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一點行為心理學:把握黃金定律 高質量生活

2020-08-29 博文小鋪

今天在新華書店翻閱了張伊寧著的《每天懂一點行為心理學》這本書。這本書一共有200多頁。我運用了前幾天學到的快速閱讀法,利用一個小時的時間把這本書閱讀完,並記了兩頁筆記。


感覺這本書的實操性還是比較強的,所以就把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對大家的工作、生活、情感等方面有所幫助。

我在這本書中讀到的第一條心理學定律是蔡加尼克效應,是指當心理任務被中斷時,人們就會對未完成的任務念念不忘,從而產生較高的渴求度。

這條定律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對未完成的工作、未完成的事件或者是未完成的戀愛總是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第二條是霍桑效應,也就是說當我們被關注時可以更加出色。關於這一點,我有深刻的體會。

比如說,我雖然學了一點心理學,但只是皮毛,對於釋夢更是一知半解。但當別人把他的夢講給我聽,並讓我給出解釋時, 我卻能夠給出比較合理的解釋。事後我觀察自己的心理機制發現,是別人給予我心理學達人這一角色的信任和關注,讓我更加自信的表達。


第三條是貝勃定律。它的解釋是,為什麼我們會對身邊的事情視而不見。

關於這一條,我想大家很好理解。它跟我們常說的熟視無睹是一個道理。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小女孩兒因為和媽媽吵嘴離家出走。當她在街上流浪一天肚子飢餓時,一位陌生的飯店老闆給她煮了一碗麵條,讓她免費吃,她非常感謝。飯店老闆說, 我給你煮一次麵條,你就這麼感謝,你的媽媽天天為你做飯,你怎麼不感謝她呢?小女孩兒恍然大悟。

對我們來說, 親人的關心照顧我們覺得理所應當,也就是心理上的麻木,而陌生人偶爾一次關照,我們卻覺得非常感動。

在人際交往中,作者談到了一條非常重要的定律,那就是波什定律。是講對人背後讚美,有的時候比當面讚美的效果更好。

記得有一個教育專家講過一個做法叫大象的耳朵,運用的就是波什定律。

說的是,父母有時不需要當面表揚和肯定孩子,而是在和朋友聊天時,告訴朋友自己的孩子哪方面做得很棒,而這些評價會傳到隔壁房間的孩子的耳朵裡。這樣做的效果會更好。


在消費行為方面,作者談到了凡勃倫效應。它是指商品的價格越高,越受消費者的青睞。

大眾眼中的所謂品味就是價格與成本之間的距離。很有意思的是,凡勃倫把商品分成了非炫耀性商品和炫耀性商品兩類。

非炫耀性商品具有物質效用,炫耀性商品是物質效用加虛榮效應的總和。人們購買價格高的商品也就是炫耀性商品,往往是為了體現它的虛榮效應,獲得被人羨慕的心理滿足感。

一個小時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書,學到了這幾條黃金定律,對我以後的工作行為、人際交往、消費行為都有一定的幫助,也是快速閱讀法的一次重要實踐,真是收穫頗豐。

