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們在養育孩子上面的"投資"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的情況下,許多家庭裡的獨苗,可以說是盡享一家人的寵愛。但有的時候,家長對孩子付出越多,孩子卻越不懂得感恩,反而還把父母的辛苦當成是義務,一旦自己享受的東西有所減少,孩子就大發脾氣。
孩子不懂感恩?家長的育兒方式,可能踩了"貝勃定律"的坑!
張女士的孩子是獨生子,作為家裡唯一的小寶貝,不管是張女士夫妻,還是孩子的爺爺奶奶都對他寵愛萬分。孩子從小就喜歡吃可樂雞翅,張女士幾乎頓頓都會做。而且做好了可樂雞翅,一家人也不怎麼吃,大部分雞翅都讓孩子吃了。
有一次,張女士因為工作忙,回家晚了,所以就沒有做可樂雞翅。結果孩子不樂意了,他嘴巴撅得老高,一邊生氣一邊在地上哭鬧打滾:"媽媽,為什麼今天不給我做可樂雞翅,我就要吃可樂雞翅"。看著孩子的表現,張女士也想不通,自己平時頓頓飯都辛苦地做可樂雞翅,孩子不會感恩,一頓不做就生父母的氣。
回想起來,張女士發現自己的孩子似乎早就有這樣的端倪。平時總是習慣於家人讓著他,一旦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做的事情沒有順應他的意思,就哭個不停。張女士原本以為對孩子好一點,會讓孩子知道父母在辛苦付出,才更容易懂得感恩,實際情況卻好像完全反過來,張女士很納悶。
在現實生活中,應該有很多家庭都出現過類似張女士這樣的情況。父母平時對孩子很好,偶爾會因為工作上的事情耽擱了一下,忽視了孩子,結果孩子就大哭大鬧。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其實是因為家長的育兒方式,可能踩了"貝勃定律"的坑!
什麼是"貝勃定律"?
"貝勃定律"是一個社會心理學效應,它指的是當人們第一次受到強烈的情緒刺激以後,接下來再受到第二次、第三次的刺激,人們的情緒感受就不會那麼強烈;再往後第四次、第五次的刺激,人們甚至會覺得毫無感覺,情緒沒有波動。
在育兒方面,"貝勃定律"的主要表現是,孩子對於父母的付出漸漸覺得理所當然。就拿張女士來說,可能她第一次給孩子做可樂雞翅的時候,孩子十分高興,表露出十分明顯的感激之情。可是隨著張女士越做越多,孩子覺得媽媽給自己做可樂雞翅吃,是理所當然的,心中的感激之情就淡化了。
孩子甚至還會把做可樂雞翅這件事情當作是媽媽的義務,一旦有一天媽媽沒有做可樂雞翅。孩子就大哭大鬧,認為都是媽媽的過錯。所以說,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規避"貝勃定律",別讓孩子把父母的辛苦當義務。
"貝勃定律"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呢?
①性格變得自私自利
當父母在育兒這件事情上踩了"貝勃定律"的坑時,沒有及時糾正就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當孩子覺得父母為自己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應該的時候,他們的性格就已經開始朝著自私自利的方向發展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應該是周圍人的中心,別人應該以自己為優先。
②不懂得感恩父母
另外,"貝勃定律"還會使得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也許在父母看來,自己對孩子的愛已經盡心盡責了。但習慣於享受的孩子,並不會覺得自己應該要感恩父母,反而會開始挑刺。甚至拿別人家的父母來比較。比如同班同學穿了新的名牌衣服,自己也想要,絲毫沒有考慮名牌衣服的價格超出了自己父母的承受能力。
③不懂珍惜
長期生活在父母的關愛中,孩子會變得不懂珍惜。因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給自己的關愛是無窮無盡的,然後就肆意揮霍。比如有的父母會給孩子零花錢,孩子覺得零花錢一直有,沒有了可以再問父母要,就不懂得珍惜花錢大手大腳。
想要避免"貝勃定律",父母要如何做呢?
①讓孩子養成說謝謝的習慣
父母平時應該要重視孩子禮貌的培養,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平時要讓孩子養成說謝謝的習慣。比如要別人給了自己一定零食,要說謝謝。而且,讓孩子養成說謝謝的習慣,不僅僅有利於禮貌性格的養成,還可以讓孩子知道感恩。久而久之,孩子就可以通過說謝謝這件小事養成感恩的習慣,避開"貝勃定律"。
②不要無條件滿足孩子
也可以說是不要溺愛孩子。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對孩子十分寵愛,只要是孩子的要求,父母哪怕是砸鍋賣鐵都要滿足他們。這樣就容易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也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一定會滿足自己所有的要求,進而陷進"貝勃定律"的負面印象中。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這點,面對孩子的要求不要無條件地滿足。
③讓孩子通過付出換取想要的東西
前面提到過不要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要做到這一點,父母可以嘗試讓孩子通過付出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比如孩子想要買玩具了,父母可以跟他們說:"你要幫爸爸媽媽做10件家務,就給你買玩具";或者告訴孩子,"你要幫爸爸媽媽做家務賺取零花錢"。這樣就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所得到的一切並不是理所當然的。當父母給予孩子關愛的時候,他們才會想到感恩父母。
結語
"貝勃定律"是一個很容易就要出現在育兒方面的效應,父母一定要避免"無條件式"或者"犧牲式"的付出。只有讓孩子明白,即便是父母對孩子的養育也不是無條件的,慢慢地孩子才會懂得感恩的道理。
今日互動話題:你平時會不會讓孩子通過勞動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