鄭曉廷表示,自己只不過是真的對古生物感興趣。「我從小就愛鑽研,想知道人類的起源是什麼。這世上有錢的人多的是,怎麼沒見他們鑽研出什麼來?」

  「門外漢」鄭曉廷說,僅靠他個人的力量在世界級刊物上發表論文是很困難的,這是研究團隊集體的研究成果。

  鑑於鄭曉廷對古生物研究所作的貢獻,古生物學學者徐星在進行恐龍研究時,將天宇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長羽毛的恐龍標本命名為「鄭氏曉廷龍」。2012年8月24日,美國《科學》雜誌在報導鄭曉廷的事跡時,也稱其為「中國恐龍王」。鄭曉廷,這個原本與古生物研究完全不搭界的「門外漢」正在逐漸登堂入室。

相關焦點

  • 它是一隻貓..卻成了世界頂級物理學期刊的論文作者...
    人家發過論文.  它叫Chester,是一隻暹羅貓...說起它跟學術結緣這事,還是因為它的主人Hetherington。 1975年,Hetherington是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物理教授。當時他寫了一篇論文:Two-, Three-, and Four-Atom Exchange Effects in bcc 3He,好吧,這標題就不翻譯了,總之就是深入探索在不同溫度下的原子行為。 寫完之後,他對自己這篇論文是相當滿意,認為這將成為自己最具影響力,將被後人不斷引用的一篇論文。
  • 國外頂級期刊發論文技巧拿走不謝
    這裡說的國外頂級期刊,是貨真價實的頂級期刊,比方說《腫瘤生物學》雜誌。隨便去查查就知道,這本雜誌是國際腫瘤及生物標記物學會(ISOBM)的官方期刊。 如何才能夠更方便地在這家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呢?他們有一個在我們看來弱智到極點的程序漏洞,名字叫做「同行評議制度」。
  • 超9成SCI論文發在國外!中文期刊到底差在哪
    8月29日,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CCF YOCSEF)邀請科技界、出版界專家,就中文期刊如何回歸正途展開了激辯。超9成SCI論文發表在國外期刊問:中國期刊的生存現狀是什麼?任勝利(《中國科學》雜誌社總編輯):2019年,中國SCI論文發表數量超過50萬篇,位列世界第二。2000年,中國SCI期刊對中國學者論文的貢獻是41%,到2018年下降到7.4%。也就是說,100篇論文中只有7篇發表在中國際期刊上,另93篇都發在國外期刊上。
  • 一罐某品牌薯片,讓這群中國醫生在世界頂級期刊上發了篇論文……
    薯片桶作聽診器輔助新冠肺炎治療竟發醫學頂刊近日一篇中國學者討論在 COVID-19 爆發期間聽診器相對於超聲設備價值的論文引發眾人關注,這篇全文不到 2 頁的論文既不是 Prespective 也不是 Letter ,竟然發表在頂級醫學期刊European
  • 山東6篇醫學論文造假被國外網站曝光 期刊給錢就發
    近日,國外一家知名論文抄襲監察網站發表報告稱,中國多篇醫學論文涉嫌抄襲,並推斷有論文代寫公司與部分雜誌勾結,通過發表造假論文牟利。在曝出的造假論文裡,有6篇出自山東濟南、煙臺、日照等地醫院。為什麼醫學界論文造假現象頻出?「現在我經常會接到論文代寫公司的電話,也正在考慮是否花錢用他們來代寫論文,因為沒有論文晉不了職稱。」濟南一位臨床醫生如是說。
  • 師院教師論文登上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師院教師論文登上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 近20年全國大學頂級期刊論文數排名,與世界名校差距明顯!
    這個成績表明了國內高校在發表論文方面,還是有非常大的優勢的。但僅僅量大並不能說明什麼,核心論文尤其是頂級期刊論文數才是衡量一所大學科研成果的最好檢驗。在國際中,有公認的三大頂級期刊,分別是CELL、nature和science,也就是大家常常說的CNS(細胞、自然和科學)三大期刊。能在這三大頂級期刊發表的論文,無一不是對行業發展有顛覆作用的成果。那麼,國內高校在3大頂級期刊發表論文數如何呢?
  • 發表一篇頂級期刊的論文,價值多少錢?
    一旦發表了一篇CNS論文,那麼,它必將帶來的巨大的榮譽和獎勵,因此,難怪大家都說,論文幾乎是「檢驗科學的唯一標準」了。那麼,這些全世界最頂級的期刊論文,真的可靠嗎?六年前,《Nature》雜誌曾發表過一篇報導《貝格利和埃利斯2012》(以下簡稱《BE》),文章中說道 :89% 的腫瘤生物學研究不可重複,53 篇中只有 6 篇可重複。
  • 學霸小姐姐直博清華:以第一作者在國際期刊發論文
    大學期間曾獲國家級獎學金,浙江省政府獎學金,SAIL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獎,浙江省挑戰杯大學生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第三屆北京大學唐孝炎環境創新獎學金,在SCI權威期刊上發表4篇論文。然而,你以為只有直博清華和本科期間的4篇sci?還不止……最近,學姐又發力了!我的天!竟然是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高水平期刊發論文!還與「癌症研究」有關!到底是多厲害?快來看
  • 溫州大學美女學霸在國內外期刊發表6篇學術論文,3篇為第一作者!
    溫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國際化)專業2015級本科生龔玲豔同學利用課餘時間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至今已有6篇學術論文發表在國內外主流期刊上(其中3篇為第一作者)。of Membrane Science上,該刊是化學工程和高分子科學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之一,最新影響因子為6.578,主要發表膜內物質傳輸、膜結構開發及製備等領域的前沿科研成果。
