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究竟要經歷什麼,才能懂得學業的重要,還有父母的生活不易?

2020-08-28 園園媽育兒日記

文/園園媽育兒日記

每個父母都盡全力的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為了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父母省吃儉用,為了給孩子好的生活,父母不敢生病不敢請假,只為了一天的工資,而有的孩子卻還不願意學習,管父母要這個要哪個的,父母不給就會生氣。

孩子究竟要經歷什麼,才能懂得學業的重要父母的不易?

網絡上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男孩高中時期沉迷網絡,經常半夜翻出校園的牆外去上網,一天他像往常一樣爬上圍牆,準備翻越去上網,突然面色古怪,跑回教室去學習,從此認真讀書,不再上網,同學都很奇怪,都以為他那晚遇見鬼了。

知道幾年後,他考上了名校,昔日和他一起上網的同學聞到這事,他沉默了許久說道:「那天父親來送生活費,臨走時天已經黑了,沒有回去的車了,但捨不得住旅館,就在學校附近的牆下坐了一夜。」

很多家長都愛孩子慣著孩子,一來二去孩子便習慣了父母的愛,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過分,家長也不知道如何教育才好,總認為孩子長大後就會知道家長的辛苦不易,孩子畢業後才會知道學習的重要性。

但是時間一去不復返,到時候知道什麼都晚了,少年不知愁滋味,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體恤父母的,是要感受到父母的艱辛之後,才會對父母心生感激,從內心的要求自己,不辜負父母的一片苦心。

父母的過度呵護是一種毒藥

很多父母以為給孩子好的物質條件,就會讓孩子過上好的生活,夫妻倆加上四個老人,一共六個人天天圍著孩子轉,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都拿給孩子,甚至要星星月亮,都研究著怎麼去摘。

還有的一些條件不是很富裕的家庭,覺得跟身邊的人相比虧欠了孩子,怕孩子就此產生自卑心理,反而對孩子更加嬌慣寵溺,而孩子過得滋潤的生活,父母再累再苦,也捨不得孩子吃一點苦。

而「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在以前的確成立,因為窮人家的孩子知道家庭情況,知道父母掙得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所以會更加努力的學習,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從而也讓父母省心,這也就是為什麼一般家庭環境不好的孩子學習都很好的原因。

現在所謂的富貴病、公主病、難適應的病其實都是矯情,就是沒有吃過生活的苦,沒有幹過粗活,從小說不上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也是熱了有空調,餓了有零食的生活,想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不易,那就讓他親身感受下。

成年人的世界真的沒有「容易」二字,在上學的孩子體會到的只有學習的苦,長期的學習孩子會感到不耐煩,每個人都想要輕鬆愉悅的生活,甚至有的孩子認為家長不用學習,生活就很輕鬆,但其實如果不努力學習,就會比父母還艱辛。

