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教學情境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創建一定的教學氛圍,將知識點的學習融入到一定的情感氛圍中,從而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一種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高三的教學內容雖然基本上都是複習課,但教學過程中教學情境的創設依舊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活躍複習課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通過2019年的高考試題我們不難發現試題和情境結合的更加緊密,在情境中考查學生的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2003年,OECD在制定「素養界定與遴選」項目中指出了一個問題:傳統的教學以知識點的掌握為核心,忽視知識學習過程中真實情境的創設和知識應用於真實情境的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我國在制定核心素養的時候參照了很多國際上的標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參照就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意見中提出「教師課上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融合運用傳統與現代技術手段,重視情境教學。」
從意見中不難看出,情境教學被提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核心素養的重要表現。所以,情境創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我們該如何在高三教學中創設情境,創設情境又有哪些可依之法?情境創設有很多方法,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學科以及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相應的方式。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常見的情境種類。
第一類是藝術情境,也就是用藝術的手段和素材來創設情境。例如在進行數學的對稱圖形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拿來一些名畫和知名建築,讓學生在欣賞中開始學習知識。
第二類是經驗情境,即基於學生已有的經驗來創設情境。經驗情境的創設應該是基於學生所熟悉的、已有經驗的情境創設。創設情境的目的是引入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如果創設的情境遠離學生的經驗與知識,它就無法起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作用,反而會起阻礙作用。
另外情境還有科學情境、數學情境、歷史情境等,當學生面對數學問題的時候,他或許不能正確的表達,但教師通過創設一系列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他就能夠意識到問題所在。
總之,合理的情境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的認知衝突,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也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入,使學習更為深刻有效地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