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元節燈會這天,古人究竟都能看到什麼樣的花燈?

2020-12-20 東家APP

近期的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在布景和細節方面的用心有目共睹,因此許多觀眾都在期盼入夜後的長安,一睹古時燈會盛況。

終於,該劇在昨天迎來了夜晚場景,各式燈彩悉數登場,雖然還未迎來燈會高潮,但也足夠讓人心馳神往。

△《長安十二時辰》燈會片段截圖

古人把一年的第一個月圓之日(正月十五)稱為上元,正如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所展現的,上元節是古代相當隆重的一個節慶,舉國上下都可歇職度假,而這個節日最重要的活動就是賞花燈。

自唐朝開始,在朝廷的重視下,賞燈便從小規模的活動擴展為全城的燈會。自上而下的支持和自下而上的參與,讓古代的花燈製作無論是在工藝還是創意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影視劇中往往只能呈現燈會的大概面貌,今天就來看看,在上元節燈會這天,古人究竟都能看到什麼樣的花燈。

唐朝經濟富庶、國力強盛,元宵賞花燈活動規模空前盛大。無論是皇宮內院,還是鄉鎮街頭,處處張燈結彩。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販夫走卒,人人外出賞花燈。花燈工匠們還製作出巨大的花燈輪、花燈樹、花燈柱等,滿城火樹銀花,十分繁華熱鬧。

《長安十二時辰》中出現的大型魚形燈

在《朝野僉載》中記載,唐睿宗曾經在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於安福門外,皇帝命人製作了一個高20丈(約等於如今的60米)的巨大燈輪,在這個燈輪之上,共懸掛花燈五萬盞,且如此龐大的花燈居然還能轉動。

《開元天寶遺事》裡也曾有巨型燈樹的描述:「韓國夫人置百枝燈樹,高八十尺,豎之高山上,元夜點之,百裡皆見,光明奪月色也。在如此璀璨的花燈面前,恐怕漫天星辰都要黯然失色,難怪全長安的民眾都心心念念期盼著這一天。

萬國來朝的大唐,用巨大的花燈彰顯著自己的地位,異邦諸國的貢品中也有珍奇的燈品,可見鄰國也盡知大唐皇帝的愛好以及中原燈節的繁盛了。

宋朝:以浪漫之名行花燈之事

精緻的宋朝人,在造物方面本就極盡講究。宋時花燈的種類和工藝精細程度上都有了顯著的進步,出現了很多著名的花燈品種,有鬼子母燈、屏風燈、佛塔燈、車輿燈,還有鯇燈、玉燈、綴珠燈、羊皮燈、羅帛燈等等。

△ 南宋李嵩所作《觀燈圖》,最為背景出現的宋時花燈,燈面繪圖精細,制式各樣,並掛有綾羅錦緞。

「自非貧人,家家設燈,有極精麗者」,別有匠心的制燈人,將獸角、翎毛、絲綢等巧妙運用,將燈製成荷花、牡丹、菊花等形狀,異彩紛呈。周密的 《武林舊事》更記述了南宋京城杭州元夕「百藝群工,競呈奇技」的盛況風情。

再來要提的,是宋代元宵燈會的壓軸花燈——鰲山燈,鰲山是《列子·湯問》中的海中高山,據說渤海之中有五座高山常隨海浪浮動漂流,天帝用了十五隻巨鰲將其頂住,五山才保持不動。宋代工匠便根據這一立意構建了鰲山燈組,以顯神威。《大宋宣和遺事》這樣描繪東京的「鰲山燈」:「高一十六丈,闊三百六十五步,中間有兩條鰲柱,長二十四丈,兩下用金龍纏柱,每一個龍口裡點一盞燈,謂之雙龍銜照」。

△眾多觀音天神坐鎮的鰲山燈

民間自發製作的小型鰲山燈

△秦淮燈會中的鰲山燈,相信宋時的鰲山燈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明朝:花燈的100種樣子我都有

