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海志願
隨著高考的臨近,很多同學表示,我知道考前還需要進行複習,並且很關鍵,也知道自己最後的複習階段應該做什麼,但是就是學不進去,即便無聊的發呆,也不想學習!看著教室窗外樹上的鶯鶯燕燕,光影斑駁,一簇樹葉悠來悠去就更不想學習了!
一些考生開始產生「心理飽和」現象。一些考生會遇到複習效率開始下降,有時甚至是「刀槍不入」。什麼也裝不進去,複習什麼要點都記不住,做了題後回想做了什麼也是模糊不清,心理很是著急。這是一種「心理飽和」現象。
「心理飽和」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出現,做事情過程中會產生效率下降,韌性、耐力減弱等等。一些成績不錯的考生會說:也不是煩躁,也不是沒信心,就是複習不進去了。這正是「心理飽和」現象的典型反映。
「心理飽和」不是說高考複習已經盡善盡美了,盡如人意了,高考複習再給幾個月的時間也會有內容安排的。
「心理飽和」是一種現象,這種現象一般產生在臨考之前,運動員的訓練、特別是大賽前的訓練也經常出現「心理飽和」現象,如果這個時候再去研究細節動作,再去矯正一些技巧偏差,運動員也會產生「心理飽和」現象。
1、適當減少複習時間,增加娛樂、鍛鍊、散步時間。複習效率、複習質量與複習時間有著很大的相關性,但是疲勞戰術的效率肯定是低的。臨近高考,狀態是第一重要的,適當的休整非但不會影響複習效率,反而會提高效率和效益。保持愉悅的心情是克服心理飽和的最有效方法。
2、複習形式要有變化。許多考生的複習就是做題,越做「心理飽和」現象就越嚴重,其實高考複習越是臨近高考就越要回歸課本,因此不妨少做一點題,多看看《考試說明》,多看看課本,改變一下複習方式。用思維導圖把知識點進行整理。
3、「心理飽和」現象在各學科上表現也是有差異的。凡是反應比較重的學科可以暫時少安排時間,反應比較輕的學科就多安排一些時間。
4、抓住中低檔試題。既可以突出重點又可以提高複習信心,效率和效益也會雙豐收。少做、不做難題,努力避免「心理飽和」現象的加劇。
5、改變學習環境。大腦喜歡空氣清新,衛生整潔的環境,考前的複習不要長時間呆在室內,只要天氣條件允許,就到戶外環境好的校園、公園,開闊的地方進行回想整理型的複習。
6、總之,考生的最後複習要具有靈活性、機動性,不要和自己較勁,要豁達、從容,複習什麼都會有收穫。
其實,高考前覺得非常重要,似乎不複習就會影響到考試成績的內容,幾乎都不會原題重現在高考試卷裡。
為什麼?因為高考的內容絕大多數都是考查基礎知識,考查的更多是知識的應用能力,而不是研究和深入解決難題的能力。
所以,在高考複習的最後時間,需要做的就是把已經掌握的知識熟練地應用,同時加以有針對性的訓練以保持「手感」,就會取得自己滿意的成績!
PS:對新高考志願填報感到迷茫?想了解更多有關志願填報的信息嗎?更多院校的招生信息、綜合評價、招生政策、志願填報方案,為即將面臨高考的學生提供免費諮詢。我們定期還有高中升學規劃的專家講座,為廣大考生和家長分享高中升學規劃的知識要點,藍海志願在這裡希望能幫助到每一位考生,每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