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用心理學解讀鄭開司的「貝勃定律」及解決方案

2020-08-29 青春一二

你曾遭遇過生活突如其來的打擊嗎?比如親人重症、戀人失憶、工作被辭。這些打擊後,你會如何面對生活?是頹廢沉淪,還是絕地反擊?

《動物世界》中的男主鄭開司,原本成績優異、天賦異稟,家庭融洽。在他人看來,他前途一片光明,將擁有體面工作。然而突遭家庭變故,父親失蹤,母親重症的雙重打擊。八歲那年,他家闖進一夥陌生人,隨後爸爸失蹤,母親成為植物人。在這一系列打擊之後,鄭開司的思想淪落了,他甘心做一個」小丑「。

為什麼年紀輕輕的鄭開司會沉淪成遊戲廳的一位卑微的「小丑」?在女友劉青眼裡鄭開司一直都很優秀,但是為何現在如此平庸墮落?這其實,是因為鄭開司陷入到「貝勃定律」中,而不自知。這樣的他,很難在生活中,重新拾起光芒與夢想。

那麼「貝勃定律」到底是什麼呢?它為什麼會對鄭開司的影響那麼大?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也在不經意間陷入到「貝勃定律」中,有方法進行掙脫嗎?

01、鄭開司身上的「貝勃定律」是什麼?

為了更好的幫助大家理解「貝勃定律」,我們先看一個實驗:有一個人右手舉著300克的砝碼,同時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碼,這人會發現二者並無大致區別。直到左手砝碼重量加至306克時,才會覺得左手有些重;如果右手舉著600克,這時左手上的重量要達到612克才能感覺到重了。也就是說,原來的砝碼越重,後來就必須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覺到差別。這種現象就被稱為「貝勃定律」。

從這實驗中我們能理解「貝勃定律」就是第一次刺激能緩解第二次的小刺激。第一次刺激是手中放置300克的砝碼,第二次刺激是305克砝碼,但第一次刺激可以緩衝第二次的小刺激也就不覺得重。科學家在人們身上也做過類似實驗,發現人們受打擊次數多便會麻木習以為常。

比如說,在職場中要趕走某些員工,公司會先對無關緊要的部門進行大規模人事流動或裁員,使員工都習慣於這種衝擊。然後在第三次或第四次再把矛盾指定原本目標。很多人受到第一衝擊後,對後面衝擊依然麻木。

這樣被裁掉的員工並不會認為公司針對他,而是一系列的人事變動。不是自己工作能力不行,而是恰巧碰上公司裁員。對員工內心不會非常失落,對公司聲譽也不會有影響,這就是「貝勃定律」在起作用。

因此我們就可以看出「貝勃定律」在生活場景很常見,就隱藏在一個看似正常的人事調度中。這種做法高超之中就是靈活運用「貝勃定律」,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洞悉此定律,還能助你離成功更近一步。

那麼在《動物世界》中,鄭開司的「貝勃定律」是如何體現的呢?

  • 鄭開司面臨的打擊先是父親失蹤,後是母親重病成植物人。這一次一次的刺激,讓他對遊戲廳以「小丑」角色工作也無所謂。
  • 發小李軍欺騙他的房子,還讓鄭開司成為他貸款擔保人。在船上相遇,鄭開司遇他就破口大罵。但後再一次背叛他,鄭開司選擇無視,已經習慣他多次背叛。
  • 鄭開司經常找劉青借錢,由感激劉青照顧母親到變為日常平淡相處,戀愛的味道被病房給取代。

經常處於「貝勃定律」的鄭開司,對工作越來越麻木。穿著肥大的小丑服,在不知名小鎮街頭謀生的滑稽小丑他也無謂。友情背叛的刺激也傾向於麻木,內心世界強而大之。母親重病讓鄭開司接受劉青更多的付出。

