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矮小的誤區,不要讓你的錯誤觀念,讓孩子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2020-09-05 兒科醫生劉香婷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案例,晗晗今年7歲了,但是身高卻一直是同伴裡最矮的,晗晗媽媽在家裡也沒覺得她有這麼矮,可是一起約出玩的時候尤其明顯,比別人家孩子矮了半頭,晗晗媽媽很著急,怕孩子會一直矮小。

於是去醫院進行檢查,結果醫生告知晗晗媽媽說「根據晗晗的情況,實際年齡雖然7歲,但是骨齡才4歲,對於4歲的骨齡來說,110釐米並不矮。而且最近半年的長了3.3公分,預計一年能長6.6公分,生長速度還可以」。並且表明不用再做進一步的檢查,但是晗晗媽媽還是很不放心。

相信家長都有晗晗媽媽的疑慮,那麼什麼情況下孩子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呢?身高監測評價作為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指徵,是兒童健康管理的第一步。

事實上,還有很多發育偏離和疾病都會直觀體現在身高和體重的變化上。有一些家長覺得吃得好睡得好就不需要做管理了,然而等到孩子骨骺線完全閉合,一切都為時已晚!

面對身材矮小的孩子父母總是說孩子長個分為「早長、晚長」現在矮點沒關係,以後還會長。正是不少家長的這種錯誤觀念讓很多身患「矮小症」的孩子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以致遺憾終生。其實,孩子身材矮小有可能患上矮小症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呀!很多家長在孩子的生長發育問題上存在許多誤區。

誤區一:父母遲長高,孩子也一樣

小威已經15歲了,身高只有1.6米,但孩子爸爸卻說自己是上了高中才飆高的,不用擔心。媽媽帶孩子去看醫生,發現孩子的骨骺基本閉合,大約只能再長1釐米。也就是說,孩子的終極身高只有1.61米左右。分析原因在於:生長發育是有個體差異的,父母遲長,未必孩子也遲長。雖然遺傳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但如果孩子在生長黃金期健康問題較多,會阻礙生長發育的進程。

誤區二:低體重兒,2歲後還可「追趕身高」

  足月低體重兒是指出生時體重小於2.5公斤,身高小於47釐米的孩子,70%以上出生後會有追趕性生長,2歲前追趕到正常年齡水平身高。但如果出生時矮小,到2歲時仍未能追趕上同齡小朋友,那以後能達到正常身高的機會就很微小。所以,家長們要走出誤區,如果孩子出生時是低體重兒,一定要注意其生長發育的曲線。 

誤區三:女孩月經來潮後還能長几年  

很多媽媽覺得女兒才剛來月經,肯定還能長几年。其實家長對孩子的青春期生長發育的判斷存在錯誤,這時候想要追趕同齡人的身高已經沒有多大餘地。因此,家長要特別留意,一旦孩子在八九歲就有早熟跡象,應及早帶其就醫,以免貽誤最佳診治時間。

矮小症是可以治療的,越早效果越好,而且治療費用也越低。如果感覺孩子身高不夠理想,建議帶孩子到醫院做一個完整的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同時,給孩子搭配合理的飲食和運動,會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

溫馨提示:如果您有關於小兒發育遲緩、多動症、抽動症、自閉症、智力低下、遺尿症等小兒發育行為疾病的問題,可以關注省醫藥附屬醫院兒科微信公眾號【zzyyyek】,向醫生進行諮詢。

版權聲明:本文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作分享之用,如對內容有涉及版權侵權,請及時聯繫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予以刪除。

