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專家為興山融合教育發展出謀劃策

2020-12-12 荊楚網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胡平先 李興根)12月7至9日,宜昌市教育局委派市特殊教育研究指導中心主任杜紅、教研員朱紅、當陽市特殊教育研究指導中心主任靳泉、枝江市特殊教育學校黨支部書記李春蘭等一行4人,到興山縣開展隨班就讀巡迴指導工作。

在興山縣教育局副局長張建林、縣特殊教育研究指導中心主任陳振興的陪同下,專家們通過進課堂聽課了解學情、查看檔案資料摸底、檢查資源教室使用率、召開隨班就讀教師座談會等多種方式,對興山的隨班就讀工作「把脈問診」。

宜昌市特教專家進課堂聽課。通訊員 供圖

在該縣外國語小學,周宗芳老師以一節《大自然的聲音》語文課,向專家們展示了課堂上對隨班就讀學生的「學習內容有別」「學習支持有方」「教師關愛有度」,讓專家們感受到隨班就讀學生在師生「潤物細無聲」的潤澤中健康成長,得到了所有聽課老師的好評。在該縣的實驗小學,專家們深入資源教室,查看了隨班就讀學生在資源教室的學習情況和資源教師的輔導記載。在黃糧鎮中心小學,專家們不僅深入資源教室查看使用情況,檢查隨班就讀學生的個人檔案,還召開了隨班就讀教師座談會。傾聽來自教學一線教師的真實聲音,並針對「如何提高隨班就讀學生的教學質量」「如何解決隨班就讀學生的情緒問題」等困惑,從理論及技術層面進行了詳細解答。

教師對隨班就讀學生「支持有方」。通訊員 供圖

特教專家團隊面對面為老師們答疑解惑。

經過為期兩天的巡迴指導,專家組一致認為,興山縣隨班就讀工作成效明顯,形成了從縣教育局到特教中心、學校管理者和班主任、科任教師等部門共同組成的管理體系,思想認識到位,工作抓得紮實,隨班就讀學生成長有保障。部分學校已經摸索出適合學生發展、促進教師成長的路子,並對興山繼續做好隨班就讀工作,保證融合教育質量提出了建議和要求:群策群力,共同探討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保證特殊兒童和正常孩子的合作交流,實現真正融合。隨班就讀教師加強教育理論和特殊教育技能學習,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法,手中有術」,切實做到「有教無類」,實現教育公平。建議儘早出臺科學合理的評價模式,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讓孩子多元發展,保證隨班就讀教師有成就感。

教師利用資源教室指導隨班就讀學生。通訊員 供圖

據悉,興山縣現有適齡(6至14周歲)殘疾少兒102人,已入學101人,入學率99%。其中,特校就讀49人,普通中小學就讀52人,有37人以隨班就讀形式安置,分布於全縣7個鄉鎮的14所學校。為了保證隨班就讀質量,已建設資源教室6個,均已投入使用。

