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文將軍回憶南沙海戰:中國一定要有航母

2020-12-22 騰訊網

中國海軍502號護衛艦,編隊指揮所設在此艦上

越南HQ505登陸艦,當時攜帶建造高腳屋用的人員和器材

502艦開戰8分鐘即擊沉越南HQ604運輸船

1988年3月14日,這是讓所有炎黃子孫熱血沸騰的一天,時任榆林基地參謀長的陳偉文指揮502、531、556護衛艦編隊在赤瓜礁海域痛殲越南侵略者,取得了中國海軍自蒸汽艦艇以來抵禦外族侵略戰鬥中最為輝煌的勝利。更為重要的是,南沙海戰的勝利收復了9個島礁,這為我國1992年提出的「主權歸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南沙領土爭端解決方針提供了現實依據。2011年7月底,《現代艦船》有幸採訪了陳偉文將軍,聽他講述23年前那場奠定南沙格局的戰鬥。陳將軍一生參加6次海戰,全部告捷,國外媒體贈以「常勝將軍」稱號。

謹以此文向南沙海戰中保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保護國家利益、捍衛國家尊嚴的民族英雄們致敬!

《現代艦船》:南沙海戰爆發前,越南一直在侵佔我國南沙島礁並不斷幹擾我國在南沙的正常建設活動,對於可能發生的戰爭,我國有準備嗎?

陳:我認為當時中央是有所準備的,考慮得很全面,在政治、外交、軍事等方面的應對原則上有指示。

1988年2月22日下午,我出發去南沙之前,南海艦隊副司令劉喜中到碼頭送我,跟我講,中央首長最近對南沙爭端有個講話,內容是南沙軍事鬥爭問題。我很快就要出發了,這個政策對我來說太重要、太及時了,我馬上掏出本子要記。這時,劉副司令趕緊擺手說,「不要記,這是絕密,你看看就行了」。我就接過來看了看,一個口袋大小的筆記本總共6頁紙,寫得密密麻麻。我看得很仔細,把其中涉及對敵鬥爭的原則總結成「五不一趕」,「五不」就是不主動惹事、不首先開槍、不示弱、不吃虧、不丟面子,「一趕」就是如果敵人佔領我島嶼,要強行把他趕走。這是我自己總結的,不是本子上寫的,看完後我把本子還給劉副司令,跟他說了自己的總結,他說,「對,就是這麼回事」。當時我理解的,中國這麼大個國家要是被越南欺負了那就太不像話了,搞不好就示弱,處理不好就吃虧、丟面子。但我們有個原則就是不首先動武,絕不會開槍,基本的精神就是這樣的。

當時,我覺得「五不一趕」這個政策不夠具體,不主動惹事我可以掌握,不首先開槍是軍委的命令我當然要服從,不示弱、不吃虧、不丟面子,沒有具體的措施,趕也沒有具體的辦法,這個原則很空,執行起來有困難,但是中央的指示必須執行。這麼籠統的政策落到我身上感到擔子太重了,我認為中央在南沙領土爭端上是有所思考、有所準備的,但我認為準備不是很足,很多具體措施跟不上,仗打開後顧慮很多,不準這個不準那個。但是那天那個情況,肯定要打,不打不行了。

《現代艦船》:請您講述一下南沙海戰的詳細過程。

陳:1988年2月22日下午,我率領502、503編隊離開榆林基地開赴南沙,23日晚上到達。到了以後艦隊指示我,「不要休息,第二天一早去南薰礁考察,看能不能建礁」。24日一大早,我就率領502、503兩艦去了南薰礁,並指示503艦派考察隊登上南薰礁勘察水深、底質。考察隊很快報告說可以建礁,然後我上報到基地,當天我們就接到命令,在礁盤上建一個類似北方人看瓜棚一樣搖搖晃晃的高腳屋。建好之後由於艦艇還要去其他礁盤巡邏,時間很緊,我們派上去5個兵駐守就走了。

之後十幾天,編隊先後去東門礁、渚碧礁、奈羅礁、安達礁、牛軛礁、赤瓜礁、瓊礁和鬼喊礁等8個島礁進行了巡邏和考察,看這些礁盤合不合適建設高腳屋。

1988年3月13日,我率領502艦去赤瓜礁海域巡邏,下午2點抵達。

拋錨後,我們放下去一個舢板,上邊載著6個人,去赤瓜礁勘察地形,看看水有多深,能不能建高腳屋。剛放下去就發現情況了,雷達兵報告,「西北方向發現2個目標向我駛來」,我趕快下令把放下去的舢板召回來,艦艇起錨迅速機動。一查,是越南滿載4000多噸的HQ505登陸艦,帶著HQ604運輸船。我們馬上調整航向向越艦逼過去,想把他們擠出去,不讓他們靠近島礁。到跟前的時候我讓艦上越語翻譯喊話,「這是中國領土,馬上離開」,他們根本不聽。到了鬼喊礁附近,HQ505拋錨留在了鬼喊礁,HQ604繼續往赤瓜礁開來。

