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09:平等

2020-12-17 特修斯號

今天我們繼續來聊聊《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這本書的第8個關鍵議題:平等

作者是約翰·諾伯格,瑞典經濟歷史學家、作家、紀錄片導演、公共演講人、專欄作家。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獲得觀念史碩士學位。美國卡託研究所、布魯塞爾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高級研究員。

這本書從人類最關注10大關鍵議題著手,解析它們的發展歷程,解答它們是否已經取得了進步,以及未來的路它們又該何去何從。

一說到平等,我們很容易就想到了西方國家對黑人的種族歧視,甚至是對亞洲人的歧視。但是,我們今天講的平等可不僅僅是說種族歧視,其實平等的範圍非常大,大家可以把眼光放遠一點。

在我們國家的歷史長河中,平等問題也是非常的嚴重。比如封建制度的剝削,舊社會對女性的不公正對待。前幾天在網上看到關於冥婚的文章,特別的震撼,這還不是在什麼改革開放之前,就發生在我們這個時代。

好了,回到我們這個話題,接下來跟隨諾伯格的腳步,一起探尋人類在歷史進程中對待平等都保持了什麼樣的態度,以及他們又是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的。

歷史時期的平等問題

在14世紀,猶太人被指責為災禍,因此在許多地方被大規模屠殺。當西班牙在1492年成為基督教國家時,新的統治者所執行的首要任務就是驅逐所有拒絕改變信仰的猶太人。10年後,西班牙穆斯林也被迫在轉換信仰和流亡之間做出選擇。而100年之後,那些在當時改變宗教信仰的人,他們的後代卻被流放了。

16世紀宗教戰爭期間,成千上萬的新教徒在法國被屠殺。而在17世紀至18世紀的英格蘭,對抗天主教的致命暴動發生的數量多達數百次。阿拉伯人、歐洲人和美國人奴役了數以百萬計的人,而且殖民者獨享統治、奴役甚至偷盜他人財產的權力。奴隸制在美國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針對美國黑人實行種族隔離的吉姆·克勞法。

19世紀後期,在美國每年都有150多名被處以死刑的非洲裔美國人。而在如今,美國的種族主義仍然受到一些人的欽佩,總統西奧多·羅斯福聲稱,十有九例中「只有那些死去的印第安人才是好人」。伍德羅·威爾遜總統對三K黨表示讚許,因為他們清理了具有黑人僱員的聯邦政府並對餐廳和衛生間等設施進行重新隔離。為了分離白人和黑人,一些聯邦辦公室設立了隔板。溫斯頓·邱吉爾年輕時將殖民戰爭看成「雅利安人」對抗「野蠻民族」的戰爭。而且他說「我討厭印第安人」並「極其支持用有毒氣體對付野蠻部落」。

甚至到了20世紀後半段,英美法律仍允許丈夫限制、約束妻子的意願,甚至可對她進行隨意的強姦。那些保護出逃婦女的家屬也可能面臨著窩藏潛逃婦女的指控。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也許就是書中所說的,進化使我們可以友善地對待親緣之間的關係並促進相互的利益,然而也同時使我們傾向於對其他家庭和部落產生懷疑,甚至產生敵意和攻擊性。在我們意識到某個部落與自己不同時,這種本能常常自然而然地發揮作用。

平等的萌芽

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溫飽已經不再成為問題,科技的發展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讓人們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當然也包括平等這個問題。

諾伯格在書中提到,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每個種族的成功都被視為對其他同類地位的威脅。但隨著開放的市場和不斷提高的富裕程度,美國和歐洲的經濟發展時期通常有益於寬容、開放和平等權利的進步,其中部分原因是,大多數人並不認為其他群體必須為自己的進步而讓步。然而經濟低增長時期卻帶來了不寬容、歧視以及偏見。

科技的發展也能夠給平等帶來積極的影響。比如在1956年6月,一個聯邦法院否決了公共汽車種族隔離;1964年林登·詹森總統籤署了禁止種族隔離的民權法案;而1965年的投票權法案結束了南方各州用來阻止黑人投票所採取的殘忍手段。而這一切的背後,可離不開電視機的功勞,正是有了民眾通過電視機對民權運動的關注帶來了最終的勝利。

女權的興起

在女權問題上,則在啟蒙運動時間就開始得到人們的關注,啟蒙運動開始改變了人們對女性的態度,一些地區開始出現了有組織地捍衛女性權利的運動。

到了18世紀中期,西方世界經歷了一個閱讀爆發的階段。通過閱讀小說。更容易使人們換位思考並感同身受——即使是不同性別、階級或種族,也讓人們對於他人更加有同情心。

1848年第一個女權大會在紐約的塞內加福爾斯召開,它包括一系列女性主義鬥爭的核心訴求,反對女性受到丈夫的控制,反對剝奪女性選舉權、財產權、受教育權和參加工作的權利。

