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07:文盲

2020-12-13 特修斯號

今天我們繼續來聊聊《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這本書的第7個關鍵議題:文盲

作者是約翰·諾伯格,瑞典經濟歷史學家、作家、紀錄片導演、公共演講人、專欄作家。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獲得觀念史碩士學位。美國卡託研究所、布魯塞爾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高級研究員。

這本書從人類最關注10大關鍵議題著手,解析它們的發展歷程,解答它們是否已經取得了進步,以及未來的路它們又該何去何從。

文盲如今在我們老一輩身上還是很常見,像我們的爺爺奶奶,或者年長的爸爸媽媽,能夠看懂報紙的還是寥寥無幾。當然,這個不用諾伯格分析,我們也知道文盲在未來肯定是會得到改善的,畢竟在我們這一代基本都已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即使我們長大了,知識依然會留在我們的大腦,不會跑。別說看報紙了,就是讀起英文來也能略知一二。

但是,文盲在以前並不被認為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跟著諾伯格來了解文盲的歷史進程。

書中提到,早在200多年前,全世界只有12%的人口擁有讀寫能力,而且幾乎只存在於官僚階層、教會和商人階層。這是因為在當時,許多歐洲精英階層認為讓窮人接受教育是很危險的事情,只要接受了教育,窮人們就能夠接收到更多高層次的知識和觀點,相比較而言,自然不會滿足於自己的生活現狀,拒絕接受命運的安排。其中女性的情況更為嚴重,因為她們通常是最受歧視的。就像統治階層害怕窮人會反抗一樣,男性害怕女性在接受知識後發展太多的獨立性。當瑞典在1842年創建了全國性的六年初等教育時,一個國會的著名牧師對女孩竟然被納入現行教育體制中表示驚訝。他問道:「她們學習寫作有什麼用處呢,給未婚夫寫奇怪的情書?」。

我們來看看上個世紀人們是通過什麼樣的途徑來解決文盲問題的。

19世紀初期,一些國家如英國,慈善團體及慈善家們就開始建立窮人專用學校。

到了19世紀70年代,初等教育成為義務教育,貧困家庭可以免除費用。

儘管正統的學校教育為此做出了最大的貢獻,但是各地湧現出的許多意在提高成人讀寫能力的大眾讀寫活動,也對識字率的提高做出了卓越貢獻。

1974年,索馬利亞行動的成員向他的民眾呼籲:「如果你有知識,就去教導別人;如果你一無所知,就去學習。」民眾爭相響應,識字率從5%增長到20%。

1942年5月,泰國的第一項全國活動就是號召1400萬人民閱讀。

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歐、美國和加拿大,人民大眾不斷提高的收入及受教育水平意味著,在19世紀晚期有90%左右的孩子參加學校教育。

到了1990年,中、低等收入國家的女生,其小學、初中、大學的入學率是男生的80%。到2015年,女生的小學、初中的入學率是男生的98%,大學入學率是男生的1.01倍。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願意加入到消除文盲的行列呢?

識字能力代表著擁有優秀的人際關係。人們的讀寫能力越強,從中受益越大。如果進行商業和文化活動的人都是有文化的人,文盲就很難參與到社會活動中。而且普通人能夠意識到,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如果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們會快速獲得更多的東西。

其中女孩從教育普及中受益最多,因為在體力工作上她們一直處於劣勢,而現在她們可以拿起手中的筆跟男性比比「力氣」了。

教育的普及不僅僅只是消滅了文盲,兒童的死亡率也出現了明顯的下降。這是為什麼呢?

