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解方程嗎?

2022-01-06 中科院高能所

尼爾斯·亨裡克·阿貝爾

1824年,一位年輕的挪威數學家尼爾斯·亨裡克·阿貝爾取得了一個與某類方程相關的令人震驚的結果。不久之後,法國天才數學家埃瓦裡斯特·伽羅瓦以深入的眼光證明了這一結果為什麼是正確的——並在這個過程中開創了用數學研究對稱性的先河。可惜兩人都英年早逝,沒有來得及享受他們的工作帶來的好處。阿貝爾於1829年死於肺結核和貧困,時年26歲。伽羅瓦死於1832年,他在一場據稱是為了爭奪一個女人而進行的決鬥中被殺死。當時他只有二十歲。

那麼他們做出了什麼樣的工作?方程對稱性又有什麼關係?

最著名的公式之一是二次方程的通解公式,如果方程寫為:

那麼通解公式就可以告訴我們方程的解為:

以及

無論a,b,c的值是多少,這個公式都可以告訴你解是多少。它們使用起來很方便。

這有一個類似的但複雜得多的公式可以告訴你三次方程的通解,方程的形式為:

還有一些更複雜的方程可以告訴你四次方程的通解,這些方程可以寫為:

雖然關於二次,三次,四次方程的通解公式看起來有些複雜,但是它們只包含了有限個運算操作:加、減、乘、除、開平方、開三次方、開四次方。

很顯然,你接下來會問,我們可以為五次方程找到一個類似的通解公式嗎?

更一般的,包含x高階項的多項式方程的通解公式長什麼樣子?

伽羅瓦畫像  在他死後16年的1848年,由他的兄弟根據記憶所作

我們想要的是一個公式,這個公式只包含加減乘除和求根操作。如果一個方程具有這樣一個通解公式,那麼我們說這個方程是有根式解的

1824年阿貝爾證明的結論是:對於一般的五次方程,不存在根式解。當然,這並不意味所有的五次方程都是沒有根式解的。例如,多項式方程:

擁有一個解:

但是對於一般的五次方程,確實不存在一個普適的根式解公式。

阿貝爾證明了這一結果,但幾年後,伽羅瓦才真正意識到為什麼五次方程不存在根式解。伽羅瓦常被認為群論的奠基人,群論是一門研究對稱性的數學。 我們通常認為對稱性是一種視覺現象:一幅畫或圖案可能是對稱的。但是對稱性和方程有什麼關係呢?答案有些微妙,但非常美麗。

首先,讓我們思考對稱性真正的含義。我們說一個正方形是對稱的是因為我們將它繞著中心軸旋轉90度,或者將它對於各種軸做反射操作並不會改變它的外觀。所以對稱性意味著沒有變化:如果我們對某個物體進行某種操作之後並沒有改變它,那麼它就具有對稱性

當我們思考二次方程式,我們可以發現少許對稱性。例如,二次方程

擁有兩個解

方程具有兩個離散的解,但是某種意義上,它們非常相似:只需在一個解上加上一個負號就可以得到另一個解。也許交換兩個解並不會帶來什麼不同,就像對正方形做鏡像操作一樣意味著一種對稱性一樣,交換方程的兩個解也許也意味著某種對稱性。但究竟是哪種對稱性呢?

蝴蝶有對稱性,方程也有對稱性!

為了理解這些結果,讓我們考察一下方程所包含的數字:

方程的係數是1和-2:兩個係數都是有理數。但是它的解卻是兩個無理數:你無法將寫成兩個整數相除的形式。多數二次方程的解都是無理數,因此只考慮方程的係數是不夠的。

讓我們把視野放寬一點。我們不光考察一組有理數(寫作),我們還要考察一組新的數,這組數寫作。這組數包含所有可以寫作的數,其中a和b是有理數。很顯然,新的一組數包含所有的有理數(b=0),同時也包含前面二次方程的兩個解

新的一組數是自包含的( self-contained):你可以將其中的兩個數相加、相減、乘或者相除,得到的結果仍然在這組數裡。在數學中,被稱為一個域(field)。在代數操作下的自包含性是域的基本特性。事實上,是包含所有有理數以及的最小的域。

還有其它的-自同構變換嗎?答案是肯定的,其實還有一個-自同構變換,儘管這個自同構變換很平庸。它使中的每個數保持不變。用函數表示就是:的 -自同構集合(也就是方程的對稱性的集合)只包含g和f兩個元素。

一個事物,無論它是一個圖形還是一個方程,它的對稱性的集合構成一個群。這個系統是自包含的原因是兩個對稱變換的組合仍然構成一個對稱變換。在我們的例子中,將對稱變換f連續兩次作用在一個數上不會改變這個數:

類似的,先作用f後作用g,或者先作用g後作用f的組合構成了f,而g和g的組合仍然是g。我們的方程的對稱性構成的群包含兩個-自同構g和f,它被稱為方程伽羅瓦群

Why you can't solve the general quintic?