明朝建立後,為了鼓勵民間儘快從戰亂動蕩的狀態恢復過來,統治者特別重視元宵燈會,慶祝的時間延長至整整十天,要知道唐代和宋代元宵燈節分別不過三日和五日而已。

想知道明朝的元宵有多熱鬧,有兩副長畫卷不得不看。一副是《明憲宗元宵行樂圖》,描繪了上元節這天明憲宗(朱見深)在宮中慶賞元宵的情形。另一幅《上元燈彩圖》繪製的是明代宮牆外市井燈市的盛況。

明代 佚名《上元燈彩圖》局部

明代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

從這兩副畫中,我們看到了嬉戲玩鬧的臣民、被人群圍得水洩不通的鰲山燈、雜戲班子、掛著各色燈彩的賣貨郎,以及種類異常豐富的造型花燈。

隨手放大幾處,蟾蜍燈、螃蟹燈、兔子燈、仙鶴燈和官員燈,可以用琳琅滿目來形容。若是真穿越到當時,應該能看到上百種造型的花燈吧!

清朝:極盡精緻與奢華的宮廷花燈

清朝基本延續了前朝的節日之俗,正月期間,紫禁城、圓明園、暢春園等各處會安設成百上千盞華美的宮燈。室內屋頂、桌面、地面,室外簷下、廊廡內頂、宮門之上、石欄柱頭、月臺兩側等,均可見宮燈安設。它們形態各異、五彩斑斕,蘊含不同的吉祥寓意。除安設用宮燈外,還有隨身所攜之燈及燈火戲用燈。

清 金廷標 元宵燈戲圖

清朝宮廷內務府造辦處下設燈庫,專司宮燈、花燈的製造修理,皇宮外開始湧現出一大批自產自銷的燈鋪,出現當時名冠京師的燈鋪:文盛齋、華美齋、美珍隆、秀珍隆等。

清代宮燈製作非常講究,其所使用的材料也根據年代不同而有所變化,到後期通常都是用名貴木材做骨架,配以玻璃燈罩製成,外塗大漆,並加上各類流蘇、珠綴、花飾等,無論觀賞性還是實用性都大為提高。

得益於年代最近,保護得當,我們現在還能有幸目睹這來自清朝的宮廷花燈實物。今年的元宵節,故宮就在《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大展上,展出了精心複製和修復的清代宮燈百餘件,無不華美至極。

圖源:發現中國 滑動查看圖片

穿越千年而來的花燈

元宵燈節傳承千餘年,一些地方的燈彩久負盛名並延續至今。比如北京宮燈、蘇燈、秦淮花燈、泉州花燈、自貢燈會等等,其中一些都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蘇燈中最負盛名的代表——走馬燈,至晚起源於宋代,屬於宮燈的一種,可以說是蘇州流傳下來的老工藝,也是很多工藝的集合。

蘇州走馬燈

古時候的走馬燈,以木質或紙質結構為主,結合了書法、繪畫、刺繡等,還有機械的原理。只需在走馬燈內點上蠟燭,產生的熱氣流就會推動輪軸轉動。因以前多在燈的各個面上繪製古代武將騎馬的圖畫,燈轉動時看起來好像幾個人你追我趕一樣,故名走馬燈。

流傳至今蘇州走馬燈,形式已發展出多種多樣,除了塔狀的,也有傳統宮燈形狀的。不過雖然製作原理很簡單,但因為比較花時間,所以現在整個蘇州做得好的也就20多位。

泉州,自古就是「虹掛長街十裡燈」的名城。明人謝肇就曾感嘆「天下上元,花灼之盛,無逾閩中」。花灼指的就是花燈。

泉州花燈有彩扎燈、刻紙燈、針刺無骨燈三類。彩扎花燈的式樣豐富,顏色豔麗,是一種最常見的花燈,也是歷史最悠久的花燈。由泉州刻紙大師李堯寶首創的刻紙燈不用骨架,全是用刻好圖案的紙板拼成,故叫刻紙燈,之後這些鏤空的圖案內鑲上玻璃絲,便成了聞名遐邇的刻紙料絲燈。針刺無骨燈全是用鋼針把圖案刺出密密麻麻的針孔,再把針孔圖案紙塊面粘拼成燈,光源從針孔中透出,顯得玲瓏剔透。