相關焦點

  • 走出矮小的誤區,不要讓你的錯誤觀念,毀了孩子一生!
    矮小症和晚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晚長只是矮小的一種,且家族成員中多有晚長病史,成年後身高一般為正常。醫學上將身高較同地區、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身材正常兒童的身高平均值低兩個標準差,或者身高小於第3個百分位,視為身材矮小。所以,發現孩子矮小,要注意檢查是不是矮小症。
  • 走出矮小的誤區,不要讓你的錯誤觀念,毀了孩子一生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然而有些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身材比同齡人矮,卻盲目地認為是「晚長」,以為過兩年「長開了」就好了,從而不予重視。那麼,孩子長不高是晚長嗎?矮小症和晚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晚長只是矮小的一種,且家族成員中多有晚長病史,成年後身高一般為正常。醫學上將身高較同地區、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身材正常兒童的身高平均值低兩個標準差,或者身高小於第3個百分位,視為身材矮小。所以,發現孩子矮小,要注意檢查是不是矮小症。
  • 孩子個子矮 不要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專家表示,由於家長沒有充分重視,一些孩子因為求學、就業等需要時,發現身高不足時才來就診,這時孩子的骨骺接近或已經閉合,生長潛力已非常有限,因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孩子在第一個高峰期的生長受營養控制,1歲以內幾乎與遺傳無關,充足而均衡的營養可以保證孩子高速生長。如果孩子在1歲以內生長緩慢應檢查孩子的營養是否充足均衡,有無餵養不當,或其他問題絕不要以父母身材不高而不注意。第二個生長高峰時主要是受內分泌激素的調控,如生長激素和性激素的平衡分泌,若其中任一種不足都會使青春期生長發育受影響。
  • 矮小症不要錯過最佳治療期
    原標題:矮小症不要錯過最佳治療期  ■打破砂鍋   七個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幸福生活只能發生在童話故事裡,在現實生活中,身材矮小帶來的問題多多。請關注——   十幾、二十多歲的年齡,卻只有三四歲孩子的身高和體力,端洗臉盆、到灶臺上盛飯……這些簡單的事情,卻成了矮小症患者每天面臨的生活挑戰。
  • 濟寧市中醫院兒科中西醫結合治療 讓孩子告別矮小症
    有些家長不以為然,經常走入孩子長高的心理誤區,例如「孩子長個是遲早的事,不需要過早就醫」、「孩子隨他爸爸晚長,過幾年就長高了」、「多吃點營養品有利於孩子長個子」等等。正是不少家長的這種錯誤觀念,讓很多身患「矮小症」的孩子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以致抱憾終生。濟寧市中醫院兒科主任王靜介紹,其實有些孩子身材矮小,很有可能患上矮小症,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
  • 你的孩子身高達標了嗎?矮小症不容忽視 要早發現早治療
    超過半數家長不知道0歲至3歲就需要觀察兒童身高;1/3的家長沒有科學測量兒童身高的習慣;三成家長誤認為只要營養跟上了,身高就能追趕上;70%以上的家長對矮小症缺乏足夠的了解,不認為矮小可能是一種疾病,在發現孩子矮小後固守「早長晚長」、「二十三竄一竄」這樣的錯誤觀念盲目等待。 其實最佳治療時機是在10歲之前。
  • 別把矮小當晚長 矮小症的20個治療誤區
    就怕家長一直認為孩子是晚長,到檢查的時候發現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所以,如果拿不準,最好讓醫生來判斷孩子是晚長還是真正的矮小,醫生會通過身高、骨齡、生長發育狀況來綜合評估。  特別強調一點:希望家長帶孩子就診時一定把資料帶齊,一定要告訴大夫孩子的生長情況。現在百分之七八十的家長在就診時說不出孩子去年身高是多少,最近半年長了多少。
  • 孩子身材矮小大多是「夜貓子」!想長高,要堅持這一點
    主要應該看孩子的身高數據,讓孩子與同性別、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相比,如果他的身高排在倒數前三位,那麼一般就說這個孩子身材矮小。」鍾燕指出,在相似環境下,同種族、同性別、同年齡患兒身高低於正常人群平均身高兩個標準差以上,或者是第三百分位以下,就可診斷為身材矮小。
  • 孩子矮小不一定是"晚長" 也可能是疾病|矮小症|內分泌|新生兒|身高...
    這些身高問題常常困擾著家長們,有些家長對孩子矮小認識存在誤區,甚至採取不當的措施,揠苗助長,使孩子錯過了長高的機會。既往及目前有不少家長及醫生對矮小的治療存在2個誤區:首先是時間誤區,即總認為孩子沒長高只不過是發育晚,以後總會長高,沒有及時就診、治療,失去治療時機。此外,過度信任飲食、運動、睡眠對身高的影響,認為多吃一些、多運動、睡眠充足會促進身高生長。針對這些錯誤的觀點,韓連書教授結合20年的臨床實踐經驗以及國內外文獻給出五點建議:1.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發現孩子矮小怎麼辦?
