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手機贊助AI高校挑戰賽,賦能AI人才培養

2020-12-27 砍柴網

2018世界盃激戰正酣,除了出乎意料的賽事走向,本屆世界盃的另一大亮點就是人工智慧(AI)技術的運用,包括AI助理裁判、AI直播剪輯、AI賽前預測等。據悉,法國對戰澳大利亞的那場比賽就是在人工智慧的協助下,最後確定了法國隊2:1勝出澳大利亞隊。

  事實上,「人工智慧」的應用已經非常的廣泛,AI技術甚至已經在多個領域取代人工。那麼,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快速發展,它將會給人類未來生活造成什麼影響,是會讓人類生活更美好還是威脅人類發展呢?

  AI可以在短時間內通過上億次的不斷模擬學習來提升經驗與能力,大數據可以超越所有的大腦存量,敵過所有大腦的雲端分析能力。因此,人工智慧不是簡單的「模仿人類」,而是「遠超人類」的定義之上。從這一點來說,在未來,AI對人類的發展是存在挑戰的,不論是勞力型工作或是腦力型工作,都將面臨一定程度上被AI取代的風險。

  面對AI威脅論,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指出:「每一個技術的產生和進步影響都是雙面的,這是不可避免的。AI出來以後,既有樂觀派,也有消極派,有人相信AI會促進發展,也有人認為它會造成毀滅。但是我相信人類的智慧會把好的留下,把壞的管好。過去進程中人類做到了這一點,所以我認為在AI方面,人類也可以做到這一點。」正是基於這樣積極的態度認知以及對AI技術實力的信心,華為手機積極致力於AI技術應用和AI技術人才培養的發掘和布局。

  近期,由華為nova贊助的「未來杯高校AI挑戰賽」區域賽事在全國多個高校掀起了AI熱潮。本次大賽設AI專業組和未來設計組,旨在普及智能科學與技術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在高校學子和企業之間搭建橋梁,選拔、推薦優秀人工智慧和大數據人才。

  目前,大賽專業組的區域賽已經告一段落,區域賽線下答辯賽誕生的來自全國7所高校的7支戰隊將在7月中旬再次集結,進行線上決賽的角逐。屆時,哪支隊伍能夠在群雄逐鹿中拔得頭籌,一舉奪得專業組的冠軍,我們拭目以待。

  作為全球第三大智慧型手機廠商,華為手機一直積極探索未來智能社會變革方向,全面布局感知智能、認知智能、計算智能等AI系統,引領國內AI技術發展。這也是華為手機選擇全程贊助本次「未來杯高校AI挑戰賽」的初衷。

  在此屆「未來杯高校AI挑戰賽」的全程戰略合作中,華為手機攜手旗下nova系列產品,用實際的AI技術產品為AI技術站臺外,華為手機軟體工程部副總裁張寶峰還作為大賽的首席AI顧問,對賽事提供全程技術支持和指導。為了進一步體現華為手機AI技術人才的重視,華為手機的多位AI相關技術領導還親臨比賽現場,與同學們共同探討「人工智慧的人才究竟該怎麼培養?」、「頂尖企業又有哪些關鍵AI技術人才需求?」等現實問題,並將為大賽優勝者提供優先進入華為實習與就業的機會。

  為知而來,AI時代已經開啟。從爭奪「存量」人才到培養「增量」人才,作為科技品牌的華為手機當仁不讓,持續領跑。相信致力於儲備和培養優秀AI技術人才的華為手機,定能夠最終服務於消費者,為用戶帶來全新智能體驗!

