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法:把教育融入生活

2020-12-13 老陳的語文教育筆記

現在有一種很出名的教育方法叫「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其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後才影響於學生的。諸如榜樣的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都是寓教學內容與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在情境交融之中,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這是一種比較成功的教學方法。但因為這種方法強調「情境」的作用,所以也就更適用於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你把孩子領入大自然,大好河山之中處處是情境,時時是情境,我們又何必再精心創設呢?

春天來了,柳樹綠了,這不就是《詠柳》最好的情景嗎?竹子返青,桃花盛開,鴨子在河裡嬉戲,魚兒歡欣雀躍,這不就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嗎?碧水蕩漾,荷花盛開,紅花綠葉,一望無際,這不就是「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嗎,不也是對周敦頤筆下的《愛蓮說》最好的注釋嗎?秋風蕭瑟,大雁南飛,這不就是「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上碧霄」嗎?千裡冰封,萬裡雪飄,這不就是《沁園春·雪》,不就是「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不就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嗎?只要我們留心,大地處處有「情境」,生活處處有教育啊!

花園內「小草在睡覺,請不要打擾小草的夢!」「有花堪賞直須賞,莫待無花空賞枝。」「我獻出一片翠綠,你獻出一片愛心」等等提示語,語言優美,情感溫馨,既對孩子進行了思想教育,也是對孩子美好語言的薰陶。讓孩子背下來,也不是多麼困難的事。

在遊覽過程中,對亂塗亂畫,亂丟垃圾,採摘花朵等不良做法的批評;對助人為樂,遵守秩序,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的讚揚,都是對孩子入情入境的最好教育。

只要我們處處留心,遊玩即教育,生活即教育,心中有教育,無處不教育啊!