刻紙料絲燈

△ 展會上展出的無骨燈,全燈靠摺紙而成,無一根骨架

花燈,不僅僅是照明和賞玩的工具,更代表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刻在骨子裡的浪漫情懷。那柔和的燈光,亮麗的色彩,挽住了歷史,喚回了記憶。

不可否認的是,傳統花燈儘管在燈材、樣式上都有做符合時代的改良,但因市場、經濟等原因,手藝仍難以繼承。

佳節喜慶日,當燈點亮時,我們就能找到來時的路。燈滅了,就很難再點起來了。

撰 文 | 雯雯

圖 片丨網絡

相關焦點

  • 「2020大宋上元燈會」在河南開封天波楊府華美綻放
    大宋上元燈會是中原地區知名燈會品牌,是古城河南開封春節期間重要的文化盛會。2020年1月17日至2月17日,「2020大宋上元燈會」在河南省開封市天波楊府景區和龍亭景區舉辦,這是歷年來投入最大、燈組最多、效果最好的一次燈會。
  • 把秦淮燈會搬進室內,南京人的「超級文和友」什麼樣?
    把秦淮燈會搬進室內,南京人的「超級文和友」什麼樣?來源:聯商網2020-12-24 15:00相對於盒子式購物中心,植入了沉浸式策略的秦淮·戲院裡,更能體現出老南京夫子廟的底色與氣質。秦淮·戲院裡的項目理念出自一幅古畫——《上元燈彩圖》,這幅畫生動描繪了明朝元宵節這天,南京市民在夫子廟買花燈、逛鬧市、看大戲的熱鬧場景。
  • 元宵節逛花燈,明天晚上哪裡的燈會最令人心動?
    明天是元宵節,據說正趕上今年的「超級月亮」,若是天氣晴好,能看到「最大最圓」的「超級元宵月」。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當然,元宵節夜晚最熱鬧的事情肯定是逛花燈,全國很多地方都在舉辦熱鬧而又各具特色的元宵燈會。今年,北京最火爆的元宵燈會當然是故宮的「紫禁城上元之夜」,2月19日(正月十五)、20日(正月十六)連續兩天舉辦,這是故宮94年來,首次晚間對公眾開放。
  • 2020年「大宋上元燈會」在古都開封絢麗開幕
    2020年「大宋上元燈會」在古都開封絢麗開幕- 新華網河南頻道本次燈會為期一個月,現場共分為「福滿開封」、「穿越大宋」、「文化開封」三大主題區域。  新華網鄭州1月19日電(範作言)1月17日,2020年大宋上元燈會在開封龍亭景區絢麗開幕。
  • 南京江寧上元燈會:機器人上崗講解燈展 遊人興致更濃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近日,重塑「上元文化」這一南京古城文化名片的重頭戲——「第二屆南京江寧湖熟楊柳湖上元燈彩嘉年華」活動將在南京市江寧區湖熟街道楊柳湖文化風景區內舉行,呈現了一場燈光絢麗、品味高端、特色鮮明、場面宏闊、妙趣橫生的文化盛宴。
  • 正月十五鬧花燈 四面八方奔開封
    說是正月十五鬧花燈。實際上開封的花燈從臘月二十三的小年就正式啟帷開展了。鬧花燈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無論全國各地哪裡都有這種大致相同的活動。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做為八朝古都的開封,自然更是深得其中的真傳,那麼出手自然是不凡了。正月十五鬧花燈在民間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天荒地野,兇禽猛獸四處傷人,為了生存百姓們組織起來自衛,不料一隻神鳥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