我是 。讀書,遇見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生活中的心理學定律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說的是如果有兩種選擇,其中一種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  該定律源自一位名叫墨菲的美國上尉。他認為某位同事非常倒黴,便不經意地說了句笑話:「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讓他去做就一定會弄糟。」後來這句話被延伸拓展,出現了一些其他的表達形式,如「會出錯的終將會出錯」等。
  • 學心理學,不能不讀的書:《讓大腦自由:釋放天賦的12條定律》
    此次聽書稿訓練營,我選的是《讓大腦自由:釋放天賦的12條定律》。第二,這本書條理清晰,12條定律第三,這本書素材豐富,很多電影第四,這本書有助於提升學習力第五,這本書簡單易懂,大量隱喻、比方03、這本書的作者是約翰•梅迪納,他是人腦發展研究生物學家他是暢銷科普作家,代表作《讓孩子的大腦自由》《基因煉獄》《肉體年限》《抑鬱病:如何發生,如何治療》百度公司總裁張亞勤評價:關於人腦,這是我讀到的最好的一本書
  • 如果你喜歡心理學,這5本著名的心理學書籍,建議讀一讀
    如果你喜歡心理學,下面5本比較出名的書籍,建議讀一讀。1《自卑與超越》《自卑與超越》是個體心理學的先驅阿德勒的代表作,書中作者告訴我們,理解一個人,就要從他的過去入手,而一個人的生活風格,則是與他對於過去經驗的認識和理解相一致的。
  • 生活中你不得不知道的心理學定律和效應
    如果一個人在初次見面時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麼人們就願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並會影響人們對他以後一系列行為和表現的解釋。暗示效應暗示效應是指在無對抗的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間接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誘導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目標相符合。
  • 生活中你不得不知道的心理學定律和效應!
    如果一個人在初次見面時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麼人們就願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並會影響人們對他以後一系列行為和表現的解釋。,從而誘導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目標相符合。
  • 改變生活的心理學法則(古德曼定律)
    古德曼定律:沒有沉默就沒有溝通(1)古德曼定律:沒有沉默就沒有溝通愛迪生想賣掉一項發明,然後建造一個實驗室。因為不熟悉市場行情,不知道能賣多少錢,愛迪生便與妻子商量。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古德曼曾經提出:「沉默可以調節說話和聽講的節奏。沉默在談話中的作用,就相當於零在數學中的作用。儘管是『零』,卻很關鍵。沒有沉默,一切交流都無法進行。」人們將他的理論總結為「古德曼定律」,也稱作「沉默定律」。在人際交往中,與人交談是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但在有些時候,適當的沉默比聲嘶力竭的爭辯更容易產生震懾的效果,令對方信服。
  • 職場黃金定律:待人如己常懷感恩(說得真好)
    猶太人成功守則中有條黃金定律:待人如己。也就是凡事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為他人著想。很多人對這一黃金定律不太理解,當為他人工作時,認為老闆太苛刻;而當別人為自己工作時,卻又會覺得員工在工作時缺乏主動性。其實,什麼都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看待問題的方式。猶太人認為,這條黃金定律不僅僅是一種道德法則,它還是一種動力,能推動整個工作環境的改善。
  • 《墨菲定律》書評/56個心理學定律,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回到此時,你是否有著這樣的感受:內心不滿足,對當下生活不滿意,與周遭世界不和諧。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一種方法,可以解決這些人生中的疑難雜症,那麼,你一定會遇到更好的自己!而你所遇到的一切疑難雜症,書魚的《墨菲定律》都可以給你帶來指導。
  • 心理學:要想生活得更好,你必須懂得這三大定律
    知識很多,但是關於人生的一些基本的知識才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根本,要想生活得更好,你必須懂得這三大心理學定律,它是我們生活的指導原則,也是世界運行的基本規律,了解這幾大定律,你對世界的運行也會更加明白:他們在在一個迷宮裡生活,奶酪是他們糧食。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然後開始過起了非常幸福的生活。忽然有一天,他們發現最美好的奶酪不見了!
  • 十大忽悠人的理財「黃金定律」
    現實生活裡,那些千篇一律的理財「黃金定律」害人匪淺,它們忽視了每個個體、每個家庭的具體需求,使投資者吃了不小的虧。我們從中篩選出了最為典型的10 條,大家一定要頭腦清醒,別被這些忽悠人的定律所迷惑。剛過去的三季度,近年來一直孱弱的A 股突然「神功附體」。上證綜指在一個季度內漲幅超過14%,獨步全球主要股市。
