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懂得陪伴孩子,使用「Peere法則」,給孩子幸福的童年

2021-01-07 淺淺寶貝育兒

陪伴是當今孩子最為需要,卻也是當今父母最難以做到的事情。很多的父母為了給孩子們創造良好的條件,犧牲了陪伴孩子的時間去工作,企圖用金錢來彌補孩子在被愛方面的欠缺,但是這實際上就是本末倒置。

孩子成長的每個過程都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引導,這方面影響著孩子未來的發展和親子之間的關係,是用金錢彌補不了的。

父母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了解,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的人生所產生的不良影響。

1親子關係的冷漠

長時間的陪伴和相處是讓人關係變好的最快方法,反之也是兩人關係疏離的有效手段。也許很多父母認為,保證了孩子的溫飽問題,作為家長的任務就結束了,而孩子的不親近都是因為不懂事。

由此導致了孩子對父母產生陌生感,父母也不懂得如何與孩子相處,關係也隨之而越漸冷漠。

2孩子容易誤入歧途

孩子畢竟只是孩子,他們在各方面的想法和經歷都非常的簡單化,這種情況使得他們很容易被壞人牽著鼻子走。

如果在這個時候,父母對於孩子還疏於陪伴,那麼孩子很容易因為缺失父母的溫暖,而投入壞人的甜言蜜語之中,從而誤入歧途,做出一些不可挽回的事情。

3孩子很容易遇到危險

落單的孩子是最容易被欺負的,這種欺負首先會來自於同學之間的言語傷害,在家長的一次次缺席中,老師會對孩子忽視,而同學則會因此開孩子的玩笑,嘲笑他是沒有父母的孩子。

當然危險還會來自黑暗的社會,在某個你無法驅車去接送孩子的夜晚,那些有心人士則會將罪惡的手伸向無辜的孩子。

由此可以看出,一個缺少陪伴的孩子,不僅僅造成他心理方面的問題,還會使得他在日常生活中遭受到莫須有的歧視,甚至讓人心生恐懼的危險。所以父母要懂得陪伴孩子,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

關於陪伴,父母可以使用"Peere法則",從而選擇更為合適的陪伴方式。

那麼究竟什麼是"Peere法則"呢?

所謂"Peere法則"其實是由五條細則組成的法則,而這五條細則分別為暫停、參與、激勵、反映、拓展。

"暫停"顧名思義就是讓父母停下手頭的工作,多將時間花在孩子的身上;

"參與"則指父母應該儘可能加入孩子們的生活圈,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激勵"是父母在孩子遇到難題時,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鼓勵他勇往直前,不要退縮和放棄;

"反映"是父母應該和孩子們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讓孩子們感受到自己被重視;

"拓展"則是指拓寬孩子們的眼界和見識,提高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了解了"Peere法則"的相關信息,那麼父母該如何利用此法則,選擇合適有效的陪伴方式呢?

這主要有以下五點方法

將時間花在更為重要的事情上

父母應該轉變自己的心態,不要將金錢當作幫助孩子成長的唯一方法。認識到陪伴對於孩子的重要性,從而停下一部分繁忙的工作,多陪陪孩子。

加入孩子的圈子當父母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孩子身上時,就應該在相處方面多花點功夫,去了解孩子們的興趣所在,從而努力進入孩子們的生活圈,加入孩子們的討論行列,陪伴著孩子去做喜歡的事情。

鼓勵孩子前進

孩子的一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事,即便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會有堅持不下去以及失敗的時候。而當孩子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父母應該陪伴左右,用自己的言語和行動激勵孩子們鼓起勇氣,勇往直前。

和孩子們說出內心的感受

對於孩子來說,人生最糟糕的事情莫過於被忽視,或者被剝奪選擇權。因此,父母應該丟棄自己的面子和專制,和孩子來一場心貼心的交流,將孩子看成平等的個體去對待。這樣會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更願意去分享自己的真實想法。

拓寬孩子們各方面的知識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孩子們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所以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應該慢慢引導孩子去認識事物,而不是以自己的獨斷想法,去打破孩子們對於事物的美好想像。

綜上所述,父母對於孩子的意義,不應該只是解決溫飽的存在。孩子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引導,才能夠走得更加安穩,因此,父母應該懂得陪伴孩子,不要讓孩子有一個孤獨的童年生活。

