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小學解方程,得數正確,為什麼判錯

2020-12-09 專注小學數學

小學階段不同版本的教材,接觸方程的時間段不一樣。比如說北師版在四年級就已經學了認識簡單方程。人教版的呢,到五年級才會學到。這個都不重要啊,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正確的解方程的步驟和思路。

最近在網上看到有位網友發的帖子,引發了眾多網友的討論與爭議。評論數量過千條,有網友贊成判錯的,也有覺得應該判對的。題目是下圖中的這道解方程。

圖片來自網絡視頻截圖(移項法)

原來是一道小學的解方程,被老師判錯。家長很是不解,看步驟和計算結果都沒有問題。把方程的解代入題中驗算,也正確,所以家長表示不理解。在作業下方給孩子打了個勾。並留下了一句:老師,我兒子沒錯!。

第二天就此家長聯繫了老師,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移項,計算結果也都沒問題,到底是哪錯了呢?老師也給家長做了回覆:孩子這題的計算結果是正確的,不過目前課本上學是採用等式的性質(也叫天平法)來解方程。小學生對什麼是」項「不理解,早些年是用移項法,但小朋友在變號時經常出錯。之後教材也改成了目前的方法,便於理解,也不容易錯。學習初期建議按課本方法,等熟練了以後,到初中會學習移項法,一點就通,水到渠成。

老師也給出了這題的詳細過程,如下圖紅色字體所示。採用是先左右兩邊同時加2X,然後左右兩邊同時減6,這樣讓未知數在左邊,最後左右兩邊同時除以2,得到方程的解。解題過程中一直都在利用等式的性質進行變形。

圖片來自網絡視頻截圖(等式的性質法)

有網友是覺得太教條,以前我們小學,都是學的移項。讓家長來檢查作業,這100%是正確的,沒有任何問題。只要步驟和結果都沒有問題應該給予肯定。

也有網友支持老師的做法,目前課本上學到哪個單元,學什麼那就利用什麼知識來解題。就好比在三年級前做計算題:7+(15+93)=115,我們要先算括號裡面的15+93=108,再計算7+108=115。

但是到了四年級以後,題目要求用簡便法計算7+(15+93)=115,如果按照先算括號內的,即便結果正確也沒有分,原因是沒有使用簡便運算。

有網友覺得,應該給孩子判對,給孩子肯定與認可。同時告訴孩子,在初期解方程不是很熟練的情況下,多利用等式的性質來解題,熟練以後再用移項。

大家對小學生使用移項解方程(與課本不同),你是怎麼看的呢?你是支持還是反對?歡迎在評論中發表你的觀點。

記得我們讀小學那會解方程,移項是很多同學最頭痛的地方。往往搞不清什麼時候要變號?後來有些老師則改用等式的性質教大家解方程,幫助大家理解。現在的北師版和人教版採用的就是根據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相對好理解,缺點就是過程有點麻煩。

等式有兩條非常重要的性質,一條是關於加減法的:等式的左右兩邊同時加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保持不變。

另一條是關於乘除法的: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仍然成立。

可能有網友覺得這是兩句廢話,但是到初中以後,我們做很多計算題的變形,依據就是這個準繩。

無獨有偶,我看到網上的另外一位小學生的解方程,他的得數是正確的。也是被判錯了,原因是雖然思路清晰,但解方程過程中跳步太大。

圖片來自網絡

有網友覺得應該給分,但可以扣一些分,比如這題如果是5分的話,扣2分左右比較合適。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在小學階段,移項確實有不少孩子容易弄錯。尤其是一個數,減多少倍的x,等於另一個數。比如解方程:9-2x=13/2。由於大家習慣性地把未知數放在等號的左邊,把9移到右邊來變成減9,發現13/2減9,不夠減,認為這題出錯了。

以前我們讀小學那會,老師給大家總結的移項輔助口訣是:移小不移大,移減不移加。其實就是,移項後加要變成減,防止出現不夠減的情況,小學沒學負數理解不了。

初中之後會學到更複雜的一元一次方程,它的解法包括這五步:第一步、去分母;第二步、去括號;第三步、移項;第四步合併同類項;第五步、係數化1。視方程複雜程度,有些可能只要其中部分步驟。當然移項與合併同類項,這個不分先後順序,大家不要學死了。

小學階段有不少孩子在做計算題,包括去括號,喜歡跳步,導致出錯的情況時有發生。建議在初期階段還是不要追求太快,先一步步來,等非常熟練了再精簡步驟也不遲。欲速則不達,前期的慢是為了以後的快。

