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如何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全面解析

2020-12-13 現代課程網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從實際出發,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不同的情境中體驗不同的情趣,更深入的領悟學習內容,提高課堂實效,還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巧妙的創設教學情境,讓我們的課堂如春天般生機盎然。



一、什麼是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的內容,為落實教學目標所設定的,適合學習主體並作用於學習主體,產生一定情感反應,能夠使其主動積極建構性學習的具有學習背景、景象和學習活動條件的學習環境。


二、為什麼要創設情境


關於為什麼要設置教學情境,一個生活小常識就能形象的說明問題。


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你無論如何也難以下咽。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餚時,不知不覺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


情境之於知識,猶如湯之於鹽。鹽需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也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學生理解、消化、吸收,這就是情境的價值。正如贊科夫所言:「教學法一旦能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創設教學情境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喚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三是為新知識與舊知識搭建橋梁。



三、創設情境的原則


真實性:要儘量使情境真實或接近真實,在現實生活中能找到。學生在「眼見為實」的豐富、生動、形象的客觀事物面前,通過對情境相關問題的探究,完成對主題的意義建構。


接近性:創設問題的深度要稍高於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水平,具有一定的思維容量和思維強度,需要學生經過努力思考,「同化」和「順應」才能解決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摘果子時,須「跳一跳,才能夠得著」。


誘發性: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一定要保證新設情境能激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起學生的積極思考。


合作性: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考慮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小組成員之間愉快地交流、協作,並共同克服學習中出現的困難。要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團隊精神和合作的能力,讓他們學會交流和分享獲得的信息、創意及成果,並在欣賞自己的同時,學會欣賞別人。


層次性: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從簡單到複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在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應儘可能依據學生的實際經驗和認知,架設好學習的框架,有層次,有梯度,考慮好問題的銜接與過渡。


融合性: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不僅注重考慮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讓學生大膽提出問題,使課堂「亂」起來,讓課堂「活」起來,還要考慮師生之間的思維碰撞,讓師生相互啟發,誘導,達到融為一體、和諧共振的境界。




四、怎樣樣創設教學情境


1、以思想和精神境界為前提創設教學情境


教師和學生美好的思想情操是創設教育教學情境的源泉。教師和學生的感情交流是構成良好教學情境的重要條件之一,有了美的心靈,才能有美的情感。所以,只有教師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傾注到學生身上,學生把自己的生存與人類美好的理想聯繫起來,而不僅僅是為了升學或謀生。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變成一種美好的精神享受,才會出現和諧的、激動人心的、觸及學生情緒和意志的教學活動。所以各科教學都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2、從教學目標出發創設教學情境


創設的情境要真正為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情境而創設情境,那就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情境只有在為教學服務的時候才能叫做好的情境,不能為教學服務就是多餘的。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從生活情境中及時提煉教學問題,切忌在情境中「流連忘返」。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不能「淺嘗輒止」,把情境的創設作為教學的「擺設」。情境的創設應該是適時適當的,在為課堂教學服務的同時要儘量做到簡潔。


3、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教學情境


由於學生年齡、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和思維方式都有所不同,設計情境時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設計。比如,要分析學生是否對講故事、做遊戲、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感興趣,學生是否適於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等。教師只有把握學生思想的脈搏,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靈活運用各種方法來刺激學生、調動學生,才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從已知和淺顯的內容裡不斷悟出未知的深邃內容 ,而進入新知識的境界。


4、情境要注意時代性


我們應該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在當今的信息社會裡,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大量的信息,智力發展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創設的情境也應該賦予一種時代的氣息。我們知道材料總是滯後於時代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有自己的思考,對於材料,應抱著尊重、理解、充分運用、改造創新的態度去對待,而不能讓材料束縛自己的教學與思考。努力創設富有時代性、與學生的生活聯繫緊密的教學情境,引起學生的共鳴,並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


5、教師的教學藝術是創設良好情境的保證


教師本身就是一種好的教學情境。所以,要求教師應具有一定的業務素養、語言表達、面部表情、動作姿勢、板書、實驗等技能和隨機應變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應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與思想,獲得廣泛的生活經驗。而這一切都得由教師去組織、去引導、去創設,所以說教師本身就是一種好的教學情境。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圍中學習才能稱得上是有效的學習。



六、創設教學情境的一般程序


1、明確教學目的,研究教學內容,落實「三維」目標


課堂教學總是要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有一定學習內容的預設教學情境是為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和內容服務的。因此,教師要創設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必須認真學習和研讀學科課程標準中相應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維目標在本課教學中的具體落實情況。弄清課程性質、目標、學習的內容框架,認真學習和落實課程標準中相應的教學評價建議。


