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電子代工企業,除了郭臺銘的鴻海精密,你還知道幾個?

2020-12-17 一人評論

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我國臺灣省得以快速發展,在這期間誕生了一批實力強勁的企業。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顯示,共有10家臺企上榜。鴻海精密排名最高,位列23。可以看到,電子產品代工行業是臺灣省最強勢的企業之一。

2020年4月,各大臺企已經陸陸續續發布了2019年業績報告。根據去年的業績,簡單地對臺灣省電子產品代工企業做一個排名,詳見下表:

排名第六的是英業達,去年全球營收5010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179億)。英業達創立至今已經走過45個年頭,從計算器、電話機產品起步,逐步在筆記本電腦專業代工領域站穩腳跟。目前,公司業務涉及雲端運算、無線通訊、智能裝置及綠色能源等高科技領域。

排名第五的是緯創,去年全球營業收入8783億新臺幣。緯創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39年前,前身為宏碁電腦的DMS部門。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業務涉及筆記本電腦、伺服器和儲存設備、信息設備以及通訊產品。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ICT產品設計、生產及服務支持。

排名第四的是仁寶電腦,去年實現營業收入為9804億新臺幣。仁寶電腦的足跡始於1984年,經過三十餘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全球筆記本電腦、液晶視訊產品及智慧星裝置製造業的領先者,擁有世界級的研發製造技術及供應鏈管理。主要有戴爾、索尼、惠普、聯想等知名品牌。

排名第三的是廣達電腦,去年實現營收1.03萬億新臺幣。廣達電腦創辦至今已走過32個年頭,是全球主要的筆記本電腦研發、設計及製造企業之一。目前,公司的業務觸角已經延伸至雲端計算機企業網路系統解決方案、智慧家庭產品、汽車電子等領域。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超3萬名員工。

排名第二的是和碩聯合,去年實現營收1.37萬億新臺幣。華碩聯合是一家非常年輕的公司,創辦於2008年,隸屬於臺灣華碩集團旗下。業務涵蓋個人電腦、筆記本電腦、伺服器、無線通訊產品、液晶電視等領域,擁有豐富的產品開發及生產流程的垂直整合製造能力。

排名第一的是鴻海精密(富士康),去年實現營收5.34萬億新臺幣,折合人民幣約1.26萬億。創始人郭臺銘,無疑又一次成為贏家。鴻海精密始創於1974年,經過四十餘年的發展,現已是全球3C(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代工領域規模最大、成長最快、評價最高的國際性集團。根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今年70歲的郭臺銘坐擁72億美元的財富,折合人民幣約510億元。

可以看到,臺灣地區在電子產品代工領域的實力非常強勁。不過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中國大陸也誕生了一批實力不錯的代工企業。比如比亞迪,去年營業收入為1277.39億元人民幣。在電子代工領域,全球每10部手機就有2部應用了其技術,合作夥伴包括華為、蘋果、三星等全球知名品牌,是手機行業當之無愧的隱形巨頭。

在2020年特殊時期,比亞迪迅速轉產口罩,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口罩製造商之一,日產能已經超過2000萬隻,口罩產品出口至日本、美國等國。比亞迪在製造業具備強大的實力,在未來將對鴻海精密發起挑戰。

