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喚醒3~5歲寶寶的數學思維?父母這樣做,孩子數學想不好都難

2020-12-17 樂樂媽育兒

對於很多人來說,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因為數學不僅僅是關係著孩子將來的學習成績,它對孩子思維方式的形成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父母要想孩子將來對數學更加感興趣、學起來更加容易,那麼父母就要在孩子5歲前,多加留意,把孩子的數學思維喚醒並激發出來

為什麼要在孩子3~5歲時喚醒數學思維?

在孩子3~5歲這個時期,是孩子只能理解直觀生動形象事物的時期,看一看、聽一聽、動一動都是需要孩子親自進行體驗,才能夠達到有效地理解,從而產生興趣的。

實際上,大多數孩子在3~5歲這個時期,才會進入到文字和符號的敏感期,這時候我們父母也並不需要強迫孩子學習數學,孩子自己就會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時候父母再進行培養,就能輕易喚醒孩子的數學思維了。

父母要如何喚醒3~5歲寶寶的數學思維?

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曾經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所以父母想要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那麼父母不僅可以對孩子進行引導,還可以將數學滲透進生活當中。

我國南北朝時期,有一位著名的數學家——祖衝之,他從小便擁有了良好的教育環境,爺爺從祖衝之很小的時候,就發現了他對數學很感興趣,於是便不斷地給祖衝之進行數學方面的知識滲透,剛開始是一些簡單的加減法,後來每天會討論一些關於數學方面的知識

而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數學知識滲透,也是祖衝之成為傑出的數學家最基層的基礎

所以父母要根據孩子的智力發展規律以及年齡,來給孩子滲透不同的數學知識,尤其是3~5歲這個階段,他們很容易會對一些事物產生厭煩的心理,所以父母可以利用生活當中的趣事來引導孩子形成數學思維

和孩子一起玩圖畫類的數學遊戲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過:3~5歲這個階段的孩子,無論是認識世界還是學習數學,都只能接受「形象思維」的方式,他們這個時候只能通過看圖、看圖畫來進行認知和理解。

人的大腦都有很強的可塑性,但如果在完全不理解的情況下學習,那麼就會使孩子大大地降低其大腦的可塑性,從而影響到孩子的想像力

所以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讓孩子看一些帶圖畫類的數學繪本,讓孩子在繪本的圖畫中學會數學,對數學產生興趣

只要孩子對數學產生了興趣,那麼以後孩子學習數學也不會難到哪裡去,我們家樂樂在3歲左右的時候,就開始看很多關於數學的繪本圖畫書,其中《德國好奇狗陪你學》就是樂樂最喜歡的一套數學啟蒙遊戲書。

這套書共有20冊,其中數學啟蒙遊戲有13冊,專注力訓練有7冊,每一冊書中都有各種各樣的遊戲,讓孩子在遊戲、寫寫、畫畫迷上數學循序漸進地步入數學的殿堂。

樂樂在玩這套好奇狗遊戲書的時候,我明顯地發現,樂樂的數學能力得到了不少的提升,而且專注力也要比同齡小朋友高上很多,把這套數學遊戲書分享給有需要的父母們!

別逼孩子算數、加減法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小孩子能數到100為自豪的,甚至還有一些父母每天都會專門抽出一些時間,讓孩子來鍛鍊數數

但孩子這麼小,真的就能夠數下來嗎?其實是的,如果只是讓孩子背順口溜或死記硬背,那麼孩子肯定是能夠完成任務的,但這並不代表,孩子會完全理解

有一次,我讓一個數完100個數的孩子,給我看看有幾個蘋果的時候,結果那個孩子看了半天的蘋果也沒有反應,顯然,這個孩子還做不到將數字和蘋果一一對應

其實一般3歲以下的孩子,只能夠對數字有一些淺顯的感知,他們這時候只能夠區分一些明顯的多和少,但如果要學會點數和對應,那麼孩子就要在4~5歲這個時期了。

而進行加減法就更是要等到孩子5歲以後了,逼著孩子學習數數,只會讓孩子提前經歷挫敗感,甚至還會對數學產生厭惡感

對於3~5歲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看得見」的數學會更加符合孩子心智的發展,比如:讓孩子比較一下兩個蘋果,誰大誰小等等,這樣會更加有利於孩子數學思維的培養