2、鑽研教材,創設和諧的學習氣氛,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要想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就要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於學習,並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在探究、發現中學習。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鑽研教材,挖掘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在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通過探究、發現參與到知識學習過程的深層次中去,使學生的思維、情感深深的融入到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教師還應側重於挖掘知識本身的周密性,創設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沿著教師引導的方向,通過學生自己的參與去探究知識、發現知識,從而掌握知識。


3、了解學生實際認知狀況和生活經歷,使用與學生生活和實際經驗密切相關的教學情境素材


教學情境是為學生學習創設的,因此教學情境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狀況,必須貼近學生生活。


一個好的教學情境一定是學生熟悉的,在學生個人經歷中可以找到相似的、可以理解的東西。你要創設一個成功的教學情境,教師就必須了解學生,熟悉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認知狀況。教師應當通過家訪、與學生交談以及師生共同參與各種活動等機會,深入了解學生,積累各種有用的素材和信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找到並篩選出學生感興趣的,與課堂有著緊密聯繫的素材。


4、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和教學方案


創設教學情境和制定教學方案時,必須考慮教學目標的確定與敘寫,教學材料的處理與準備,主要的教學情境與教學行為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設計,教學方案的編制等多方面問題。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儘可能使課本上的知識「活」起來。設計教學情境和教學方案時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已有知識,對教材進行科學和藝術的加工和拓展,從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學思路。這是一個教學再創造的過程。


5、準備好學生可能出現問題的預案


創設教學情境需要大量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運用,這些必將涉及大量學生的動手操作、分組合作、交流研討的學習活動,可能涉及大量設備器材的使用、素材的收集、活動的組織等。為了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的創設情境,不出或少出差錯,課前教師必須認真檢查設備的準備情況,複查小組活動方案的可行性,必要時還要試操作。


教師在教學方案的預先設計中,可能已經對學生的行為有所估計,但教學是動態生成的,學生的行為常與預先估計的不一致。這時,教師應該對教學做出適時調整,使教學成為學生已有直接經驗的邏輯歸納和引申,增加教學的體驗性和生成性。唐代詩人杜牧說:「學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意思是說學習不能停留在表面,只顧形式上熱熱鬧鬧,要尋根究底。所以,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不能只圖表面上的熱鬧,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個性鮮明且又富有生命活力的人。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而要善於關注學生生命發展的過程,努力創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有目的地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以飽滿的激情參與其中,以獲得全新的生命體驗,使課堂真正的充滿生機與活力。