我們可以對其他任意多項式做類似的事情,例如對一個五次方程:

A,b,c,d,e和f是有理數。同樣的,我們可以將有理數域擴展成包含方程的解的最小的域。它被稱為的分裂域(splitting field)

就像我們對二次方程做的那樣,你可以觀察一下這個分裂域的對稱性。它的-自同構包含不改變域內數字的自同構變換和不改變域的結構的自同構變換,它們構成的伽羅瓦群。

紀念伽羅瓦的法國郵票

伽羅瓦所能證明的是,一個方程是否有根式解,取決於它的伽羅瓦群的結構。有時候伽羅瓦群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分量,它們和取n次方根有關。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方程擁有根式解。

然而,如果它無法以恰當的方式分被解成更小的分量,如果你不能把對稱性分離出來,那麼你就找不到一個只涉及加、減、乘、除和求根的通解,在這種情況下,方程不存在根式解。

我們可以證明,五次方程並不能以恰當的方式分解。因此,五次方程不存在根式通解。對於包含x的更高次冪的多項式方程也是一樣的:它們沒有根式通解。用群論研究方程的解被稱為伽羅瓦理論,這一理論以其發明者的名字命名。

相關焦點

  • 最熟悉的斜截式方程,你真的會用嗎?
    ,應該是大家最「刻骨銘心」的直線方程了,但是你真的會用嗎?知識梳理:在解析幾何中,直線與圓錐曲線相切,一般都是用直線與圓錐曲線有且僅有一個交點來做轉化,而曲線與曲線的相交問題即為兩條曲線對應的方程組成的方程組的解的問題,那麼相切的話,其實就是對應的方程組有且僅有一組實數解,通俗地說,就是「判別式等於零」.
  • 你真的會判斷哪些是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嗎?
    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甚至很熟悉,但是碰到一些奇怪的等式你能判斷哪些是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嗎?,我先告訴下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分別是什麼.方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元),未知數的次數都是1,且係數不為0的整式方程. 大家現在有沒有判斷出來?答案是:第一個是方程但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第二個是方程也是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個是方程但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個是方程但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大家有沒有都做對啊?
  • 你會解一元二次方程嗎?三次呢?(上)
    在求解多項式方程這條道路上,初中畢業,一般人就會解一元二次方程了,但到高中畢業,大多數人還是只會解一元二次方程,即便到了大學畢業,如果不是學數學或理論物理相關專業的,很可能也還是只會解一元二次方程。你會解一元三次方程嗎?
  • 解方程(一)
    如果你仔細地把我之前關於多項式運算和因式分解的文章看完了,那麼接下來的這部分再學會,可以說你的整個中學時代的運算就過關了——對,高中再煩的解析幾何你都可以迎刃而解了。當然,我們還是會在課堂的基礎上做一些拓展,畢竟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確實不夠我們打的。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我們肯定是先研究一元一次方程。
  • 初三數學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詳細解讀你會了嗎
    解一元二次方程我們一般分三種解法,這是其中的第二種解題方法。其關鍵是學會把方程化一般式,再找其相對應的a,b,c,分別按步驟來代。再要記住判別式來判斷解的情況,同時記住公式,這是解一元二次方程得前提哦!
  • 九數上: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你學會了嗎?
    同學們大家好,我是老朋友小隴老師,上節內容,我們推送了人教版九年級數學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識內容,本節將繼續推送九年級數學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識詳解,還沒有掌握的同學務必要看看,相信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 你曉不曉得Excel還會解方程?
    大家好,我是@愛玩電腦,今天給大家講講如何利用辦公軟體Excel來解方程。Excel真的可以用來解方程嗎?我們在Excel2007中來試試看吧!例:使用Excel解一元一次方程125 = 8*x+131.在B1單元格輸入8,C1單元格空著作為未知數,D1單元格輸入13,然後在A1單元格輸入公式"=B1*C1+D1",如下圖:2.選中A1單元格,點"數據"/"假設分析"/"單變量求解"。
  • 解鎖解方程
    相信大多家長朋友都會有這樣的體驗:當孩子奉上的較複雜應用題,一時束手無策時,便會靈機一動,用方程來解吧!
  • 一元一次方程,你真的了解嗎?
