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寫:
侯hóu:侯爵 公侯 封侯 侯門似海
章zhāng:樂章 篇章 簡章 蓋章 約法三章
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聲
盈yíng:充盈 豐盈 盈利 盈餘 熱淚盈眶
脈mò:脈脈 脈脈含情
棲qī:棲息 棲居 棲身 兩棲
鴉yā:烏鴉 鴉片 鴉雀無聲 鴉片戰爭
處:chù辦事處 chǔ處理
相:xiāng相處 xiàng相貌
傳:chuán (傳說)zhuàn(傳記)
脈:mài(山脈)(mò(脈脈)
纖:xiān(纖維)qiàn(縴夫)
形近字:
宮(宮廷)官(官員)
侯(王侯)候(等候)
棲(棲息)柄(把柄)
問題歸納:
1、《寒食》這首詩寫的是怎樣的景色?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
這首詩運用了白描手法,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描寫了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生動地描繪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
2、《古詩十九首》中運用了哪些疊字,有什麼好處?
答:「迢迢」,是星空的距離;「皎皎」,是星空的光線;「纖纖」,是織女手的形態;「札札」,是織布機的聲音;「脈脈」,是織女凝望的神情。
這些疊詞無論是描摹景物,還是刻畫人物、敘述情境,都在反覆吟詠中創設著纏綿的情境。
3、《十五夜望月》這首詩中點明了哪些意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中庭,地白,樹、鴉,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
表達了作者中秋望月思遠、想念好友的情感。
二、結合牛郎織女的故事,說說《迢迢牽牛星》表達的情感。
答:《迢迢牽牛星》藉助神話傳說中牛郎和織女被銀河相隔而不得相見的愛情悲劇,表達了相思受阻、思而不得的離愁別恨。
三、《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誰家」委婉地表達了遊子的思親之情。在你讀過的詩詞中,還有哪些類似的詩句?
示例:
1、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旅次經寒食,思鄉淚溼巾。音書天外斷,桃李雨中春。(李中《客中寒食》)
3、「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4、「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張籍《秋思》)
5、「徵客無歸日,空悲蕙草摧。」 (王昌齡《秋思》)
四、《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寫了哪些傳統習俗?還有一些古詩也寫到了傳統習俗,查找資料了解一下。
《寒食》這首詩寫寒食節禁止煙火,吃冷食的傳統習俗;《十五夜望月》描寫了中秋節賞月的傳統習俗。還有一些古詩也寫到了傳統習俗,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了重陽節登高的習俗;《村居》寫了春季放風箏的習俗;《元日》則寫了春節飲屠蘇酒,插桃符的習俗……
與傳統節日相關的古詩:
春節詩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元宵節詩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裡開芳宴,蘭紅豔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端午詩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陽採擷
宋•許文通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
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中秋詩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作者: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寒食
[唐]韓翃(hóng)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作者介紹:
韓翃: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詩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韓翃的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著有《韓君平詩集》
主題:
《寒食》一詩描摹出了寒食節時濃鬱絢爛的春景,以及皇室的雍容恩寵、王侯的富貴嫻雅,不僅再現了唐時的節日習俗,也呈現出一派承平景象。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權貴們的諷刺。
譯文:
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英繽紛,寒食節的東風吹拂著宮城裡的柳枝。夜色降臨,宮裡忙著傳賜蠟燭,嫋嫋輕煙在王侯貴戚的府第飄散開。
註解:
①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②御柳:皇帝御花園裡的柳樹。
③漢宮:這裡用漢朝皇宮來指唐朝皇宮。
④傳蠟燭:寒食節禁火,但朝廷傳賜蠟燭給公侯之家,受賜的可以點火。
⑤五侯:這裡指天子寵幸之臣。
鑑賞:
《寒食》是唐代詩人韓翊的一首七言絕句。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描寫了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燼之味。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皇室的氣派,充溢著對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泰平的歌詠。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詩歌介紹:
《古詩十九首》中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最早見於南朝梁蕭統主持編選的《文選》。詩中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渾然天成的藝術風格,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
主題:
《迢迢牽牛星》是產生於漢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此詩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阻隔而不得會面的悲劇,抒發了女子離別相思之情,寫出了人間夫妻不得團聚的悲哀。字裡行間,蘊藏著一定的不滿和反抗意識。
譯文:
牽牛星和織女星隔著銀河遙遙相望,織女伸出纖纖素手撥弄織機,但一整天也織不成紋樣,只有淚如雨下。這銀河看起來又清又淺,可兩岸相隔又有多遠呢?雖然兩人之間只隔著這一條銀河,卻只能相顧無言。
註解:
①河漢女:指織女星。河漢,銀河。
②擢(zhuó)伸出,抽出。
③素:白皙的。
④札(zhá)札:織機發出的響聲。
⑤機杼(zhù):織機的梭子。
⑥章:有花紋的紡織品,這裡指整幅的布帛。
⑦零:落下。
⑧盈盈:形容清澈。
⑨脈(mò)脈:用眼睛表達情意的樣子。
鑑賞:
全詩以物喻人,構思精巧。詩人抓住銀河、機杼這些和牛郎織女神話相關的物象,借寫織女有情思親、無心織布、隔河落淚、對水興嘆的心態,來比喻人間的離婦對辭親去遠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詩想像豐富,感情纏綿,用語婉麗,境界奇特,是相思懷遠詩中的新格高調。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作者介紹:
王建(768-825),唐代詩人,字仲初。擅長樂府詩,與張籍齊名,並稱「張王樂府」。其以田家、蠶婦、織女、水夫等為題材的詩篇,對當時社會現實有所反映。
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謠》《羽林行》《射虎行》《古從軍》等。
主題:
《十五夜望月》每兩句為一層意思,分別寫中秋月色和望月懷人的心情,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月夜圖,渲染了一種清幽寂靜、悽涼的氣氛,表達了作者中秋望月思遠,想念好友的情感。此詩以寫景起,以抒情結,想像豐美,韻味無窮。
譯文:
庭院地面雪白,樹上棲息著鵲鴉,秋露點點無聲,打溼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當空,世間人人仰望,不知道這秋日情思會落到誰家?
註解:
①十五夜: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夜晚。
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③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鋪了一層白霜。
鑑賞:
1、詩的前兩句:中庭地白樹棲鴉」,明寫賞月環境,暗寫人物情態,精煉而含蓄。「樹棲鴉」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鍊,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狀,又烘託了月夜的寂靜。「冷露無聲溼桂花」,緊承上句,藉助感受進一步渲染中秋之夜。描寫了冷氣襲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2、詩的後兩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兩句採取了忽然宕開的寫法,從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聯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賞月的活動升華到思人懷遠,意境闊大,含蓄不露。「落」字新穎妥貼,不同凡響,它給人以生動形象的感覺,仿佛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