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過兩個關於環衛工人的故事:
第一個,小男孩每個周末早上都會幫助環衛媽媽打掃街道。每次打掃完,母子就會在一邊歇一會,那個畫面很溫暖,很令人感動。
第二個,一個胖胖的女子,拽著一個環衛工人拖行了十幾米,旁邊的人上前勸阻,原來是女兒向母親要錢。這個母親已經快50歲了,做環衛工十多年,一個月幾千塊錢,女兒已經結婚有孩子了,但是還隔三差五的和母親要錢,不給的話就打罵。
同樣是環衛工人的子女,為什麼小男孩就知道幫助母親,而女子卻只會問母親要錢呢?
1.蜜裡泡大的少年,如何懂得愁滋味
有人問這個小男孩的母親,你的兒子這麼懂事,是怎麼教育的呀?
這位母親不善言辭,說不出什麼道理,不好意思的說:「我們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窮人家的孩子,是有很多懂事的,但是也有很多任性的。這其中一定是有什麼因素導致有不同的差異,這種因素到底是什麼呢?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高中時小男孩沉迷網絡,經常半夜翻牆去校外上網。有一天,那晚上翻牆出去,中途拔腿就跑,臉色十分的古怪,問也不說。從此以後,小男孩便認真讀書,不再上網,學校都在傳他是看到鬼了。
這個小男孩後來考上了名校,之前的同學問起此事,他沉默了,說道:「那天父親給我送來了生活費,自己卻不捨得住旅館,竟然在牆角坐了一夜。」
這個父親又感動到你嗎?如果這個父親的艱辛,沒有被小男孩意外發現,小男孩會洗心革面,努力讀書嗎?
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心疼父母,只有當孩子真正的感受到了父母的艱辛,才會知道感恩父母,進而嚴格要求自己,不辜負父母的苦心。
2.父母過度「呵護」是「毒藥」
現在有一個很可怕的現在,那就是「全民富二代」。富二代的孩子是富二代,窮人家的孩子也能當富二代,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現在有很多的父母,不顧家庭的差異,傾盡所有,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條件。
夫妻兩人家長四個老人,照顧一個孩子,給孩子帶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真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上學時,我拼命的努力,想通過學習,去爭取更好的生活。我花錢從來不會大手大腳的,因為我知道,父母供我們讀書的每分錢都是父母的血汗錢。那個時候不僅僅是我,身邊大多數孩子都是這樣。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不是很富裕的家庭,就覺得很虧欠孩子,擔心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孩子比下去,就開始更加嬌慣孩子。大多數孩子都是過著舒適的生活,父母再苦再累,都想讓孩子過上好日子,不想讓孩子受一點點苦。
父母想把所有的好東西都給孩子,但是卻忘記了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艱辛。父母過度的呵護,對於孩子來說,其實就像是毒藥一樣。孩子們開始享受著生活的美好,卻不知道感恩父母,更不知道生活的艱辛。不僅如此,還有孩子變得很虛榮,變得很懶惰。
3.所謂富貴病,其實就是矯情
之前看過一個帖子,在國外留學的富二代,不學無術、不能適應國外的生活,最後到了排斥的地步。混完了一個學期以後,想要退學。
他的爸爸得知消息,告訴富二代,不讓他回國,也不讓他在家待著,讓他出去打工。富二代找到了一份餐廳的工作,富二代便開始了水深火熱的打工生活。
餐館老闆非常苛刻,髒活累活都讓他幹,主要是洗碗、拖地、剁菜、搬飲料,還有就是要給客人上菜,不僅這些,其他的店員還會讓他幹其他的活,讓他倒垃圾、洗廁所。在飯店裡打工的人沒有文化,也不會英文,我是新來的,職位最低,所以最受氣。
飯店有宿舍,宿舍是一群人一塊住一個房間,他們睡覺打呼嚕,對於淺睡眠的富二代來說,就是折磨,晚上睡不好,白天沒精神。
一個月以後,富二代拿著辛辛苦苦的血汗錢,灰溜溜的回家了。爸爸告訴他:「不是每個人都要按部就班的上高中、上大學。上完大學去上班,只不過是這種按部就班的生活是比較輕鬆的。大多數人眼前並沒有這些,而是又苦又累的生活。有的人沒有選擇,只能幹這種活,但是有的人明明有好的條件和機遇,但是就放棄錯過了,將來後悔也就晚了。」
富二代經歷過這些,再聽了父親這番話,從此少年認真學習,開始適應生活。所謂的富貴病,都是矯情,吃吃苦就好了。
4.勤奮和努力,是給孩子最好的饋贈
我們沒有讓孩子留學的條件,依舊可以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體驗,讓孩子多磨練。
我有一個親戚的孩子今年剛參加完中考,接下來就是一個很長的假期生活,親戚就找我給孩子找一個附近的奶茶店,讓孩子去打工,體驗生活。
現在孩子就在附近上班,每天過的還挺充實的,晚上回來都有新話題。有一天,我問他:「上班容易嗎?」他說:「也容易也不容易,我上班的這幾天,把這輩子的哥哥姐姐都叫了,臉都笑僵了。」
他生動的給我描述了在店裡的生活,笑得我都直不起腰來。我和他說:「不容易呀,等結束髮了工資,拿著自己掙的錢去犒勞一下自己,旅行去吧!」他卻說:「還是不了,我還是拿著錢回家孝順我爸媽,給爺爺奶奶買點東西吧!」
我把孩子的這番話,轉述給他爸媽,他們很是欣慰。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如讓孩子親身的體驗一下,讓孩子真正的體驗生活的不易。現在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其實這並不是對孩子好,反而是害孩子。成長中,物質越充裕,精神越疲憊;精神疲憊,創造物質的腳步自然就會停止。
想讓孩子更好的成長,要讓孩子明白生活的困難和艱辛,要讓孩子明白珍惜眼前的生活,引導孩子更加的勤奮和努力,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