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長泰:發展文化旅遊新業態——「農業+旅遊」篇

2020-12-19 長泰縣融媒體中心

遊客有訴求,旅遊有回應。近年來,長泰縣按照「全域旅遊、全域景區、全域發展」理念,通過政策引導、機制創新、產業融合和創意助推新業態等舉措,推進提質增效,加快全域發展,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長泰縣堅持以文創理念豐富旅遊產品供給體系,著力推動生態、文化、鄉村、地產、農業、教育、體育等產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開闢一系列豐富多元的新業態模式。

農業+旅遊

長泰縣將「農業+旅遊」作為傳統農業發展的重要突破點,推進「農旅雙鏈協調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形態。

一是唐宋花仙谷。總佔地約1500畝,擬投資約20億元,規劃建設集智慧農業、輕奢度假酒店、康養溫泉、奇趣樂園、歡樂水世界等於一體的綜合型休閒農業度假村。

花仙谷第一期已建成的園區景觀和體驗項目,創意奇趣,獨樹一幟,東南亞風情的水岸別墅、創意十足的鳥巢樹屋,還有叢林花舍、帳篷營地及各類遊樂設施,成為新晉網紅。

二是綠港園生態農場。擁有「親子、研學、農耕」三大活動名片,常年舉辦開耕節、開鐮節、豐收節等二十四節氣主題文化節,舉辦田園詩會、暑期夏令營、非遺一臺戲等,被評為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範基地、省四星級鄉村旅遊經營單位。

