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生活小常識,你或許知道
飲用水從水廠流出前,需添加消毒劑
消毒劑少了,喝了易拉肚子
消毒劑多了,則會對資源造成浪費
若嚴重超標,還會影響健康
那麼如何確保消毒劑量始終在合理範圍內
高小新今天帶大家認識的「黑科技」
就與檢測水質數據有關
傳統檢測遇「尷尬」
2019年6月的一天,重慶某偏遠鄉鎮水廠。
這天,水廠新安裝飲用水多參數水質在線分析儀。一安裝上,分析儀的紅燈就開始閃爍。
水廠工作人員立馬找來人工測試器,使用現場手持設備復檢。經過綜合分析,發現是消毒劑加藥機模塊故障,經緊張搶修後,恢復正常。
「如果不是這警報,工作人員或許還要隔一段時間才發現問題。」昨日,重慶遠感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曉力給高小新「科普」水質檢測方面的知識。說起新技術監測與傳統監測的不同方式,索性舉了一個真實案例。
據介紹,以往村鎮水廠一般都使用手持設備,人工每天檢測一兩次,萬一遇到手持設備(故障)存在測量偏差,可能需要過很久才發現。對比在線監測,人工抽查費事費力,且難以保證及時性和客觀性。
在線監測的優勢在城市也同樣突顯。城市大部分居民樓都使用二次供水,二次供水的水質依靠每年人工抽查幾次。效果遠遠無法和在線監測儀器7天24小時連續測量相比。
「雲端」助力更精準
儀表器亮紅燈,是因為儀表器的背後,有一團看不見卻很強大的「水質雲」。
網際網路時代,萬物互聯。前文中提及的水質在線分析儀,其實是運行在一個高可靠高安全伺服器上的水質雲平臺,他們同手機等移動端組合成飲用水安全物聯網系統。
該系統可以對水質的濁度、餘氯、pH值、溫度等指標實施24小時連續監測,工作人員可以遠程監控設備運行情況,及時掌握監測點水質狀況。一旦出現異常,系統會第一時間報警,為公眾飲用水安全保駕護航。
而「水質雲」平臺還能分析年、月、日的平均數據、最小值、最大值,讓水質的變化更直觀。針對異常數據,可實時預警,將異常監測點數據推送到手機移動終端。
目前,該系統主要用於自來水廠、市政管網、二次供水、管網末梢、遊泳池和其他生活飲用水設備場景。
「學霸」初心受肯定
「我們團隊長期以來堅持研發水質監測儀表系統,因為相比投入產出比,我們更看重責任心。」說起公司研發這款產品的初心,胡曉力平靜的語調裡多了份堅定。
這家於2018年才成立的公司,團隊研發這款儀表已9年。
關於時間,高小新並沒有寫錯。
原來,重慶遠感科技有限公司的主創團隊,是由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的多名博士和高級職稱人員組成,是一支專心幹事的科研隊伍。
「以前,國內生產的水質監測儀表,能用,但不怎麼好用;國外進口的儀器,校對精準卻價格昂貴,其複雜的操作流程也不適合國內基層工作人員操作。」 胡曉力提到,時下,人們對健康需求的進一步升級,飲用水安全也越發受到重視。中國人有必要研發出一款適合中國國情、精準且性價比高的儀表,「這就是我們的初心」 。
2018年,借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東風,科研團隊組建了公司,並在高新區相關政策的支持下,茁壯成長。
如今,團隊已承接國家和地方重大科技項目10餘項,榮獲30餘項國家專利、3項軟體著作權、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優秀產品獎。
同時,團隊還把該系統運用到了遊泳池、小區、河流、景點湖泊等地,不僅為飲用水護航,也為水生態添保障。
新聞多一點》
重慶遠感科技有限公司,是重慶高新區第一創客(重慶)創新中心「孵化」的眾多科創企業的代表之一。
「2016年,我們是在一場路演中認識了遠感科技。」第一創客負責人說,當時它甚至連「企業」都不是,僅僅是一群科研工作者組成的創業團隊。
入駐第一創客後,這個年輕的創業團隊迅速開始走向成熟,在第一創客從場地、投融資、市場分析到股權諮詢、項目輔導等全方位支持下,到2019年,其研發的水質監測設備就應用到了重慶水務系統中,銷售額達到數百萬元,目前已開始規劃產品的量產。
高小新認為,對於創業孵化基地最重要的,除了產業基礎以外,就是當地的創新創業氛圍。而重慶高新區,正擁有這些優勢條件。
一則,重慶高新區本身就擁有很好的科技創新產業基礎,可以為孵化基地提供良好的技術和市場支持。再則,依託大學城良好的創業氛圍、創新生態,可以提供優質的孵化項目。同時,重慶高新區也出臺了不少政策對創業型企業給予支持。
高小新相信,隨著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的腳步加快,越來越多的智慧資源和人才將加速向科學城聚集。將會有更多的「遠感科技」,從一支隊伍,發展成為優質的科技型企業。
原標題:《你喝的水,從「雲端」流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