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又到了跟大家見面的時間。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一款漂亮的布偶。」12月30日晚上7點多,在義烏市北苑街道浙江順成電商樓3樓的一個小房間內,敘利亞小夥子「小巴」一身帥氣,打開手機在抖音上直播賣貨。
他邊上坐著一位溫州姑娘,她叫金越越。兩人做直播和拍短視頻搭檔已有近2個月。在鏡頭前,兩人一唱一和,配合默契。
「小巴」和搭檔在做直播賣貨。
敘利亞小夥義烏當主播
夢想是成為「網紅」
「小巴」真名叫「巴薩若」,今年25歲。他2013年3月跟著經商的父親來到義烏,並在義烏工商學院讀完了大學。6年多來,他的普通話已經說得很遛,跟粉絲交流互動,完全不成問題。
說起直播,「小巴」說,這兩年他對這個行業一直非常感興趣。半年多前,他看到朋友蘇東陽的公司在做直播賣貨,自己就經常去玩,並客串直播中的一些賣貨助手。
2個多月前,他決定自己去做直播和短視頻。在朋友的幫助下,現在「小巴」每月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
今年10月中旬,蘇東陽組織的一場淘寶直播賣貨,賣出了近30萬元貨物。事後,作為直播嘉賓之一的「小巴」,收到了義烏一家糕點店老闆2000元的酬金。
「現在,我自己在學習剪輯短視頻,我感覺非常有趣。」因為外形還算俊朗,「小巴」對於自己的「主播之路」非常有信心。
記者看到,以「小巴」為主要拍攝對象的帳號在抖音、快手等平臺上共有4000多粉絲,並有20多個原創生活、幽默類短視頻。「小巴」說,自己的夢想,是有一天能成為「網紅」。
「義烏市場的小商品太豐富了,我做直播、製作短視頻,吸引『粉絲』後,不僅對父親的進出口貿易有幫助,也可以幫助朋友賣貨。」「小巴」說。
「豪樂」在義烏中國進口商品館用手機拍著視頻。
金義綜保稅區的「海客來」跨境倉
來了一名俄羅斯「網紅」
12月28日中午,在義烏中國進口商品館內的墨西哥國家館,墨西哥人「豪樂」穿著南美民族服飾,用手機拍著視頻。
「他是我們的生意夥伴,也算是我們的產品代言人。未來,我們希望把他打造成一名主播,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提升消費者對跨境商品購物的體驗。」該館負責人朱龍芳說。
今年來,「網紅」直播帶貨持續火熱。「雙11」前夕,23歲的俄羅斯妮卡,從義烏來到金義綜合保稅區海客來跨境倉,通過走倉探店的模式,為該跨境倉完成了首場網絡直播。在直播中,妮卡用簡單的中文向屏幕另一端的觀眾介紹平臺、產品。
「海客來」是金華市易鐳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的自營電商平臺。該公司總經理劉愛明說,開展保稅倉直播,是希望消費者能夠直觀感知海外商品跨境進口保稅鏈路,並通過保稅倉直播直發,提升進口消費體驗。這次直播是一次嘗試,總體宣傳效果還不錯。下次有機會,他會繼續邀請「網紅」來參與產品宣傳和直播。
前幾天,妮卡從中國回到俄羅斯。她計劃在中國農曆新年春節後再來中國。
帶領妮卡進入直播行業的曹先生現在有點像妮卡的「經紀人」。他表示,目前,妮卡在業內算是一名小「網紅」,像妮卡這樣的俄羅斯主播,在義烏還有好幾位。不過,她們有的並不在中國平臺上做直播,而是在自己國家的網絡平臺做直播。不過,像妮卡這樣能說中文、形象還不錯的外商並不多。目前除了妮卡,其他的外商即使願意來做電商直播,也是以兼職的方式偶爾來參與。
「我們主要還是在義烏為主,周邊縣市也去。反正現在是一步一步來,有業務就接。」曹先生說。
義烏江北下朱村被稱為是「網紅第一村」。資料圖片。
外商主播還不常見
據估算目前在義烏大概有一二十人
被稱為「網紅直播第一村」的義烏江北下朱村,如今居住著數千名電商主播。該村黨支部書記黃正興表示,目前,網絡直播賣貨還處於起步階段,他偶爾會看到有外商來村裡客串「網絡主播」,但真正自己做的很少。
義烏工商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綜合辦負責人王惠蓮表示,目前有數位外國留學生對直播和短視頻非常感興趣,他們的願望是大學畢業後,留在義烏從事電商直播業務。
義烏市市場發展委員會一名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整個網絡電商直播還處於發展階段,他們對外商在義烏從事直播或短視頻賣貨的情況,還沒有做過統計和調研。他認為,總體上,義烏外國人做直播的人數還比較少。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12月中旬,義烏市外資主體數已突破8000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3590家,外商投資合夥企業2049家,外國(地區)常駐代表機構2214家,開放活力持續釋放。目前,義烏有常駐外商1.5萬餘人,走在義烏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老外」在人群中穿梭。
蘇東陽估算,在義烏,現在像「小巴」這樣的在做網絡直播或短視頻賣貨的外國人大約有一二十人,他們大部分是由外貿進出口行業或模特行業轉型而來。由於外國人在國內的一些短視頻、直播平臺做直播還不能進行實名認證,他們做直播或短視頻時,往往會選擇跟國內的主播搭檔,或者以助手、表演嘉賓的形式出場,參與直播賣貨,集聚「粉絲」。
不過,他認為,依託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優勢,義烏已有不少外商看準了直播賣貨這個風口。蘇東陽也希望通過直播和短視頻方式,將義烏的商品賣到全世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