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情境教學法的創設與運用

2021-02-19 凡人體育

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多雲

再說情境教學法的創設與運用

今天的氣溫忽然降低,讓人有些不適應,脫去的秋褲有穿起來了。本來準備去下面學校聽一節課,後上課老師的一個電話「今天氣溫太低」,想想我也就放棄了去聽課的打算。這兩周,聽了多節小學的體育課,課中教師都重視情境的創設與運用,但是問題仍然存在,教師對教學情境的認識和創設不深,導致在實施運用時效果不佳。我在去年(2018年)11月9日,曾寫過《體育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設計與運用》一文,當時因為時間關係,日誌並沒有寫完,今天結合本學期的聽課的一些看法,再接著和大家一起再說說這個話題。

一、情境教學法的概念分析。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並能引導學生進入情境的角色中。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後才影響於學生的,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遊戲、角色扮演、繪畫、體操、音樂欣賞、旅遊觀光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於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二、情境教學法的理論依據是:

1.情感和認知活動相互作用的原理。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的情感對認知活動至少有動力、強化、調節三方面的功能。情境教學法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引起學生積極的、健康的情感體驗,直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進行的、快樂的事情。

2.認識的直觀原理。從方法論看,情境教學是利用反映論的原理,根據客觀存在對兒童主觀意識的作用進行的。情境教學所創設的情境,因其是人為有意識創設的、優化了的,在教師語言的支配下,使兒童置身於特定的情境中,不僅影響兒童的認知心理,而且促使兒童的情感活動參與學習,從而引起兒童本身的自我運動。

3.思維科學的相似原理。相似原理反映了事物之間的同一性,是普遍性原理,也是情境教學的理論基礎。形象是情境的主體,情境教學中的形象應和學生的知識經驗相一致,在教學過程中收入或創設許多生動的場景,也就是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感知對象,有助於學生靈感的產生,也培養了學生相似性思維的能力。

4.有意識心理活動與無意識心理活動相統一的過程。情境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於誘發和利用無意識心理提供的認識潛能,就是強調於不知不覺中獲得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統一。

5.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統一的過程。教學作為一種認知過程,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統一在其中。在教學這種特定情境中的人際交往,由教師與學生、學生和學生等活動構成,其中師生間存在著兩條交織在一起的信息交流迴路,二者相互影響,彼此依存,從不同的側面共同作用於教學過程。

     三、體育教學中的情境創設與運用策略

1.情境的創設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我們在創設情境時,應先深入分析學生的認知能力,包括知識認知、生活認知和情感認知。通過情景的創設和教師語言的引導,讓學生更快走進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積極性。如:小學三年級的「跳長繩」課,教師在準備活動中安排了慢跑中穿過「自動閘門」的遊戲,學生的生活中對自動閘門經驗和認識,知道不能被閘門碰到,遊戲中學生會自己選擇機會穿過自動閘門。

2.情境的創設應該符合教材的要點。我們在創設情境時,應深入分析教材的要點,針對其重難點創設適合的情境,使其實現思維的相似,即情境教學中的形象應和學生的知識經驗相一致,這樣學生能很快地、下意識地做出相應的動作。如:小學三年級的「跳躍:雙腳連續向前跳躍」課,當時教師設計的是春遊學習青蛙跳的情境,在認真分析教材的重難點後,教師修改為「袋鼠跳」的情境,其中主要的問題在於「青蛙跳是否是連續的跳?」

3.情境的創設應該儘量直觀「可見」。小學生的對事物的認知更多的是直觀的,他們的聯想能力和文字的理解能力偏弱。所以,我們要從情景創設及結合教師優化的語言運用思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如:小學三年級的「跳躍:雙腳連續向前跳躍」課,教師調整情境內容後,我建議給學生更直觀的情境創設,每位學生貼上袋鼠的貼紙,加上老師的「小袋鼠們,你們準備好了嗎?」的語言情境,學生很快就進入了角色。

4.情境的創設與實施應始終如一。因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新鮮感,及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他們會很快進入情境,但是他們也很容易從情境中出來,所以,教師的情境創設與運用應該始終如一,即從課的開始一直到課的結束,讓學生整堂課都沉浸在情境之中。如:小學四年級的「跳躍:助跑起跳越過一定高度的橫杆」課,教師創設「森林探險:我們來到了森林探險,在森林裡遇到一定高度的灌木(障礙物)如何越過」的情境,整堂課中教師都貫穿了「森林探險」的情境,學生在課堂中都沉浸在森林探險的情境裡。

5.情境的實施過程中需要「畫龍點睛」。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實施情境的教學,我們要有情境的「畫龍點睛」環節,即學生在情境學習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挑戰。情境教學,學生成為情境中的一部分,全身心投入學習中,但是,為了學生更好地達成學習目標,教師應合理的引導學生在情境的學習過程中進行學習的自我評價,並創設自我挑戰的學習環節,讓學生更明白自我學習成果情況,能不斷挑戰自我的高點,真真做到讓每位學生在課堂中都得到發展。

6.情境的創設與實施要充分發揮和保護學生的想像力。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生來就有的,他們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通過自己的想像去感知,我們經常說孩子的想像力是無邊的,所以當教師創設的情境在學生面前出現時,學生會想到很多相關的東西,雖然很幼稚,但是學生的想像力需要教師的引導,更需要好好的保護。如:如:小學四年級的「跳躍:助跑起跳越過一定高度的橫杆」課,教師創設「森林探險:我們來到了森林探險,在森林裡遇到一定高度的灌木(障礙物)如何越過」的情境,學生馬上就各展其能,展示出很多種方式,如兩腳依次跨過、俯臥越過、雙腳蹦過、單腳跳過等N中方式,師生交流中學生的解釋是「森林中有不同的小樹、藤條等,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用不同的方式。」,教師在驚訝中表揚了學生的想像力,引導學生向助跑起跳越過的方式學習。