他工作小夥伴認為他「有病」,精神有點恍惚,行為與眾不同。在眾人面前,鄭開司用「小丑」偽裝起真實自己。以一種近似怪誕的小丑形象來掩飾他內心的空洞和悲傷,惹人同情和感傷。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曾陷入到「貝勃定律」中,把打擊的事獨自默默承受。在一次又一次的現實刺激中,心理承受能力越來越強的同時,在其他方面會看的越來越淡。因此「貝勃定律」對人的成長以及生活影響很大,需要引起人們的關注。

02、鄭開司為什麼會有「貝勃定律」?透過「玫瑰實驗」,理解貝勃定律產生的原因

「貝勃定律」其本質是對刺激的麻木。隨著同樣刺激的反覆進行,大腦會對此感到麻木。比如我們家人給予的愛習以為常;而陌生人的一點幫助,我們就感激不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這是因為「貝勃定律」在操作我們大腦的感覺。

為此義大利心理學家還做過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叫做「玫瑰實驗」。來說明隨著同樣刺激的反覆進行,大腦會對此感到麻木。

在情人節就剩兩個月,有人給你錢讓你去做一個實驗。有兩種選擇,一是每周在固定的時間送玫瑰花給女朋友;另一種是只在情人節那天送花給女朋友。你怎麼選?看看義大利心理學家選了兩對男孩做的實驗結果,你就知曉該如何抉擇。

由於兩個男孩的送花頻率和時機不同,兩者結果截然不同:那個在每周固定收到玫瑰花的姑娘,表現得相當平靜。儘管沒有大的不滿意,但她還是忍不住說了句:「我看到別人送給自己女友大把的『藍色妖姬』,比這普通的紅玫瑰漂亮多了,心裡真是很羨慕!」

而那個從來沒有接過玫瑰花的姑娘,在情人節當天收到男朋友手捧著送來的紅玫瑰花時,女孩十分出乎意料,感動欣喜的與男朋友接吻。

從這個實驗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人們大腦是喜新厭舊的,對習以為常的事反而會得寸進尺,對突如其來的事感動涕淚。這原因是超出了自己的心理預期,「貝勃定律」操縱了人們大腦的感覺。因此,我們對人或事別太滿,須保持適度的距離。

《動物世界》的鄭開司,因劉青對他偏愛、發小背叛和生活接踵而至的打擊,讓他陷入「貝勃定律」。但鄭開司的善良讓他無意運用「貝勃定律」,充當一位陌生人給老奶奶送去意外的暖意。

鄭開司在回家途中看見一位老奶奶叫賣自個手工編織的手環,下雨天的人沒什麼人買。他不忍心就去買一條手環,給了一張鈔票不用找。後騎車摩託車,消失在雨中。老奶奶看到有人前來買她的手環開心得眼睛笑彎,這是他給老奶奶送去陌生人的善意。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陌生人對你好一點點都會很感激,而父母為我們付出那麼多我們卻熟視無睹。如果在「貝勃定律」待的時間過長,就會待我們好的人麻木,會對我們生活產生影響,需引起我們足夠的關注。

每個事情都具有兩面性,不是說「貝勃定律」就是不好的,如果我們充分了解此這定律,接納內心有缺點的自己,那麼人生中存在的很多問題都會不攻自破。並且這定律還能為我多用,達到自己目標。

03、如何避免現實生活中的「貝勃定律」,結合電影人物與現實生活案例,給大家提供三個方法

「貝勃定律」在我們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無論是家庭還是工作上,我們都會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嚴重時會使我們陷入深深的痛苦而不自知。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避免「貝勃定律?這裡我提供3點方法論:

1.運用「鱷魚法則」,及時止損,避免釀成大禍

「鱷魚法則」是說,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甚至為此付出生命的慘痛代價。 所以, 一旦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

也就是說當你犯錯誤時,要立即停下來,不可以再找藉口、理由或採取其他任何動作,否則將陷入更大的麻煩和錯誤中去,以致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比如《動物世界》的李軍。他一時迷上賭博,賠掉房子又折工作,他仍未迷途醒悟。反而繼續採取行動,去坑騙發小鄭開司家房子,安慰自己不是騙他,只是為了擁有再一次扳本的機會。卻拖發小下水,造成更加嚴重的影響。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有人容易沉浸在「貝勃定律」中,從而釀成大禍。比如在股市中,大多數虧本虧太多,想著把全部身家壓上去,希冀一次扳本回來。不料,深入泥潭難以自拔,負債纍纍。