艦隊有預案,叫我們一定保衛好赤瓜礁,不能被敵人搶佔了,因此我們掉過頭繼續跟著604擠它走。這期間,我嚴格執行軍委的指示,不主動惹事,不首先開槍,叫艦上的翻譯喊話讓他們走,但是怎麼喊話都不行。逼近後一看,HQ604上裝了很多建設器材,有竹竿、木樁,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建高腳屋、搶佔赤瓜礁。

到達赤瓜礁時,HQ604運輸船由於吃水很淺在礁盤邊上拋錨了,502艦吃水深沒有靠得很近,502是第一次去,對海域不是很熟悉,擱淺了就麻煩了。這時,我們觀察到,HQ604運輸船甲板上有很多工兵在活動,一看就來者不善、早有預謀。我們分析越軍肯定是要趁著低潮時帶器材上礁,潮汐表顯示14號早上6點是低潮,我判斷他們很可能6點要上礁,而此時,艦隊也發來電報指示,HQ505要搶佔鬼喊礁、HQ604要搶佔赤瓜礁、另有一艘HQ605要搶佔7海裡外的瓊礁,叫我們做好準備。我隨即命令王正利帶6名戰士連夜搶先登上赤瓜礁,並命令531艦和556艦前來支援。

那天晚上風浪很大、夜色很黑、視線很差,根本看不到礁盤,戰士們找不準方向。好在我們的雷達兵技術很過硬,捕捉到雷達屏上戰士們鋼盔的移動位置,給他們當起了嚮導。最後用了快2個小時才登上赤瓜礁,上去之後在赤瓜礁一艘沉船上插上國旗,此時已經是14日凌晨1點多了。

果然,14日早上6點,越南兵開始登礁了,他們離礁盤近,先是一個兵帶著繩子遊泳上礁,將繩子固定在礁盤上,然後用繩子將裝滿器材的舢板拉過去。看到敵人已經開始行動,我們也要增兵保護赤瓜礁,艦上的兵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沒有多餘的兵,我就把暫時用不上的比如炊事兵、衛生兵、航海兵都派上礁,機電兵、雷達兵、槍炮兵不能上。與此同時,531艦也趕來往礁上派人,能上的都上了還不夠,最後礁盤上我們有58人,他們43人。

在增兵的過程中,502艦的政委李楚群看到敵人舢板是用繩子拉上礁的,隨即帶領戰士接近到HQ604運輸船前拿刀將繩子砍斷,這個動作是很勇敢的,就在越南船的跟前砍,越南兵一開槍他很可能就犧牲了。但是,越南兵看到這一幕也不敢開槍,他們明白我們的大艦就在旁邊,只要一開槍他們就完蛋了,所以不敢輕易動。按照上去的意圖,本來南沙就是我們的,我們又先上去插旗,他們14號早上才去,根本沒有道理的,理在我方。