  • 鹿港臺灣燈會 滿城無處不花燈(1)
    現在去鹿港,可不是歌裡唱的「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那個樣子,因為全臺最盛大的2012臺灣燈會正在這裡舉行,古老的小鎮被裝點成繽紛絢麗的燈城,人們可以欣賞到高達20米的巨龍主燈,也可以穿越大街小巷感受各式花燈的創意。
  • 蓮花池河燈會~中元節為啥要放河燈?
    河燈會一般設在七月十五中元節,so,我們得先了解一下中元節。在很多人印象中,中元節就是鬼節,人們都在這天去逝者的墳前祭祀。還有傳說是,中元節是鬼界的狂歡節,陰曹地府每年在這天打開鬼門關放假一天,並免收高速通行費,讓眾鬼盡情撒歡Party。哈哈,有些人還真信了,念叨著「七月十五鬼門開」,嚇得不敢出門,其實這純粹就是誤解了中元節。
  • 中國元宵節花燈展歷史由來!
    元宵節花燈展元宵花燈展源於:一、道教上元祭祀活動,二、漢武帝對「太一」神的祭祀活動,三、佛教的「燃燈表佛」。花燈展在漢代開始盛行,到東晉北魏時期,本屬道教徒的上元慶典已經普及為世俗化的節日了。隋煬帝時期,更是大肆鋪張元宵節的張燈、遊玩活動,隋煬帝也多次微服觀賞元宵燈展。唐朝是我國歷史上經濟高度繁榮,社會空前安定的時代,元宵節的慶祝活動規模越來越大。
  • 南京上元燈彩點亮元宵佳節再現400年前璀璨景象
    南京江寧上元燈彩節精彩紛呈,吸引很多遊客觀賞駐足拍照。 張傳明 攝中新網南京2月11日電(張傳明)11日,記者從南京江寧上元燈彩節的現場看到,「七彩花田」、「金雞報曉」等大型燈組,讓遊客置身夢幻燈光海洋,仿佛再現明朝名畫《上元燈彩圖》中熱鬧的場景。
  • 西安城牆燈會倒計時,十萬隻小玻璃瓶組成大鼎花燈
    這是由12萬隻小藥瓶組成的大鼎花燈「看過紙糊的、緞面的、布面的花燈,玻璃瓶組裝的倒是少見……」過大年怎麼能少了賞花燈,隨著年味越來越近,人們對西安城牆燈展期望值也是逐日攀升。1月9日,記者探班南門花燈製作組時,發現一組主題為 「鼎盛中華」的花燈十分引人矚目,原來與其他燈不同,這組燈是數十萬隻小玻璃瓶構成組裝成的鼎,相信立在城牆上時,威武雄壯同時又瑰麗多彩。據設計師蘇傑介紹,這是四川自貢花燈工藝的傳統做法,用玻璃、瓷器做燈的方法常見,但體量大都較小。
  • 用花燈美圖刺激你的眼睛,用字字珠璣的詩詞和故事來薰陶你心靈!
    元宵節最大特徵就是燈會和燈謎:元宵節古代是叫上元節,傳統的上元節自然就是放花燈,都是官府主持的。放花燈在漢代就出現了,隋、唐、宋達到高峰。燈會自然最多的就是燈籠,大家都很熟悉,而且耳聞目睹。遂演變為掌燈;三說,源於道教的「三元節」:即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故上元節要燃燈;四說,佛教說,即中國正月十五日,此日需舉行燃燈法會。這個有學者認為是附會之說,只是佛教界利用正月十五這一天來擴大自己影響罷了。
  • 西安城牆新春燈會點亮 2015人揮螢光棒挑戰吉尼斯