相關焦點

  • 父母怎么正確陪伴孩子?運用「Peere法則」,給孩子幸福的童年
    孩子的童年只有短暫幾年,但就是這短短幾年會讓孩子感覺到一生的幸福。童年不幸的人將會終其一生來治癒自己,所以父母應該多花時間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護,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愛意。因為孩子的童年缺失父母的陪伴,將會對孩子的人生造成三大影響:親子關係的疏遠孩子一睜開眼睛看到的便是父母,因此他們最想要得到父母的愛護。
  • 父母如何正確陪伴孩子?運用「Peere法則」,給孩子幸福的童年
    孩子的童年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但很多父母卻忙於工作,無法陪伴孩子,他們經常會拿想要為孩子拼一個舒適的環境為由拼命賺錢從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長。
  • 錢可以慢慢賺,但孩子童年不會再來!孩子的童年需要父母的陪伴
    前者比如房子、車子等貸款;後者是父母想把孩子送到教育條件好的優質學校去接受教育。不管出於何種目的,父母忙於工作,肯定是陪伴孩子的時間就少,甚至沒有時間陪伴孩子。」 很多父母都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放棄工作,回到家中陪伴孩子。教育人王福明非常支持這種做法。孩子的童年是美好的,是快樂和幸福的;孩子的童年需要父母的陪伴。孩子的童年只有那麼幾年,一旦錯過,孩子的童年不可能再去找回來,這是做父母一生的遺憾!
  • 孩子想要父母陪伴,父母想讓孩子感恩,聰明的父母懂得如何愛孩子
    孩子想要父母陪伴,父母想讓孩子感恩。對於大多數中國父母來說,教育孩子就像是養牛餵羊,只要辛苦賺錢,給孩子吃飽穿暖,孩子就應該好好學習,並且感恩自己的付出。聰明的父母,懂得適時陪伴孩子。孩子畢竟年齡小,他來到這個世界,就像是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急需找到歸屬感和幸福感。
  • 你在陪伴手機還是陪伴孩子?虛假陪伴,毀掉的豈止是孩子的童年。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的愛就是陪伴孩子慢慢長大。然而,也有些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卻恰恰成了毀掉孩子童年的利器,更有甚者,禍害孩子一生。陪伴是要隨同做伴,既是陪孩子,同時還是孩子成長的夥伴。陪伴孩子不僅要和孩子在一起,更要聽他說,和他一起玩,更重要的是理解孩子的內心,和他一起成長。放下手機,真正把時間給孩子,陪伴孩子。孩子依賴家長,黏人的時光真的很短暫。我們應該珍惜這段美好的時光,和孩子一起尋找親子時光的幸福美好。
  • 童年就像緊箍咒,父母做這3條孩子才能更幸福
    無論你是否記得,童年始終都沉積在心裡的某一個角落。而有些人因為童年幸福一生,有些人卻因為童年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某天路過小時候經常走的那條小路,心裡有股暖意,童年的記憶湧上心頭。學校離家不算近,大概要20分鐘的路程,沒有自行車,不需要媽媽送。
  • 父母陪伴孩子與孩子的逆反心理
    如果父母經常陪伴孩子的話,就可以多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克服困難,讓孩子學會擔當,更有責任感。二是可以讓孩子更富有愛心,對周圍世界充滿愛。父母陪伴孩子,一方面會把父母的愛傳遞給孩子,讓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愛。這是孩子懂得愛別人、愛社會、愛生活的基本前提。
  • 童年的安全感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童年的安全感是今生幸福的寶藏,如果想讓你的孩子真正幸福,讓他在成長 的每一步都有取之不盡的寶藏,請給他一個溫暖自由的童年。這種安全感是否在童年被滿足將決定孩子一生關於幸福的潛意識走向,將為他今後人格的開成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 1、請一定不要當著他的面和你的伴侶吵鬧。
  • 父母為孩子營造完美的童年,可能是孩子的負擔,不用過度追求完美
    「家長在不遺餘力,為孩子提供完美的童年時,很有可能正在讓他們的成長變得更為艱難。」這一句話值得每一位父母進行認真品讀。一、孩子什麼都有,但就是不幸福很多家長面對自己悶悶不樂的孩子,總是會有這樣的困惑:孩子想要什麼我就給什麼,從來都是滿足孩子的需求,但是為什麼孩子就是不快樂?
  • 佟麗婭忙著玩手機,不顧身旁的孩子,父母要懂得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孩子的內心是非常單純的,他們要的非常少,只要是父母陪在身邊,有喜歡的玩具,就能看到他們單純的笑臉,但是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最簡單的快樂,反而拼命地給自己增加壓力,也使孩子處於惶恐的情緒中。對愛非常在意的他們,最開心的是父母陪在身邊,一旦父母長時間沒有辦法陪在孩子的身邊,他們的內心情感是匱乏的,內心缺少愛的孩子,即使長大成人後,與人的相處也會出現諸多問題,甚至孤僻的性格,也會使他們陷入「交際障礙」的困擾中。
  • 家長給孩子面子,孩子還家長「裡子」,父母要牢記「尊重法則」
    家長給孩子面子,孩子還家長「裡子」,父母要牢記「尊重法則」引言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案例。某些家長脾氣暴躁,遇到孩子犯錯,就會經常指責,甚至在大庭廣眾之下,也會辱罵孩子。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父母能夠充分的尊重孩子的決定,在日常生活中照顧到他們的面子,我相信孩子也會潛移默化的學習,同時也會給父母更多的尊重。相反,如果家長總是給孩子潑冷水,不分場合的責備……不僅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也不利於他們身心的成長,並且會讓他們把矛盾的焦點放在,與父母對抗上面。而不是積極的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去努力改正。