相關焦點

  • 中越南沙海戰幕後機密 中國打勝仗是大錯?
    中方編隊指揮員陳偉文將軍的命運又如何?……  我偶然看到了曾任新華社海軍分社副社長的陸其明同志撰寫的中篇報告文學《大海將星》,此文第一次公開了1988年南沙海戰中和海戰後許多一直不為人知的事情。《聯測計劃》明確要求中國建立5個海洋觀測站,其中中國大 陸沿海建3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各建一個。建於南沙群島的海洋觀測站編號為「74」。海洋委 員會設在西太平洋的機 構,又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檢 舉行了第五次會 議,再次就在我 國南沙群島建立74號海洋觀測站進行協商。
  • 3.14海戰紀念日,請為這兩位將軍刷屏
    很多人知道3月14日是白色情人節,卻少有知道32年前中國海軍的那次亮劍——南沙赤瓜礁海戰(1988年3月14日)。時長28分鐘的槍炮聲,震驚世界。2016年,當一號哨位第一次推文紀念這場海戰時,當天,央視多年來第一次採訪了海戰英雄楊志亮。而今年初,已經掛上中將軍銜的南海艦隊政委楊志亮,與83歲的陳偉文老將軍握手的照片,一度刷屏網絡。
  • 「赤瓜礁海戰」30周年,30張圖帶你回顧
    圖源:中國軍網中國海軍在此戰中獲得有不少人立下了大功,由於此次海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海戰,也是一場以完全勝利告終的海戰。因此不少參加海戰的指戰員為我國後續海軍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以當時榆林基地的參謀長陳偉文為例,他著有《飛彈護衛艇戰鬥條令》和《艦艇操控》等重要教材條令在本次海戰以後,中國控制了南沙群島的永暑礁、華陽礁、東門礁、南薰礁、渚碧礁、赤瓜礁共6個重要島礁,填補了中國對南沙群島實際控制的空白點,成為了今日控制的人工島前身 圖源:中國海軍雖然海戰完全勝利,但是當時我軍未能擴大戰果,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沒有把握戰勝越南空軍部署的
  • 中國打的最後一場仗 越南人的描述驚到我了(圖)
    1還要從1987年說起,當年中國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託建立5個海洋觀測站,其中南沙站就選在永暑礁,我們因此陸續對南沙海域展開相應的考察作業。越南方面立即不樂意了,不斷派出大批艦船前來破壞,甚至趁機搶佔島礁。
  • 美軍16艘航母殺來,日軍卻只有4艘航母,雷伊泰灣海戰結局早已註定
    1944年10月20日,麥克阿瑟將軍的部隊首次在萊特島登岸,這是菲律賓群島中最小的島嶼。在此次登陸行動中,金凱德將軍麾下第7艦隊的300艘登陸船和運兵船,將克魯格中將指揮的第6集團軍輸送上岸。米切爾仍然指揮被分為4個航母戰鬥群的第38特混艦隊,旗下有8艘航母,「列剋星敦」號、「黃蜂」號、「大黃蜂」號、「漢考克」號、「無畏」號、「埃塞克斯」號、「企業」號和「富蘭克林」號,還有8艘輕型航母:「蒙特利」號、「卡波特」號、「考彭斯」號、「獨立」號、「蘭利」號、「普林斯頓」號、「貝洛伍德」號、「聖哈辛託」號,外加6艘戰列艦、15艘巡洋艦和60艘驅逐艦。第3艦隊航母上共有1000架飛機。
  • 32年前的戰鬥誓言,依舊響徹今天的南沙
    第三代高腳屋叫「海上永久式防禦工事」,南沙人稱之為「礁堡」。像這樣的永久工事,充其量只有半個籃球場大,面積最大的永暑礁,也只有一個足球場大。直到第三代高腳屋建成,官兵們的生活條件才逐漸有了改善。NO.232年前的今天,時任某基地參謀長陳偉文,指揮了著名的「3·14」海戰。
  • 發誓要消滅中國航母!原因是中國已經「看上」美國一座島!
    請點擊右上角添加關注↗ 為您呈現最有料資訊  「中國為何熱衷研究中途島海戰?」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一位學者發文指出了他的「發現」。按照他的理解,研究中途島海戰有助於幫助中國的戰略規劃者吸取教訓,也能研究航母在海戰中的運用。
  • 二戰風雲:日本寄予厚望的航母,為何在中途島海戰中成了打火機
    中途島海戰是二戰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在這場戰役中,美國僅僅以一艘航母的代價一舉擊沉日本四艘主力航空母艦。關於中途島海戰,日本軍部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命運的五分鐘」,也就是說在短短五分鐘內,日本的三艘航母就被美國的轟炸機給炸沉了!
  • 中途島海戰後,急需航母的日軍把油船改裝成航母,性能還不錯
    海軍由於長時間都在海洋上作戰,所以海軍艦隊需要專用的補給船隻,而尤其是負責補給燃料的給油艦是保障編隊中的重中之重,而這種艦艇必須和作戰艦艇擁有差不多的航行速度和強大的海上補給能力,而在二戰時期的日本海軍中,補給艦艇是按照正式艦艇的編制來安排的,而且由於這種補給艦艇非常寬大,航速也並不慢,所以這些補給艦上可以加裝一定的設施
  • 中途島之戰確定航母主宰海戰地位?其實未必如此,數據不會說謊