當失誤一點點累積,就可能會釀成大的錯誤。因此想要避免」貝勃定律「在我們身上起作用,我們要學會及時止損,而不是一股腦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2.遵守「刺蝟法則」,保持距離,情感維新

「刺蝟法則」是生物學家在冬天做的一次實驗,把十幾隻刺蝟放到冰天雪地裡,由於寒冷這些刺蝟會抱團取暖,但彼此身上的刺又會傷害到對方。最後刺蝟們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可以互相取暖又不會傷害對方。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要對人保持一個合適的距離,既不過近也不過遠,處於一個適中的位置。刺蝟法則主要強調的是人際交往中要保持合適距離。

為了避免在感情中陷入「貝勃定律」,我們需要在感情中保持合適的距離,不至於讓激情退卻。因此當《動物世界》的劉青收到愛慕小夥包包時,鄭開司受到競爭刺激,由對劉青遠距離一下變成為娶劉青奮力一搏。

「貝勃定律」是我們一種心理上的感知,我們很難避免,但我們可以學習接納它從而讓其為我所用。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那些理解自身大腦錯覺的人,往往會利用其功能來更好的經營自己的愛情、婚姻和人際關係,從而提升生活的幸福度和滿意度。

3.避免「錯覺思維」,跳出思維錯誤,學會理性判斷

丹·艾瑞裡在其著作《怪誕行為學》中有一個案例:有人想買一隻鋼筆,附近店賣5美元,2英裡外的店賣2美元。這人覺得去遠一點的店買更便宜,便選擇買2美元的鋼筆,而不願在附近買。

後這個人想買電腦,附近一家店的電腦賣989美元,2英裡之外有家店賣979美元,但他選擇在附近的店裡買。按這個案例而言,同一個人對兩個不同物品的選擇完全不同。但正常理計算,買電腦去2英裡之外的店才更划算,比買鋼筆省的錢多。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同一個人選擇卻不同?這就是我們的「錯覺思維」。錯覺思維是指:在生活中,我們試圖在隨機事件中找尋規律,這種傾向會令我們誤入歧途。也就是說我們很容易將各種隨機事件聯繫起來,從而產生一種心理錯覺。

因此,想要避免「貝勃定律」發揮作用,就要避免「錯覺思維」,人不能在自己錯誤思維中一直待著,要跳出思維錯誤,學會理性判斷,減少錯覺,從而避免「貝勃定律」對我們起作用。

總結一下:

《動物世界》中鄭開司身上的「貝勃定律」,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幾乎人人都會遇到過的一種真實存在的現象。有些人會因為陷入「貝勃定律」而忽視了自己生活中真正存在的問題,並忽視身邊愛著自己的親人,會傷害自己傷害他人。