相關焦點

  • 3-5歲喚醒數學思維,家長用這5個方法,孩子數學成績想不好都難
    但做了父母以後,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也承受「數學學不好」的痛苦,那在3-5歲喚醒數學思維就很重要,為孩子未來學數學打下思想的基礎。為什麼要學好數學?數學其實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生活裡到處充滿著數學知識。
  • 3-6歲孩子數學啟蒙,家長做好這5點,喚醒孩子的數學思維
    文 | 嬌嬌媽育兒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3歲開始,孩子們陸續會開始對數學感興趣,總是喜歡問:這是幾?有幾個?等問題,這時就說明孩子已經開始對數字、數量等數學概念感興趣了,孩子進入了數學敏感期。雖然3歲左右的孩子對數量、數字等概念還沒有很好的理解,但是當孩子開始主動想要了解數學的時候,家長就要抓住時機為孩子做好數學啟蒙了。
  • 2歲就要給孩子做數學啟蒙了,3個能力+9個遊戲,輕鬆培養數學思維
    可有過教孩子數學題經驗的父母,真是笑著笑著就泛起一陣心酸:原來明星和我們一樣,做了父母也逃不了「數學題」的折磨!為什麼孩子學數學就這麼難呢?日本著名的數學培訓家永野裕之認為:沒有人天生不適合學數學,因為每個人都有「數學腦」!
  • 5歲之前,父母經常問孩子這3個問題,有助於培養孩子數學思維
    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在陪孩子寫數學作業的時候崩潰過,反正我是崩潰了。作為一個高考數學成績剛剛接近及格線的數學渣渣,我對數學有種天生的「畏懼感」。因此,很希望我家大寶能夠「替我」把數學學好了。但是事與願違,我家大寶似乎遺傳了他媽我的「數學頭腦」,每次做題的時候,做好幾遍都做不對。
  • 如何打造孩子的數學腦?5個方法鍛鍊孩子數學思維,娃以後錯不了
    一次偶然機會,跟我初中的班主任也就是教我們數學的老師一起聊了會天,我就無意當中提到了孩子數學這個問題,以我老師的多年經驗就告訴我如何提升孩子的數學腦,並告訴了我四個方法能鍛鍊孩子的數學思維,我覺得挺有效果,我就想分享給我的粉絲們。
  • 3-7歲的孩子算數,了解「湊十法」這5大口訣,孩子算數不再難
    每當看到別人家孩子5、6歲就會心算了,自家孩子連普通的加減法都不會,家長都會感到特別著急,其實孩子學算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父母掌握「湊十法」這5大「口訣」,教會孩子算數很容易,尤其是3-7歲這個學習數學的關鍵時期。
  • 3~6歲寶寶在家就能玩的7個數學遊戲!「玩」轉數學,讓寶寶更聰明
    在我問了小姑的教育方法後,就發現了小姑在妞妞小時候進行數學啟蒙的時候做錯了,對於3~6歲的寶寶來說,數學智能提升活動,都是一些簡易有趣好玩的遊戲,俗話說:「寓教於樂」,只要是可以用具體事物表達出來的數學概念,都可以借著遊戲的方式讓孩子
  • 孩子數學不好,都是因為這個技能還沒有訓練好
    在輔導孩子數學的時候經常發現,孩子知道公式定理,卻不知道如何運用,有時候換個說法就不知道怎麼做了。比如一年級小孩,讓他計算3+5是多少,他知道8,如果給他一個應用題說,有一堆蘋果,小明吃了3個,小紅吃了5個,這堆蘋果一共有多少個?孩子蒙圈了,不知道是多少!(這麼簡單,都不會做!!!)
  • 爸媽數學不好,該怎麼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用對3招孩子事半功倍
    對於數學好的孩子來說,高考數學輕鬆就能高出平均分幾十分,數學滿分的高考狀元更是屢見不鮮,但因為數學「拖後腿」而上不了好大學的孩子比比皆是。孩子學了十二年的數學,成績仍然不高,那一定是孩子的數學思維不好。
  • 爸媽數學不好,該怎麼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用對3招事半功倍
    家長用對3招,孩子學習數學能省下一半力氣和時間1.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遠離數學焦慮家長們的數學焦慮是學生時代留下的病根,由於數學不好,家長們害怕甚至討厭數學,產生了數學焦慮。在培養自己的孩子時,家長們會無意識地把自身對數學的焦慮帶到孩子身上,總是覺得孩子學數學很難,擔心孩子學不好。這樣的消極想法會直接影響孩子對數學學習的態度,如有這種情況的家長就要改了!
  • 孩子的數學思維如何培養
    幼兒思維的發展大概有三個階段:0-3歲,基本上是以動作思維為主導,這個時候培養幼兒思考一些東西,一定要他動手去做;3-6歲這個階段,幼兒的思維處於以具體動作思維為主導轉入以具體形象為主導的階段;6、7歲以後,慢慢地從具體形象思維轉入到初步的抽象思維。首先父母能夠豐富幼兒的表象。
