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麗婭忙著玩手機,不顧身旁的孩子,父母要懂得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2020-12-20 教育良師

孩子的內心是非常單純的,他們要的非常少,只要是父母陪在身邊,有喜歡的玩具,就能看到他們單純的笑臉,但是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最簡單的快樂,反而拼命地給自己增加壓力,也使孩子處於惶恐的情緒中。

近日來,現身機場的佟麗婭,全程都在看手機,絲毫沒有照顧到身邊的兒子,照片一被發布,就引發了廣大網友的質疑,難道工作真的忙到了如此地步嗎?在機場都沒有時間看孩子一眼。





佟麗婭和兒子、老媽一天出現在大家視野中的機會並不多,老媽的出現,一定是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很多網友看到如此「不稱職」的佟麗婭時,紛紛表示:再忙,也不能忽視孩子。

其實,在現實的生活中,父母因為工作繁忙,大部分都將孩子交給老一輩帶,作為父母真正陪在孩子身邊的時間卻少而又少,渴望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希望孩子的起點更高,捫心自問孩子真的是需要這些嗎?





父母陪伴少,對孩子的影響

01、內心缺少愛

孩子的愛是最單純的,對愛非常在意的他們,最開心的是父母陪在身邊,一旦父母長時間沒有辦法陪在孩子的身邊,他們的內心情感是匱乏的,內心缺少愛的孩子,即使長大成人後,與人的相處也會出現諸多問題,甚至孤僻的性格,也會使他們陷入「交際障礙」的困擾中。

02、不自信

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孩子的內心是非常不自信的,甚至會出現否定自己的情況,這會使他們的未來蒙上一層陰霾,不自信的孩子,未來的競爭力相對更薄弱,儘管父母在生活上提供了更優渥的條件,殊不知,孩子心裡的傷痕是沒有辦法彌補的。





父母應該如何做?

01、放下工作和手機

其實每對父母只需要回到家後,將手機放下,陪在孩子的身邊,和他們聊聊校園中發生的事情,讓孩子可以有傾訴的平臺,不僅可以對孩子有更深入的了解,對孩子性格的培養也有很大的好處,適當的時間放下工作和手機,就能給孩子足夠的陪伴。

02、從心靈上進行關愛

摩索姆達說過:要做到堅韌不拔,美好的思想,沒有美好的品德來陪伴,它不過是泡影。所以,在他們成長中,生活上除了要給予足夠的照顧外,更重要的是心靈上的滋養,讓孩子明白父母的疼愛從來都沒有缺失,來自於心靈的滋養,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堅強。





烏申斯基說過:愉快只是幸福的伴隨現象。如果無法從心理上給予孩子滋養一時的快樂,總會出現枯竭的情況,當孩子價值觀和行為達到了一定高度之後,沒有父母陪伴的童年會顯得無比悽慘,甚至還可能使他們變得更加敏感和自卑。所以在孩子成長中,家長千萬不要忽視陪伴的重要性。