    中學歷史課本讓我們有了一個印象:1941年的「偷襲珍珠港」展現了航母的作用;而1942年的中途島戰役則讓航母主宰了海戰。因為損失了4艘航母的日本將戰場主動權拱手相讓,非常明顯地驗證了航母的作用。但最近幾年,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認為航母真正成為海戰決定性力量的戰役,是發生於1944年的雷伊泰灣海戰。
  • 日本海軍最初的現代化航母 在中途島海戰中覆滅
    蒼龍與飛龍編隊在日本海軍1934年的造艦計劃中,2艘中型航母赫然在列,這就是蒼龍號和飛龍號航空母艦。由於海軍條約的噸位限制蒼龍級航母只有15000噸的排水量(由於建造過程中海軍假日結束,飛龍號排水量上升了2500多噸)。飛龍號航母雖然排水量只有赤城級的一半左右,但作為一開始就以正規航母設計標準設計的蒼龍級,其性能基本與前者接近。3部升降機、57架艦載機,蒼龍級的海航屬性十分優異。
  • 劉華清評赤瓜礁海戰:越南對中國口服心不服
    施昌學19.鄧小平頒發嘉獎令16年後,在公開出版的《劉華清回憶錄》中,他寫道:中國有句老話: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以往,越南當局一直把中國的克制當作軟弱,肆無忌憚地侵佔中國領土。現在,中國海軍已不再像過去那樣,只能待在家門口守護近岸。赤瓜礁小小一仗,顯示了中國海軍的力量。
  • 中國打的最後一場仗,越南人的描述驚到我了
    (據南沙海戰親歷者孫明遠的回憶)整個海上戰鬥歷時28分鐘。我海軍3艘護衛艦以1人受傷的代價取得擊沉越艦2艘,重創1艘,斃傷敵60餘人的絕對勝利。回過頭看,赤瓜礁海戰具有戰略意義,海戰後,中國在南沙擁有了6個點,相當於把我們的駐防往南推進了五六百海裡。
  • 日本海軍的最後一搏——雷伊泰灣海戰,最終成日本航母末日之戰
    日本海軍最後一次有組織的進攻作戰,就是雷伊泰灣海戰的絕望之戰。按照日本「捷號作戰計劃」,日本發動了這次堪稱日本聯合艦隊最後軍事行動的作戰,希望能夠扭轉戰局,擺脫失敗的厄運。這次一開始很順利的作戰,在付出了機動艦隊之後,卻淪為了一場慘敗。現在我們把目光回到當年的雷伊泰灣海戰,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 航母下水,大飛機起飛: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我們等自己的航母下水已經等了整整47年,等自己的大飛機首飛也已經32年   一個在68年前剛剛站起來的羸弱民族,咬著牙、憋著氣,硬生生擠開了一條崛起路   「我們受了多少窩囊氣,才有今天!   1950年,中國成立了第一所專門培訓水面艦艇初級幹部的正規學校——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然而學校成立初期,竟然連一艘實習艦艇都沒有   而此時美國的第34艘航母已經正式服役。
  • 首次參與海戰的航母殘骸終於被發現
    考察船4日在距離澳大利亞東海岸800多公裡、海平面以下大約3000米處發現「列剋星敦」號航母及艦載機殘骸。考察團隊發布的照片顯示,保存完好的艦載機停在海床上,機翼和機身上美軍的五角星標誌依舊清晰。在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戰中,「列剋星敦」號與「約克敦」號航空母艦一道,與3艘日本航空母艦進行對決,標誌著一種全新海戰形式的出現。在5月7日和8日兩天的戰鬥中,日方發動的襲擊令「列剋星敦」號發生了多次爆炸,油艙起火,200多名軍人陣亡。
  • 聖保羅退役,有航母的國家為何越來越少?
    說起南美國家的航母,肯定會有不少讀者想起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號,該艦與巴西原本的「米納斯·戈利亞斯」號同屬「巨像」級,都是世界歷史上服役時間最長的航母之一。1982年的馬島戰爭中,「五月二十五日」號航母在為其護航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被擊沉後撤回港口,並將其A-4Q艦載機部隊轉到陸上機場繼續作戰。
  • 林遵:曾被日本人重金懸賞,抗戰勝利收復南沙群島,建國後授銜少將
    並曾參加了甲午海戰。那次慘敗,讓他的父親林朝曦,與許多人一樣,都感到改變的不少軍隊,而該是整個國家。 亂世將臨,功名還需馬上取。所以在培養兒子林遵的過程中,一直為他灌輸家國情懷。長大後的林遵,也因自己父親期盼和家族薰陶,加入到了中國海軍。
  • 中途島海戰,日本犯的最大錯誤是什麼?
    中途島海戰的指揮官山本五十六按說日本這個國家是非常重視情報和間諜的,他們為了侵略中國,曾數十年如一日的偵查收集中國的情報,繪製的中國地形圖比國民政府的軍事地圖都準確,可見日本間諜的水平有多高完全搞不明白,他們為什麼在關係自己國運的海戰中,犯如此大的情報錯誤。更離譜的是,日本間諜在戰前沒有搜集到任何有價值的情報,預定的偵察行動也由於種種原因取消了。因此山本五十六對敵情作出了完全錯誤的判斷,雙方一明一暗,使美國享盡了先機之利。
  • 滄海孤礁就是我的家 溫籍戰士在南沙群島的192天
    1980年入伍,1986年入黨,1989年4月至10月在南沙巡邏守礁,在部隊立過三次三等功,海軍中校軍銜,2000年轉業。中國攝影家協會浙江分會會員,現在溫州市委政法委工作。  以礁為家艱苦溫柔並存  那是1989年4月,中越「3·14」海戰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