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土壤汙染 守護高原淨土 - 青海法制報數字報刊平臺

2020-12-22 西海都市報

文/圖 本報記者 郭佳

8月27日,記者跟隨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暨江河源環保世紀行採訪小組走進海東市。此次執法檢查由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張光榮帶隊,就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農田殘膜回收利用、有機肥料生產加工、重點行業用地汙染地塊修復與治理等情況展開實地檢查。

互助 示範推廣 有機耕種

站在田間地頭,馬鈴薯、蠶豆、油菜,生機盎然,滿眼綠意。這是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丹麻鎮的萬畝農田示範區,示範區帶動了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技術的推廣使用,真正發揮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讓農民群眾獲益。

丹麻鎮的萬畝農田示範區,僅是互助縣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的一個縮影。今年,互助縣在16個鄉鎮建成26666.666公頃示範田。互助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王貴全說:「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技術推廣行動,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增加了農民收入,推動了農業高質量發展。」

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技術推廣行動具體都幹了什麼?能給群眾帶來什麼收益?面對記者的問題,王貴全指著示範田說,你看地裡的藍黃板,那是環保型捕蟲板,這樣不僅可以達到除蟲的目的,還可以減少因農藥和殺蟲劑給人和環境帶來的危害。除此之外,在深入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試點行動中,我們示範區全力推廣有機肥,使示範區有機肥覆蓋率達100%。推廣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防草防蟲、生物農藥防治等模式,切實減少農業面源汙染。

互助縣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緊扣現代農業示範縣的定位,創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縣,成立了互助縣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試點行動項目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今年示範推廣了「有機肥+有機葉面肥」模式及「有機肥+輪作倒茬」技術模式,其中有糧油作物、經濟作物,千畝示範基地3個、肥料對比試驗7個,實現「有機肥替代化肥全覆蓋,實現綠色防控技術全覆蓋,實現農業保險全覆蓋,確保有機肥資源利用到位,確保農產品品質提升到位。」整合多個項目和技術力量,切實支撐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試點行動項目建設服務。同時,一邊加大技術培訓力度,讓農民增產增收。一邊機械化操作,全方位提高工作效率、節本增效。

平安 殘膜回收 變廢為寶

幾年前,走在村裡都會看到農田殘膜在田間地頭、田野樹梢、溝渠路邊、房前屋後,嚴重影響村容村貌。農田殘膜,留在土中,破壞耕作層,影響土壤的透通性能,分解產生的有毒物質會造成土壤汙染。

推廣全膜覆蓋栽培技術,要為農業增長增效,讓農民受益;「白色汙染」日趨嚴重,土壤結構惡化。兩者矛盾重重,這一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平安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偉元給出了答案,平安區從2009年開始至今年,先後在全區5個山區鄉鎮46個行政村實施了全膜覆蓋栽培技術推廣項目,累計推廣全膜覆蓋栽培技術2.83萬公頃,種植作物主要為馬鈴薯。從2011年起,平安區根據《海東市平安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要求,在全區深入開展殘膜清理回收工作,回收比例達91%。

在平安區古城鄉農田殘膜回收點,李偉元告訴記者,農田殘膜回收工作納入平安區委區政府農村保潔工程目標考核內容中,並由平安區委區政府牽頭成立督查組,不定時巡查督促工作開展情況。同時,平安區農業農村和科技局利用農閒季節和推廣全膜覆蓋技術工作時,向農民廣泛宣傳,重點宣傳農田殘膜對耕地的危害,減少農業面源汙染的重要意義,提高農民回收農田殘膜、保護農田生態環境的意識,使農田殘膜回收工作成為農民的一項自覺行動。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殘膜回收要按照「綜合利用,變廢為寶」的工作思路,著重引導教育群眾轉變焚燒掩埋的觀念,鼓勵引導農民回收殘膜,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本著「誰供膜誰回收,誰使用誰撿拾」的原則,設立殘膜收購網點,對農民撿拾的殘膜及時回收,督促回收企業按時回收拉運殘膜。

樂都 土壤庫存 長期監測

8月的河湟谷地,瓜果飄香、麥田金黃。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覺跟隨檢查組來到樂都區土壤樣品庫。在土壤樣品庫裡都是白色的瓶瓶罐罐,只見小瓶子上標明了採樣地點、土壤情況、樣品量、經度、緯度、採樣時間、封存日期、管理人,樣品區分為土壤類型。經了解,這是可以長期跟蹤各採樣點對應的土壤環境質量變化,對土壤肥力提升和土壤汙染防治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進一步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實現農業穩產和農民持續增收。