相關焦點

  • 聚焦AI賦能教育 助力人工智慧後備人才培養
    如何提升新工科人才培養能力?8月23日下午,湖南省科技活動周重大示範活動——2020人工智慧與創新教育思享匯暨第二屆湖南省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後備人才培養論壇在長沙舉辦。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要融合賦能,相互作用。
  • 華為發布HCNA-AI,確立AI人才認證體系
    培育AI人才生態,規劃和發布AI職業認證就成為AI人才培養的當務之急。7月26日,在百餘位教育界人士、專家學者、華為授權培訓合作夥伴、高校師生以及AI領域愛好者的共同見證下,華為在北京舉行了主題為「學無止境AI創未來」的發布會,正式推出「人工智慧工程師認證(HCNA-AI)」。
  • 華為贊助烏幹達STIC挑戰賽 為冠軍建立電子實驗室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非洲科技網站humanipo10月21日消息,華為烏幹達分公司準備為Dr. Obote College School利拉分區建立電子實驗室,獎勵該學院在近期閉幕的科學技術創新挑戰賽(STIC)中衛冕冠軍。本次挑戰賽在烏幹達馬凱雷雷大學舉辦。STIC挑戰賽始於2010年,之後成為每年一度的常規賽事。
  • 80萬年薪仍難求AI人才,企業如何破局?Auto ML 平臺R2.ai來幫您!
    高端AI人才80萬難求,但企業的AI進程刻不容緩。在努力尋求人才的同時,何不嘗試一下Auto ML 平臺R2.ai呢?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或者直接登錄官網www.r2.ai,與我們取得聯繫!關於R2.ai2015年4月,R2.ai由一群在AI和數據科學領域內最傑出,最富有想像力的團隊在矽谷建立。他們致力於將大膽的創意轉化為複雜現實中的實際應用。其核心管理團隊擁有合計60多年的AI行業經驗。R2.ai是幫助創建AI的AI 。
  • 華為攜手ICPC成功舉辦圖挖掘挑戰賽
    本文轉自【華為】;7月21日消息,ICPC 2020全球總決賽Day Zero活動於06月27日拉開序幕,該活動得到全球頂級學術機構及企業組織的聯合支持,吸引了超過6萬人在線觀看。其中,華為攜手ICPC在Codeforces平臺舉辦了線上圖挖掘技術挑戰賽,該挑戰賽於7月4日正式結束。69個國家的上萬名優秀程序設計與算法人才參與了該賽事。華為歐洲研究院院長周紅博士對賽事分享了他的寄語,「未來三十年,人類將逐步進入全聯接的智能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生活和各行各業的需求,將驅動信息技術提升成千上萬倍的能力。
  • 聯想高校AI精英挑戰賽魔都來襲,上海交通大學再現AI英雄風採
    )上海】11月16日報導(文/董璐)由聯想創投集團主辦的「中國有AI·聯想高校AI精英挑戰賽」上海賽區晉級賽展開激烈角逐。本場晉級賽是聯想AI精英挑戰賽的全國第三站。聯想集團高層,聯想集團上海大區以及聯想創投加速器總經理等各路專家和業內人士,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計算機系專家教授等悉數到場觀摩,共同探索與頂尖高校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戰略合作,為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的資源和人才支持。
  • 華為首次投資國內AI公司,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技術成競逐焦點?
    也許正是因為深思考擁有著這一核心技術,才讓華為向其拋出了橄欖枝。那麼我們不妨來探討一下:該技術究竟有何亮點,甚至能讓巨頭趨之若鶩?下一個人工智慧的爆發點?目前來看,AI技術的發展會經歷「感知、識別、理解、決策」這四個階段。其中感知和識別在業內已經發展不錯,但理解卻一直進展緩慢,如骨鯁在喉。
  • 500萬AI人才缺口「高校造」,科技公司培養AI應用人才的新模式
    反觀,在數位化產業化升級的時代,AI 應用型人才、智能製造等人才市場需求大,倒逼高校人才培養變革。尤其,在近兩年國家大力支持開設人工智慧及機器人相關學科專業後,也暴露出高校 AI 師資力量短缺、培養體系不健全等諸多問題。為解決 AI 人才 「高校造」 之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是常用的合作模式。
  • 蟬聯AI專業全球冠軍!清華力壓CMU再奪CSRankings高校AI排行王座
    歷經十餘載辦學,今日姚班已有三百多位優秀校友遍布全球,在國際一流高校與知名企業嶄露頭角,並在全球信息技術革命浪潮中引領創新。姚班「最優秀的本科生和最優秀的本科教育」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成果為國內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樹立了突出典範。
  • 華為推出人工智慧工程師認證(HCNA-AI)