    西部網訊(記者魏永賢)2月7日晚7點38分,「唐都上元不夜城——2015西安城牆新春燈會」點亮,2015人站在城牆上揮舞螢光棒,挑戰大世界吉尼斯——史上參與人數最多的古城牆點燈活動。  從1985年至今,「西安城牆新春燈會」已有近30年歷史,因配合南門歷史文化街區改造,2013年、2014年城牆新春燈會移師大唐芙蓉園,暫別兩年後,2015城牆新春燈會華麗回歸。  「2015西安城牆新春燈會」 從2月7日起,一直將延續到3月22日,為期44天。和以往的逛燈會、賞花燈不同,今年的燈會增強了互動體驗。
  • 過年新玩法,不讓放鞭炮咱們就去看燈吧,盤點中國最美的12個燈會
    鞭炮不讓放了,傳統的中國年味就淡了許多,於是本應春節之後才開始的燈會就成了各地聚攏年味的新玩法。燈會本是我國元宵節的傳統,始於漢代,據《文樂書》記載,此項活動又稱「上元燃燈」,元宵花燈也自那時起一代代傳承,各地都有了不同風俗的花燈節。以前花燈節大多是正月十五前後幾天的活動,但是現在已經成了春節到元宵節的持續活動。
  • 駕駛員和女兒製作18盞花燈公交車裡辦「元宵燈會」
    2018-03-01 08:19圖文來源:南京日報卡通狗、萌萌雞、米老鼠、時鐘瓢蟲……這些卡通形象小花燈不是出現在夫子廟燈會上,而是在揚子公交大廠公司D2路公交車廂內。本報通訊員 仇瑞 本報記者 葛妍攝卡通狗、萌萌雞、米老鼠、時鐘瓢蟲……這些卡通形象小花燈不是出現在夫子廟燈會上,而是在揚子公交大廠公司D2路公交車廂內。該車駕駛員叫張龍,車上裝扮的18個卡通形象小花燈,都是他和7歲的女兒手工製作的。
  • 秦淮燈會的起源,2019秦淮源頭燈會,千百年情懷不變的年味傳承
    美輪美奐的秦淮燈會總是能刷爆所有溧水人的朋友圈小夥伴,你知道燈會的由來嗎?秦淮源頭燈會秦淮燈會起源於六朝初期燈節與燈會的形成和發展源於節日的出現。顧名思義,「燈會」是「花燈」「燈彩」集中展示的盛會。古代的中國人,將傳統節日、吉祥喜慶之時懸掛的五顏六色的彩燈稱為「花燈」。
  • 揚州花燈再赴臺 103隻「小狗」高雄燈會成明星
    揚州是全國重要的花燈產地。每年元宵佳節,扎燈、觀燈已成了揚州的傳統習俗。久負盛名的揚州花燈,也在多地大放異彩。昨日,揚州生肖花燈再次閃耀寶島臺灣高雄燈會藝術節。  高雄燈會藝術節與臺灣燈會、臺北燈節並稱為「臺灣三大燈會」。
  • 天南地北花燈大賞 元宵節各地賞燈指南
    都說正月十五鬧元宵,人約黃昏賞花燈。今年的元宵節正好是禮拜天,全家一起看燈會的機會可不容錯過哦。天南地北,我們共享同一個星空,欣賞同一輪明月。每個城市的元宵花燈各有自己的特色,這個元宵,我們一起賞燈去!
  • 揚州花燈閃耀高雄燈會 103隻生肖狗燈成"明星"
    原標題:揚州花燈再次閃耀高雄燈會 103隻萌萌噠狗燈成「明星」 昨日,記者了解到,今年揚州生肖花燈再次閃耀寶島臺灣高雄燈會藝術節。   103隻揚州狗燈   亮相高雄燈會藝術節   與臺灣燈會、臺北燈節並稱為「臺灣三大燈會」的高雄燈會藝術節,今年正月初三熱鬧登場,並將持續到3月3日(農曆正月十六)。
  • 閩南春節習俗:正月十五元宵節看花燈猜謎語
    古代以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合稱「三元」。據道家的說法,上元乃三官大帝之一的上元天官賜福之日,居「三元」之首,須往三官廟行香。泉俗素稱「上元小年兜」,十分隆重。吃「上元丸」、潤餅菜:「上元丸」,古稱「浮元子」,亦稱「元宵丸」,是元宵節的應節食品。此食俗始於宋代,取其圓形,寓有全家人團圓、吉利、美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