相關焦點

  • 小學五年級奧數——列方程解應用題(一)
    列方程解應用題是小學數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一種不同於算術解法的新的解題方法。   傳統的算術方法,要求用應用題裡給出的已知條件,通過四則運算,逐步求出未知量。而列方程解應用題是用字母來代替未知數,根據等量關係,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也就是方程,然後解出未知數的值。它的優點在於可以使未知數直接參加運算。
  • 小學奧數-列方程解應用題
    列方程解應用題是小學數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一種不同於算術解法的解題方法,這種解題方法的關鍵是:(1)正確地設未知數;(2)熟練地運用數量之間的各種已知條件,找出等量關係,列出方程;>(3)運用解方程的方法正確求出方程的解。
  • 數學88分,學生覺得解方程很難,老師:換了一種方式來講簡單些
    數學88分,學生覺得解方程很難,老師:換了一種方式來講簡單些各位朋友好,對於五年級數學中的解方程,鄉村學生怎麼學也學不會。等式的兩個性質倒是背的很熟練,可是就是不會運用,怎麼讓學生會做題呢?小學數學試題第一題,不計算,讓圈出每組方程中方程的解最大的方程。三組題,這道題,全班學生沒有一個全對的,最好的是錯了一個。
  • 初一數學暑假銜接,解一元一次方程,對小學解方程的延伸方法更多
    小學數學中,要求能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了解方程的作用,了解等式的性質,能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初中數學中,能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經歷估計方程解的過程,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質,能解一元一次方程。
  • 小學數學解方程答題技巧和方法,附解方程應用題練習
    同學們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和解簡易方程,還開始試著運用簡易方程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列方程解應用題是一個難點,這一部分內容融入了等式的性質,以及四則運算各部分的關係,有助於同學們對所學的算術知識進行鞏固和加深理解。如何應用方程來解應用題呢?同學們不妨看看下面的一些技巧。
  • 什麼是用等式性質解方程
    這裡先說一個部分同學經常出錯的問題解方程:1. 5x=0.3這道題出現了兩種解答:第一種:x=1.5 ÷0.3>第二種:x=0.3÷1. 5做錯的同學還會一臉懵逼,我到底錯哪裡了?真的是迷之困惑,哈哈哈(ω)hiahiahia好吧我們來看看到底哪個答案才是正確的。首先,我們要知道方程的本質是什麼?方程的本質是為了求未知數的值!
  • 小學五年級數學解方程,第二講內容!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們來繼續學一學關於在小學五年級解方程中我們接觸到的內容,相信各位同學在課堂上已經學了簡單的解方程,現在我們學習比較複雜的解方程.首先,我們要對方程進行 觀察,將能夠先計算的部分先計算或合併,使其化簡,然後再求出x的值。
  • 小學解方程18÷3X=2,這道題目的答案是X=3,還是X=1/3?
    最近,一道簡單的小學解方程的數學題引發了大家的討論,題目就是非常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題目為18÷3X=2,解X=?,但對於最後解答出的X值,有兩種答案,一種就是X=3,還有一種就是X=1/3。兩個答案的甲乙雙方都有自己的一套說辭,看起來都非常有道理,到底哪個答案正確呢?
  • 「25乘5除25的商,積是多少」列式:25×5÷25,老師判錯,到底錯哪
    這是一道小學「列式計算」題,題目是「25乘5除25的商,積是多少?」列式:25×5÷25=5,孩子老師判這道題錯誤。咋一看這題,覺得這樣列式也沒什麼問題,結果也是正確的。其實這犯了小學數學中很普遍的錯誤,老師判錯沒問題,這道題的列式犯了兩個錯誤:「除」和「除以」的區分錯誤以及列式中的運算順序錯誤。
  • 退休老教師:「吃透」這57道列方程解應用題,小學6年輕鬆考100!
    退休老教師:「吃透」這57道列方程解應用題,小學6年輕鬆考100!應用題的學習作為小學數學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點。並且在數學考試中佔據半壁江上,考試成績不理想,肯定是在應用題上吃了大虧。我發現很多孩子在考試中,前面基礎題一般出錯很少,可一到應用題就錯漏百出成了「重災區」。對於小學生來說說應用題的確有一定難度,但是只要找到方法,平時多做練習,訓練解題思路,考試拿高分也不是想像那麼難。在小學應用題題學習過程中,列方程式解應用題這類題是一大難點,並且在小升初考試中是必考題型。
  • 小學數學:學會解方程,提升解題能力
    認識方程,學會解方程1、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經典例題:解方程 5(x-3)+20x-16=6(1-2x)yang老師解析:這道方程稍微有點複雜,我們首先把括號去掉,原方程可以轉化成5x-15+20x-16=6-12x,現在等式兩邊都含有未知數x,
  • 家長看後懵了,小學方程竟然這樣解!我是落伍了嗎?