據樂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張綱介紹,樂都區自2006年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以來,共採集土壤樣品1萬多份。根據樂都區土壤類型、生態類型和作物,將耕地土壤採樣區域劃分為若干個採樣單元,按照「隨機、等量」和「多點混合」的原則進行土壤採樣。2019年測試結果顯示,全區耕地土壤,大、中、微量元素含量與歷年基本持平,重金屬元素均未超標,對土壤無汙染。

後記

從田間地頭到土壤檢測監測,近年來,海東市以保護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農畜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為出發點,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分類管理、風險管控、汙染擔責、公眾參與,確保土壤汙染防治工作落實落地。用數據說話、用行動踐行,海東市全面貫徹落實土壤汙染防治法,以法律的武器治理土壤汙染,用法治的力量守護高原淨土,以實際行動確保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相關焦點

  • 保護鳥類資源 守護國家公園淨土 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成立大會
    保護鳥類資源 守護國家公園淨土 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成立大會 2020-12-15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958高原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什麼樣 - 青海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記者 田得乾 「我們將在信息化建設及人才培養、工業網際網路、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數字農業與電子商務、智慧城市與智慧社區、智慧物流與新零售等領域進行業務探索和深化落地,形成垂直領域的行業解決方案,打造青海省智慧城市試點園區的新標杆。」
  • 打好三張「金」名片 - 青海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採訪中,北汽集團的一位負責人坦言,公司參加賽事的考慮就是雙方的綠色發展理念深度契合、高原地區可以檢驗汽車性能,同時可以藉助參賽機會與青海鋰產業進行對接,布局企業未來發展。 此外,參與賽事的文體明星陣容強大,眾多明星從2014年開始加入賽事推廣,擔當起了「公益形象大使」、「公益推廣大使」的重責,為倡導大眾綠色低碳出行,傳播環保理念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 環保立體聲丨新疆全力依法防治土壤汙染
    10月15日上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的「依法防治土壤汙染 助力打好淨土保衛戰」專題新聞發布會上,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一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阿依夏木·玉努斯說。當天的新聞發布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了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開展天山環保行及其他環境資源執法檢查的總體情況,特別是2020年天山環保行執法檢查開展情況。
  • 青海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區域性股權市場方面——青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達412家,2019年新增掛牌企業30家,成立以來累計實現融資28.13億元,積極為省內民營、小微企業提供「股、債、貸」等綜合政策服務。 □文/本報記者 王穎 2019年,對我省金融行業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
  • - 青海法制報數字報刊平臺
    一天,他在瀏覽快手平臺時發現一男子發布的視頻裡的摩託車十分搶眼。不曾想,他下單支付購車款後,卻被商家拉黑了—— 付錢後被拉黑 「你的摩託車多少錢?能看看細節麼?」 「你加我微信細聊吧。」 3月27日,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珠固鄉寺溝村村民安某在快手平臺瀏覽二手摩託車出售網頁時,看到一個暱稱為「江蘇無錫寶雕」的用戶在其主頁發布出售摩託車信息。安某瀏覽了所有此用戶發布的摩託車視頻後,選擇了一輛心儀的摩託車。網上購買摩託車讓安某有些擔心,他想和「江蘇無錫寶雕」多溝通一下摩託車的車況和細節,於是發私信給他。對方在私信中發來自己的微信號,讓安某添加。
  • 中德土壤汙染治理責任主體比較研究
    基於行為妨害人行為的可歸責性,首先由行為人承擔土壤汙染治理責任更加公平。當存在多個行為妨害人時,可以選擇時間上最後造成危險或造成危險比例最重者。2017年頒布的《汙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在土壤汙染責任主體認定方面具有裡程碑意義,在傳統責任認定的基礎上,增加了「誰受益,誰治理」原則以確定責任主體,明確土壤汙染責任主體社會化屬性的同時,實現了汙染責任追究差異化。同時,考慮到土壤汙染的特點,其明確了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實行終身責任制。
  • 韓文林的扶貧經 - 青海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他一不做二不休,先後投資5170萬元對景區賓館、道路等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改擴建,又專門撥出80萬元修建景區汙水處理設施、治理美化景區周邊環境等。次年,孟達天池景區便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和青海十大最美景區之一。
  •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丨守住一方「淨土」 湘潭市抓實土壤汙染防治工作
    守住一方「淨土」——湘潭市抓實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綜述湘潭在線1月11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廖豔霞 通訊員 肖佳)一方淨土與碧水藍天一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也是人們的美好期盼。然而隨著工業化進程加速推進,土壤汙染程度越來越嚴重。