20世紀後半期,民權運動激勵了西方女權運動,後者試圖廢除當時仍然存在的將婦女作為財產的法律。離婚法變得更加平等。

1973年之後,英國丈夫如果強行限制妻子的行為將被當作是綁架。如果殺害通姦的妻子或者她的情人,作為丈夫將無法聲稱該行為是合理的,同時如果家人窩藏出逃的妻子,將不再面臨指控。

不過,在某些神權國家,或者阿拉伯國家,歧視女性的態度仍然很明顯。在諸如埃及、伊拉克、約旦和摩洛哥等國家,80%~90%的人,或者說大部分人贊成「妻子必須永遠服從丈夫」。65%~80%的人認為,兒子在繼承父母遺產時應當比女兒享有更大的權利。

弗林效應

「弗林效應」說的是人類解決抽象問題的能力普遍越來越好。弗林舉例說明了一個跨越三代的變化速度。他的同代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參加智商測試時,平均結果為100分。他的下一代在1972年做同樣的測試時,平均成績為108分。而當他的孫輩們在2002年做同樣的測試時,平均成績為118分。在所有致力於實現現代化、具有先進的教育系統和普及大眾傳媒的文化中,智商提高的趨勢似乎都可適用。有趣的是,在智商測試中我們表現較好的是最抽象的部分,其中包括發現規律和解決新問題這樣的題目。

而心理學家、認知科學家史蒂芬·平克對此提出了「道德弗林效應」,這指的是人類不斷提高從直接經驗的具體細節進行抽象的能力,這令我們更可能接受並理解他人的觀點。有一個例子是弗林和他的兄弟如何試圖通過一個思想實驗最終讓他們的父親放棄種族偏見。他們問父親:「如果您在一個早晨醒來,發現皮膚變黑,這會讓您感覺自己不再是完整的人類嗎?」他們的父親反駁道:「這是你說過的最愚蠢的事。誰聽說過人的皮膚在一夜之間變成黑色的?」他們的父親並不愚笨,但他的思想被限制在一個具體的模式中,因此無法思考假設的世界——在這裡,我們可以探索事物的結果並思考道德的約束。

目前來看,要想完全消滅歧視,難度非常大,只能說任重而道遠。不過如今大多數政府已經開始保護人們平等以及愛任何人的權利,這確實是驚人的進步。人們對個體的尊重,平等的渴望愈發強烈,我們的下一代將成長在一個更加多元和包容的環境中。