    身材矮小雖然並不致命,卻可能影響矮小兒童的一生。據調查,90%的矮小兒童有自卑、抑鬱等心理障礙,成年後還會受到升學、就業、婚戀等方面的困擾。  8月20日,記者從中國兒童生長發育健康傳播行動海口站了解到,海南矮身材發生率為3%。醫生建議,家長要重視孩子的成長,發現問題及時幹預治療。
  • 【矮小症】你家孩子身高達標嗎?——矮小評判標準
    面對那些身材矮小的孩子,父母總是說孩子長個分為「早長,晚長」,現在矮一點沒關係,以後還會長。正是不少家長的這種錯誤觀念,讓很多身患「矮小症」的孩子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以致遺憾終生。
  • 「晚長」觀念不科學,千萬不要讓孩子生長速率掉隊!
    已經是一個困擾很多家庭的命題,然而不得不面對的現狀卻是: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孩子因家長秉持「晚長」這種固有的生長發育觀念而斷送了本來能再長一截的機會,不少家長因為耽誤了孩子最佳時機,而追悔莫及……比智高成長發育中心專家解釋說,生長發育的每個階段都很重要。
  • 快速判斷孩子矮小症的小妙招!你get到了嗎?
    身高作為兒童健康的一個顯著指標,一直是家長關注的重點,家長們都害怕孩子得「矮小症」,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得了矮小症?根據最新數據,目前國內的矮小症人口已經達到3900萬,矮小症患病率為3%以上,700萬中國兒童面臨矮小症困擾,但是到醫院就診的患兒卻不到30萬,真正接受治療的不到3萬。家長們往往會陷入「身高誤區」,延誤了孩子最佳的治療時間。
  • 「矮小症」≠「晚長」
    有一些家長覺得吃得好睡得好就不需要做管理了,然而等到孩子骨骺線完全閉合,一切都為時面對身材矮小的孩子父母總是說孩子長個分為「早長、晚長」現在矮點沒關係,以後還會長。正是不少家長的這種錯誤觀念讓很多身患「矮小症」的孩子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以致遺憾終生。遺憾終生。
  • 孩子身高達標了嗎?孩子長的矮,家長要上心
    有些家長對於矮小症的了解不是那麼全面,今天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吧!對於孩子生長發育和長高問題,許多家長會存在很多誤區,從而耽誤了孩子治療的最佳時期,那麼孩子矮小症的誤區都有哪些呢?很多家長不知道觀察孩子的身高,沒有給孩子科學的測量身高!還有些家長覺得孩子長得矮,是因為營養跟不上,就不管不顧給孩子吃,這也是錯誤的!
  • 父母身高都不錯,為什麼孩子會患有矮小症?矮小症家長了解多少?
    現在的家長都很關心孩子的生長發育問題,尤其是身高問題,一般家長比較不高都會擔心孩子會不會也長的矮小,家長身高不錯的家長都覺得孩子應該不會有矮小的問題,不要忽視孩子「矮小」的問題,不要因為自己錯誤的觀念耽誤孩子的長高,不要讓身高成為孩子終身的遺憾。最近後臺有收到家長的私信說,父母的身高都不錯,結果孩子卻很長得不高,是怎麼回事呢?
  • 兒童身材矮小別忽視 切莫錯過最佳幹預時機
    (上遊新聞記者 喻舒)據最新資料統計,目前,全國4~15歲的矮身材兒童總數約為700萬,除了這些亟待治療的矮小兒童,還有3900萬個普通家庭對孩子的身高不滿意,希望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達到理想身高
  • 13歲男孩身高124cm 面臨孩子不長個兒家長常常陷入誤區
    「孩子從2歲開始身高就越長越慢,8歲後幾乎不再長高。」唐唐母親說,以前一直以為是營養不良,不停給孩子吃營養品,可是依然沒有長高。「唐唐的骨齡檢測出來只有9歲,生長潛力還很大,通過有效的治療是可以長到160cm的。」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矮身材門診的黃醫生說,生長激素是由腦垂體分泌、主導人體生長的最重要的物質,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或受體缺陷會直接導致患者矮小。
  • 警惕兒童矮小症,早發現早治療!
    發現孩子矮小,家長應該避免的誤區 1、孩子身高完全取決於父母,父母高,孩子一定高;父母矮,孩子一定矮,從而盲目樂觀或聽天由命。 2、「孩子有早長晚長,23歲還能躥一躥」,消極等待。晚長雖有可能是體質性青春發育延遲,但有其臨床特徵,應先檢查骨齡並請醫生體檢。綜合判斷,家長切不可抱僥倖心理,以免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3、男孩沒變聲,女孩沒來月經,就還沒有真正發育,個矮不著急。其實,變聲和來月經是標誌孩子進入青春後期的第二性徵。
  • 山西:矮小症患者就診率極低 家長認知不足
    7月23日,山醫大一院內分泌科門診舉辦矮小症義診,現場免費為符合條件的「矮小」兒童測身高、體重和骨齡。一上午就有近60多名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就診,他們從2歲到16歲不等。     一名媽媽帶著16歲的女兒前來參加義診,女兒的身高還不及1.5米,明顯矮於同齡人,但由於她的身體已經開始發育,錯過了治療的最佳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