本文來自甘肅省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推薦人:張宏

相關焦點

  • 基於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思考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情境創設;思考引言2019年,國務院在「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把傳統與現代技術手段結合起來,注重情境教學。由此可見,在地理新課程標準中非常注重情境的創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創設相應的情境開展地理教學活動。
  • 淺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創設
    情境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手段,教學實踐證明,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將學生置於樂觀的情感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調動學生求知慾望,發展創造思維,培養發現精神,本文談一談在科學課堂教學中進行情境創設的一些做法。
  • 提高課堂教學藝術 創設最佳教學情境
    教師要用自己的語言技巧創設一種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處於高度活躍狀態。教學藝術是教師教學的方法技巧,是教學能力的綜合表現,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創設懸念引發課堂氣氛。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問題,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
  • 數學教學中的情境創設
    創設情境或許是一種有效形式。情境創設是好課堂的入口,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有價值的情境?創設情境需要注意什麼?    要具有真實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聯繫學生的現實生活,在學生鮮活的日常生活中發現、挖掘學習情境資源。如在教《圓的認識》一課時,我引導學生設計一款「套環」遊戲。
  • 【英語教學】教學經驗:語法教學中如何創設恰當的語境?
    有了恰當的語境,語言學習才有依託,才會鮮活;學生只有置身於一定的語境中,才能準確理解語言所表達的真正含義,並選擇恰當的語言結構來表達。然而,在目前的英語語法教學中,很多教師只在句子層面講解和分析語法規則,設計的作業以及開展的活動也未關注到適當的語境對學生語法內容的學習以及語法運用能力培養的作用。
  • 創設主題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能 -------跨學科教研活動(英語主場)
    唐佩峰老師和她任教的二5班的同學,為大家呈現了公開課,上課內容是牛津教材3BM2U3 Animals I like    唐老師精心設計教案,精緻運用媒體,精準把握教材,創設了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動畫片《獅子王》這一學習的情境,十分貼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將枯燥的單詞和句型教學開展得充滿童趣,充分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
  • 創設情境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語文是一門思維發散的學科,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是我們日常與別人交流的基礎,根據以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語文的重要性,將創設情境法應用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那麼老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這個話題備受老師和家長的關注。
  • 高三複習中的情境創設
    正教學情境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創建一定的教學氛圍,將知識點的學習融入到一定的情感氛圍中,從而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一種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高三的教學內容雖然基本上都是複習課,但教學過程中教學情境的創設依舊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活躍複習課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 【語文】語文教學中的情境創設
    新課程理念認為,優質的知識呈現情境既可以促使學生產生認知衝突,啟發學生發現問題,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又可以促進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多邊互動,使課堂教學變得有生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供符合學生生活和學生文化的教學情境就顯得極為重要,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巧妙地創設情境,使學生想合作,要合作。
  • 情境教學:創設充滿智慧和情趣的空間
    時任語文教師的李吉林在教學中發現,語文教學遠離學生的生活,遠離語言學習應有的真情實感,學生的學習樂趣被淹沒在大量枯燥乏味的字、詞、句、篇的分析和訓練中。受國外在語言教學中情景教學訓練的啟發,為了努力突破傳統的條條框框、改變灌輸式教學,李吉林開始了語文情境教學的探索。    最初,情境教學以「創設情境,進行片斷語言訓練」為主。
  • 創設問題情境等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因此,教師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並結合物理學科本身的特點,運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進而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提升課堂教學效率。1 實驗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很多物理概念以及物理定理都能通過實驗活動直觀體現出來。
  • 餘文森:為什麼要創設教學情境
    為什麼要創設教學情境   有一位教師曾這樣描述他的作文課:   這是我在一堂「議論文寫作訓練課」開始時與學生的對話:「春光明媚,鳥語花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此刻你們的心裡最期待的是什麼?」  這就是所謂的教學情境。傳統教學也注重情境創設,新課程從以人為本、回歸生活、注重發展的教育理念出發,大大豐富了情境的內涵,並對情境創設提出了新要求,情境創設因此成為了新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領域內的一個熱門話題。  德國一位學者有過一個精闢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你無論如何也難以下咽。
  • 再說情境教學法的創設與運用
    這兩周,聽了多節小學的體育課,課中教師都重視情境的創設與運用,但是問題仍然存在,教師對教學情境的認識和創設不深,導致在實施運用時效果不佳。我在去年(2018年)11月9日,曾寫過《體育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設計與運用》一文,當時因為時間關係,日誌並沒有寫完,今天結合本學期的聽課的一些看法,再接著和大家一起再說說這個話題。一、情境教學法的概念分析。
  • 馬鞍山市榮博小學開展情境教育教學研究周(三)——創設教學情境...
    開課的老師們以構建高效課堂為原則,精心設計每一堂課,大膽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探究,力求課堂教學紮實、厚實。課堂教學後,三位教師對自己的課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反思與說課。與會的每位教師從不同角度進行客觀專業的點評,並就課堂中的問題共同探討。
  • 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四大策略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創設一個良好的問題情境,有利於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不斷提升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從思維與數學教學的關係出發,提供給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必須要懂得的「四個策略」。
  • 創新教學模式 打造高效課堂
    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時間是可以作為衡量教學有效性的標準的。」高效課堂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能讓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其核心是學生是否願意學、主動學以及怎麼學、會不會學。結合教學實踐,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 基於核心素養的高中政治課堂情境教學
    高中政治課堂強調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創新實踐,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時事政治的教學,更注重為社會培養出一批思想高尚、信念堅定的優秀青年才子。新課程改革對高中政治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希望學校課程教學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由於在很多高中學校,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部分教師並未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也正因如此,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段顯得至關重要。
  • 教師:情境教學的核心內涵、創設原則、主要分類及表現
    所以情境對於知識是很重要的,教師在幫助學生成長應該在創設情境方面多下功夫。一情境教學的核心內涵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臺,引導學生在這個情境中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
  •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情境的幾種形式
    創設良好有效的教學情境有多種方式,應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以及不同數學內容去思考,一般分為情景故事化、情景活動化、情境生活化和情境問題化。 一、情境故事化 小學低年級到中年級的學生更多地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
  • 壽光教育|打造高效課堂,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圍繞「三度導引體驗式課堂」建設,學校大力實施課堂改革,以學生為中心,將教學內容問題化、教學過程生本化,創設高效課堂模型,通過開展「高效課堂」「創新課堂」「示範課堂」專項聽課活動,開好示範課,同時,積極構建高效課堂評價機制,完善高效課堂評價標準,不斷以優質高效的課堂推動學生主動發展。潛心育人,提塑教師專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