三是福友生態農場。以「慢」為主題,倡導「慢活」理念,打造「四季花果博覽會」,被評為省四星級鄉村旅遊經營單位。

四是玫瑰農莊。以「鮮花」主題,配套特色食宿、插鮮藝術、農家手作等,被評為省三星級鄉村旅遊經營單位。

相關焦點

  • 【長泰】發展文化旅遊新業態——「農業+旅遊」篇
    遊客有訴求,旅遊有回應。近年來,長泰縣按照「全域旅遊、全域景區、全域發展」理念,通過政策引導、機制創新、產業融合和創意助推新業態等舉措,推進提質增效,加快全域發展,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 全域旅遊丨慢客長泰「三部曲」
    另外,長泰目前最大的旅遊在建項目——天柱山歡樂大世界旅遊度假區計劃投資60億元,包括動物世界、海洋公園、天柱文化中心、生態度假酒店、大馬戲表演等豐富旅遊業態,打造與森林結合的海洋公園,成為引人注目的旅遊新增長點和長泰縣旅遊業新引擎。
  • 新思維,新動能,新業態,從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看疫後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進入防控常態化階段,距離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僅剩半年時間,各行各業正開足馬力,推進復工復產,加快經濟復甦的步伐。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曾表示,經此一「疫」,旅遊業正面臨疫情防控常態化、消費需求品質提升、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推進高質量發展多期疊加的影響。
  • 漳州旅遊發展藍圖:龍文將構建兩條生態旅遊帶
    ,各縣(市、區)旅遊局負責人暢談了各地今年及今後的旅遊發展藍圖。   同時,依託境內漳州新客運中心站,探討本區域旅遊集散中心建設,實現高鐵、城市和景區「無縫對接」。   此外,龍文區還建議將開發「九十九灣親水休閒旅遊觀光帶」納入漳州城市旅遊總體規劃、漳州「十三五」旅遊專項規劃。
  • 福建觀光工廠:工業與旅遊新業態的融合之路
    作為較早引進觀光工廠業態的省份,福建於2015年啟動省級觀光工廠評定計劃。兩年間,福建省共有兩批共59家觀光工廠進入這一名單。但是,作為新生業態,福建觀光工廠在發展過程中,除探索出新的路徑,也面臨著諸多困惑。當傳統工業遇到旅遊新業態公眾對觀光工廠的認知,大多源自我國臺灣地區。其中不少故事版本,甚至帶有傳奇色彩。
  • 福建長泰:培育壯大特色產業 促進三產融合發展
    近年來,福建省長泰縣農業農村局立足資源優勢,積極培植壯大特色產業,連續5年扶持長泰蘆柑、枋洋蜜桔等縣域特色農產品擴種提質,加強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加快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促進三產融合,全力打造「全域化景區」。
  • 【2020提案議案追蹤】我市打造「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新業態
    今年,我市為全力推進鄉村旅遊發展,以規劃為引領,加快推進鄉村旅遊示範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支持鄉村農家樂產業的新建改造提升;舉辦鄉村文化旅遊節、「莎妃蜜瓜·甜蜜之約」鄉村文化旅遊節以及
  • 2020提案議案追蹤:我市打造「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新業態
    今年,我市為全力推進鄉村旅遊發展,以規劃為引領,加快推進鄉村旅遊示範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支持鄉村農家樂產業的新建改造提升;舉辦鄉村文化旅遊節、「莎妃蜜瓜·甜蜜之約」鄉村文化旅遊節以及「吃」在鄉村——美麗鄉村·舌尖體驗、美麗鄉村·靈州雲上遊等文化旅遊活動,打造特色鄉村旅遊文化品牌;在青馬車寨、水車園、極限運動選址開工建設旅遊廁所3座,方便遊客在參觀遊玩時使用。
  • 長泰副縣長劉豐泰現身景區推介健身遊
    記者:長泰是閩南鄉村遊的熱點地區之一,請介紹長泰旅遊新近發展的特色。 劉豐泰:「好在區位、美在山水、韻在田園、妙在人文」是長泰旅遊的總體特色,目前長泰正全力以赴發展健身休閒康體產業,持續做精做強龍人古琴文化村、「福建第一漂」長泰漂流等特色康體休閒旅遊項目,持續辦好全國性乃至國際性的戶外運動賽事等,使馬洋溪成為全國知名的戶外運動基地、康體休閒目的地,讓戶外運動、健身康體成為今後長泰旅遊發展的又一張新名片。
  • 鄉村旅遊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的七大有效路徑
    2新農村建設與鄉土風情的融合鄉村旅遊與新型城鎮化的結合發展,要實現人的新農村和物的新農村齊頭並進,通過旅遊帶來的資金流、信息流促進土地要素、勞動力要素、資本要素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在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既要採用現代的建設技術,更要用現代的理念傳承和保護鄉土風情,通過挖掘地域文化內涵,將民族村寨、古村古鎮的有效保護與科學利用統一起來,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旅遊村鎮。鄉村旅遊開發建設要堅持規劃的引導,在保持傳統鄉村風貌的前提下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避免出現以地產為導向,人為建造與鄉村景觀隔離和與傳統文化背離的旅遊村鎮。
  • 福建已建成森林公園177個 森林旅遊引領綠色新風尚
    1988年,經原林業部批准,福州樹木園增掛「福州森林公園」牌子,並於1993年升格為國家森林公園,成為福建首個國家森林公園,由此開始了發展森林旅遊的新一輪綠色徵程。今年下半年,園區啟動「百日攻堅」提升改造行動,通過基礎設施改造、拆舊擴綠、花境布設、生態文化小品增設等措施,提高旅遊體驗度。依託資源優勢,森林公園已是森林旅遊的重要目的地,成為綠色經濟的引領者。「經過30餘年的建設發展,森林公園建設和森林旅遊事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
  • 施俊玲:未來文化旅遊產業的五大發展趨勢
    會上,中華文化促進會文化旅遊產業委員會主任、原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副巡視員施俊玲發表題為《推動文旅融合創新發展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演講。她表示,文化產業是唯一的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產業;文化旅遊是滿足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新天地,未來我國文化旅遊發展大有可為,並將呈現出五大發展趨勢。
  • 三農解讀:農業、休閒農業、旅遊、鄉村旅遊有什麼區別!
    導語: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農業地域遼闊,自然景觀優美,農業經營類型多樣,農業文化豐富,鄉村民俗風情濃厚多彩,在我國發展休閒農業具有優越的條件、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前景。那麼如何理解農業、休閒農業、旅遊、鄉村旅遊這些概念呢?
  • 為什麼要投資長泰的旅居地產?
    △2019年旅遊業發展數據來源: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2019年旅遊市場基本情況》旅遊業發展空前強勁,未來隨著收入持續提升,消費主體和消費觀念改變,旅遊需求還會不斷增加,發展前景更加廣闊。可以說,旅遊業已然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引擎。近兩年,國家更是持續出臺針對發展旅遊產業的鼓勵政策,《十三五》規劃中將旅遊業明確指定為重點發展產業!
  • 河北故城以「旅遊+」助力縣域文化旅遊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齊紅雨攝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 通訊員王希錄)今年以來,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以承辦衡水市第四屆旅發大會為契機,培育壯大全新旅遊業態,全力推進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全縣文化旅遊產業呈現良好局面。「旅遊+文化」。故城縣將當地特色歷史文化注入旅遊,提升旅遊業發展品位。京杭大運河流經故城75公裡,深厚的運河文化底蘊是故城縣發展旅遊產業的基礎。
  • 我區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該村村委會主任王躍福介紹,當苜蓿等開花時,將和一望無際的「花海」相映成趣,吸引更多人來旅遊。從2017年開始,小東溝村積極搶抓烏魯木齊打造大南山國際旅遊區的機遇,發展鄉村旅遊,種植了2000多畝波斯菊和虞美人,形成了壯觀的「花海」,大批遊客紛至沓來,很多村民吃上了「旅遊飯」,收入大增。
  • 廬陵文化谷:此地風情半蘇州 文化旅遊新業態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 杜船)「文化+旅遊|文化+商業|文化+旅居=?」答案是「廬陵人文谷」。11月10日,「生態廬陵,綠色吉安——全國重點網絡媒體吉安行」記者團走進吉安首個人文旅遊風情小鎮廬陵人文谷。據了解,廬陵人文谷是在省委省政府「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十六字戰略方針及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精神指導下,在吉安市委市政府「山水廬陵」、「三山一江」旅遊發展戰略的指引下投資興建的。
  • 佛山成立農業旅遊協會 為農業插上旅遊的翅膀
    目前,我市已建成全國休閒農業示範點3個、中國森林體驗基地1個、市級休閒觀光類農業園區11個、佛山農業公園10個,高明盈香生態園、寶苞農場等一大批農業園區受到市民熱捧。6月18日,由市農業局和旅遊局聯合推動,經農業企業牽頭倡議的佛山市農業旅遊協會正式成立,我市推進農業旅遊產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又邁出了實質性一步。
  • 以新求變 河南鄭州文化和旅遊發展實現新跨越
    一、新理念奠定鄭州文旅發展新格局強化全域旅遊理念。堅持發展文化旅遊與城市建設、美麗鄉村統籌結合,全域開發、全景建設。從過去景點景區建設的思路中跳出來,由打造「景點」向打造「風景」轉變,將文化要素融入自然、融入城鄉,把各種要素資源統籌起來,抓點、促線、帶面,形成文旅業全域發展的良好態勢。強化文旅融合理念。
  • 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推進農業與旅遊、文化、教育、康養、體育等深度融合,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依託各地山青水秀的自然稟賦、深厚的文化與民俗底蘊、豐饒的農林水特色產品,大力發展集休閒觀光、度假康養和農俗體驗於一體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對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高質量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加強規劃引領,做好統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