相關焦點

  • 父母要懂得陪伴孩子,使用「Peere法則」,給孩子幸福的童年
    陪伴是當今孩子最為需要,卻也是當今父母最難以做到的事情。很多的父母為了給孩子們創造良好的條件,犧牲了陪伴孩子的時間去工作,企圖用金錢來彌補孩子在被愛方面的欠缺,但是這實際上就是本末倒置。孩子成長的每個過程都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引導,這方面影響著孩子未來的發展和親子之間的關係,是用金錢彌補不了的。
  • 教育孩子,最高級的炫富,富在愛與陪伴,學會感恩!
    佟麗婭說:「工作忙大家都累,但陪伴孩子是需要媽媽一點點來過渡、適應調整作息時間來實現的,不是一句我沒時間就可以搪塞過去的」。事實上佟麗婭確實做到了,她無論平時工作多忙都要抽時間陪兒子,即便是拍戲、演出也會帶上孩子,她說她希望孩子可以跟著自己多見一見、多走一走、多看一看。
  • 孩子不舒服是因為玩遊戲?其實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之前我們總是認為玩電子遊戲對孩子的眼睛不好,卻沒有想到還能損害到孩子的身體健康。孩子愛上電子遊戲的原因,一是因為遊戲本身的吸引力,二是因為家長的缺失性陪伴。那麼什麼是缺失性陪伴呢?缺失性陪伴指的是:本該擁有卻沒有得到的陪伴。尤其是對於孩子們來說,需要父母陪伴的時間真的不多。
  • 孩子愛玩手機的原因:不是手機有多好玩,而是父母陪伴太少
    愛玩手機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父母的原因,最近深有感觸,父母天天玩手機,卻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機,那怎麼可能?我只能一步一步地改變這一現狀,即使孩子反感,也要陪著孩子玩耍和學習。最後經過兩個月的時間,我發現孩子的情況好多了,所以總結原因,愛玩手機的孩子,都是父母陪伴少的原因。
  • 孩子這4種表現,說明父母陪伴少,一定要警惕
    尤其在有了孩子以後,我們想把一切最好的都給他們,於是我們拼命努力的賺錢,從而很多時候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脾氣暴躁不可理喻,其實這些都是對孩子缺少陪伴的表現,孩子有以下四種表現,就說明父母陪伴較少,一定要警惕。
  • 初一學生寫日記吐槽父母:陪伴就是守著我做作業,自己玩手機?
    「別好意思說我愛玩手機,我玩手機的總時間還不及你們一天。」重慶南開(融僑)中學初一學生小李在上周末的日記中狠狠地把父母「批評」了一番,「說是要陪伴孩子,卻只會在旁邊玩手機」。3月12日,當語文教師鞠紅豔將這篇日記發到家長群裡,家長們不僅紛紛為孩子的「批評」點讚,更引發了他們的集體反思。
  • 孩子玩手機上癮是手機的錯?不,是家長沒有給他高質量的「陪伴」
    有的家長抱怨:「我的孩子天天玩手機,連上課都在底下偷偷玩,被老師發現了,還請家長去學校,太丟臉了」;有的家長無奈的說:「我家孩子玩手機玩的飯也不好好吃,作業也應付了事,沉迷遊戲,怎麼說都不聽」;很多寶媽紛紛贊同:「是啊就是這樣,我們家因為手機問題整天跟孩子起爭執,沒收過,打過罵過,根本沒有用,孩子還是吵著要玩手機,真是管不了了」。
  • 層次越低的父母,越喜歡玩手機
    這世界上,最打動人心的愛叫「陪伴」,而不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就是以前我們只是拿來打電話發簡訊的手機,如今甚至已經替代了孩子的地位,讓更多父母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手機的奴隸,而忽視了對孩子的關心。
  • 「我可以玩手機嗎?」父母不同的回答,影響著孩子不同的未來
    的確,面對孩子要求玩手機的請求時,不同家長給出的不同回復,有可能會決定著孩子的未來。「那就玩一會」很多家長,因為需要工作,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孩子一旦放假在家,沒有家長的陪伴,手機便成了孩子的精神寄託。「媽媽帶你出去玩好不好」曾在朋友家做客時,看到過這樣一幕:小孩看見周圍的同齡人都在玩手機,於是也纏著身旁的媽媽說想玩手機;這位媽媽俯下身子認真地對孩子說:「媽媽帶你出去玩好不好?」
  • 《隱秘的角落》提醒父母:教育孩子別忽視陪伴的重要性,引以為戒
    ,於是就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即便孩子不願意,也完全不顧孩子的想法。 03陪伴這麼重要,父母應該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呢? 有的父母說自己平時只要沒工作,就一直在陪著孩子,但是怎麼也沒見孩子和自己有多親密。 但其實很多父母都是人在心不在的陪伴,大多父母陪孩子的時候,都是一邊拿著手機一邊陪伴孩子,試問這樣的陪伴真的有質量嗎?
  • 為了孩子請父母放下手機
    ,我承認手機給生活帶來許多方便如:打電話、辦公、查資料、聊天、購物、健身、閱讀、理財等,可以說,手機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越來越深入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但是負面問題也十分的突出,人人是手機控,朋友不顧,親情、孩子也不顧,只顧手機,這種像抽大煙的著迷,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
