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讀不懂杜甫,如今再讀淚滿襟。
詩人不愧為詩聖,用手中筆化為人間利器,直擊每個人的要害之處,使其可憎可恨可憐,讀者讀之如親眼目睹一般,與之同哭。
《石壕吏》是那些年我也曾背過的詩文,詩人用沉重的筆觸記錄了一段沉重的歷史,年少只覺憤慨,現在卻知傷心。來看此詩: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戌。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這首詩寫於唐王朝由於指揮不力,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軍敗退,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以西至潼關一帶,強行抓人當兵之時。時詩人正途徑此段,就所見所聞寫成「三吏」、「三別」。此詩是「三吏」最後一篇,就「有吏夜捉人」展開敘述,揭露官吏的蠻橫,人民的苦難。
一、寓褒貶於敘事
現實主義永遠是文學最堅定的基石,此詩為何能擊中人心,正是在於作者客觀的現實描繪。全篇句句敘事,無抒情語,也不作議論語;細細讀來,卻又發現字字珠璣,作者寓褒貶於敘事,借敘事來表達作者的愛憎。
你看開篇語:「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一句,一個「暮」,一個「村」就為悲劇的描寫營造了一個典型的環境。為何快天黑了還沒找到客棧入住啊?因為戰火連年,附近城鎮都渺無人煙了,為躲避戰禍,我也只能專走僻靜小道,這不,直到暮色蒼茫之時才找到這樣一個小村莊,才急忙去投奔他們啊!詩人僅用五個字,便交代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也烘託出故事發生的背景:兵荒馬亂,雞犬不寧。
何以為證?一個「夜」、一個「捉」足以證明。此時,時間已發生變化,夜深了,卻並不安寧。突然門外傳來砰砰砰的砸門聲,官吏來抓人來啦!這兩個字,不僅體現「捉人」之事常發生,也說明官吏「捉人」手段之狠毒,更體現了人民之疾苦,沒有片刻安寧,連晚上睡覺的時候也不放過,提心弔膽。這是百姓之苦,這又何嘗不是官吏之苦,國家之苦呢?若是可以,誰又願意在夜半時分還要加班,還要幹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這都是戰火之禍啊!
作者不發議論,卻字字含有深情愛憎,這樣的描寫極富有感染力,又使文章更精煉。像這樣的描寫,全篇還有很多,如「老翁逾牆走」以及後文老婦的哭訴等,都是秉著在敘事中溶於自己的情感這樣的手法來寫的。
二、藏於問答
與「三別」人物獨白的方式不同,「三吏」是夾帶問答的。但此詩之問卻藏於老婦之答中,使文章顯得更加緊湊、精煉。
來看這藏於問答的體現:從「三男鄴城戌」到「死者長已矣」,這是對官吏第一次逼問的訴苦。如猛虎一般的官吏破門之後,發現屋子裡並無男人,便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裡去了,快點交出來!」於是,老婦的泣訴便來了:三個兒子都當兵去了,剛接到的信說,兩個兒子已經犧牲了……但這樣悲慘的處境並沒有得到官吏的同情,官吏並不相信,而是再次逼問「這裡就沒別人了,快交出來!」她只得再次回答沒有人了,誰料,嬰兒卻突然哭了起來,於是官吏便進一步逼迫:「你不是說沒人了嗎?這哭聲又是從哪兒傳來的,不要撒謊,快把人交出來!」老婦人只好交代:家裡沒有別人啊,只有一個還在吃奶的孫子啊!「吃誰的奶,總有個母親吧,把她交出來!」又只能繼續解釋:是由母親的,只是她的丈夫剛剛戰死……
如此,官吏步步緊逼,老婦哭哭啼啼,苦苦解釋,最終只得犧牲自己,跟官吏走去幫忙做飯,來保全家中的寡母幼兒。
詩人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只寫答語,藏問語,只寫老婦的哭訴,不複寫官吏。但在這老婦「致詞」中,我們卻看到了百姓的無奈、痛苦,更反襯了官吏的殘酷、蠻橫。藏於問答的方式,使事情的發展節奏顯得更加緊張,文章更加精煉,更能刻畫人物形象。
三、善於剪裁
與「三別」不同,此詩不長寫人物心理,而是從旁觀者的角度,直寫客觀事實,更難得的是,在描繪故事時,不添加、不議論,善於剪裁,使得文章更加精煉。
來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一句,詩人只用「一何」來形容官吏之怒,老婦之哀。試想一下,破門而入的官吏多麼生氣啊,他的語言、動作、神態肯定會有很大的變化,但詩人都擱筆不寫,讓讀者自己去想像,這就是剪裁的妙處。
再看「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故事的結局是什麼樣的呢?詩人也沒有展開,只借夜間久久不曾斷絕的幽咽聲來表明詩人之哀,借「與老翁別」暗示老婦代替,老翁獨活,然後不發一語,就此收篇。昨日投宿之時,夫妻雙雙開門迎接,而經一夜,老婦被捉,只能與逃走歸來的老翁辭別,詩人心情如何?逃走歸來的老翁看見老闆不在了,又有何舉動?那親耳側聽婆婆被抓走的媳婦兒呢,又作何感想?詩人都把還原真實的權利給了讀者,讓讀者去想像,去創造。言有窮而意不盡,這就是善於剪裁的魅力。
所以,我們在寫文章時,也要學會剪裁,不要全篇都是細節,都是重點,要有所取捨,寫典型,有收有放。
讀詩就像品酒,厚重也好、淡薄也罷,都能唇齒生香,都能縈繞胸腔,所以,詩人愛喝酒,以酒下詩,才痛快!
我也曾幻想能搖曳著酒杯,和著清霜,倒映著月影,吐露絕句,奈何功力太淺,唯有人影徘徊,終不聞清音脫口。可能,向文章裡學才是出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