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不見外:來義烏直播賣貨 夢想成為新「網紅」

2020-12-16 浙報融媒體

「嗨,大家好,又到了跟大家見面的時間。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一款漂亮的布偶。」12月30日晚上7點多,在義烏市北苑街道浙江順成電商樓3樓的一個小房間內,敘利亞小夥子「小巴」一身帥氣,打開手機在抖音上直播賣貨。

他邊上坐著一位溫州姑娘,她叫金越越。兩人做直播和拍短視頻搭檔已有近2個月。在鏡頭前,兩人一唱一和,配合默契。

「小巴」和搭檔在做直播賣貨。

敘利亞小夥義烏當主播

夢想是成為「網紅」

「小巴」真名叫「巴薩若」,今年25歲。他2013年3月跟著經商的父親來到義烏,並在義烏工商學院讀完了大學。6年多來,他的普通話已經說得很遛,跟粉絲交流互動,完全不成問題。

說起直播,「小巴」說,這兩年他對這個行業一直非常感興趣。半年多前,他看到朋友蘇東陽的公司在做直播賣貨,自己就經常去玩,並客串直播中的一些賣貨助手。

2個多月前,他決定自己去做直播和短視頻。在朋友的幫助下,現在「小巴」每月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

今年10月中旬,蘇東陽組織的一場淘寶直播賣貨,賣出了近30萬元貨物。事後,作為直播嘉賓之一的「小巴」,收到了義烏一家糕點店老闆2000元的酬金。

「現在,我自己在學習剪輯短視頻,我感覺非常有趣。」因為外形還算俊朗,「小巴」對於自己的「主播之路」非常有信心。

記者看到,以「小巴」為主要拍攝對象的帳號在抖音、快手等平臺上共有4000多粉絲,並有20多個原創生活、幽默類短視頻。「小巴」說,自己的夢想,是有一天能成為「網紅」。

「義烏市場的小商品太豐富了,我做直播、製作短視頻,吸引『粉絲』後,不僅對父親的進出口貿易有幫助,也可以幫助朋友賣貨。」「小巴」說。

「豪樂」在義烏中國進口商品館用手機拍著視頻。

金義綜保稅區的「海客來」跨境倉

來了一名俄羅斯「網紅」

12月28日中午,在義烏中國進口商品館內的墨西哥國家館,墨西哥人「豪樂」穿著南美民族服飾,用手機拍著視頻。

「他是我們的生意夥伴,也算是我們的產品代言人。未來,我們希望把他打造成一名主播,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提升消費者對跨境商品購物的體驗。」該館負責人朱龍芳說。

今年來,「網紅」直播帶貨持續火熱。「雙11」前夕,23歲的俄羅斯妮卡,從義烏來到金義綜合保稅區海客來跨境倉,通過走倉探店的模式,為該跨境倉完成了首場網絡直播。在直播中,妮卡用簡單的中文向屏幕另一端的觀眾介紹平臺、產品。

「海客來」是金華市易鐳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的自營電商平臺。該公司總經理劉愛明說,開展保稅倉直播,是希望消費者能夠直觀感知海外商品跨境進口保稅鏈路,並通過保稅倉直播直發,提升進口消費體驗。這次直播是一次嘗試,總體宣傳效果還不錯。下次有機會,他會繼續邀請「網紅」來參與產品宣傳和直播。

前幾天,妮卡從中國回到俄羅斯。她計劃在中國農曆新年春節後再來中國。

帶領妮卡進入直播行業的曹先生現在有點像妮卡的「經紀人」。他表示,目前,妮卡在業內算是一名小「網紅」,像妮卡這樣的俄羅斯主播,在義烏還有好幾位。不過,她們有的並不在中國平臺上做直播,而是在自己國家的網絡平臺做直播。不過,像妮卡這樣能說中文、形象還不錯的外商並不多。目前除了妮卡,其他的外商即使願意來做電商直播,也是以兼職的方式偶爾來參與。