  • 意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多陪孩子聊聊天,陪伴孩子成長
    意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多陪孩子聊聊天,陪伴孩子成長「不要把我反鎖在家裡」現代社會,許多父母掙扎於職場當中,壓力大,負擔重,為了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父母們把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經常顧不上孩子,把孩子個人扔在家裡,有錢請保姆的讓保姆帶
  • 佟麗婭兒子送媽媽一箱鑽石:懂得感恩的孩子,到底贏在哪裡
    父母總對孩子說爸爸媽媽愛你,但其實,孩子愛父母,比父母愛孩子要多的多,正因為如此,孩子才願意妥協自己,來滿足你,就像佟麗婭4歲的兒子朵朵說的,「愛就是給對方他想要的東西,而不是一直從他身上找我想要的東西」,深以為然。
  • 孩子玩手機的真相,刺痛無數父母
    老師在群裡通報「學校每天只有15分鐘使用電視的時間,對孩子的視力影響不大,家長一定要控制孩子在家使用手機的時間。」手機對孩子眼睛的傷害真有那麼大嗎? 是的。曾有實驗者選了兩名小朋友,一個4歲一個13歲,為他們檢測淚膜的破裂時間(淚膜的破裂時間是衡量眼睛疲勞程度的重要指標)。
  • 孩子做事總是拖沓,父母要懂得正確激勵,讓孩子更自律
    很多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都容易出現拖拉的情況,有些孩子就連起床也要父母多叫幾遍才願意慢慢吞吞地起來,甚至有些孩子吃飯總是最後一個,這些都是孩子拖延症嚴重的表現。比如在做作業的時候,孩子們或許原本信誓旦旦想要早點做完作業,但是做作業的過程是非常枯燥無味的,也因此導致孩子容易出現消極怠慢的情緒。尤其是當孩子在認真做作業的時候父母在一旁玩手機,那麼孩子的注意力更容易受到父母的影響,就會變的不喜歡寫作業了。
  • 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要儘量避免「鏡面效應」,培養孝順的孩子
    案例分析同事的女兒小玫年齡越大,自私的行為舉止就越明顯,上初中的小玫一回到家就癱倒在沙發上玩手機孩子常常將父母對自己的照顧視作理所應當,而需要對父母付出關愛時,卻不情不願,不懂得感恩。孩子不懂得感恩有哪些原因?
  • 三歲孩子成長需要陪伴,家長陪伴需「用心」,陪伴不僅是陪在身旁
    這樣的做法與其說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不如說是在逃避為人父母所該承擔的責任。很多時候,家長們覺得努力工作給孩子們帶來更加優渥的物質條件,一個價格昂貴的玩具會比父母的陪伴更加讓孩子開心。其實不然,在一項問卷調查中顯示,許多孩子在昂貴玩具和父母的陪伴間選擇了父母,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會對孩子們成長帶來許多影響。
  • 孩子沉迷手機不愛學習,家長可以試試這3招,讓孩子自覺放下手機
    如果我們細心觀察,那些所謂在家陪伴孩子的父母,無非就是拿起手機在孩子身邊玩。在家裡、在公園、在車上……隨處可見。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樣作用,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麼問題也將永遠存在。單純的摔手機、斷網、斷電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問題更加嚴重。玩手機並不是一件不可原諒的事情,而是我們要如何讓孩子健康地去玩手機,這需要父母正確地引導。
  • 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是很重要的,那麼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呢
    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是很重要的,那麼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呢現在很多家長都明白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但是往往不知道怎樣陪孩子才是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們在旁邊玩的時候,家長們認為一起玩手機是一樣的,但是這樣的同伴卻沒有從孩子那裡學到什麼,反而孩子們在父母的手機裡讓人感興趣,小小年紀就喜歡玩手機
  • 想讓孩子不玩手機,最好的辦法就是——陪孩子玩手機
    特別是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當著孩子的面看手機,卻不去陪伴他,孩子就感覺不到來自父母的關心,反而更會對手機產生好奇,長時間的好奇一定會讓他去玩手機。好奇心是所有人學習新知識的動機。就曾經有父母為了阻止孩子玩手機,想把孩子的手機沒收,但是孩子仍然在玩,於是憤怒的父親一怒之下將手機從高樓上扔下去,孩子也緊跟手機跳下了樓。孩子失去了生命,父親痛苦地撫著孩子的身體悔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