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時節,一股地下泉水從鑽孔中噴湧而出,浸潤西藏軍區乃堆拉哨所官兵的心田。哨長夏仁喜環望連綿雪山感慨:「凍土取水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成為現實。戍邊條件改善了,官兵守邊信心更加堅定了。」
請關注今日《中國國防報》的報導——
西藏軍區攜手地方水利部門解決邊防哨所冬季用水難題
雲端哨兵喝上深泉水
中國國防報訊 平措仁青、記者晏良報導:立冬時節,一股地下泉水從鑽孔中噴湧而出,浸潤西藏軍區乃堆拉哨所官兵的心田。哨長夏仁喜環望連綿雪山感慨:「凍土取水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成為現實。戍邊條件改善了,官兵守邊信心更加堅定了。」
順著此話延伸調查,記者了解到,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西藏軍區大力提升邊防建設質量,一批過去不敢想、辦不到的惠兵工程接連實施,雪海雲天頻繁上演「中國奇蹟」。在新一輪營房建設中,他們又聚焦高寒地帶執勤難題持續用力,讓一線官兵溫暖過冬。
乃堆拉,藏語意為「風雪最大的地方」,這裡海拔4300多米,冬季漫長,有近5個月時間是「孤島」。過去,受條件限制,戍邊官兵在封山期只能取雪化水。雪水中重金屬、礦物質超標,長期飲用影響身體健康。有關部門曾採取冬囤泉水措施,緩解官兵的用水難題,但此舉開支過大,無法標本兼治。
「解難送暖必須長遠規劃、固牢根基,避免捨近求遠、捨本逐末。」西藏軍區黨委「一班人」決定改變過去「滅火式」「堵漏式」的抓建做法,因地制宜破解發展難題。今年5月,西藏軍區攜手地方水利部門勘探後發現,乃堆拉具備打井條件,如能提取地下水源,將徹底解決哨所冬季用水難題。
說幹就幹。考慮到駐地氣候條件惡劣,施工期短,打井工程於夏季開始動工,施工隊每天以「三班倒」模式輪流作業,大家擊掌立志:一定趕在寒冬來臨前,讓官兵喝上衛生健康的水。
記者了解到,我國一流的寒區打井技術,在此次打井中得到完美呈現。半年時間,施工方鑿破凍土層,向下挖了220米,終於掘到深泉。砌上保溫磚,安裝過濾網,鋪設抽水管……大家晝夜勞作,終於在封山期到來前抽水上哨。凍中能飲深泉,困擾乃堆拉哨兵半個多世紀的吃水難題至此畫上休止符。
深泉湧雲端,只是駐藏部隊科技強邊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西藏軍區將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多種材料用於「雲中哨樓」建設,防漏、制氧、取暖等諸多難題迎刃而解。真心解難強固戍邊信念,這不,極地哨兵又出發了,踏雪巡邏到點到位,生動踐行「不把領土守小、不把主權守丟」的錚錚誓言。
記者點評
解難必須「打井見水」
■晏 良
毫無疑問,這是一則非常「解渴」的新聞:缺水哨迎來打井人,哨兵喝上深泉,不再望「水」興嘆。
追尋幸福的源頭,軍地雙方就近解難、盯著期限、緊張快幹,是確保好事辦實的關鍵。
解難必須「打井見水」。受氣候、地質、交通等因素影響,在邊關實施惠兵工程,工期短、標準高。只有拿出超常舉措,敢於超前搶關,才能「跑贏」時令的轉換,把暖心事真正辦到一線官兵的心坎上。
西藏軍地採取「三班倒」的方式掘土打井,體現的正是對邊防官兵負責、對國防建設負責、對部隊戰鬥力負責的精神。各級抓國防建設,就需要保持這樣的熱忱和韌勁,不見水不罷休,不見底不鬆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