相關焦點

  • 「代工之王」郭臺銘的創富往事
    不過,在競爭對手和自身經營壓力面前,朋友撤股退出,最後鴻海成了郭臺銘一個人的獨資企業。1975年,郭臺銘向嶽父借了錢,繼續支撐著。當時黑白電視機剛剛在臺灣地區興起,於是公司從製造黑白電視機選臺旋鈕做起,逐漸有了起色。這一年公司更名為「鴻海工業有限公司」。
  • 鴻海新掌門產生,郭臺銘退任!富士康還破發,最高跌3000億
    wind資料顯示,鴻海精密(2317.TW)第一點大股東是郭臺銘,持股為9.58%,另外第二大股東「中信銀郭臺銘」應為郭臺銘另一個持股基金,也就說郭臺銘累計持股為12.47%,但也不是鴻海精密實際控制人,這公司公司股權較為分散有關係。但是郭臺銘自身對於鴻海精密的影響,實際決策中,還是以郭臺銘為主。
  • 「鴻海系門徒」逆襲富士康,立訊精密王來勝:漲跌皆紙上富貴,市值越...
    甚至,開始打起前者最為核心的iPhone組裝蛋糕的主意,外媒連日來的報導都直呼,「郭臺銘很震驚」。基於與郭臺銘眾所周知的淵源,立訊精密此番大有與富士康掰手腕的架勢,兩虎相爭會否引致關係生變?立訊精密野心的邊界,是否意在成為另一個「鴻海」?更引外界關切的話題是,立訊究竟貴嗎?這隻70倍牛股,還有多大的想像空間?
  • 69歲郭臺銘:商而優則仕,逾400億身價的代工之王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臺灣經濟飛速發展,不少人做起了炒房炒地的生意,已擁有百萬資本的郭臺銘在捫心自問後,選擇了從事長久的工業。1982年,鴻海正式更名為「鴻海精密工業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增至1600萬元新臺幣,決定從「製造導向」轉向「市場導向」。
  • 郭臺銘卸任鴻海董事長 富士康今後怎麼走?
    這兩年來,我們扎紮實實工作,目前經濟環境很艱巨,前5個月還是穩定的面對,我們也交出了業績,我們經營者也戰戰兢兢地做出公司價值。股東:是不是做了太多併購,對併購太樂觀?呂芳銘:大家覺得鴻海好像就是代工廠,看臺積電只做晶圓代工,或者有人做封裝測試,但是鴻海不是,從機械材料、到機械工程、電子工程,從移動裝置、電腦、到通訊,實際上是非常複雜的。
  • 從代工之王到野望總統寶座:深度解析郭臺銘和他的鴻海帝國
    雖然那場天價訴訟旋即宣告「和解」,但其間的疑問依然多多,為此,我們編發這篇報導,旨在告訴你一個真實的郭臺銘以及他的龐大企業鴻海集團。  要說富士康沒料到這次提出訴訟後的事態發展是很奇怪的;也許,富士康要的就是這樣的風波與媒體效應,這一切也未嘗不在這家企業法律團隊的盤算之中。
  • 「代工之王」背後,盤點郭臺銘的「商業帝國」
    而在17日當晚,對於郭臺銘「辭任董事長」的市場傳聞,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2317.TW)發布公告稱,本公司各事業群獨立運作,日常運營都由專業經理人負責。「有關董事長個人生涯規劃,若有具體信息將依規定辦理。」
  • 郭臺銘「挑動」傳統車企神經 富士康吉利聯手整車代工
    不同的是,作為全球電子消費品代工巨頭,富士康的加入有望改變傳統汽車的製造流程以及更多汽車新勢力玩家的入局「門檻」。  富士康內部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這是富士康首次介入整車代工領域,在「造車」之前更多是在做供應鏈和模組件。「郭先生(郭臺銘)目前不參與集團的經營,這次是居中做了一個牽線的角色。」該人士對記者說。  從十年前開始,郭臺銘對汽車賽道的野心就逐漸顯露。
  • 代工之王,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的傳奇之路
    郭臺銘,出生於1950年,祖籍是山西。 1973年,郭臺銘在航運公司工作後,出資10萬新臺幣,與朋友在臺北縣創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產塑料產品,正式開始了創業之路。1982年,公司更名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並於3年後在美國成立分公司富士康。
  • 謀劃退休10年,鴻海接班人最後9選1?郭臺銘說他們太老了
    集團核心企業鴻海精密,在2018年底市值一度超過10000萬億新臺幣,僅2018年營收5.29萬億新臺幣,就佔全球電子製造業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對鴻海帝國,郭臺銘曾無比留戀:它擁有自己的消防隊、醫院、餐廳、銀行、雜貨店和網吧。每天早上,郭臺銘喜歡在員工專用的遊泳池遊上幾圈,園區內500多個大屏幕電視則滾動播放富士康電視臺(Foxconn TV)自己製作的公司新聞。