「我們主要還是在義烏為主,周邊縣市也去。反正現在是一步一步來,有業務就接。」曹先生說。

義烏江北下朱村被稱為是「網紅第一村」。資料圖片。

外商主播還不常見

據估算目前在義烏大概有一二十人

被稱為「網紅直播第一村」的義烏江北下朱村,如今居住著數千名電商主播。該村黨支部書記黃正興表示,目前,網絡直播賣貨還處於起步階段,他偶爾會看到有外商來村裡客串「網絡主播」,但真正自己做的很少。

義烏工商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綜合辦負責人王惠蓮表示,目前有數位外國留學生對直播和短視頻非常感興趣,他們的願望是大學畢業後,留在義烏從事電商直播業務。

義烏市市場發展委員會一名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整個網絡電商直播還處於發展階段,他們對外商在義烏從事直播或短視頻賣貨的情況,還沒有做過統計和調研。他認為,總體上,義烏外國人做直播的人數還比較少。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12月中旬,義烏市外資主體數已突破8000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3590家,外商投資合夥企業2049家,外國(地區)常駐代表機構2214家,開放活力持續釋放。目前,義烏有常駐外商1.5萬餘人,走在義烏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老外」在人群中穿梭。

蘇東陽估算,在義烏,現在像「小巴」這樣的在做網絡直播或短視頻賣貨的外國人大約有一二十人,他們大部分是由外貿進出口行業或模特行業轉型而來。由於外國人在國內的一些短視頻、直播平臺做直播還不能進行實名認證,他們做直播或短視頻時,往往會選擇跟國內的主播搭檔,或者以助手、表演嘉賓的形式出場,參與直播賣貨,集聚「粉絲」。

不過,他認為,依託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優勢,義烏已有不少外商看準了直播賣貨這個風口。蘇東陽也希望通過直播和短視頻方式,將義烏的商品賣到全世界去。