相關焦點

  • 興山:特教講堂講出名堂 縣特校七年培育12名市級特教骨幹
    特教講堂開講  本網訊(通訊員 胡平先)12月10日,興山特校「特教講堂」開講,該校初級康復師夏昌琴老師以《積蓄新能量 助力康復路》為題,向全體教師詳細介紹了「醫教結合 智慧康復加上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派全體教師外出培訓也不現實。學校一方面抓住省、市、縣各類教育培訓機會,積極選派教師代表外出學習。這些教師不僅自己要消化吸收,得到提升,還要當好培訓的「二傳手」,回來後以特教講堂為平臺,將所見所聞所思「傳遞」給其他教師,「一人培訓全體受益」,實現了教育培訓的利益最大化。這種方式成為教師隊伍整體成長的活力源泉,激活了教師團隊發展的一池春水。
  • 為廣東特教事業發展提供科研和人才支撐
    廣東省殘疾人康復中心有關負責人在揭牌儀式上說,重點實驗室的成立為特教行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科研平臺,期望能為全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支持。廣東省特殊兒童發展與教育重點實驗室立項建設是華南師範大學對口幫扶嶺師的一大成果。
  • 為廣東特教事業發展提供科研和人才支撐
    具體以嶺師為項目承擔單位,華南師範大學、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湛江市特殊教育學校等為聯合單位,共同打造開放性的產學研合作平臺,致力為廣東特教事業發展提供更強大的科研服務和人才供給。2012年,為響應國家教育均衡發展要求,彌補廣東省特殊教育教師嚴重不足狀況,提高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水平,促進廣東省特殊教育事業發展,嶺師成為省內首批開辦特殊教育專業的高校之一,並聘請我國臺灣著名特教專家吳武典教授擔任特教系首任系主任。2017年,嶺師牽頭成立廣東省特殊教育教師發展聯盟,當選理事長單位。
  • 鎮江市京口區:有效推進融合教育高質量發展
    為答好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計劃的「收官之卷」,鎮江市京口區大力推動融合教育民生工程的發展,積極構建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為主體、以融合教育資源中心為支撐、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幹、以送教上門及遠程教育為補充的特殊教育格局。「融」施策。
  •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多措並舉 全面發力 推進融合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精準施策,確保隨班就讀實驗工作有序推進  「行政+專業」是雙流區高質量推進隨班就讀工作的基本思路,貫穿融合教育政策制定、任務落實、督導評估整個過程。近年來,雙流區出臺了特殊教育聯席會議制度、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制度,組建了區域融合教育集團。
  • 紮根貧瘠土地的山區特教之花 ——記宜昌市興山縣特殊教育學校教師...
    近日,興山特校再獲喜訊:該校教師胡平先被中國殘聯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聯合授予2020年度「交通銀行特教園丁獎」,本次全國共有100名特教教師獲此殊榮,湖北省有5名特校教師榜上有名。而對於興山特校來說,胡平先老師是繼李軍堂之後第二個獲此殊榮的一線老師。
  • 為經濟發展出謀劃策 浙大專家在海鹽開展「頭腦風暴」
    雙方將積極開展聯誼活動、廣泛開展社會服務,助推海鹽經濟社會發展。此次活動邀請了10名浙江大學工業信息領域的資深專家、學者組團來到海鹽,為海鹽經濟發展出謀劃策。上午,浙江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陸菁圍繞「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與企業的機遇和對策」主題開展講座,浙江大學工業信息服務團的專家教授,分別赴百步經濟開發區(百步鎮)的友邦吊頂、德爾福建材、名流科技等集成家居、智能電器等企業開展「同心服務·助企賦能」經濟專場入企服務。
  • 如何讓融合教育貫穿終身?長寧特教中心給出了答案……
    《教育2030行動框架》背景下特殊需要學生支持項目開發與實施、終身融合教育模型構建、終身融合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及實施、終身融合教育服務體系的構建四篇研究成果。特教中心聘請了來自以色列專家蘇拉老師和來自挪威奧斯陸大學的史蒂芬教授等相關專家進入孩子的課堂,現場觀摩他們的表現,並把這套AAC系統介紹給學校老師。夏峰主任介紹說,幼兒園的老師特地製作了AAC圖片溝通本。經過幾年的訓練,老師反饋說:「在課堂上,用到蠟筆或者橡皮泥時,兩種材料讓孩子選擇,他都能很快指認出來,作為普教老師,我覺得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 興山人才濟濟
    興山縣委書記、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汪小波在講話中要求,全縣各級各類人才要珍惜榮譽,銳意進取,為「兩地兩縣」目標再立新功。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務實重行,為人才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汪小波充分肯定了興山前期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績,並代表縣委、政府向各行各業為興山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人才表示感謝。