因此為了更好的幫助大家跳出「貝勃定律」,我提供了三個方法論:運用「鱷魚法則」、遵守「刺蝟法則」、避免「錯覺思維」,給你帶來幫助是我寫文的動力。

相關焦點

  • 不能不知的「貝勃定律」
    貝勃定律是一個社會心理學效應,說的是當人經受強烈的刺激反應強烈之後,再施予小的刺激之後,這個刺激對他來說,會變得微不足道。 農村長大的孩子能吃苦是因為吃過大苦,所以覺得小苦不算苦,當兵的能堅持是因為堅持過,所以覺得不算啥。
  • 解析《紅玫瑰和和白玫瑰》裡的「貝勃定律」,對現代婚姻的啟示
    這種不知足的心理背後,其實印證了一個心理學定律-貝勃定律。本文接下來要談的是《紅玫瑰與白玫瑰》裡關於感情裡的「貝勃定律」,以及該定律對現代愛情和婚姻的啟示。一貝勃定律: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 「貝勃定律」告訴我們,別讓「獎勵」變廉價
    所以,父母有必要知道"貝勃定律"。那麼,"貝勃定律"究竟是什麼?不斷地給予孩子獎勵,對孩子有哪些不好的影響?"貝勃定律"在孩子的教育中有那些重要性?最重要的是,父母應該如何運用"貝勃定律"教育孩子?一、 "貝勃定律"是什麼?
  • 家長教育孩子要規避"貝勃定律",別讓孩子把父母的辛苦當義務
    其實是因為家長的育兒方式,可能踩了"貝勃定律"的坑!"貝勃定律"是一個社會心理學效應,它指的是當人們第一次受到強烈的情緒刺激以後,接下來再受到第二次、第三次的刺激,人們的情緒感受就不會那麼強烈;再往後第四次、第五次的刺激,人們甚至會覺得毫無感覺,情緒沒有波動。
  • 可能是貝勃定律在起作用
    孩子不會感恩,其實家長在教育方面可能也會存在一些問題,這可能是貝勃定律在起作用。其實小麗這種教育方式,往往就是貝勃定律在起作用。什麼是貝勃定律?貝勃定律簡單來講,就是如果這個人做了一件事情,第一次做,情緒所帶來的感受會比較強烈,第二次這種情緒就會減輕,緊接著第三次第四次,這件事情帶來的情緒就會越來越少。
  • 把父母的愛當理所當然,孩子不懂感恩,「貝勃定律」了解一下
    其實,這就是中了「貝勃定律」。什麼是「貝勃定律」?貝勃定律是一個社會心理學效應,說的是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後,再施予的刺激對他(她)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就心理感受來說,第一次大刺激能衝淡第二次的小刺激。舉例來說,當孩子習慣了事事都有父母照顧,甚至不用自己動手穿衣、吃飯。但有一天父母突然讓他自己穿衣吃飯,他就會責怪父母不做事。
  • 不懂感恩的孩子,背後的家長往往也不懂「貝勃定律」,試試這麼做
    文 | 小允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不懂感恩的孩子背後往往也有一個不懂教育的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中,想要讓孩子感恩,首先就得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懂得「貝勃定律」改變孩子的一生。
  • 不懂感恩的孩子,背後的家長往往也不懂「貝勃定律」,試試這樣做
    其實可以用貝勃定律來解釋。二、什麼是貝勃定律貝勃定律,是指個體在經歷了長期的比較激烈的刺激之後,對那些比較平緩一點的刺激毫無感覺的一種心理;簡單的理解就是,第一次比較強烈的刺激會淡化第二次的刺激的作用。
  • 深度解讀《動物世界》:他們玩兒的遊戲是什麼?
    進入暑期,國產大片也洶湧而來,最先搶灘的是改編自日本漫畫、腦洞大開的《動物世界》。電影的主人公鄭開司是一個小丑演員,要靠自己微薄的收入維持母親高昂的藥費。由於輕信朋友李軍而傾家蕩產還欠了一大筆債務,以債務為要挾,鄭開司被帶上了名叫「命運號」的賭船,開始進行一場生死博弈。在這裡,人不再是人,而是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
  • 《動物世界》:鄭開司被關進小黑屋,利益的面前,人性的本質
    是的,我想就算是鄭開司也不知道自己將要面對什麼,所以他一次又一次的決定就像是一場賭博,贏了可以逃離算計,但輸了,就可能萬劫不復,鄭開司在迷茫中可以不忘初心,記得自己來時的路,記得自己要守的道,最終總會化險為夷,總會逃離小黑屋,總會有新的人生在等待。
  • 每天讀一點行為心理學:把握黃金定律 高質量生活
    今天在新華書店翻閱了張伊寧著的《每天懂一點行為心理學》這本書。這本書一共有200多頁。我運用了前幾天學到的快速閱讀法,利用一個小時的時間把這本書閱讀完,並記了兩頁筆記。我在這本書中讀到的第一條心理學定律是蔡加尼克效應,是指當心理任務被中斷時,人們就會對未完成的任務念念不忘,從而產生較高的渴求度。這條定律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對未完成的工作、未完成的事件或者是未完成的戀愛總是印象深刻,難以忘懷。第二條是霍桑效應,也就是說當我們被關注時可以更加出色。