相關焦點

  • 5000網紅義烏直播村淘金,白天騎三輪拉貨,晚上開路虎出門
    本周《中國人的一天》推出「直播村」系列策劃,今天為你講述義烏北下朱村藉助短視頻迎來帶貨新模式的歷程。 北下朱村,距離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義烏國際商貿城」只有2.2公裡,面積不大的村莊頭頂著「中國微商第一村」、「網紅直播電商村」等眾多光環。
  • 網紅義烏 | 羅小茗
    住在義烏的那幾天,正值高溫。既不是前來選貨進貨的商家,也不是夢想著成為網紅的年輕人,我們這一行人在大街上遊蕩,對此地的陌生顯露無疑。就連作為考察對象的網紅村下朱,在一開始也摸錯了地方。打了車想當然地開去下朱,卻只看到一幢空空蕩蕩的村委會大樓。幾十個老人在開足了空調的老年活動室,悠閒地打麻將、下象棋。問了半天,才搞明白,下朱還分南北,網紅了的下朱並非此處,我們來錯了地方。
  • 探訪義烏快手直播村:這裡的網紅賺錢拼體力
    小商品城的商品優勢和直播網紅的流量優勢,在義烏完美結合,開出了美麗的花朵。很多曾經的小攤主,命運由此發生了反轉。而且,依託龐大的小商品市場,距離義烏城中心 7 公裡外的北下朱村還成了當地知名的「網絡批發商」聚集地,在向全世界供貨的義烏國際商貿城的部分檔口,直播用戶拿貨佔比已經達到20%以上。這些直播網紅是怎樣一群人?他們的工作、生活又是如何的?近日,錢江晚報記者實地探訪了義烏「網紅直播村」。
  • 網紅主播攜手商戶 義烏經營戶再添「新利器」
    昨日(3月8日)下午,擁有20萬粉絲的「網紅主播」範慧聰,在一家飾品攤位內開啟了直播帶貨模式。「什麼價格?」「包郵嗎?」「怎麼拍?」範慧聰的淘寶直播在線人數顯示,約有5萬個網友在線圍觀,還有粉絲不斷刷屏詢問。她一邊試戴,一邊回答問題,跟線下銷售一樣自然。直播兩小時,訂單量已經突破2000單。
  • 義烏網紅電商直播培訓退燒:交了幾萬塊錢學費,最後沒帶出多少貨
    一段時間以來,義烏成了「直播電商」「網紅」等的代名詞,這在疫情期間,尤其明顯。義烏走在直播電商前列,依託的正是其背後龐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供應鏈。資料顯示,義烏小商品城創建於1982年,現擁有營業面積640餘萬平方米,商位7.5萬個,經營有26個大類、210萬個單品。
  • 「網紅縣長」直播:火翻天的直播帶貨,你嘗到甜頭了嗎?
    受疫情的影響,湖北農產品都滯銷了,央視主持人小尼李思思也加入了直播帶貨的行列中,昔日嚴肅的新聞主持人朱廣權也搖身一變成湖北美食的帶貨主播。淘寶聯名中央視頻發起直播專場。不僅僅是主持人,有些地方的縣長也開啟了直播帶貨的模式。而江西鄱陽的縣委常委、副縣長沈忠春在直播平臺上展現地域風情和人文歷史。既「賣」景也賣貨。
  • 義烏網紅村的一家人:春節不回家,直播賣玩具~
    受疫情影響,不少商戶還不知道何時返回義烏繼續他們的生意。距離義烏國際商貿城5公裡遠的北下朱村,一對賣玩具的小生意人臨時決定不回家過年。鄭留平和沈燕子夫妻倆這幾天每天在手機前直播8個小時,趁著留守義烏的檔期,把玩具都銷出去。「我們賣的玩具前段時間生意特別好。」
  • 5000主播入駐 「直播風」能否吹散義烏外貿「寒霾」
    新華社記者鄭夢雨攝2個月前,「95後」快手主播王貝從老家河南焦作自駕遊一路南下,最後決定落腳在浙江義烏,偶遇另外兩位主播,臨時組隊,靠拍搞笑短視頻,艱難地積累了60多個粉絲;整個3月份,在浙江諸暨做襪子實體店起家的女主播「大大王」,幾乎每天從60公裡外的諸暨驅車到義烏,一邊在義烏國際商貿城選貨品,一邊網上直播賣貨;
  • 探訪網紅直播第一村:不到義烏北下朱,你可能根本不懂直播電商
    義烏的北下朱孕育出「中國微商第一村」和「網紅直播電商村」,無數小商品通過這裡的直播間銷往世界各地。 隨著直播電商的興起,2019年,北下朱村提出從微商村向網紅直播村轉型,一躍成為網紅村,催生大批直播電商配套產業。 北下朱村的首站,我們來到「創業之家」,一個在本地做創業、直播電商培訓的機構,這裡走出2000多名主播。
  • 來義烏賣頭繩的年輕人:「今年掙不到100萬,我就回老家!」
    6月9日傍晚,在浙江義烏江北下朱村的一間出租屋內,來哥向團隊成員喊出了自己的目標。 來哥團隊共五人正在商議註冊一家商貿公司,做短視頻、直播帶貨——這是當前義烏尤其在北下朱最火的創業造富途徑。 北下朱村,距離義烏國際商貿城8分鐘車程,過去幾年,被業界譽為「微商第一村」,如今,它最新的名頭是「網紅直播第一小鎮」。
  • 5千網紅義烏「直播村」淘金:川妹子兩年還清200萬債務