相關焦點

  • 情境教學法分享
    今天Jessica給大家帶來的分享是「情境教學法」,何為情境教學法呢?
  • 李吉林——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  情境教學法的理論依據是:  (一)情感和認知活動相互作用的原理  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的情感對認知活動至少有動力、強化、調節三方面的功能。動力功能是指情感對認知活動的增力或減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積極的情感對認知活動起積極的發動和促進作用,消極的不健康的情緒對認知活動起阻礙和抑制作用。
  • 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探究
    摘 要:語文是一門依賴語境與情境展開的學科,培養學生語言感知與情感代入能力是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國教育教學領域也邁上了信息化發展的腳步,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依賴多媒體技術展開的新型教學方法,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多角度、全方面進行教學方式的優化與創新。
  • 自然情境教學法NET
    自然情境教學法是自閉症康復教育中常用到的一種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
  • 情境教學法&TPR全身反應法
    情境式教學法是由英國應用語言學家在1930年代到1960年代發展形的。「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
  • 再說情境教學法的創設與運用
    這兩周,聽了多節小學的體育課,課中教師都重視情境的創設與運用,但是問題仍然存在,教師對教學情境的認識和創設不深,導致在實施運用時效果不佳。我在去年(2018年)11月9日,曾寫過《體育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設計與運用》一文,當時因為時間關係,日誌並沒有寫完,今天結合本學期的聽課的一些看法,再接著和大家一起再說說這個話題。一、情境教學法的概念分析。
  • 情境教學法,讓思品教學更富成效
    情境教學法是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常用教學法之一,它通過為學生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實現著思想品德教學具體化、形象化的效用,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
  • 情境教學法的3個突出特點
    情景教學法是教師根據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創設出形象鮮明的投影圖畫片,輔之生動的文學語言,並藉助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再現課文所描繪的情景表象,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仿佛置身其間,如臨其境;師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進行著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
  •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的運用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
  •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詞彙課中的應用(一)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詞彙課中的應用在小學教師面試中,主要考查三大課型,分別為詞彙課、聽說課和讀寫課。在英語中,詞彙是語言學習的基礎,教材中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詞彙量的增加。怎樣有效進行詞彙教學將直接影響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和學習效果。所以,詞彙課是教師面試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課型也是重點課型。
  • 情境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所以說,在建構主義的基礎上,情境教學法應用而生,而且很快就得到了一線教師的認可和關注,經實踐證明,情境教學法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學習更多新的知識,而且還便於保持,也容易讓學生將所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遷移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去,實現良性循環。因此,如何將情境教學法切實的融入到小學數學的實踐教學中去成為了需要更多一線教師一直思考和研究的問題之一。
  • 李吉林和她的情境教學法
    李吉林,這位在平凡崗位上作出突出貢獻的不平凡的女性,一生都在追逐大海的湧浪,讓生活騰起美麗的浪花。她以創造情境教學法而聞名。(一)    1938年,在母親欣喜而苦澀的淚水中,一個小生命呱呱墜地。在她還不懂得什麼是父愛時,父親已永遠地離去了。這個不幸的孩子就是李吉林。童年的生活是苦澀的。
  • 【情境教學專題】運用情境教學法有哪些好處
    運用情境教學法好處多多,具體表現為:1、運用自然情境,激發學習情趣自然情境就是讓學生處於一種自然環境中,在親身體驗中進行學習。英語是實踐性運用性很強的語言,教材很多內容是結合我們的實際生活環境編寫的,與我們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環境戚戚相關,我們所學的語言也來自我們的實際生活,教師可利用身邊現成的自然環境,讓學生在自然情境中學習和使用英語。師生在課內外實際交往中,也要儘可能使用英語,鼓勵學生用英語寫日記等,學生在現實的自然情境中學用英語,身心更放鬆,興致更強烈,體驗更真切,獲得的感性認識會更深刻持久。
  • 情景式教學法
    科學合理的應用情景教學法,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這是因為情景教學法能夠將教學內容進行遊戲化、趣味化以及情景化處理,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能夠有效推進教學活動。歸根到底,知識的學習是為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而情景教學法能密切生活和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繫,深化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並且適用於多門學科,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 情境串教學法教學流程(1)一一新授課
    從本期開始,"青島小數會"公眾號將推出情境串教學法系列教學流程。其中,新授課除了總的教學流程外,還根據課程標準中的四大領域及青島版教材的欄目板塊,細分為若干類型。        同時,每一期的文末,將推介一位應用情境串教學法執教山東省公開課或參加省級以上優質課比賽取得優異成績的典型代表。
  • 語教語樂|詩詞教學法系列之——體驗教學法
    但通過海外老師與學生的反饋,詩詞似乎離他們很遙遠,不同的生活環境讓他們無法充分理解詩詞中的美,這也是我們在教學當中遇到的令人頭疼的問題,但我們希望積極的解決這樣的困境,美是不分國界的,人們對於追求美的意願是相同的。通過不同的形式、方法幫助學生體會詩意,感受詩情,讓詩詞的美能夠感染孩子們,融入他們的心靈中。
  • 遊戲教學法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分析
    處於幼兒階段的孩子大多喜歡遊戲,因此遊戲和幼兒園教育不可分割。為了對幼兒教育進行科學優化,我們把遊戲教學法引入到幼兒園教育中就顯得很有必要。對此,筆者首先研究了幼兒園教學中引入遊戲教學法的重要意義,然後探討了在幼兒園教育中如何科學的應用遊戲教學法,藉此實現更好的教育效果。
  • 少兒教育中常常提及的PBL教學法是什麼?有什麼用?
    在很多少兒編程機構的教學介紹中經常會出現這麼一個詞語,就是「PBL教學法」,那麼PBL教學法具體實現的形式是怎麼樣的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各位家長們解答一下。 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基於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
  • 情境教學法在《道德與法治》中的應用
    情境教育是著名兒童教育家李吉林歷經近半個世紀的實踐探索形成的教育思想,是「一個體系結構完整、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的兒童情境學習理論」。而將這一生長於中國本土、極富創新性的教育思想應用於新編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教學,能夠為小學德育目標的實現找到一個新途徑。本文以「人與自然」主題為例,探討情境教育教學理念在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中的應用。
  • 初中歷史課堂與情景教學法的結合,需要學校教學思路的拓展
    情景教學法對初中歷史課堂的積極意義:1)增加學生參與。情境教學法的最大特點是盡力使學生融入當時的歷史氛圍,並通過角色扮演或其他氛圍渲染使學生感覺自己處在歷史場景中並感受到當時的環境。時間更快。可以想像,在歷史故事中扮演角色的學生本身可以有效地增加他們對課堂的參與。學生將更加認真地投入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