所以給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讓孩子身臨其境的感受一下,帶孩子去體驗生活,讓他去打零工賺生活費,孩子就會感知生活的不易,體會父母的辛苦,而如今的父母,只想著把最好的都給孩子,殊不知是在慢慢害了孩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物質條件越充裕,孩子的精神越疲敝,孩子享受安逸的生活,創造物質的腳步就會停止,而給孩子真實的成長,就是讓孩子懂得困難與艱辛,叫孩子懂得珍惜與財富,引導孩子努力向前,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今日話題:你平時都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要經歷什麼後,才能懂得學業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很嬌貴。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論走到哪兒,頭上都有兩代大人護著,受不得半點委屈,象溫室的花朵一樣順風順水成長。但這樣的孩子很難懂得感恩,不知道父母的艱難,自以為一切都是應該的。也缺少吃苦精神,缺乏學習動力,經不起任何挫折,胸無大志,只能夠在鼓勵表揚說服下被動學習。
  • 孩子要經歷什麼,才懂得學業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有家長問:孩子到底要經歷什麼,才懂得學業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孩子的年齡,如果是能有這麼深的感悟,那經歷應該不是我想要的,這種經歷多是負面的。這對孩子來說是殘酷的,等於逼迫他成長。在心智還不夠成熟的孩子身上,強行發展一點,另一點可能會遭到壓抑。過度的壓抑某種欲望,比如對快樂的追求,可能對未來造成不良的影響,凡事講平衡。
  • 怎麼樣才能讓孩子懂得學業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現在的孩子普遍感覺生活條件好了,父母及長輩對自己過於關心與照顧,結果他們會覺得這一切是理所當然的,而對學業,也是提不起興趣,好像學習是為父母學的,自然也就沒有一份感恩的心。我覺得家長應該創造條件讓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讓孩子去吃些苦頭以後,才能成熟,才能懂得學業的重要性,才能體會父母的不容易。在此,我提出三點建議,希望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
  • 夜讀丨孩子要經歷什麼,才能懂得學業的重要、父母的不易?
    這種因素究竟是什麼呢?看到下面的故事後,我恍然大悟。某君高中時沉迷網絡,時常半夜翻牆出校上網。孩子都不是天生就懂得體恤父母。他們只有切切實實感受到了父母的艱辛和苦難後,才會對父母心生感激。進而對自己嚴格要求,不辜負父母的一片苦心。
  • 孩子要經歷什麼,才能知道父母的不易?這位爸爸的經歷值得借鑑
    因為最重要的事情,我們忘了告訴孩子: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需要去奮鬥、去努力,而不是一味的索取。在被警察找到後,拒要和媽媽斷絕母子關係,原因竟然是「她都不給我玩王者榮耀,算什麼親媽啊?」,才能知道生活的甜。
  • 孩子要經歷什麼,才能懂父母的不易?
    1.蜜裡泡大的少年,如何懂得愁滋味有人問這個小男孩的母親,你的兒子這麼懂事,是怎麼教育的呀?這位母親不善言辭,說不出什麼道理,不好意思的說:「我們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窮人家的孩子,是有很多懂事的,但是也有很多任性的。這其中一定是有什麼因素導致有不同的差異,這種因素到底是什麼呢?
  • 魚媽育兒問答之「孩子要經歷什麼後,才能長大」
    寶媽提問: 孩子要經歷什麼後,才能懂得學業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1.關於學業的重要性 小時候就是學習成績好,但是自己並沒有很喜歡學習,也沒有明確的目標說以後要做什麼,所以畢業後從事的也是與專業無關的工作,工作了7年之後再度轉行,身邊人都驚詫我的勇氣能如此跨行業。
  • 孩子怎樣才會懂得父母的辛苦?
    設身處地、以身作則、主動做孩子們的榜樣,你若想讓孩子體會到你的不易,就應該讓孩子們看到你關愛你的父母的一面。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一個傳遞的過程,家長如果做好了榜樣,孩子們也會懂得體貼大人。如何讓孩子們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也應該從家長自身做起,孩子面前放下手機,陪孩子們閱讀學習新的知識,這既提高了家長們自己的知識面又增進了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孩子們在這潛移默化過程中也會愛上學習的。
  • 什麼時候孩子才會懂得,父母的辛苦和努力讀書的重要?
    「為什麼父母每天逼著我寫作業,不讀書關他們什麼事,大不了出去打工。」小明私下聊天時抱怨道。小明家境一般。父親是個小職員,每月只能拿固定工資;為了維繫家裡開支,母親不得不同時打兩份工,每天等著超市快關門的時候,買些低價促銷的菜。父母對小明期望很高,希望他未來能出人頭地,儘管生活拮据,但涉及到教育,即便再昂貴的輔導班,父母都會毫不猶豫買單。
  • 孩子懂事是從感恩父母開始的,唯有靈魂覺醒,方才懂得學習的重要
    同時孩子對學習逆反和沒有激情更多源於沒有懂得學習的重要性,沒有靈魂覺醒。那到底孩子小時候要經歷什麼?方才懂得感恩父母,懂得學習的重要性。一、為何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1、孩子生命中只率性而為,而沒有經曆命運的反省我們經常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有些事是命中注定的,我們稱之為宿命。