  • 真香定律,聚光燈效應……這本書剖析行動裡日常微妙的心理學秘密
    暢銷書作者書魚就用一本《真香定律》,揭開了日常而微妙的心理秘密的神秘面紗。全書涵蓋71個定律、效應和法則,一邊講我們熟悉的故事,一邊剖析我們費解的心理。比如馮小剛所拍的電影《芳華》中,把髒活累活都包攬到自己身上的劉峰,他會無私地把進修的名額讓給別人,會吃大家都不吃的煮爛了的餃子,但他卻不懂貝勃定律,不知道做99次好人之後,他的好已經被大家認為是理所應當。所以劉峰被大家稱讚的老好人,但真正遇到麻煩的時候,卻沒有人願意站出來為他說話。
  • 生活中你不得不知道的心理學定律和效應
    暗示效應暗示效應是指在無對抗的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間接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誘導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目標相符合。鏡像效應如果你問了一個問題,希望對方能同意你,在說的時候,微微點頭,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鏡像效應,如果你發出積極的信號,人們更有可能贊同你。
  • 生活中你不得不知道的心理學定律和效應!
    來源於網絡暗示效應暗示效應是指在無對抗的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間接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鏡像效應如果你問了一個問題,希望對方能同意你,在說的時候,微微點頭,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鏡像效應,如果你發出積極的信號,人們更有可能贊同你。
  • 《動物世界》:堅守內心正義的小丑!一個無比真實的動物世界!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動物世界》!李易峰大家都知道,大家對峰峰的感覺也只是長得帥之類的,在這部電影裡面呢,讓我看到了李易峰演技的提升,小編不得不說,演的確實帥。再來說這部電影,名字叫動物世界,但並不是說就是扮演動物,而是把我們所處的環境比作一個動物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充滿了背叛、自私、欺騙,這些讓這部電影有了一個境界的提升吧!
  • 《動物世界》全復盤 鄭開司到底是怎麼贏的?
    1905電影網專稿 暑期第一部爆款——《動物世界》,你看了嗎?顆星將你贖出其他規則:動物世界就是沒有規則!!!而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信任」恰恰一文不值。 果然,張開司和張景坤的前九局都如預期般發展。第十局卻出了bug: 本該出剪刀的張居然出了一張石頭,贏了鄭開司的剪刀。
  •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為愛情傾盡全力的你,為什麼仍然抓不住愛情
    三、心理學分析對人太好,為什麼吃力不討好1.貝勃定律告訴你,加法的好才有感覺對一個人太好,是吃力不討好的,自己會活的很累,而且容易讓人不珍惜,這是就是心理學上的貝勃定律貝勃定律表明的是一個社會心理學效應,
  • 在這個動物世界裡,是鄭開司的蛻變,是絕境中的逆生長
    接下來,就讓小編帶大家走進鄭開司的絕處逢生,看《動物世界》的人心難測。影片中的男主角是鄭開司,原本可愛帥氣的他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時光,可因為那一次的人生變故,讓這個小男孩心中有了很大的陰影,每每受到刺激的開司,都會變成一個小丑,在打怪升級,這燒腦的劇情令小編震撼不已。可童年時代的他哪裡懂得發生了什麼呢?
  • 心理學:婚姻不是你肆無忌憚的場所,「背叛」婚姻之前想明白後果
    作者臥龍心術,燃夢文化執行董事兼經理,創始人:專欄結合個體、微行為、社會、發展、情緒以及性格、兩性情感、婚姻等一系列的心理學內容,同時附加方式和技巧,解析「婚外」情感的本質,幫助男性、女性朋友認知人性的醜陋面,認知道德品質對個人的影響力
  • 《墨菲定律》書評/56個心理學定律,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回到此時,你是否有著這樣的感受:內心不滿足,對當下生活不滿意,與周遭世界不和諧。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一種方法,可以解決這些人生中的疑難雜症,那麼,你一定會遇到更好的自己!而你所遇到的一切疑難雜症,書魚的《墨菲定律》都可以給你帶來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