    家長看後懵了,小學方程竟然這樣解!四年級期末考試結束後,壯壯的數學成績很不理想,這讓家長心急如焚。為了避免孩子在五年級落在後面,暑假期間家長給壯壯報了數學班,想讓孩子先把基礎的知識學一學。很快學到了方程,方程是一個全新的知識,和以前學過的基本沒有啥關聯,壯壯學起來很吃力。壯壯沒咋聽懂老師的講課,在家做練習時,不會做題。家長沒辦法,給孩子把練習題講了一次。結果,孩子說:「老師不是這樣講的。」家長聽後完全懵了,方程不就是這樣解嗎?我們老師就是這樣教的呀!解個方程還能變出花樣來?
  • 解鎖解方程
    然後根據方程的計算過程推出算術式,雖然不一定能講出算理,但算式、過程、結果一定能保證正確。不但孩子作業能交差,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也會瞬間高大起來,甚至家長也會覺得「學霸」一詞非己莫屬。總之,利用方程解決較複雜的問題,已成為許多人的習慣。方程,是戰勝許多難題的法寶。但,這一法寶的前提條件是,你得會——會找等量關係,會列方程,會解方程——三者缺一,則寸步難行。
  • 這樣解一元一次方程,永遠不會出錯
    我們今天主要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上完今天的課,我有如下的感受。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是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學習的重點。對於今天這節課包括這一章的學習主要是想讓學生「如何學會新知識」。今天上課的第一個環節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總結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要判斷所給的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就必須要滿足三點:第一點、只含有一個未知數,第二點、未知數的次數都是一,第三點、方程左右兩邊都是整式。之後進行了相應的練習,鞏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在練習中學生們表現的非常出色。
  •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複習要點(解方程)
    (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數,兩者缺一不可)方程和算術式不同。算術式是一個式子,它由運算符號和已知數組成,它表示未知數。方程是一個等式,在方程裡的未知數可以參加運算,並且只有當未知數為特定的數值時 ,方程才成立 。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果兩個方程的解相同,那麼這兩個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 小學數學知識點:解一元一次方程
    2、方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3、方程的解: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4、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個未知數,且未知數的最高次數為1的方程二、格式1、寫「解」2、等號對齊3、最後答案 x 寫在等號的左側三、等式性質
  • 解方程(一)
    在之前的應用題系列中,已經有很多的家長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各種列方程就上了。對於小學來說,怎麼把方程解出來是最主要的,換句話說,對小學生來說,方程是具體的,但是對初中來說,要開始學著解抽象方程。所謂的抽象方程,就是指方程的係數不確定,然後方程的解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發生變化,甚至變化到一定程度以後,解就不存在了。
  • 小學五年級解方程的方法跟我們以前學的不一樣了
    《簡易方程》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這是學生們第一次接觸到方程。大多數學生是帶著好奇和興奮學會了這一部分內容,也有少部分學生最終還是沒學會,以至於談方程色變。記得我小時候學方程的時候,因為沒學過英語,連未知數x 都不會讀,別彆扭扭學會了它的讀法,然後很虔誠地在左邊畫半個園,右邊接著畫半個園,兩個半圓緊貼在一起就是未知數x 了。那時候老師教的解方程的方法是利用加、減、乘、除算式各部分的關係求未知數x 。老師會要求每個同學背熟這些關係,然後解方程的時候,必先詢問是什麼算式,x在式子中是哪一部分,應該用哪個關係式。
  • 小學五年級解方程的方法及練習題
    方程是小學五年級重點學習的內容,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解方程的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解方程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進行解方程;另一種是根據加減乘除各部分的關係解方程。本文重點介紹第二種解方程的方法。
  • 你真的會解方程嗎?
    尼爾斯·亨裡克·阿貝爾1824年,一位年輕的挪威數學家尼爾斯·亨裡克·阿貝爾取得了一個與某類方程相關的令人震驚的結果。不久之後,法國天才數學家埃瓦裡斯特·伽羅瓦以深入的眼光證明了這一結果為什麼是正確的——並在這個過程中開創了用數學研究對稱性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