  • 為啥中國9成SCI論文發在國外?
    任勝利(《中國科學》雜誌社總編輯):2019年,中國SCI論文發表數量超過50萬篇,位列世界第二。2000年,中國SCI期刊對中國學者論文的貢獻是41%,到2018年下降到7.4%。也就是說,100篇論文中只有7篇發表在中國期刊上,另93篇都發在國外期刊上。
  • 人民中科疫情期間在國際頂級會議和期刊上發表兩篇論文
    CVPR是由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主辦的世界頂級計算機視覺會議,是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的人工智慧領域A類會議。該視頻描述算法利用了圖卷積神經網絡的關係推理能力,並借鑑了老師教學生的學習策略,在三個大型國際通用數據集(MSVD、MSR-VTT和VATEX)上取得了當前世界上最好性能,該研究成果將極大提高機器智能理解視頻語義的能力。
  • 田軒教授論文被國際頂級期刊《會計研究期刊》接收發表
    近日,國際頂級期刊《會計研究期刊》(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正式接收我院教授田軒及其合作者的論文《不對稱成本與股利政策》(Asymmetric Cost Behavior and Dividend Policy),文章待刊發表。
  • 那些年,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各國政要
    但是,有那麼幾位國家領導人,還在讓阿旺膜拜但不可求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論文,讓我等芸芸眾生何以堪。第一當屬歐巴馬。這三本期刊分別為醫學、綜合和法律方面的頂級期刊。作為全球頂級「網紅」,川普更是成為Nature、Scienc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 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的常客。
  • 浙江大學又一篇論文被《nature》收錄,2019年迎來頂級期刊豐收年
    ,生命科學院的的陳軍教授,最近收錄的第五篇《nature》主刊論文同樣是來自生命科學院的周青教授,這篇論文是由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哈佛大學共同合作的論文,凸顯了浙江大學多元的學術合作和強大的科研實力。2019年度,浙江大學還發表了6篇《science》主刊論文,2篇《CELL》論文,其中前沿的生物醫藥領域頂級論文佔據半壁江山,在2000年大合校中,浙江大學和上海交大都屬於最成功合校的例子,醫學院在強大的生物醫藥科研的助力下,臨床醫學的表現非常的搶眼!
  • 花7千元發篇論文 結果期刊是假的!
    只要花幾千塊錢,就能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論文,這對於有需求的人來說,無疑是條捷徑。殊不知這整本雜誌,也許都是騙子為投稿者「量身定製」的。近日南京秦淮警方查處一起假冒中文核心期刊案,抓獲嫌疑人兩名,初步統計涉案受害人多達兩百餘人。
  • 李君教授論文被頂級期刊《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刊發...
    近日,國際頂級期刊《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金融研究評論》)刊發了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助理教授李君的論文《The Collateralizability Premium》(《抵押溢價》)。
  • 李君教授論文被頂級期刊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刊發
    近日,國際頂級期刊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金融研究評論》)刊發了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助理教授李君的論文The Collateralizability Premium(《抵押溢價》)。該論文由李君與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商學院的艾恆傑、香港科技大學的李凱以及法蘭克福大學的Christian Schlag三位學者合作完成。
  • 四川一大學院長6篇核心期刊論文遭質疑
    近日,四川醫科大學(原瀘州醫學院)外國語學院院長、教授田耘被指在學校官網簡歷的科研成果中,出現6篇刊發於中文核心期刊的「假論文」。但田耘回應稱,上述論文均發表於增刊或論文集,所以無法在網絡資料庫上查到,「不是造假,是信息不全的問題」。
  • 萬蕊雪:女博士4年發6篇頂級期刊CNS,如此學霸到底是怎樣煉成的?
    近日在2018年清華大學新年聯歡晚會上2017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揭曉一個科研大牛引起關注她博士四年已發表頂級期刊Science論文6篇Cell論文2篇萬蕊雪: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2009級本科生,2013年推免清華大學醫學院直接攻讀博士學位,進入施一公實驗室開展畢業設計,並師從施一公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