    華為人工智慧認證首席架構師張志峰在發布會上詳細介紹道,華為人工智慧工程師認證旨在培養具有人工智慧基礎理論知識,並能應用業界通用人工智慧框架進行應用開發、創新的專業人才。華為將通過完善的人工智慧職業認證體系,培養輸送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行業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高能動力,以此推動解決人才缺口問題。
  • Anthony Levandowski又回來了:攜Kache.ai重返自動駕駛舞臺
    他先是攜自己的自動駕駛摩託車在 DARPA 挑戰賽上一戰成名,後又憑藉能力在谷歌自動駕駛部門扶搖直上,接著出走創業打造出自動駕駛卡車公司 Otto,而後被 Uber 收購引來了一場巨頭之間的「泰坦之戰」。這次重回自動駕駛行業,Levandowski 的方向還是自動駕駛卡車,現在的 Kache.ai 還不為人所知,Levandowski 可能正在「蓄」大招。
  • 人工智慧人才缺口百萬背後 華為HCNA-AI認證打開突破口
    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為日前對外發布的人工智慧工程師認證(HCNA-AI),希望培養具有人工智慧基礎理論知識,並能應用業界通用人工智慧框架進行應用開發、創新的專業人才,無疑打開了中國人工智慧人才短缺的突破口,同時也有了更多解讀的價值和意義。
  • 專訪|吳恩達:AI寒冬不會再來,但一些公眾情緒需要糾正
    他希望中國的教育機構在培養AI人才的過程中,能更多地採取這種「翻轉課堂」的模式,將學習主動權轉交給學生。吳恩達覺得,現在是大家上手AI的黃金時代。「不管是AI新人,還是AI老人,我都會說:放手向前吧!」在採訪過程中,記者能明顯地感受到吳恩達與老師這個角色的契合。
  • 北大教授哭了:校長點讚的古生物獨苗,一屆畢業一人,轉行AI了
    北京大學起源於京師大學堂,那是欽定的第一所國立大學,北京大學是國內歷史最悠久,名氣最大的高校。辛辛苦苦培養一個人才,畢業就轉行了。學習古生物專業,今日卻轉行ai。看來人工智慧熱門啊。昔日畢業典禮,校長為她點讚,如果知道她轉行ai,會不會後悔?
  • 華為人工智慧工程師認證(HCNA-AI)培養更多孫悟空
    培養更多能揮動人工智慧金箍棒的孫悟空  7月26日,華為在100多名教育界頂尖專家、培訓合作夥伴、師生代表、以及人工智慧技術愛好者的見證下,舉辦主題為「學無止境AI創未來」的發布會,正式推出「人工智慧工程師認證(HCNA-AI)」。
  • 家居智能音箱首選,華為AI智能音箱2電池版深度體驗!
    我們家小朋友就喜歡帶屏幕的智能音箱,語音+觸屏的體驗看動畫片不要太方便;父母的需求就更簡單了,能報個天氣預報就可以了。而我更喜歡從家居需求的角度體驗。一款智能音箱,在外觀方面要能更好的融入家居的風格,放在客廳、臥室、書房等不覺得突兀;在智能方面要能連接更多地設備,尤其非自身生態鏈的設備,又或者可以通過一些低成本的配件去實現智能的物聯;在音質方面能夠對得起售價,然後才是做工細節、品牌喜好等等。
  • 人們熟知的人工智慧AI到底是什麼東西?
    通用型人工智慧是ai領域研究的主要目標之一,其主要包括:計算機視覺、計算機語言理解和知識表示幾個子領域,它所規定和指導的ai手段正是符號邏輯和語義邏輯等基礎邏輯。2017年國內機器人技術創新成果獎3月底頒獎典禮上,華為雲通用人工智慧產mace11也獲得了該獎項。此次獲獎的成果顯示,華為雲通用人工智慧產mace11是ai創新應用載體,基於雲端,具有極強的多領域適用性和普惠性。我們注意到,機器人創新應用的精度等要求越來越高,其對計算能力、網絡連接及雲服務等要求的提升勢在必行。
  • 傳統工廠將是 AI 的下一個戰場,吳恩達的新公司 landing.ai 已與富士康達成合作
    我們不僅要用人工智慧來賦能IT行業,更是時候需要用人工智慧來賦能整個社會,包含吃、穿、住、行各個方面,把人類從繁複的簡單勞動中解脫出來。 為了讓全社會都能體驗到人工智慧的好處,我希望將人工智慧推廣到其他行業。人工智慧轉型艱難許多公司都在探索如何應用人工智慧。 AI轉型之路並不容易。
  • 世界名校、大廠人才匯聚,「馬欄山杯」算法大賽打造AI視頻競技場
    雖然2017年ImageNet挑戰賽就已停辦,但在AI領域,更多的挑戰賽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Kaggle數據挑戰賽吸引了國內外大批數據科學家投身其中,數萬人同臺競技。前者擁有美國大學中規模最大的實驗室——麻省理工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MIT CSAIL),該實驗室誕生了多位圖靈獎得主;卡耐基梅隆大學更是一個「全民計算機」的高校,在CS Ranking等多個計算機榜單上排名第一,培養了吳恩達、陸奇、沈向洋、李開復等AI領域的知名研究者。
  • 華為ICT學院暑期師資培訓舉辦 賦能52所高校157名教師
    2020年7月,華為ICT學院暑期師資培訓在華為(杭州)全球培訓中心舉行,全國52所高校157名教師參與本次培訓,培訓有助於在校教師了解前沿ICT技術在企業的實踐應用,提升教學質量,推進華為ICT學院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