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頂住了兄弟姐妹的衝擊,也沒有想到敗給了現實當中的粗心大意;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
養個孩子不容易,安全養大更是難上加難。
可是只要延續著我們的傳統就好,何必非要去信什麼沒有科學依據的方法。
孩子那麼小,不用背負那麼大的壓力,能夠對孩子面面俱到,就是對他成長最好的愛護。
缺舟:
以前,對於此類新聞,我感觸還不是很深。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以及對於相關新聞的見識,我對於此類嬰兒因為意外死亡的事情,越來越感到揪心和悲痛,另外還摻雜著不解。
這就是所愛的愛麼?愛不只是疼愛,更重要的是關愛。
日前,湖南當地一名剛滿月的女嬰在外婆和母親的監護下在家中戴脖圈遊泳。
但是女嬰的父親回家時發現孩子臉色蒼白、不哭不動,覺得有些異常,隨即馬上撥打了急救電話。
但不幸的是因缺氧時間過長,身體多項指標異常,救治希望渺茫。
就算活了下來,長時間的缺氧也造成了孩子不可逆的大腦嚴重損傷,通俗點說是植物人。
最終家屬權衡之後放棄治療,將女嬰接回家中,最終其不幸離世。
為什麼有人監護還能出現這種問題呢?
根據家屬所說,當時孩子遊泳的時候是一個睡著的狀態,所以說不動也沒多加注意。
而等到10多分鐘之後,家屬把孩子脖子上的遊泳圈摘下,已經發現明顯的勒痕,孩子也沒什麼反應,這個時候家屬仍然認為孩子在睡覺。
直到孩子的父親回來發現情況不對。
最重要的一點是:為什麼要給剛剛滿月的孩子戴脖圈?
這不是有沒有監護人的問題,就算是個成年人你給他戴上脖圈遊泳,也會勒得慌,喘不上氣,剛滿月的孩子就不用提了。
更何況孩子本身也有重量,一旦下沉,那種感覺我相信我不用說大家也都能想得到。
所以我就去搜了一下,我就想知道到底有什麼好處。
結果呢?
「讓嬰幼兒學習遊泳,目的是為了防止溺水,而不是為了所謂的潛能開發,讓1歲以下的嬰幼兒下水遊泳,完全是為了玩樂罷了。」
而某些項目為了宣傳,編造出了「嬰兒遊泳可以有效刺激神經、消化系統的發育,鍛鍊嬰兒的體力和身體協調性」等謠言,簡直是令人髮指。
在玩樂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一.孩子的脖子上是不能戴上遊泳圈的(劃重點,要牢記啊!)
二.需要有一名家長下水,並且全程託舉寶寶,不能分心。
三.父母或者說是監護人都必須要會心肺復甦術。
前段時間,我才說了一個3個月大嬰兒趴睡死亡的事情,那不也是同樣,完全沒有必要的,那麼小孩子。
以後有的是時間交,一歲看小,三歲看老,才幾個月你就把他搞得需要學會這麼多的技能麼?
不要人云亦云,遇見那些宣傳的,特別是和嬰幼兒相關的,一定要謹慎,多方查探,找到專業的人士進行諮詢,確保安全無誤,自己在看護方面更是要多下心思。
說這些事情,並不是對於失去孩子的父母表達出什麼太嚴苛的責備。
因為也能夠理解,失去孩子最痛苦的還是他們,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最終以這樣的一個形式離開他們,心裡都是很難受。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就是為了,讓那些還沒有生育,或者說準備好了的夫妻,以及正在養育孩子的新手爸媽們有所警示。
孩子在肚子裡的堅強勇敢,不代表在現實中也能一帆風順,最終還是要看父母啊!
長點心,走點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