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人來說,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因為數學不僅僅是關係著孩子將來的學習成績,它對孩子思維方式的形成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父母要想孩子將來對數學更加感興趣、學起來更加容易,那麼父母就要在孩子5歲前,多加留意,把孩子的數學思維喚醒並激發出來。
為什麼要在孩子3~5歲時喚醒數學思維?
在孩子3~5歲這個時期,是孩子只能理解直觀、生動形象事物的時期,看一看、聽一聽、動一動都是需要孩子親自進行體驗,才能夠達到有效地理解,從而產生興趣的。
實際上,大多數孩子在3~5歲這個時期,才會進入到文字和符號的敏感期,這時候我們父母也並不需要強迫孩子學習數學,孩子自己就會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時候父母再進行培養,就能輕易喚醒孩子的數學思維了。
父母要如何喚醒3~5歲寶寶的數學思維?
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曾經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所以父母想要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那麼父母不僅可以對孩子進行引導,還可以將數學滲透進生活當中。
我國南北朝時期,有一位著名的數學家——祖衝之,他從小便擁有了良好的教育環境,爺爺從祖衝之很小的時候,就發現了他對數學很感興趣,於是便不斷地給祖衝之進行數學方面的知識滲透,剛開始是一些簡單的加減法,後來每天會討論一些關於數學方面的知識。
而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數學知識滲透,也是祖衝之成為傑出的數學家最基層的基礎。
所以父母要根據孩子的智力發展規律以及年齡,來給孩子滲透不同的數學知識,尤其是3~5歲這個階段,他們很容易會對一些事物產生厭煩的心理,所以父母可以利用生活當中的趣事來引導孩子形成數學思維。
和孩子一起玩圖畫類的數學遊戲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過:3~5歲這個階段的孩子,無論是認識世界還是學習數學,都只能接受「形象思維」的方式,他們這個時候只能通過看圖、看圖畫來進行認知和理解。
人的大腦都有很強的可塑性,但如果在完全不理解的情況下學習,那麼就會使孩子大大地降低其大腦的可塑性,從而影響到孩子的想像力。
所以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讓孩子看一些帶圖畫類的數學繪本,讓孩子在繪本的圖畫中學會數學,對數學產生興趣。
只要孩子對數學產生了興趣,那麼以後孩子學習數學也不會難到哪裡去,我們家樂樂在3歲左右的時候,就開始看很多關於數學的繪本圖畫書,其中《德國好奇狗陪你學》就是樂樂最喜歡的一套數學啟蒙遊戲書。
這套書共有20冊,其中數學啟蒙遊戲有13冊,專注力訓練有7冊,每一冊書中都有各種各樣的遊戲,讓孩子在遊戲、寫寫、畫畫中迷上數學,循序漸進地步入數學的殿堂。
樂樂在玩這套好奇狗遊戲書的時候,我明顯地發現,樂樂的數學能力得到了不少的提升,而且專注力也要比同齡小朋友高上很多,把這套數學遊戲書分享給有需要的父母們!
別逼孩子算數、加減法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小孩子能數到100為自豪的,甚至還有一些父母每天都會專門抽出一些時間,讓孩子來鍛鍊數數。
但孩子這麼小,真的就能夠數下來嗎?其實是能的,如果只是讓孩子背順口溜或死記硬背,那麼孩子肯定是能夠完成任務的,但這並不代表,孩子會完全理解。
有一次,我讓一個數完100個數的孩子,給我看看有幾個蘋果的時候,結果那個孩子看了半天的蘋果也沒有反應,顯然,這個孩子還做不到將數字和蘋果一一對應。
其實一般3歲以下的孩子,只能夠對數字有一些淺顯的感知,他們這時候只能夠區分一些明顯的多和少,但如果要學會點數和對應,那麼孩子就要在4~5歲這個時期了。
而進行加減法就更是要等到孩子5歲以後了,逼著孩子學習數數,只會讓孩子提前經歷挫敗感,甚至還會對數學產生厭惡感。
對於3~5歲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看得見」的數學會更加符合孩子心智的發展,比如:讓孩子比較一下兩個蘋果,誰大誰小等等,這樣會更加有利於孩子數學思維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