  • 3個心理學定律幫你得到「想要的」
    前不久,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轉發了一篇題為《你想要的,總會在合適的時候到來》的文章,戳中了不少人的痛點,同時也用一個簡單的心理學道理——只要堅持、堅信就會有所收穫,給了他們拼搏的信心。   文章講述了一個女孩獨自在北京打拼的故事:她熱愛電視,為了這個夢想,從一所普通大學考上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讀研期間,她努力進入一線電視媒體實習,雖然實習期很艱辛,工作和未來都不確定,但她依然堅持。
  • 美國心理學副教授教你打破墨菲定律,擁有更好人生
    《打破墨菲定律》,作者蘇珊娜·C·塞格斯特倫,是列剋星敦肯塔基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坦普爾頓積極心理學獲得者,多年來對樂觀與幸福的關係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她的研究獲得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諾曼心理神經免疫學項目和達納基金會的資助。
  • 心理學:越早讀懂這三個「人生定律」,越早識破人心!
    擺闊定律,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是人們總結生活經驗得來的!我們若能早日讀懂這個「擺闊定律」——越是缺少什麼,越愛表現什麼,並實踐於生活中,我們識破人心和讀懂社會的能力,也會得到較大提升!★2、人才定律:越有能力的人,越謙卑低調。
  • 《墨菲定律》:這年頭不懂點心理學,都無法和這個世界好好相處了
    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我們雖然對很多事情都習以為常,但卻並不了解真相,不懂得那些人生定律和心理學相關的知識。《墨菲定律》都是人們從千變萬化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精華。可以幫助我們通過一些心理學的理論知識的學習,來指導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 讀書筆記:《改變你一生的108個心理學法則》
    本書會告訴我們心理定律的無窮奧秘,還會教我們輕鬆運用知識幫助自己實現飛躍式的發展。它將深奧的心理學知識融會貫通於一個個妙趣橫生、飽含人生哲理的故事中,形象地分析了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深淺出地提煉了心理學法則給我們的啟示,以指導我們在生活中更好地趨利避害。全書共解讀了108個經久不衰的心理學法則,娓娓道來工作與生活中的細節和元素。
  • 《人際關係心理學》:讓你人緣好到爆的五大心理學定律
    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原因就在於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上的差異,當我們懂得運用心理學定律,去掌控談話的藝術,人際交往就能遊刃有餘。《人際關係心理學》一本教我們學會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應用心理學讀物,本書梳理了人們在社區活動中的言行特徵,深入分析了各種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針對許多人際交往中的難題提出了簡單易學的解決方法。
  • 探究《墨菲定律》和事與願違,穿透你的心理報復,把握成功規律
    雖為一種心理學效應,但它更像是一種數學推論,由美國工程師愛德華•墨經過無數試驗提出。亦稱墨菲法則、墨菲定理。書中談到:「如果有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一件事情,其中一種選擇的方式會導致不幸,那麼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它所傳達出的基本含義就是:一旦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他的可能性有多麼渺小,但它必定是會發生的!
  • 韋伯定律與行為經濟學
    韋伯的發現被其學生費希納稱為韋伯定律。此定律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數量法則。若不談重量而談金錢,故事的另外一種版本就是,我們或許會糾結於商品價格是1元還是1.5元,卻對商品價格是50元還是50.5元不敏感,儘管兩種情況下的價差都是0.5元。
  • 心理學:為什麼你總做不好一件事,是因為你不懂「情緒定律」
    這就是所謂的「情緒定律」。 心理學:為什麼你總做不好一件事,是因為你不懂「情緒定律」 這就是所謂的「情緒定律」。 但是,同樣出生在這裡的羅傑·羅爾斯後來卻成了紐約州的州長,當年,他們學校的校長皮爾·保羅先生發現,這些孩子甚至比當時最為流行的「迷茫的一代」還要無所事事,他們經常不去上課,上課也不與老師合作,每天除了打架就是和老師作對,甚至還會砸爛教室裡的黑板。
  • 不一樣的心理學:手錶定律,從迷茫痛苦,到心想事成,只用了兩招
    從不同的視角,講述不一樣的心理學。今天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17篇——手錶定律。手錶定律的另一層含義在於,每個人都不能同時挑選兩種不同的行為準則,或價值觀念。否則,那個人的行為將陷入混亂。無論我們是陷入兩難的選擇,還是自己設定了雙重或多重標準,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法估量的影響和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