  • 孩子4 歲對數字反感,父母數學又都很差,如何進行數學啟蒙?
    昨天表妹打電話給我訴苦,:孩子都已經四歲了,上了幼兒園了,應該開始學習了,尤其幼兒園老師教他們開始學習數學後, 每天有一定量的作業要練習寫數字。一到寫數字的時候,孩子就各種不願意各種糾結各種不想寫。一個家,三種態度爺爺奶奶的態度:是「這麼小的孩子寫什麼寫不用寫上學自然就會寫了。」
  • 如何喚醒3-8歲幼兒的數學思維?家長做好這幾點,數學啟蒙很簡單
    原來是數學思維並不是簡單的數數而已,而是以數學思維作為基礎,舉一反三學習其他知識便能夠事半功倍,可見數學思維對於孩子學習的重要性,要想讓孩子搶先站到起跑線上,幼兒的數學啟蒙工作很重要。一、什麼是幼兒的數學啟蒙呢?
  • 抓住2-6歲「數學敏感期」,孩子想學不好數學都難
    亞沙·阿斯利8歲時,亞沙便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拿到數學A級的學生,做6份試卷,有兩份都是滿分或接近滿分。當孩子對某個科目興趣濃厚時,家長不催孩子也能學得起勁,而且越學越好,形成正向循環。而良好的數學思維,相當於大腦中的「方法論」,是學習數學事半功倍的前提,需要儘早培養。2-6歲的「數學敏感期」,是進行數學思維啟蒙與數學興趣培養的關鍵時期。在該階段,孩子對數學的自主興趣本來就很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慾也非常強烈,家長培養孩子就是順水推舟的事。而一旦錯過該時期,後期想再補救那就費勁了。
  • 抓住2-6歲「數學敏感期」,孩子想學不好數學都難!
    亞沙·阿斯利 8歲時,亞沙便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拿到數學A級的學生,做6份試卷,有兩份都是滿分或接近滿分。 處於「數學敏感期」的孩子,會對很多事物產生好奇,而且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都是「數學思維」出發的。在數學敏感期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孩子能夠較快接受並且學會。
  • 清華人做小學老師!「世界腦王」楊易,為喚醒兒童數學思維而奮鬥
    根據調查得知楊易小學時數學成績並不好,如今卻靠著數學得到了成功,他到底做了什麼我想先成為讓孩子喜歡的數學老師楊易畢業於清華,像這樣一位天之驕子並沒有在畢業後選擇各種高薪的工作,而是要去當小學數學老師。大家都感到不理解。在一次參訪中,他表示自已多年來就對數學很是喜歡,看到很多孩子都對數學不敏感,認為數學難,更加堅定自已要當數學老師,想讓孩子喜歡上數學。而之所以選擇當小學老師是因為他認為「真正數學思維的培養其實是在小學期間」。
  • 給3~6歲孩子推薦幾套數學啟蒙繪本,建立數學思維
    相信每位家長都清楚數學的重要性,那麼到底該如何給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呢?事實上,如果單純說教給孩子數學計算,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算術」,要到5歲左右再學才比較適合。不過,數學並不只是有算術,還包括大小、多少、方位、時間、比例等概念。
  • 孩子6歲前可以不學「數學」,但不能沒有「數學思維」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做過這樣一項實驗:準備10枚大小一樣的硬幣,5個一排,排成兩排。一開始,兩排硬幣排列地一樣寬,研究人員問參與測試的孩子:「你覺得兩排硬幣,哪一排更多?」孩子認真地數了兩遍,發現每排硬幣都有5枚,所以她回答說:「一樣多」。
  • 孩子數學不開竅,刷題沒用,學會這套思維方法,成績想不好都難
    做題光有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數學重在思維能力的培養,如果數學思維沒搭建好,肯定想不明白,想不明白,自然就做不明白了。2個兔,5隻雞。這樣一張圖,是不是就一目了然了呢。這就是圖形思維,要讓孩子養成畫圖的習慣,對於題目中條件比較抽象、不易直接根據所學知識寫出答案的問題,可以藉助畫圖幫助思考和解題。華羅庚說過:「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隔離分家萬事休。」
  • 6歲前,有這3種特徵的孩子,說明數學「悟性」高,父母要好好栽培
    對於那些覺得數學不好學的孩子來說,數學有很多公式都是需要死記硬背的,而對於那些數學敏感的孩子來說就不一樣了,他們在學習數學方面很有優勢。但相反的,如果孩子的思維能力並不是很強,那麼孩子對於數學可能就沒有那麼感興趣,並且這也是他們不好數學的主要原因。父母要如何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