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學設計

2021-02-13 部編本中學語文課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詩歌詩創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揭露官吏的橫暴、 同情人民的苦難

(二)能力目標

1.理解詩人通過敘述故事、刻畫人物來反映社會現實、表達感情的寫作方法。

2  重點分析老婦人的話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三)情感目標

1.體會杜甫憂國憂民的悲天憫人之心。

2.認識戰爭帶給人民的深重災難。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重點)

2、了解詩人複雜矛盾的心理。(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情景導入,配輕音樂鋼琴曲--眼淚,同時讓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並用一個字來描繪教師將要訴說情景是什麼樣的?)

     如果你真正關注過唐朝歷史,那麼「安史之亂」這四個字定會刺痛你的雙眼。那是一個哀鴻遍野的年代,那是一場場流血漂櫓的戰爭;戰場上廝殺聲震天,將士們如枯草般倒地血流成河;村道上哭聲震天,牽衣攔道,爺娘妻子送別即將上戰場的將士;詩人杜甫面對此情此景,拿起如椽大筆,飽蘸著血和淚,揮筆寫下傳世名篇《石壕吏》。

(此種導入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同學們快速的進入當時的特定時代背景中)

(訴說完以上情景後請同學們慢慢的打開雙眼,然後舉手發言,用一個字來形容剛才所感受到的場景。大多說同學會用悲、痛、慘、苦等一些字來表達他們所聽到場景的感受。)

    銜接:聽了咱班這麼多同學的感受,老師也想用一個字,來和同學們共同來探討這篇詩歌。這個字就是「苦」字!

 

《石壕吏》怎一個「苦」字了得?

銜接:首先,我們從寫作背景方面了解這篇古詩。

一個苦難的時代

      公元758年,為平息安(安祿山)史(史思明)之亂,郭子儀、李光弼等九位節度使,率兵20萬圍攻安慶緒(安祿山的兒子)所佔的鄴郡(今河南安陽),勝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於史思明派來援軍,加上唐軍內部矛盾重重,形勢發生逆轉,在敵人兩面夾擊之下,唐軍全線崩潰,死傷無數。郭子儀等退守河陽(今河南孟州),並四處抽丁補充兵力。

      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春,杜甫由左拾遺貶為華州司功參軍。他離開洛陽,歷經新安、石壕、潼關,夜宿曉行,風塵僕僕,趕往華州任所。所經之處,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這引起詩人感情上的強烈震動.於是寫下《三吏》、《三別》,《石壕吏》就是三吏中的一首。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詩歌體味情感(朗讀應注意:字音、節奏、情感)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請一位同學朗誦,其它同學給這位同學進行評講,根據評講的建議再次進行朗誦)

2.再讀詩歌----看視頻朗誦

(再次把握詩歌情感,聽讀一遍之後,請全班同學進行集體跟讀朗誦)

銜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國危豈能人安?一個苦難時代必將造就苦難的家庭!

二、有情有味讀詩--- 一個苦命的家庭

再讀詩歌思考以下問題

1、這個家庭苦命在何處?(可以從家庭成員來考慮)

三男:鄴城戍,二男新戰死。

兒媳:出入無完裙

孫子:尚在乳下

老嫗:老年喪子,暮年從軍。

老翁:有從軍之憂,妻離子散。

2.讀完此詩有人說,老婦人致辭的三層意思是一口氣表達出來的,你怎麼認為?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很容易就能知道這裡不是一口氣說出來的,而是在官吏的一步步的逼問下,才不得不說出來的。從詩歌中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可知,同時從詩歌中的多次變換韻腳也可以看出來)

3.接下來,讓同學們表演事先排練的《石壕吏》情景劇。

(此舉更會加深同學們對於詩歌中人物形象的把握以及會使同學們更好的理解詩歌所表達的主題情感。)

吏:【 「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兒去了?」】

嫗: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吏:【你們家還有別人嗎?】    

嫗:室中更無人,

吏:【撒謊!不是還有個孩子在哭嗎?】   

嫗:惟有乳下孫。

吏:【這麼小的孩子沒有母親嗎?快叫她出來!】  

嫗: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吏:【那也得跟我們走!國家正需要人呢!你們家至少得有一個人跟我們走!】

嫗: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吏:【你這麼大年紀了,去前線又能幹什麼?】

嫗: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銜接:整個故事的人物都出現了,請問同學們,作者在哪裡?他怎麼知道這個故事的呢?

 

三、體味悲憫的讀  一個苦悶的靈魂

思考問題

作者杜甫投宿在老翁家,又身為華州司功參軍,對悍吏捉人為何保持了沉默?甚至在離開時連句安慰的話也沒說,為什麼?

 (此題設計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理解主題和作者的複雜心理)

      從時代背景看,這場平叛戰爭關乎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作為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杜甫是支持這場戰爭,並且希望這場戰爭能夠獲勝!也希望人民從大局出發,做出犧牲。其二,他也很同情百姓在這場戰爭中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境遇,他也很憎恨官吏的殘暴!但是作者改變不了什麼,所以杜甫是非常苦悶的!