情境創設與實施確實很好地提高課堂的學習效果,所以要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以學生的學習發展為目的,這需要教師更放飛思想、豐富個人認識與相關知識,創設利於學生學習的情境和實施策略。

(備註:概念內容參考360百科)

相關焦點

  •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的運用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
  • 情境教學法分享
    今天Jessica給大家帶來的分享是「情境教學法」,何為情境教學法呢?
  • 【情境教學專題】運用情境教學法有哪些好處
    運用情境教學法好處多多,具體表現為:1、運用自然情境,激發學習情趣自然情境就是讓學生處於一種自然環境中,在親身體驗中進行學習。2、創設活動情境,突出交際過程語言是進行交際與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師組織各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進行討論,做猜謎遊戲、採訪、競賽、問答、扮演角色,教師則由傳授知識的單一角色向複合型角色轉變。
  • 情境教學法&TPR全身反應法
    情境式教學法是由英國應用語言學家在1930年代到1960年代發展形的。「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
  • 情境教學法的3個突出特點
    情景教學法是教師根據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創設出形象鮮明的投影圖畫片,輔之生動的文學語言,並藉助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再現課文所描繪的情景表象,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仿佛置身其間,如臨其境;師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進行著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
  • 李吉林——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
  • 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探究
    從高中語文教學現狀出發,對情境教學法的具體應用提出幾點針對性建議。關鍵詞:情境教學法;高中語文;策略探究(官網網址:http://www.chinaxinkecheng.cn)情境教學法是一種基於信息技術展開的新型教學方法,它以增強學生內心實際體驗為目的,教師通過一定方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一些帶有情感色彩且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教學場景
  • 情境教學法,讓思品教學更富成效
    情境教學法是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常用教學法之一,它通過為學生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實現著思想品德教學具體化、形象化的效用,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
  • 自然情境教學法NET
    自然情境教學法是自閉症康復教育中常用到的一種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
  •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詞彙課中的應用(一)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詞彙課中的應用在小學教師面試中,主要考查三大課型,分別為詞彙課、聽說課和讀寫課。在英語中,詞彙是語言學習的基礎,教材中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詞彙量的增加。怎樣有效進行詞彙教學將直接影響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和學習效果。所以,詞彙課是教師面試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課型也是重點課型。
  • 餘文森:為什麼要創設教學情境
    為什麼要創設教學情境   有一位教師曾這樣描述他的作文課:   這是我在一堂「議論文寫作訓練課」開始時與學生的對話:「春光明媚,鳥語花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此刻你們的心裡最期待的是什麼?」  「這……安全問題,再說我們的學習也不能耽誤,因此我建議,取消這次活動。」我的態度有點「曖昧」。  「為什麼不讓我們去?」  「其他班都去了!」   ……  教室裡群情激憤,吵吵嚷嚷,有的敲打桌子,有的滿臉脹得通紅,有的趴在桌子上直生悶氣。
  • 基於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思考
    情境教學是其中較為常見,也是效果較好的方法之一,即在教學活動中,根據教學內容,構建出相應的場景,使學生身臨其境,通過學生的親身感受,以加強對知識的了解。同時,應用該方法後,還能提升整個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加強對學生的吸引力,促進學生參與進來,為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提供重要幫助。所以,在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時,教師應有效應用情境教學法。
  • 運用嘗試教學法 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運用嘗試教學法 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
  • 教育探索:高中數學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原則,看完恍然大悟!
    那麼在創設情境中同樣需要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 否則情境再好,學生沒有學習興趣,也註定是失敗的。因此,在創設情境時,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基礎知識與認知規律等智力因素,在新知與舊知間找到最佳的結合點,以完成對新知的探究;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等非智力因素,找準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切入點,引起學生的關注,集中學生的思維與注意力,這樣的情境才是有效的。
  • 高三複習中的情境創設
    正教學情境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創建一定的教學氛圍,將知識點的學習融入到一定的情感氛圍中,從而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一種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高三的教學內容雖然基本上都是複習課,但教學過程中教學情境的創設依舊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活躍複習課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 巧用教育戲劇策略 創設情境教語文
    作者:浙江省杭州外國語學校 林存富  將教育戲劇策略運用於課堂教學是近幾年中小學教學法研究的熱點。語文新課程要求教學能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發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積累豐厚的文化底蘊。
  • 情境教學法:把教育融入生活
    現在有一種很出名的教育方法叫「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
  • 「校本教研」運用課題研究的情景教學法,建構有生命力的課堂
    #校本研究#研討主題:運用課題研究的情景教學法,建構有生命力的課堂本次研討,結合政治組《新時代道德與法治學科情景教學模式建構的研究》課題研究,老師們圍繞「運用情景教學法,建構有生命力的課堂」分享自己的觀點與教學經驗。
  • 「高效課堂」如何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全面解析
    情境之於知識,猶如湯之於鹽。鹽需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也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學生理解、消化、吸收,這就是情境的價值。正如贊科夫所言:「教學法一旦能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創設教學情境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喚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三是為新知識與舊知識搭建橋梁。
  • 【語文】語文教學中的情境創設
    結合文本環境,創設生活情境,引起學生興趣。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由於時間和地域的變化,文本環境與學生的生活環境有著較大的差別。教學點與興趣點往往不一致,文本與學生脫節,這時就需要教師創設優質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有真切地感受,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激發求知的欲望。學生進入文本,真切感受字裡行間所蘊涵的意義,這樣的學習才會主動,這樣的課堂才會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