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案例,晗晗今年7歲了,但是身高卻一直是同伴裡最矮的,晗晗媽媽在家裡也沒覺得她有這麼矮,可是一起約出玩的時候尤其明顯,比別人家孩子矮了半頭,晗晗媽媽很著急,怕孩子會一直矮小。
於是去醫院進行檢查,結果醫生告知晗晗媽媽說「根據晗晗的情況,實際年齡雖然7歲,但是骨齡才4歲,對於4歲的骨齡來說,110釐米並不矮。而且最近半年的長了3.3公分,預計一年能長6.6公分,生長速度還可以」。並且表明不用再做進一步的檢查,但是晗晗媽媽還是很不放心。
相信家長都有晗晗媽媽的疑慮,那麼什麼情況下孩子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呢?身高監測評價作為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指徵,是兒童健康管理的第一步。
事實上,還有很多發育偏離和疾病都會直觀體現在身高和體重的變化上。有一些家長覺得吃得好睡得好就不需要做管理了,然而等到孩子骨骺線完全閉合,一切都為時已晚!
面對身材矮小的孩子父母總是說孩子長個分為「早長、晚長」現在矮點沒關係,以後還會長。正是不少家長的這種錯誤觀念讓很多身患「矮小症」的孩子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以致遺憾終生。其實,孩子身材矮小有可能患上矮小症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呀!很多家長在孩子的生長發育問題上存在許多誤區。
誤區一:父母遲長高,孩子也一樣
小威已經15歲了,身高只有1.6米,但孩子爸爸卻說自己是上了高中才飆高的,不用擔心。媽媽帶孩子去看醫生,發現孩子的骨骺基本閉合,大約只能再長1釐米。也就是說,孩子的終極身高只有1.61米左右。分析原因在於:生長發育是有個體差異的,父母遲長,未必孩子也遲長。雖然遺傳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但如果孩子在生長黃金期健康問題較多,會阻礙生長發育的進程。
誤區二:低體重兒,2歲後還可「追趕身高」
足月低體重兒是指出生時體重小於2.5公斤,身高小於47釐米的孩子,70%以上出生後會有追趕性生長,2歲前追趕到正常年齡水平身高。但如果出生時矮小,到2歲時仍未能追趕上同齡小朋友,那以後能達到正常身高的機會就很微小。所以,家長們要走出誤區,如果孩子出生時是低體重兒,一定要注意其生長發育的曲線。
誤區三:女孩月經來潮後還能長几年
很多媽媽覺得女兒才剛來月經,肯定還能長几年。其實家長對孩子的青春期生長發育的判斷存在錯誤,這時候想要追趕同齡人的身高已經沒有多大餘地。因此,家長要特別留意,一旦孩子在八九歲就有早熟跡象,應及早帶其就醫,以免貽誤最佳診治時間。
矮小症是可以治療的,越早效果越好,而且治療費用也越低。如果感覺孩子身高不夠理想,建議帶孩子到醫院做一個完整的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同時,給孩子搭配合理的飲食和運動,會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
溫馨提示:如果您有關於小兒發育遲緩、多動症、抽動症、自閉症、智力低下、遺尿症等小兒發育行為疾病的問題,可以關注省醫藥附屬醫院兒科微信公眾號【zzyyyek】,向醫生進行諮詢。
版權聲明:本文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作分享之用,如對內容有涉及版權侵權,請及時聯繫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