作者諾伯格在書中提到由於受教育能夠找到工作,得到更高的收入、更健康的食物、更好的衛生條件和更乾淨的水資源。而且啊,受過良好教育的父母會在孩子的健康問題上主動承擔更多責任,而不是相信疾病和死亡是由上帝和命運決定的。

最後我們來看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14年提供的統計數據,是否能夠證實本文一開頭的猜想。

全球識字率從1900年的21%左右增長到1950年40%左右,在2015年達到68%。這意味著,如今,只有14%的世界成年人口不會讀寫,然而在1820年只有21%的成年人口會讀寫。儘管存在著不平等,我們同樣看到了迅速趨同的趨勢。貧困國家人口識字率以前只有發達國家的八分之一,如今,這個數字變成了二分之一。

所以啊,識字能力讓我們這個社會文明進程向前跨了一大步,接受教育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我們的下一代。

相關焦點

  • 《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08:奴隸
    今天我們繼續來聊聊《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這本書的第8個關鍵議題:奴隸。作者是約翰·諾伯格,瑞典經濟歷史學家、作家、紀錄片導演、公共演講人、專欄作家。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獲得觀念史碩士學位。這本書從人類最關注10大關鍵議題著手,解析它們的發展歷程,解答它們是否已經取得了進步,以及未來的路它們又該何去何從。先聊聊我對「自由」這個詞的感受吧,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相比以前是要進步很多的,想吃吃,想去哪就去哪,你也不必有所顧慮,盡情揮霍你的任性。
  • 《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09:平等
    今天我們繼續來聊聊《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這本書的第8個關鍵議題:平等。作者是約翰·諾伯格,瑞典經濟歷史學家、作家、紀錄片導演、公共演講人、專欄作家。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獲得觀念史碩士學位。美國卡託研究所、布魯塞爾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高級研究員。
  •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全球治理民主化的中國方案
    全球治理民主化要求在進行全球治理的進程中,參與治理的各方應對議題的基本概念、合作的對象以及應遵守的規範具備基本共識,否則就會導致民主赤字。當前全球治理民主化進程所面臨的主要阻礙在於因參與主體之間實力不平等所導致的議程不明確、主體缺協作以及規範單一等民主赤字。以全球人權治理為例,各國在參與人權治理的進程中仍然存在對基本人權缺乏共識、行為體缺乏溝通以及人權規範缺乏對話等問題。
  • 外交部:呼籲各方本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推進外空軍控進程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記者許可、鄭明達)就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再次高票通過涉人類命運共同體外空軍控決議,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9日說,這充分證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深入人心。中方呼籲各方本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推進外空軍控進程,為維護外空持久和平與共同安全切實做出貢獻。
  • 天主教會在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上的態度演變進程探微
    天主教作為當今世界信眾人數第一的單一宗教,對於當今社會各大熱點議題有著重要影響。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議題。從歷史的維度看,天主教會對於這一議題的態度並非一以貫之,其內部也並非持相同觀點。天主教誕生並在羅馬帝國風行以來,同性戀遭到抵制,同性婚姻被非法化。
  • 做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對外傳播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著眼人類未來發展和共同命運,為世界發展走向提供思想良方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和平與安全,通過推進新型全球化,推動人類攜手發展,確立人類美好未來發展道路。它順應了人類發展進步的潮流,倡導滿足人類長遠發展訴求和利益,將國家發展與人類發展緊密相連,具備全球視角和未來眼光。
  • 王小理:生物科技發展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塑造
    生物科技的發展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縮影。當前,生物科技的新一輪變革,正廣泛滲透到人類經濟、社會、文化、軍事、政治等領域,其對人類倫理、法律、環境、安全、國際關係等領域的影響越來越大。在和平與發展兩個重大問題上,在塑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中,生物科技從未扮演如此重要和關鍵的角色,生物科技從未與人類社會未來前途命運如此息息相關。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闡釋與國際傳播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與此同時,人類也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面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怎樣建設這個世界」的追問,習近平同志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以大國領袖的責任擔當,正確把握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深入闡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 魅族上怎麼殺進程、截圖和返回鍵
    魅族手機和別的智慧型手機上的使用還是有很大區別,比如殺app進程、截圖、返回鍵都不一樣,下面詳細介紹一下它的使用截圖:首先先將魅族metal手機開機再打開你要截圖的頁面找到手機的開機鍵和音量鍵,同時按住開機鍵和音量鍵;手機屏幕有一道閃光,說明已經截屏成功了魅族手機只有home鍵,卻沒有返回鍵,那麼怎麼操作返回返回:首先也是打開手機再打開你要進入的頁面
  • 2021年高教信息化3大場景及15大關鍵議題
    面對史無前例的衝擊,美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協會(EDUCAUSE)在十月底舉辦的年會中,發布了2021 年高校信息化重點議題,涵蓋三大階段場景與十五個關鍵議題。智園教育研究院第一時間為您剖析解讀!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共擔
