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熊二
編輯/御姐
表姐最近為了孩子玩手機的問題很苦惱,原來是因為最近孩子的課程中多了網課的這種形式,所以為了讓孩子能夠更方便的上網課,表姐就給孩子購入了一臺手機。
沒想到孩子對網課並沒有多傷心,但是對遊戲卻著了迷,原本表姐希望孩子能夠在網課結束後,多用手機回顧一下網課,複習一下知識點,但是孩子在網課結束之餘的閒暇時間就會拿手機起來玩遊戲。有時候孩子晚上回房間關燈後,還能夠從門縫裡看到有微弱的光透出來,不用說就知道孩子又在晚上偷偷玩遊戲了。
看到孩子竟然對手機裡的遊戲如此著迷,表姐十分擔心她會弄巧成拙,不僅沒讓孩子學習成績有提高,反而讓孩子因為沉迷上了手機遊戲,學習成績反而變差,而且如果孩子總是在晚上偷偷玩手機,那時間久了孩子的視力也是受不了的。
為了保證孩子能夠看網課,不能直接沒收孩子的手機,於是表姐就跟孩子語重心長的溝通,希望孩子能夠做到除了在看網課的時間外,其他時間儘量少看手機,要把手機上交。但是孩子卻不樂意了說:&34;。
表姐和孩子交流了幾次,也沒有說服孩子,表姐實在是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了,&34;
其實孩子喜歡玩手機,有很大部分都是因為父母的錯誤行為導致的。
此前新聞上就有出現過這樣一則報導:某14歲的女兒因為沉迷手機遊戲,竟然在很短的時間裡把爸爸的積蓄13萬元都充到了遊戲裡,女兒和爸爸相依為命,本來兩個人的關心很不錯,但是從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女兒和爸爸就漸漸疏遠了,溝通也越來越少,平時父親忙著工作也很少關係孩子在幹嗎,為了讓女兒不無聊就把手機給女兒玩了,但是沒有想到女兒竟然沉迷於遊戲裡,而且還趁父親不注意,把13萬的積蓄都衝了進去。
1、父母經常手機不離身
很多父母自己平常就經常在孩子面前玩遊戲,可能是因為工作需要用手機溝通,也有時候是在工作結束之餘把玩手機作為一種日常活動的消遣娛樂方式。孩子將父母的這一行為看在眼裡,自然對手機也充滿了好奇,有了父母給孩子樹立的不良行為模板,孩子想不愛上玩手機都難。
本該作為孩子生活的陪伴者、教育的守護者的父母,卻缺席了孩子的成長過程,孩子的生活是孤單無趣的,這時候手機就自然而然的容易入侵孩子的精神世界。
當孩子從手機中發現了另一個精彩的世界,就很容易陷進去,沉溺於手機世界的孩子無非是因為現實世界太過枯燥才給自己塑造了一個虛擬的世界,以此滿足自己的精神訴求。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這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漸漸成熟,是非常需要父母對孩子的認可和理解的,但是有的父母還沒有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很難做到對孩子完全的尊重,於是手機就變成了孩子成長的避難所,在手機裡孩子可以獲得尊重和平等的交流,而不用面對父母的嚴苛教育。
因為父母的一些錯誤行為,孩子容易沉迷於手機,那麼當孩子沉迷於手機的時候,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危害呢?
1,孩子正常的社交能力被影響
孩子正常的社交能力是需要他們在現實世界中,靠著人於人之間的溝通和協作才能夠被鍛鍊和培養起來的。
但是當孩子沉溺與手機裡的世界時,孩子會漸漸與真實世界脫軌,遊戲裡的交流方式也與現實中的交流方式不同,當孩子的話說的越來越少,孩子的日常表達能力、交際能力也就會被影響了。
2,容易被不良信息誘導
手機裡的信息面很廣,除了有利於孩子學習的網課資源和學習資料外,一些比較低俗或者過於成人的內容也很容易在孩子玩手機的時候無意看見。
孩子因為心智還在發展中,對於信息的篩選比較不成熟,所以很容易就被各種不良信息給誘導,造成孩子成長路上的偏差。
3,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下降
當孩子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關注於遊戲之上的時候,孩子就會缺少對學習的興趣,對於讀書的專注度也會下降,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會自然的下降,因為孩子學習的動力和精力都被遊戲消耗掉了。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弱,當孩子沉溺於手機裡的世界時,就需要父母正確的行為示範或者是給予孩子恰當的行為管教,否則如果在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不能夠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正常的約束,就會導致孩子在將來沉溺於遊戲之中,不能自拔。
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只有在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蘇霍姆林斯基
家長會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只用說的,還要用做的,家長在叫孩子不要玩手機的時候也要注意約束自己的行為,首先做到自己不玩手機了,才能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孩子才能朝著好的方向學習。
父母要注意不要缺席了孩子的生活,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多陪孩子看看書、去戶外走走、陪孩子玩遊戲,讓孩子的精神世界變得充盈,都是一種讓孩子少玩手機的有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