  • 特殊教育專家研討認為:特殊兒童需要更多特教資源班
    更多特殊教育專家認為,除了配備資源老師,對特殊孩子還需多元安置,建設更多的特教資源班,開展個別化教育計劃。例子經融合教育,特殊兒童升讀普通初中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特殊孩子,以融合教育的方式培養,也能融入普通學校、回歸社會。在廣州市番禺區東怡小學就讀的小海(化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為特殊兒童創造更理想的成長條件 徐州「融合教育」難題怎麼破?
    文/徐報融媒記者 肖慧 圖/徐報融媒記者 秦媛關愛特殊兒童,推進融合教育,是當前受到國家高度重視的教育工作。近年來,徐州加快特殊教育體系建設,出臺了一系列制度保障特殊教育的順利發展,使融合教育「加速度」前行,這項工作目前得到了省教育廳專家的高度評價。
  • 【速遞】聚焦融合教育,引領特教前行,探索全納教育背景下新型特教學校的「中國樣本」:「新型特教學校建設學術研討會」在江門召開(一)
    申仁洪教授指出,推進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轉型發展,是國際特殊教育發展大勢所趨。1994年世界特殊教育大會就提出「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概念,2006 年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則明確「應當確保在各級教育實行包容性教育制度和終生學習」。同時,推進特校轉型發展也是我國特殊教育本土實踐的必然走向。
  • 推進融合教育的「江蘇答卷」
    2014年,省政府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意見》,為全省「十三五」期間大力深化融合教育、優質全面發展特殊教育確定了總目標、總任務。2018年底,《關於加強普通學校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出臺,這是江蘇從頂層設計層面對融合教育發展做出的又一次創新探索。
  • 你好,老師③|提升特教老師職業幸福感,助力東莞特教事業快速發展
    在東莞,每一個特教老師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的付出著,為每一個特殊孩子帶去光亮,讓每一個特殊孩子家庭帶去希望,與此同時,針對特教老師的職業提升培訓、教研活動也在全方位鋪開中。加強特教教師隊伍建設截至去年底,東莞有殘疾幼兒學前康復教育機構(公辦)2所,融合教育實驗幼兒園1所,特殊教育學校2所;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672人,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7以上%。初步構建了以隨班就讀為主體、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幹、送教上門為補充,涵蓋學前教育到高中階段的特殊教育體系。
  • 你好,老師③|提升特教老師職業幸福感,助力東莞特教事業快速發展
    來源:東莞時間網-i東莞每個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每個孩子也都有學習的需求。我們的教育應該滿足孩子的學習需求,為他們提供切合需求的教育。特殊教育保障了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促進了社會教育公平,對於特殊孩子的關愛,也是一個現代文明社會的標誌。
  • 中國融合教育的發展、困境與對策
    ;標準化認證;專家委員會指導機制;藝術教育 內容摘要:推進融合教育發展亟需健全法規,建立標準化認證體系,建立專家委員會指導機制,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發展中貫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產業反哺需求,培養殘障兒童的綜合素養等,同時藉助藝術教育搭建殘障兒童與世界交流的平臺
  • 興山特校慰問退休教師 「雲」上送祝福共話新發展
    10月24日,興山特校開展慰問退休教師活動。活動在「最美夕陽紅」的歌曲聲中拉開序幕。活動伊始,工會主席夏昌琴表達了對退休教師的節日問候,並採用微信視頻的方式,將身在外地、未能參加活動的退休教師邀請「進」會場。在視頻中相見,久未謀面的老朋友們格外親熱,互送祝福,老師們線上也為學校發展出謀劃策。活動現場,教師代表為退休教師獻上鮮花,送上美好祝願。
  • 汶川特教|為孩子構築樂園的媽媽老師
    同時,學校把民族地區自然元素與學校職業教育、藝術教育相結合,堅持以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把課內與課外有機的結合,建立了以「長期培訓」為主,兼顧「短期培訓」的職業教育和藝術培訓新模式。全天七節課,前五節課教授義務教育課程,後兩節課對不同學生進行針對性地的培訓。
  • 南京新增17所融合教育示範學校!
    東社中學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建設於2018年,配備專職特教教師1人、兼職特教教師4人、兼職心理諮詢師1人,它是近年來江蘇普通學校積極籌建融合教育資源中心的縮影,也是江蘇教育人探索融合教育發展新路的一個實例。
  • 廣東首個特殊教育省級重點實驗室在嶺南師範學院揭牌 為廣東特教事業發展提供科研和人才支撐
    廣東省殘疾人康復中心有關負責人在揭牌儀式上說,重點實驗室的成立為特教行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科研平臺,期望能為全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廣東省特殊兒童發展與教育重點實驗室立項建設是華南師範大學對口幫扶嶺師的一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