    2020年初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以沉痛的代價再次警醒人們人與自然、人與人是休戚與共、緊密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再次證明習近平總書記首倡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遠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國際場合呼籲、闡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共產黨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出的中國方案,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與作為,也是當代中國對世界的重要理論貢獻,符合時代發展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需要不同文明利益共享、交流互鑑,更需要破除強權政治和霸權行徑,實現公平正義、責任共擔。
  • 聯合國大會再次高票通過涉「人類命運共同體」外空軍控決議 外交部...
    在今天(9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稱:第75屆聯合國大會再次高票通過涉「人類命運共同體」外空軍控決議。中方如何評價這個決議?在當前形勢下決議的通過有何意義?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不斷深化文明對話
    概而言之,文明交流互鑑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促進文明交流互鑑,可以為各國實現更好發展提供新的啟示。文化並不僅僅存在於歷史古蹟或是考古博物館,文化和文明與當代人類的經濟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任何文明的延續和發展都需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離不開各國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 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下的中國外交創新
    原標題: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下的中國外交創新 自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①以來,短短的幾年間,習近平主席在包括聯合國大會在內的一系列雙邊和多邊重要外交場合多次提及並深刻闡發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使得這一理念日漸清晰並不斷完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立意高遠、內涵豐富。
  • 國內外學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的比較及啟示
    馬克思主義首先對「虛幻共同體」進行了批判,揭露資產階級統治政府將少數群體利益包裝成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同時也重視生產分工促進發展,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10 其中,陳曙光將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同聯合國所提概念進行比較,指出中國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覆蓋全球所有國家的利益共同體。11 周安平試圖探尋價值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係,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超越國家等工具共同體的價值共同體。
  • 北京大學人文講座教授杜維明:互學互鑑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杜維明河南日報記者何可「嵩山論壇歷時七年,我們緊緊圍繞『華夏文明與世界文明對話』這條主線,提出了一系列深刻而全面的議題,目的就是要在文明的互學互鑑中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杜維明說,論壇2012年提出「從軸心文明到對話文明」,揭示人類文明的多樣性;2013年則開始討論「人文精神與生態意識」,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心胸來達到人文精神充分發展;2014年提出「天人合一與文明多樣性」,用尊重自然也尊重各種不同的文明的包容心態來推動發展;2015年「和而不同: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6年「轉化與創新:邁向對話文明」、2017年「成己成人
  • 論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共享理念的文化戰略學意義
    由於利益高度融合,人類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9]。演講並未忽視全球化的負面後果,但強調包括國際金融危機在內的這些負面後果並非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然產物,而是金融資本過度逐利、金融監管嚴重缺失的結果,並揭示了全球化進程中增長和分配、資本和勞動、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會更加突出。
  • 2021年高教信息化3大場景及15大關鍵議題
    面對史無前例的衝擊,美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協會(EDUCAUSE)在十月底舉辦的年會中,發布了2021 年高校信息化重點議題,涵蓋三大階段場景與十五個關鍵議題。智園教育研究院第一時間為您剖析解讀!而這三大階段場景前後相繼、相輔相成,十五個關鍵議題彼此之間也高度聯動(圖1)。
  • 論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生成邏輯
    摘 要: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創新成果,是促進中國與世界和諧發展的價值指引。黨的十九大在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基礎上,明確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將其作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總目標。
  • 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日文版)
    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日文精裝版)作者:習近平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時間:2020年3月》為開卷篇,以2018年6月22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講話的要點《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為指導,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為收卷篇,收入習近平同志論述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文稿85篇,約3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