(此舉旨在分析作者苦悶複雜的心理和作者憂患蒼生、悲天憫人的情懷)

     

銜接:讀《石壕吏》,要讀到情難自抑,你才能讀懂「詩史」的含義;讀杜甫要讀出憂患蒼生,悲天憫人的情懷,你才真正讀懂「詩聖」的分量!作者杜甫一位偉大的詩人、一個具有悲天憫人情懷的詩聖,是值得我們中華民族每一個人尊重,杜甫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然而在杜甫誕辰1300年之際,他在網上突然成了網絡紅人!

 

四、拓展延伸

觀看視頻

視頻內容為杜甫在語文教材上被惡搞、被塗鴉的各種搞怪圖片

(看完視頻後讓同學們發表下各自的看法,然後總結提升到關於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上,最終引導同學們尊重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甚至發揚傳統文化。)

教師總結:配樂鋼琴曲----雪的夢幻

 杜甫----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人們對文化惡搞應該有一個底線,對傳統文化的淡漠之情,足以讓人扼腕嘆息。

   每一個民族都有屬於自身特有的文化積澱,我們如果不能做到汲取這些文化傳統所帶給我們的精神養分,那麼至少應該對文化經典保持一顆敬畏之心,這是對先賢的尊重,對民族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尊重傳統,請從自我做起!

 

 

五、作業:

    以本詩為藍本,以第一人稱「我」為敘述視角,代替詩人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要求通過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進行合理想像和聯想,可以添枝加葉地描述。有一定的環境描寫,用多種方法刻畫人物。(500字左右)

 

六、板書設計

            一個苦難的時代   

       一個苦命的家庭  

           一個苦悶的靈魂   

 

教學反思:本次的教學設計重在從苦的角度去賞析這篇詩歌,首先,體會這個苦難時代的社會動蕩,民不聊生;人民顛沛流離,苦不堪言。其次,體會這個苦難時代背景下的一個苦命的家庭(唐王朝所有家庭的縮影),家庭支離破碎,生活沒有明天並隨時面臨更深的苦痛。最後,體會生活在這樣一個由盛轉衰時代背景下的杜甫,面對人民的顛沛流離,流離失所,卻不能有任何的改變時,自己苦悶的心理,從而造就自己苦悶的靈魂。其中教學也存在很多的遺憾,比如對於裡面重點字詞的分析少了很多,對於更深的把握裡面的細節情感會有很多的欠缺。