相關焦點

  • 《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07:文盲
    今天我們繼續來聊聊《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這本書的第7個關鍵議題:文盲。作者是約翰·諾伯格,瑞典經濟歷史學家、作家、紀錄片導演、公共演講人、專欄作家。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獲得觀念史碩士學位。美國卡託研究所、布魯塞爾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高級研究員。
  • 《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08:奴隸
    今天我們繼續來聊聊《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這本書的第8個關鍵議題:奴隸。作者是約翰·諾伯格,瑞典經濟歷史學家、作家、紀錄片導演、公共演講人、專欄作家。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獲得觀念史碩士學位。這本書從人類最關注10大關鍵議題著手,解析它們的發展歷程,解答它們是否已經取得了進步,以及未來的路它們又該何去何從。先聊聊我對「自由」這個詞的感受吧,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相比以前是要進步很多的,想吃吃,想去哪就去哪,你也不必有所顧慮,盡情揮霍你的任性。
  •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全球治理民主化的中國方案
    全球治理民主化要求在進行全球治理的進程中,參與治理的各方應對議題的基本概念、合作的對象以及應遵守的規範具備基本共識,否則就會導致民主赤字。當前全球治理民主化進程所面臨的主要阻礙在於因參與主體之間實力不平等所導致的議程不明確、主體缺協作以及規範單一等民主赤字。以全球人權治理為例,各國在參與人權治理的進程中仍然存在對基本人權缺乏共識、行為體缺乏溝通以及人權規範缺乏對話等問題。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闡釋與國際傳播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外交思想  〔中圖分類號〕D8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8048-(2019)01-0011-09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金磚國家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研究」(18BGJ029
  • 外交部:呼籲各方本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推進外空軍控進程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記者許可、鄭明達)就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再次高票通過涉人類命運共同體外空軍控決議,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9日說,這充分證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深入人心。中方呼籲各方本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推進外空軍控進程,為維護外空持久和平與共同安全切實做出貢獻。
  • 論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共享理念的文化戰略學意義
    尤其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會加劇「不平等,特別是有可能擴大資本回報和勞動力回報的差距」等現象和趨勢[10]。這是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背景的描述和分析。這五點勾勒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行動路徑。在此基礎上,習近平宣示中國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打造夥伴關係、堅持多邊主義的決心不會改變。為了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美好目標,中國願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推進這一偉大進程。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共擔
    2020年初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以沉痛的代價再次警醒人們人與自然、人與人是休戚與共、緊密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再次證明習近平總書記首倡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遠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國際場合呼籲、闡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共產黨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出的中國方案,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與作為,也是當代中國對世界的重要理論貢獻,符合時代發展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需要不同文明利益共享、交流互鑑,更需要破除強權政治和霸權行徑,實現公平正義、責任共擔。
  • 做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對外傳播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在2017年12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世界各國人民應該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彼此理解、求同存異,共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2018年3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被正式寫入憲法。
  • 融入時代大主題 拓展女學新議題——2021年「新女學」研究熱點發布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愈發凸顯出其重大現實意義和價值。在此背景下,建議2021年婦女發展研究在以下方面有突破性進展。——深入研究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促進婦女發展和男女平等的中國方案。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場重大多邊外交活動中發表了一系列有關促進性別平等和婦女發展的重要講話。
  • 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下的中國外交創新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了中國外交的新目標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的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中,明確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的目標,也是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實現的目標。中國願同廣大成員國、國際組織和機構一道,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
  • 中華傳統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後來康有為作《大同書》,他目睹人類在不平等制度下的諸多痛苦,主張破除九界(國家、等級、人種、形界、家庭、私有制、行政區劃、類界、苦界),認為「大同之世,天下為公,無有階級,一切平等」。人類平等,世界大同,為世之公理。孫中山也倡議「天下為公」,使大同世界價值理想得以傳播,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源。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 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典故有深意
    求是網 【「學習筆記」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經提出,就以振聾發聵的力量引發強烈反響,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和支持,被有識之士譽為:「中國為地球村提供的一把發展的鑰匙」「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筆記君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篇演講中提到的一些典故,幫助大家更好學習體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
  • 天主教會在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上的態度演變進程探微
    天主教作為當今世界信眾人數第一的單一宗教,對於當今社會各大熱點議題有著重要影響。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議題。從歷史的維度看,天主教會對於這一議題的態度並非一以貫之,其內部也並非持相同觀點。天主教誕生並在羅馬帝國風行以來,同性戀遭到抵制,同性婚姻被非法化。
  • 王小理:生物科技發展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塑造
    生物科技的發展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縮影。當前,生物科技的新一輪變革,正廣泛滲透到人類經濟、社會、文化、軍事、政治等領域,其對人類倫理、法律、環境、安全、國際關係等領域的影響越來越大。在和平與發展兩個重大問題上,在塑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中,生物科技從未扮演如此重要和關鍵的角色,生物科技從未與人類社會未來前途命運如此息息相關。
  • 海洋命運連結人類命運
    今年海洋日的活動主題是「珍惜海洋資源 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旨在提升全民海洋意識,深化「像對待生命一樣關愛海洋」的理念,共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有序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留下永續造福人類的「藍色銀行」。「我們人類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個孤島,而是被海洋連結成了命運共同體,各國人民安危與共。」
  • 國內外學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的比較及啟示
    馬克思主義首先對「虛幻共同體」進行了批判,揭露資產階級統治政府將少數群體利益包裝成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同時也重視生產分工促進發展,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10 其中,陳曙光將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同聯合國所提概念進行比較,指出中國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覆蓋全球所有國家的利益共同體。11 周安平試圖探尋價值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係,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超越國家等工具共同體的價值共同體。
  • 論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生成邏輯
    總體而言,從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生成邏輯來看,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理論邏輯上承續了馬克思關於人的本質思想,在文化邏輯上延續了天下為公的優良傳統,在實踐邏輯上接續了新中國六十多年來的和平外交政策。深入探討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生成邏輯,可以為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思想動力和方法支撐。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交融
    【光明學術筆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於當今世界複雜多變的形勢,從中國一直恪守的和平與發展的基本立場出發,向世界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明確提出要「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對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創造性發展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站在人類整體發展的歷史高度思考人類的前途命運,是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重大問題的理性思考,體現了世界歷史發展的理論邏輯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邏輯之辯證統一,展現了中國馬克思主義者深邃的世界眼光與高尚的時代情懷。
  • 何廣順: 海洋命運, 連結人類命運!
    今年海洋日的活動主題是「珍惜海洋資源 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旨在提升全民海洋意識,深化「像對待生命一樣關愛海洋」的理念,共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有序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留下永續造福人類的「藍色銀行」。「我們人類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個孤島,而是被海洋連結成了命運共同體,各國人民安危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