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在少兒英語學習過程中,特別是口語表達不清楚,或者不敢說的時候,家長總是很發愁,孩子也比較苦惱,想學好,但是總是沒辦法學好;羨慕其他小朋友能得到老師的讚美,孩子也是跟著一起學的,老師所教的如果聽不懂,或學得不夠深入,總是跟著玩,而沒有真正提煉出要掌握的知識點;不必灰心,剛開始學的時候孩子都會多多少少的學習問題,家長能認真去對待,老師悉心教導和啟發,肯定能解決,拖延的時間儘量的短,否則時間一長,孩子就失去了學英語的興趣,一旦孩子發現英語學習吃力了,就要問一下是什麼地方,要幫孩子理清思路,教孩子如何應對英語聽說讀寫過程中應該把握的點;其實知識量的增加,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自我消化,鞏固和提煉。
如果孩子在學習少兒英語的過程中,有不懂的地方,不必去責備孩子,要讓孩子懂得什麼地方不對,認識到問題很重要,比如聽不懂,記住了之後很快就忘記了,口語說不出來,發音不準確,對英語沒什麼興趣,語感學不出來,總是被動狀態等等,都是可能遇到的情況,家長或老師更要去認真的看孩子的反饋,不要只顧教學進度,教學內容,和孩子是不是玩的開心,更要在乎培訓效果,也就是初衷要明確,不能陪孩子玩一陣子,要對得起家長的信任,不辜負孩子,更不辜負自己。有的時候,家長針對孩子學習不認真,效果弱的情況,會有發脾氣的情況,但是家長反思之後還是要從現實出發,從孩子的學習一點一滴出發,彌補不足,培養正確的方式;家長越是情緒化,對孩子教育越不利;從來沒有因為家長生氣而能讓孩子學習好的情況。
孩子學會了學好了,家長更要給予讚美和認可;孩子都喜歡開心快樂輕鬆的環境,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嚴格要求,就像太陽不能一直照耀小樹苗,培養孩子,要給孩子成長的空間,思考的時間,獨立自主的訓練機會。一般少兒英語培訓過程中,老師會使用趣味互動遊戲中學習自然拼讀,建立字母與發音的對應英語思維,訓練孩子看詞能讀、聽音能寫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要有足夠的耐心;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學習,創造學習的氛圍,而不是玩的氣氛。
啟發孩子說英語口語,要給孩子留足思考的餘地和時間;比如用英語提問,讓孩子想一下怎麼回答,如果孩子實在想不起來,可以給予適當的提示,不必全盤給予準確的答案,否則孩子會記憶答案,而不是通過大腦思考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過程雖然很微小,但是效果很巨大。通過自己努力獲得成就感會高一些,如果家長幫孩子做好了,孩子只是被動的接受現成的,談何成就感呢,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需要家長的讚美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