相關焦點

  • 黃天驥:說杜甫《石壕吏》
    唯有《石壕吏》,杜甫沒有對吏的形象作直接的描寫,但石壕吏的兇惡嘴臉,讀者又儼然在目。這是為什麼?需要進一步觀察詩人創作的手段。在把吏撇在一邊之後,杜甫便詳細描述老婦的苦苦哀求。為引導讀者對老婦的注意,杜甫還加上一句「聽婦前置詞」,然後再寫「婦啼」的內容。首先,老婦把家中壯丁參軍的狀況歸納為一句話,「三男鄴城戍」。這等於向石壕吏報告,她家參軍應徵的指標都已達到了。
  • 《石壕吏》:語言和思維的歷險
    泛閱讀、淺閱讀等現象,大量出現在《石壕吏》的教學中。因目力所短,不及叩問「這一篇」的言語形式,就給杜甫貼上「憂國憂民」的臉譜化標籤,因此我們有必要在詩歌的語言和思維上為《石壕吏》去蔽。「沒有音節便不能成為詩……簡單一點說;音節是情感的關係,而不是文字符號的關係。」②閱讀古典詩歌,不從音韻的角度去探求詩人情感的變化,無異於盲人摸象,緣木求魚。
  • 中國戲曲學院原創豫劇《石壕吏》,亮相黃河戲劇節
    中國戲曲學院原創豫劇《石壕吏》,經過層層遴選,於2020年12月10日,亮相第九屆黃河戲劇節。豫劇《石壕吏》是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跨系部聯合創作劇目。本劇的整體風格大悲大喜,大開大合,以倒敘的方式展現了汪三郎一家在戰爭中的悲慘命運。
  • 《石壕吏》語言和思維的歷險
    上一講,我們聊了「《石壕吏》思維與語言的七次歷險」。藉此,想打開詩歌閱讀的一扇窗。
  • 杜甫:石壕吏
    ——————        三吏三別即《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是杜甫的作品,深刻寫出了民間疾苦及在亂世之中身世飄蕩的孤獨,揭示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達了作者對倍受戰禍摧殘的老百姓的同情。
  • 重讀《石壕吏》:小吏連老人都不放過,為什麼不抓杜甫?
    所以,這次我想重新解讀杜甫的《石壕吏》。這些捉人的石壕吏或許還要客客氣氣地稱呼杜甫為 「杜參軍」呢!為什麼不阻攔 那問題又雙叒叕來了,既然杜甫對勞動人民如此深切同情,《石壕吏》字字句句都表達了詩人情感上的強烈震動,那他為什麼不阻止石壕吏的行為呢? 這個就要結合當時的背景來看了。
  • 《石壕吏》被語文教科書刪除引熱議 名家巨匠曾這樣批判杜甫
    1、杜甫名作《石壕吏》被刪除舊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5課《杜甫詩三首》,包括了《望嶽》《春望》《石壕吏》。最新版教科書中,《望嶽》被移至七年級下冊(第20課),《春望》被移至八年級上冊(第24課),《石壕吏》不再選入。
  • 「 最美詩詞 」《石壕吏》:唐、杜甫
    《石壕吏》是一首傑出的現實主義的敘事詩。它以「耳聞」為線索,按時間的順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從投宿敘起,以告別結束,從差吏夜間捉人,到老婦隨往;從老翁逾牆逃走,到事後潛歸;從詩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別,整個故事有開始、發展、高潮、結局,情節完整,並頗為緊張。詩的首尾是敘事,中間用對話,活動著的人物有五六個之多,詩人巧妙地借老婦的口,訴說了她一家的悲慘遭遇。
  • 石壕吏·杜甫
    作品賞析《石壕吏》是一首傑出的現實主義的敘事詩。它以「耳聞」為線索,按時間的順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從投宿敘起,以告別結束,從差吏夜間捉人,到老婦隨往;從老翁逾牆逃走,到事後潛歸;從詩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別,整個故事有開始、發展、高潮、結局,情節完整,並頗為緊張。
  •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一、理解長勺之戰以弱勝強的原因,探討歷史文本的寫法;二、讀懂歷史文本的文學性,解會「史蘊詩心」說;三、讀出正確語氣,積累文言詞彙。教學重點  長勺之戰以弱勝強的原因及歷史人物與事件的寫法。教學難點  學習以「論戰」為中心進行選材和剪裁、以對話為重點推動事件發展、以言論為核心塑造人物的方法,從而讀懂歷史文本的文學性,解會錢鍾書提出的「史蘊詩心」說。
  • 設計有效教學目標,是教學成功的第一步|教學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歡迎各位老師就自己對教學目標設計中的困惑在文末留言。什麼是教學目標?目標是能測量、有表現的一種預期結果。那麼教學目標是什麼呢?
  • 教學設計自動化
    從目前已實現的CAID來看 , 大多是在多媒體寫作工具或寫作系統的基礎上擴充部分教學設計的功能 (例如提供教學策略、教學設計實例或教學設計模塊的支持) ,因而這類系統只能部分取代教學設計人員的工作,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只起著輔助作用。
  • 《手工書設計》教學設計
    手工書設計·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了解手工書的多種表現形式。2.欣賞手工書的實物並簡要的分析,把握設計要點,掌握手工書的製作技法。3.激發美術學習興趣,養成讀書、愛書的好習慣。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初步掌握手工書的製作方法。
  • 《椅子的設計》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不同功能及造型的椅子,初步學習椅子設計的基本知識。【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欣賞、討論、實踐運用立體紙工的形式,設計出各種不同造型的椅子。【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設計、敢於創造、勇於探索的學習精神。
  • 教學設計的模式
    教學設計的模式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重點內容,在考試中主要是以單選、多選的形式出題,所以考生在把握的過程中要重點掌握教學設計的模式分類,能夠區分出這三種模式。1.系統分析模式系統分析模式是在借鑑工程管理科學的某些原理基礎上形成的。這種模式將教學過程看做一個輸入 產出的系統過程「,輸入」是學生「,產出」是受過教育的人。
  • 名師教學設計《孔乙己》教學設計
    《孔乙己》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通過轉換人物角度,準確敘述孔乙己的一生的發展過程,梳理出關於孔乙己的生活片段,從而概括出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教學重點:轉換角度能夠全面地闡述孔乙己的一生遭遇。教學難點:全面感悟周圍人對孔乙己的態度,體會「笑」背後的原因。
  • 專業理論 | 教學理論與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正是應這種需要而產生的,它把教學理論研究的重要範疇即教師、學生、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方法和教學原則等要素都置於系統形式中加以考察研究和應用。 其次,古今中外教學理論的研究和發展為教學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科學依據。
  • 《漢字的創意與設計 》教學設計
    《漢字的創意與設計 》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學習,識別創意漢字、了解漢字創意設計的過程與方法。【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漢字演變的學習了解字形字意的關聯,在教師示範的引導下通過想一想、做一做的環節,完成漢字創意的作品設計。
  • 教學設計模板!
    能不能推出一篇關於教學設計的文章啊?那當然可以啦!作為實力寵粉的牆妹馬上就給你們安排了,抓緊時間看!!五、板書設計板書設計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體結構,突出重點,彰顯文章主題。行為主體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老師,人們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任務。
  • 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重點之教學設計(附:教學設計萬能模板)
    今天更新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第三章班級管理和第五章教學設計第四章學科知識大家靠積累,多看看教材哦跟著肖老師一起複習吧第三章班級管理教學設計題主要考察這二章內容,六選一(語文,數學、英語、音樂、體育和美術),要求任選一題,強烈建議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