  • 孩子也要面子?父母該了解「尊重法則」,讓孩子擁有美好未來
    父母讓孩子有面子,其實就是在尊重孩子,那家長應該怎麼做呢?在這裡可以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尊重法則」? 尊重法則 尊重法則指的是父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當做是一個弱勢的群體來對待。比如和孩子相處溝通的時候,父母不會整天和孩子說,你就是一個小毛孩,不該懂的你沒有必要去知道。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他們遇到了事情,只要和孩子有關的,都會先問一下小孩的意見,不管孩子說的是什麼,也不管父母會不會按照孩子的做,至少這些父母尊重孩子了。
  •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跟孩子說「廢話」
    畢竟,「愛孩子」和讓孩子感受到「你是愛他的」,是兩回事兒。你不明說,你不表達,他們從何得知?人們常說,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則要用盡一生去治癒。父母以身作則,孩子便會有樣學樣地做好,父母言行不一,孩子也將學會耍賴狡辯。如果父母連「對不起」都不肯說,孩子如何懂得擔當?
  • 孩子的婚姻能否幸福,取決於童年的原生家庭關係:女看父,兒看母
    其實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後的婚姻能夠變得非常幸福,但是有的時候父母卻需要仔細的考慮一下,那就是孩子的婚姻是否幸福,這跟父母有著絕對的關係。因為凡事都會有一個因果道理,身為父母的我們應該明白才是。
  • 陪伴,我們在一起丨父母做到這10點,孩子收穫幸福人生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為引導家長和孩子在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中高質量陪伴,北京市婦聯聯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父母必讀雜誌社共同推出「陪伴,我們在一起」線上家教課,從教育心理、兒童健康、習慣養成等專業角度出發,為廣大家長和孩子答疑解惑,提供「特殊時期特別家教」,送上一份特殊的溫暖。
  •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童年的幸福記憶
    一方自然天地,給孩子一個色彩斑斕的童年。 長大後再多的經歷,也比不過童年裡的第一次。在中駿·麗景府約3500㎡的精築園林中,幸福奔跑嬉戲,與小夥伴來一輪探險、玩一會捉迷藏,伴著鳥語花香,感受四季更迭的神奇和植物蓬勃的生命力……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大自然是第一本教科書,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師,她的教益無窮無盡」。園林是座博物館。
  • 愛因斯坦:不想孩子成為「巨嬰」,父母一定要懂得這個狐狸法則
    「我們要培養孩子對未來有期待,對事物永遠保持好奇心,懂得面對挫折,獨特思考的能力」。馬雲描述的品質,都是我們想追求的,但是如何下手?愛因斯坦給出了一個更簡潔的答案,這個答案,可以說是其他品質的前提。自然法則【狐狸法則】前額葉調動動物腦,可以用自然法則或者狐狸法則來理解:簡單的說,就是你要讓孩子學會獨立,你必須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 《童年不缺愛》孩子問題行為不斷,父母如何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真正理解孩子,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的童年更幸福。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在孩子的童年時期,父母對孩子的評價會影響到他的一生。因為他們會把父母的評價,認定為事實。孩子在童年時期,通過每次和父母的聯結,形成安全依戀的模式,不僅有益於未來她和朋友,伴侶之間的關係,還能讓孩子將來的生活變得更幸福。
  •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對他們的成長有怎樣的傷害?
    他們認為,能陪伴自己的父母才是好父母,自己才是幸福的孩子。實質上追根溯源,就是因為孩子的童年沒有享受到愉快的親子時間,孩子缺乏親情呵護,也沒有獲得想要的關注,那麼性格就容易變得叛逆。家長要明白這一點:並不是和孩子待在一起就算是陪伴,邊陪孩子邊玩手機,各顧各的,這樣的陪伴,並不是有效陪伴
  • 熊孩子屢教不改,父母巧用「費斯汀格法則」,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針對孩子的這種情況,父母可以利用費斯汀格法則。費斯汀格法則費斯汀格法則其實就是一件事的十分之一是自身發生的,這十分之一把握住了,剩餘的百分之九十都可以把把握住,可以讓事務按照自己的預期發展。我個人認為費斯汀格的法則,其實最主要的事情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用自己的情緒,將事情無限放大,不然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永遠不會融洽。費斯汀格法則如何應用在教育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