  • 商業周刊:鴻海撤換接班人 或因搞丟iPhone樣機
    他這號人物當紅的程度,從今年1月23日,鴻海在小巨蛋辦的旺年會上就看得出來。當時郭臺銘意氣風發地站在舞臺中央,身邊站著的是四名大將:網通事業群總經理呂芳銘、消費性電子事業群總經理戴正吳、蔣浩良與模具事業群總經理徐牧基。郭臺銘環顧著身邊這四位大將,還特別說了句:「除了蔣總,其他幾位跟我一樣,都近退休年齡了。」
  • 潮汕「女版郭臺銘」王來春狂啃蘋果,一年財富飆升1290億
    截止於周一收盤,立訊精密股價升至56.48元,總市值達3944.49億元。有「最勵志打工女」之稱的立訊精密董事長王來春,過去的發展與成功,與鴻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又有人稱她為「女版郭臺銘」。如今,「代工大王」郭臺銘旗下的工業互聯的市值僅2614.92億元,已被「小鴻海」立訊遠遠甩在後頭了。
  • 全球最大的三家代工廠都是中國企業,除了富士康另兩家你知道嗎?
    從中國退出的外資企業,紛紛奔赴下一個目的地,那就是越南,由此越南也被稱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即使如此,憑藉多年來積累的深厚底蘊,中國製造業的整體實力,依舊不容忽視,尤其是在智慧型手機、PC、電視等電子產品領域,其中大部分都是由中國生產的。而這些龐大的生產力,都是由國內的代加工巨頭企業所貢獻的。
  • 日媒:臺灣代工企業遭遇「三重苦」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在中美貿易戰的「你來我往」之際,日經中文網4月3日發文稱,如今承擔全球電子設備生產的臺灣大型代工(EMS)企業正面臨著「三重苦難」。一是由於零部件和人工成本高漲,代工業已經陷入沒有利潤的局面;二是美國蘋果的iPhone生產又出現混亂;三是今後還有可能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
  • 郭臺銘正式卸任鴻海董事長!富士康未來發展有哪些方向?
    據報導,鴻海股東會順利改選董事,新任董事包括郭臺銘、鴻海副總裁兼亞太電信董事長呂芳銘、鴻騰六零八八精密科技主席盧松青、鴻海S次集團總經理兼京鼎董事長劉揚偉、工業富聯副董事長李傑、夏普社長戴正吳,以及獨立董事王國城、郭大維和龔國權。在股東會上,原董事長郭臺銘在短暫出席致詞後先行離席,他指定董事呂芳銘做為股東會主席。
  • 告別郭臺銘「家長式」管理 鴻海成立「經營委員會」
    6月11日下午,鴻海科技集團今天舉行了首次法人說明會,除了闡述對當前國際情勢的看法外,還公布了未來公司的經營機制。在鴻海內部,分業務線設立多個「次集團」。今日,負責鴻海半導體業務的S次集團總經理劉揚偉在會上表示,鴻海將在董事會下設立經營委員會,希望通過9人小組共同決策,讓鴻海的策略更全面。
  • 從富士康「廠妹」到立訊掌門人,王來春憑什麼讓郭臺銘忌憚?
    文 | 連線Insight,作者 | 鍾微,編輯 | 葉麗麗這不是人們所熟知的企業與掌舵者。 相比立訊精密在商業上的成就、在科技企業中的地位,人們對其創始人王來春這個名字及其故事有些陌生。不過,這樣的情況持續不了多久。
  • 鴻海告別郭臺銘時代「家長式」管理 核心管理層浮出水面
    摘要 【鴻海告別郭臺銘時代「家長式」管理 核心管理層浮出水面】6月11日下午,鴻海科技集團舉行了首次法人說明會,除了闡述對當前國際情勢的看法外,還公布了未來公司的經營機制。
  • 郭臺銘要小心王來春?立訊花33億收購臺企緯創崑山子公司
    緯創是全球電子組裝龍頭企業之一,2019 年實現營收2044.58 億元,淨利潤15.83 億元,也是蘋果公司的重要組裝廠之一。在大陸,緯創旗下的重要子公司還不少,如緯創、緯新、緯隆等,且財務相對獨立,內部分工的客戶及職責也各自不同。毫無疑問,當時緯創在大陸崑山設代工廠,本身就是為蘋果供應鏈而設的。
  • 巨額負債成阻礙 鴻海能否解救百年夏普
    鴻海集團又稱鴻海精密集團,是全球3C(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代工領域規模最大、成長最快、評價最高的國際集團,其前身是1974年成立的臺灣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現已成為專業研發生產精密電氣連接器、精密線纜及組配、電腦機殼及準系統、電腦系統組裝、無線通訊關鍵零組件及組裝、光通訊元件、消費性電子、液晶顯示設備、半導體設備、合金材料等產品的高新科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