  • 要養育懂得感恩的孩子,父母要注意三點
    過分疼愛孩子的父母,烈日酷暑自己一瓶水都捨不得買,卻願意花錢給兒子買名牌。處處以孩子為中心,所有的一切都以孩子為重,很看重孩子的學業成績。動不動說,我們辛辛苦苦為你付出,你就要考個好成績。你在家裡人為地把孩子地位捧高了,導致他認為他自己比你們都重要,你們就應該為他做牛做馬,而且他不以父母為榮,還看不起父母,埋怨父母不能給他提供更多的物質條件。
  • 孩子要有了哪些經歷,才能變得懂事,也開始理解父母?
    文|秘籍君孩子小的時候不懂事,調皮搗亂一些也沒什麼,可當孩子慢慢長大,進入青春期前後,也就是十幾歲之後,不少孩子就會變得很叛逆,他們總感覺父母處處管著自己,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和空間。還有的孩子會處處和父母作對,父母讓他做什麼,他偏不;父母不讓做什麼,他卻偏偏去做。
  • 教育孩子:歲月靜好,是因為父母在負重前行!
    家長教育孩子要從生活中點滴做起。讓孩子逐漸體會到勞動的價值和文化知識的價值。尤其初中時期,是孩子定型的關鍵時期,也是孩子叛逆的時期。只要給孩子一次深入生活的體會,盛過家長百次的嘮叨!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
  • 孩子不懂得寬容,可能是太自我的原因,父母這樣教育孩子才能寬容
    文/小當家育兒經其實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變成一個懂得寬容的人,但是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樣子,就是不寬容的。他們特別愛斤斤計較,而且從來都不會顧他人的感受,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無奈。一個孩子如果愛挑剔的話,那麼他們必然是不懂得寬容的,因為對於每一件事情他們都喜歡斤斤計較。而且這類孩子身上還有一個最大的缺點,那就是看什麼都不順眼,這也導致了他們會跟其他的同齡人關係比較差。所以說每一個不懂得寬容的孩子都是有著其中的原因存在的,而且不懂得寬容這一點本身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 不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
    因為,孩子剛出生時,就像是一張白紙般,父母在上面怎麼描繪,孩子就如何。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學習的參照物,所以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也是現實存在的。家長忽略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自然不會懂得心疼父母的付出,在孩子眼中,說不定覺得父母的一切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呢!我在這裡說要養出一個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並不是非要讓孩子感恩父母、進行道德綁架。
  • 父母要懂得陪伴孩子,使用「Peere法則」,給孩子幸福的童年
    父母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了解,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的人生所產生的不良影響。1親子關係的冷漠長時間的陪伴和相處是讓人關係變好的最快方法,反之也是兩人關係疏離的有效手段。也許很多父母認為,保證了孩子的溫飽問題,作為家長的任務就結束了,而孩子的不親近都是因為不懂事。由此導致了孩子對父母產生陌生感,父母也不懂得如何與孩子相處,關係也隨之而越漸冷漠。
  • 【父母課堂】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父母為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1孩子的成績到底跟什麼有關?20 世紀 90 年代末,美國教育部開展了一項關於兒童早期教育的長期跟蹤研究。研究調查了一千所學校裡兩萬多名兒童的學業進展,來揭示究竟哪些因素和孩子的成績有明顯的相關性。最終,出現了一個顛覆常識,出乎意料的研究成果。
  • 孩子究竟要掌握哪些生活技能
    對於快要上小學的孩子,媽媽們擔心的事情非常多,比如孩子現在還不會自己用筷子吃飯,還不會自己穿衣服刷牙等等一系列問題,那麼學齡前的孩子究竟要掌握哪些生活技能呢,家長又如何來訓練孩子的這些能力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懂得比愛更重要,父母的成長決定孩子的未來
    她是多麼的幸運,她的女兒最終沒有辜負她的期望,可是在女兒成長的路上,她到底經歷了多少的掙扎和痛苦,做母親的竟然一無所知!母女倆抱頭痛哭…… 所以說,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長路上,父母的懂得,比愛更重要! 據分析,父母教育孩子的三大現狀:第一種是:負責任,又懂教育的父母,養育出的孩子成才率達到90%;第二種是:負責任,卻不懂教育的父母,養育出的孩子成才率只有10%;第三種是:不負責任,又不懂教育的父母,養育出的孩子成才率還有50%。
  • 經歷了風風雨雨才懂得:比「錢」更重要的,是這兩樣東西,要牢記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人生通過不斷的積累和經歷,才越能體會,有些困難不過是考驗,有些痛苦,可以讓你越發努力,經歷過才深切體會人生可貴之事尤多。」幾乎人人都想要錢財、名利、地位等等很多看似珍貴的東西,然而人生經歷過一些事,到了某種程度,你會發現這些不過是相對而言的,有一些東西比它們更重要。經歷了風風雨雨才懂得:比「錢」更重要的,是這兩樣東西,要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