    滿朝文武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一個能說出答案。這位大清皇帝覺得很沒有面子。偌大的一個大清帝國,竟然沒有能說出白塔高度的數學人才!於是呢?他就悄悄地找了兩位傳教士,拜他們為師,來學習數學。在學習期間,兩個洋教士在講到方程的時候。繁雜容長的教學,讓康熙感覺到很麻煩。因此,康熙就建議:能不能把「未知數」這個詞用一個另外一個詞來替換。他想到了一個詞「元」。
  • 九年級關於解一元二次方程運用配方法和降次,你吃透了嗎?
    大家好,歡迎各位學生和家長來到學時輔導,今天老師要來分享的就是九年級上關於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一部分知識內容,在本講我們需要掌握的就是會用直接開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配方的基本過程,會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在探究如何對比完全平方公式進行配方的過程中, 進一步加深對化歸的數學思想的理解
  • 速解圓的切線方程
    今天說說「過圓上一點」的速解小公式.通法:d=r處理直線和圓的相切問題,通常利用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等於圓的半徑、或切線垂直於過切點的半徑建立方程求解,比較少利用聯立方程法,後者運算量略大一些.如下圖所示,我們來推導切線的方程.
  • 【隨機微分方程】的解 &【偏微分方程】的解
    本文主要介紹三個部分的內容,第一是介紹隨機微分方程強解、弱解和鞅解的定義,以及這些解之間的關係,第二是介紹偏微分方程的經典解、弱解、強解、粘性解的定義,以及偏微分方程的數值解法;第三是分析隨機微分方程的解與偏微分方程的解之間的關聯。
  • 方程,真的就是洪水猛獸嗎?(上)
    方程,真的那麼容易列嗎?方程,真的對於應用題「無敵」嗎?方程 vs. 「思維」,魚和熊掌,怎麼選?..這些,我們都了解了嘛?在一二年級的各式書籍上,就已經在為學好方程開始做準備了。正如上圖,即使對於3-4年級的學生來說,求出正確的解,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 什麼是用等式性質解方程
    這裡先說一個部分同學經常出錯的問題解方程:1. 5x=0.3這道題出現了兩種解答:第一種:x=1.5 ÷0.3真的是迷之困惑,哈哈哈(ω)hiahiahia好吧我們來看看到底哪個答案才是正確的。首先,我們要知道方程的本質是什麼?方程的本質是為了求未知數的值!
  • 數學解方程技巧:看看你都掌握了嗎?
    五六年級數學總的來說是比較難的,不光是計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養,做題的技巧是一樣重要的,很多時候掌握了一定的做題技巧做題往往會事半功倍,五年級數學中第五單元解方程就是如此,如果掌握了解方程的技巧,那麼解方程不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我們就可以通過我們自己掌握的解題技巧就能很輕鬆的解決這類問題
  • 小學數學解方程之探索發現等式的性質,並會解如x+5=12的簡單方程
    1.教學目標:通過觀察天平數據的變化,探索發現等式的性質,並會解解形如x+5=12的簡單方程。2.教學重點:理解並利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是的在式子後面打「√」。25+2=27  14+3 x>7 5+x=12     45-x  2.根據下面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
  • 「學生作品No.25」史軒豪:教你解方程
    當我們知道方程分幾類和如何給方程「健康配方」後,解方程就不會是什麼難事了!但前提是我們得知道什麼是等式的性質,因為要學好解方程,無疑是要學好它的本質;而它的本質,無疑就是等式的性質。等式的性質就是等式兩邊同時加減乘除同一個數字。
  • Excel解多元方程
    這個題很簡單,相信大家用筆算也能很快算出來結果,今天的目的是以這道簡單的題為例來介紹一下如何用Excel解多元方程。首先,我們根據方程在右邊的表中列出每個未知數的係數和方程式的值,即未知數前面與未知數相乘的數字,如果該方程中沒有這個未知數,則係數填0,每一行對應一個方程式,方程式的值即方程式右邊的數值,如果右邊也有未知數,可以先轉換為上面的形式,即左邊為方程式,右邊為方程的結果的形式;在表中建立一個逆矩陣的表,大家可以先不用考慮逆矩陣是什麼意思,我們主要是通過它來解方程,圖表的列數等於方程式中所有未知數的個數
  •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技巧
  • 解方程,驗算才是硬道理
    首先,要理清方程組與不等式的主要內容,它主要分為整式方程、分式方程、方程組、不等式組四個方面的內容。解題思路一定要根據方程的類型對症下藥,比如說整式方程,整式方程除了常規的一元一次方程之外,主要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那麼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方法用配方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十字相乘法、求根公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