    義烏北下朱村,不大的村莊卻有著「中國微商第一村」、「網紅直播電商村」的名號,村內近百棟商住樓,1200間營業房內分布著一千多個微商品牌,從業人員超過五萬人。近幾年,隨著社交網絡的崛起,利用短視頻直播平臺帶貨成了最新的電商營銷模式。
  • 以小商品批發起家、面向全球市場的義烏,正被直播經濟點亮「一團火」
    新華社記者鄭夢雨攝2個月前,「95後」快手主播王貝從老家河南焦作自駕遊一路南下,最後決定落腳在浙江義烏,偶遇另外兩位主播,臨時組隊,靠拍搞笑短視頻,艱難地積累了60多個粉絲;整個3月份,在浙江諸暨做襪子實體店起家的女主播「大大王」,幾乎每天從60公裡外的諸暨驅車到義烏,一邊在義烏國際商貿城選貨品,一邊網上直播賣貨;
  • 陳慶文:跨越半個地球賣義烏貨
    於是,我就到廣州、汕頭一帶進貨,再把貨拿回到湖清門擺攤賣,同時又把義烏市場的貨推銷到廣州、汕頭等地。那段時間,我天天在兩頭奔波,雖然辛苦,但是積攢到了人生中第一筆為數可觀的收入——8萬元。  上世紀90年代初,我開始發現,義烏的飾品行業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正悄然興起。我立即乘著這股春風,註冊了「羅蘭飾品廠」,成為了最早一批的本土上規模的企業之一。
  • 實探中國網紅直播第一村:昔日微商樂園轉型,5萬人扎堆造夢
    距離國際商貿城2.2公裡的江北下朱村成為草根創業的舞臺,被稱為「中國網紅直播第一村」。全國各地的人,來到江北下朱淘金,有人在這裡帶貨百萬件,也有人在這裡盤桓數月後黯然離去。近日,澎湃新聞記者在實地走訪中發現,義烏電商直播多是素人主播,缺乏頭部主播,雖有豐富的貨源支撐,但帶貨產品利潤空間較窄、客單價較低,帶貨商品的品牌和質量還有待提升。
  • 一邊說英語 一邊直播帶貨 54歲「義烏大媽」成「帶貨王」
    駱洪英在義烏國際商貿城坐擁6個商鋪,其家電產品銷往國內外。她還是義烏當地小家電協會的會長。「直播網紅」的背後故事駱洪英畢業於浙師大,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駱洪英的父親曾經營煤礦,從小生活富裕,她大學畢業後,留校教書。
  • 義烏轉型4.0版:萬物皆可播,2萬人直播創造百億交易額
    網紅、直播、帶貨,越來越多的創業者來到義烏,憑著一部手機直播未來。 直播帶貨為義烏帶來了年超千億元的成交額,讓經歷了線下、網站、微商後的義烏小商品市場,走進了4.0版的轉型——直播帶貨時代。 「至少有80%的訂單來自直播,合作過的主播有幾十名。」
  • 有的日入十萬,有的月虧百萬……來看真實的網紅直播村
    2020年,網紅主播就像雨後春筍一樣不斷湧現。花樣百出的直播背後,湧現出了一批網紅直播村。如杭州九堡、義烏江北下朱村、廣州大源村等。頭天晚上直播間爆個10萬單,第二天就會成為整個江北下朱村盡人皆知的「名人」。是什麼原因讓這座小村莊成為聞名全國的網紅村?浙江尚瓏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俞寒冰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是地理位置優越,毗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二是依託義烏強大的電商物流網絡,成本低,讓江北下朱村迅速成為社交電商新模式下的「網紅村」。
  • 羅永浩直播帶貨金字火腿一度漲停 網紅董事長下場直播爭霸
    原標題:羅永浩直播帶貨金字火腿一度漲停 網紅董事長下場直播爭霸   今年1月,與網紅主播李佳琦合作賣香腸,
  • 網紅直播帶貨能走多遠?
    網紅之所以紅,正是因為其獨特的有趣性。對網紅而言,電商帶貨並不是純流量生意,貨品組合也是核心競爭力。對於商家而言,網紅直播帶貨的作用有爆量、去庫存以及阿里系流量配比等多方面原因。而對傳統電商平臺來說,商家自播通常是轉化已有的商家資源和用戶基礎,而網紅直播帶貨提供了新用戶和商家的可能性。
  • 義烏賣頭繩的年輕人:「今年掙不到 100 萬,我回老家!」
    編者按:在薇婭、李佳琦等開啟一場直播帶貨數億元的傳奇後,越來越多的草根主播湧入這個新世界。作為全球小商品批發中心,義烏聚集了價格低廉的商品和物流,成為眾多草根主播出發創業的第一站。而義烏國際商貿城的商戶們,也因為疫情影響轉做內銷,主動站到鏡頭前推介自家產品。可以說,如今的義烏已經成為一座 " 直播之城 "。近日,《稜鏡》在連續多日走訪這座城市後,推出 " 直播時代的義烏 " 系列。上篇,《稜鏡》跟隨來哥及其創業團隊,記錄他們在義烏的創業見聞;下篇,我們將聚焦義烏草根主播的賣貨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