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記憶中的節日總是與美食有關,那中秋節的記憶必定是童年的月餅香味。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很少再親自動手做月餅,商家也推出形式多樣的新奇月餅,卻再也吃不出兒時的味道。但陝北土月餅依舊樸素如初,以最原始的形態還在市場出現。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陝北月餅不僅在中秋佳節是必食之品,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一年四季,你什麼時候想吃都可以買到。土月餅、子洲餜餡、定邊爐饃……各式各樣的陝北月餅,在歷盡了時間的考驗後,依然受到人們的喜愛。
提起陝北土月餅,地道的陝北人都知道,它的成分單一,少油,皮厚,餡硬……所有用來形容它的詞歸於一句話便是:記憶中的味道總是那麼的根深蒂固,揮之不去的就是舌尖熟悉的觸感。它就像陝北人的一張文化名片,有陝北人的地方就有月餅的味道。陝北月餅屬秦式月餅的一支,內部又分為多個系列,但特點都是低糖低油、層層酥香。其中以綏德雪花月餅最為特色。月餅在綏德被叫做雪花,是因其外表烤後呈黃白色,皮酥而餡香。潔白的表皮薄且多層,食用時掉下的碎片酷似天空飛揚的雪片,故名雪花。
綏德制雪花的歷史很長,據說在金代,古綏州就有人開始製作。相傳當時餡是單一的糖,只在老鄉家中自製自食。到清代,餡中又加入芝麻,逐步充實和完善為今日的雪花。雪花主要流行於陝北腹地的綏德和周邊各縣。而在陝北其他地方則各有不同,除雪花外還有爐饃饃、餜餡、賴皮月餅、提糖月餅(糖餅)及糖饃饃等。但是,所有傳統陝北月餅都出自土火土爐,採用土法製作,吃來也滿滿都是「黃土味」。陝北人重禮節,逢節都會走親訪友,中秋節要互贈月餅,又以雙數表示吉利,所以會將雪花六或八個捲成卷,再以雙數送出,並逐漸形成新的節俗文化。
陝北月餅是陝北延安,榆林等地月餅的總稱,這種月餅皮厚,餡少,稍硬。餡料以陝北紅棗泥、豆沙為最多,也有五仁月餅和其它餡料。中秋吃月餅多表示合家團圓,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牛肉的、鮑魚的、魚翅的、水果的,在嘗過了各種新奇的月餅後,人們逐漸返璞歸真,懷念起最初的樸素的陝北月餅了。陝北月餅如今不但榆林、延安的街頭有賣,在西安的一些街頭也有陝北人長年做月餅、賣月餅。這些人租一間房子,像做麵條、包子、饅頭一樣現烤現賣。這種月餅由於不像廣式月餅那樣油多,餡多,糖多、酥軟,而是油少、餡少、糖少,所以八月十五是月餅,平時就是點心、早點,許多西安人把陝北月餅當早點吃,甚至當饅頭,當餅吃。
陝北月餅不同於以往的廣式、蘇式月餅那樣餡料豐富,陝北月餅是空心的,烤好後的月餅只有緊貼外皮的一側才有薄薄的一層餡料,咬一口會給人帶來酥脆香甜的口感。這些年,月餅已經從簡單的食物異化了,但是在陝北這片土地上,老月餅卻執著地保留了下來。 雖然沒有多麼花裡胡哨,但是這才是中秋節該有的底蘊和意義。在這小編說一句:其實不論是新式月餅還是傳統月餅,咱中國人在中秋節這一天圖的就是和家人在一起熱鬧團圓,如果此時的您遠在異鄉不能回家,別忘了拿起電話跟家人說一聲:中秋快樂!小夥伴們,中秋節將至,陝北月餅,皮酥餡香,你吃過嗎?
延伸 · 推薦
在廣西北海,中秋有一種月餅叫「合浦大月餅」,你吃過嗎?
中秋節將至,溫州橋墩月餅,是溫州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中秋節臨近,江西寧都人念念不忘的椒蔥餅,你吃過嗎?
中秋節將至,臺山冬蓉月餅,清甜軟滑,甜而不膩,比蓮蓉月餅好吃
開州冰薄月餅,是重慶人念念不忘的中秋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