  • 25公斤牛奶蘊含的民族情 - 青海法制報數字報刊平臺
    ■ 文/圖 本報記者 祁瑛 在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隆務鎮朝陽村一戶平常的院落裡,住著榮獲過黃南州道德模範、最美青海人提名獎的回族送奶工——劉德。 2月26日,記者走進劉德家,院子裡經營著農家樂,還有一個大花園。初春時節,花園內有些冷清,但是看到芍藥、月季等植被,還有用來裝飾客廳門口的金銀花藤蔓。
  • 砥礪前行鑄法治利刃 守護高原淨地彰顯人大擔當——省人大常委會...
    調研組赴青海送變電工程公司徵求立法意見建議。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民有所盼,我有所為。省人大常委會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現場取樣。省人大常委會立法調研組深入班彥村調研美麗鄉村建設情況。
  • 「嘻牛牧場」天然草膘犛牛肉乾 青海雪域高原的純淨味道
    ·手撕風乾犛牛肉,在引領都市健康零食新風尚的同時,用高原美味傳播青海絕美的自然與人文。近日,嘻牛牛肉乾已在京東VNB嘻牛旗艦店/淘寶VNB嘻牛官方自營店/有贊微商城等平臺同步上線發售。  犛牛——攀冰臥雪,自然生長的高原,  北極的北極熊、南極的企鵝與青藏高原的犛牛並稱為「世界三大極地高寒原生動物」,但犛牛與北極熊、企鵝不同的是,犛牛雖然依然保持著極地生活習性,但也已經成為了重要的農牧物種。
  • 檢察長向代表專家問「計」納策 - 青海法制報數字報刊平臺
    楊淑萍向畢生忠通報全州檢察機關在青海省人民檢察院黨組和海南州委的正確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提高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服務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能力水平,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和檢察自覺落實好黨中央、省委、海南州委及上級檢察院各項決策部署,統籌推進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十大業務」全面協調充分發展,為全面貫徹落實省委奮力推進「一優兩高」戰略提供優質司法保障和服務,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第二屆中國·天津土壤汙染防治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專家學者齊聚一堂...
    央廣網天津12月14日消息(記者陳慶濱)12月13日,第二屆中國·天津土壤汙染防治高峰論壇在天津舉辦。本屆論壇主題為「聚焦土壤環境汙染防治,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十四五』土壤生態環境保護與展望」,旨在持續加大對《土壤汙染防治法》的宣貫力度,推動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深入開展,整合政府、業界、社會組織等資源共同參與環境治理,促進京津冀土壤汙染防治領域協同發展。
  • 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率先出臺土長制 全面加強土壤汙染防治工作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有關要求,打好淨土保衛戰,加強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人民政府制定印發《上杭縣全面推行土長制工作實施方案
  • 【環境保護領域政策】鳳陽縣2020年土壤汙染防治宣傳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增強社會公眾保護土壤環境的意識,積極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助力全縣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根據《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 土十條) 和《安徽省「淨土行動」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方案》 ( 省五十條)及《滁州市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工作實際,制定本宣傳方案。
  • 壹家人公益大安服務站助力大安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暨守護「淨土...
    壹家人公益大安服務站助力大安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暨守護「淨土、綠水、藍天」志願服務活動 2020-12-14 1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幸福新蘆淞擦亮生態底色
    同時,蘆淞區嚴格揚塵管控,進一步加大復工工地揚塵治理力度,督促工地落實「八個100%」,特別對城區工地,要求安裝在線監測,製作安裝環保監督管理牌;積極與環衛部門銜接,落實道路灑水和霧炮車作業。 說到株洲夜市,蘆淞區鐘鼓嶺步行街的露天燒烤攤,吸引著無數的吃貨。
  • 通州生態環境局解讀《通州區2020年土壤汙染防治工作計劃》
    字體:[ 大 中 小 ] 為貫徹落實《土壤汙染防治法》、《通州區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方案》(通政發〔2017〕23號),打好汙染攻堅淨土保衛戰,確保實現「十三五」期間土壤環境保護目標,結合通州實際,制定《通州區2020年土壤汙染防治工作計劃》(以下簡稱《工作計劃》),現將
  • 「享網購·青海美食季」 - 西海都市報數字報刊平臺
    活動啟動 7月30日晚,由省商務廳會同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廣播電視局、西寧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享網購·青海美食季」活動,在西寧市城中區香格裡拉美食廣場啟動。活動從7月30日持續至10月30日。 活動以「享網購、品美食、促消費」為主題,依託全省各地商圈、餐飲企業、特色美食街區和夜市等,開展為期3個月的美食文化主題活動,深入挖掘餐飲文化內涵,樹立美食文化品牌,弘揚青海美食文化,繁榮旅遊文化事業,推動餐飲業旅遊業融合發展。活動期間,各餐飲企業將推出系列惠民活動,與線上餐飲平臺合作開展更為優惠的打折促銷,還將舉辦美食直播、網絡評比、政銀企籤約合作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