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綿恆:上海科技大學不提世界一流大學目標

2020-12-13 中國網新聞中心

上周末,來自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名新生,齊聚世紀大道1555號——上海紐約大學陸家嘴新校園。為期兩周的新生營後,他們將與首屆近300名學長一起,迎來這座中美合辦大學的第二個學年。

這所「垂直大學」只有15層高,在金融貿易區的高樓大廈中並不起眼。相比動輒萬把人的大校園,其建築面積僅為5.5萬平方米;在6個教學樓層間設有51個教室,七成以上只能容納16到20人,桌椅可根據課堂需要隨時改變布局,比如用於學生分組辯論。

鮮有大教室、大班課,辦學規模甚至比中學還小。上海紐大等國內少數幾所新建的「最小大學」,並非只是體量上的縮減,而是正探索一種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新精英教育模式——讓大學變「小」。

小生源,大師資

「堅持和超越」是紐約大學的校訓。作為擁有獨立法人地位的中外合作高校,上海紐大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理事會,理事包括辦學主體美國紐大、華東師大以及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門的代表,中美雙方各佔半數。在籌建新校的談判過程中,美方堅持在城市中心區域辦學,就像紐大位於紐約第五大道那樣,他們說「寧要這裡一幢樓,不要那裡一片區」。

校園「大小」取捨後,第二個「堅持」在於1∶8的「師生比」,也就是1名老師只能配置8名學生。正如參與談判的主事者所言,這一前提被美國人「咬住不放」。而在國內高校擴招後,較好的師生比是1∶16,更多則為1∶20。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方面,全國大於30%、上海大於60%,分別進入大眾化和普及化階段。如此格局和背景下,上海紐大校長俞立中不止一次告訴記者,在上海辦上海紐大,如果只是再多開一所大學、再多招一批學生,「那真是沒有什麼意義」。這位新中國的同齡人,在卸任華東師大校長後,全身心投入上紐大建設。他明白,在中國辦這麼一所國際化大學,是試驗一條新路、創新一種模式。

上海紐大第一、二屆生源規模均不到300人,其中中國和國際學生各半。很巧,上海紐大招辦主任周鴻教授,也來自華東師大同一職位。在2014級的開學季,他手裡已經備好了明年招生的基本方案。不再一味掐尖,方案這樣形容招生對象:「適應國際大都市競爭環境、嚮往走向世界、渴求新知識、勇於挑戰新事物、學習成績優異的高中畢業生」。成績,被放在最後一位,因此上紐大自主招生沒有統一筆試。

招生與培養是一條鏈,找到適合本校氣質的「小生源」,接著就是配上「大師資」。按1:8比例,300名學生對應近40名老師,而上紐大第一年師資規模達90名,其中三分之一直接授課,三分之二助理授課。即使這個月,第二屆新生報到,師生比依然優於1∶8。

同時,師資水平不低於紐大標準,幾乎都是外教。作為學校「首席學術官」,上海紐大副校長、教務長汪小京還在組建國際一流教授隊伍。其中已有的兩名院系負責人,分別從美國紐大加盟——原紐大歷史系主任喬安娜·衛周安任上紐大文理學院院長; 紐大斯特恩商學院副院長艾頓·增莫爾則出任上紐大商業與工程學院院長。來滬授課的首批紐大教授中,共有7名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其中包括2位兩院院士。同時,常務副校長、原康奈爾大學校長傑弗裡·雷蒙作為法學教授兼律師,汪小京本人作為原耶魯大學神經科學終身教授,都為本科生開課。

小教室,大課堂

新校區的教學布局特點,「復刻」了使用一年的華東師大過渡校區。正對二樓扶梯口,左邊是中方校長辦公室,右邊是美方校長辦公室。俞立中校長隔壁就是一間教室,常常可以聽見裡面傳來的大聲爭論和朗朗笑聲。

文理學院院長喬安娜·衛周安是個「中國通」,她主講一門名叫「中國概念」的歷史課程,從遠古講到21世紀,視角既非「中國中心」也非「美國中心」,同時受到中外學生歡迎。這門課只有30個名額,學生選不上怎麼辦?「不能擴容,他們可以下學期再選。」儘管每周只有兩次課,但學生們在課外花的時間遠比課內多,因為每節課前他們要精讀數十頁原著文本,不僅每周要寫一篇讀後感,隨堂還要用20分鐘寫實時讀後感,表達出自己的懷疑、未知、新意等。大學生坐著聽講並不累,而隨時想著提問與回答才叫累,本課程學分中的20%由研討情況決定。

一間小教室裡永遠只有一名老師和一幫學生?這種觀念太傳統了——上海紐大所謂的「大課」,不是學生多,而是老師多。入學前兩年必修的「核心課程」,分為社會與文化基礎、數學、科學、寫作、語言五大模塊,課程設計以多學科融合、多樣化授課為原則。一個跨界交叉的「大課堂」,要求教授們分工與協作,甚至研討課上會出現8名老師各自帶組,了解學生思辨過程。

比如「全球視野下的社會」這門課,由美方校長雷蒙與一名美國院士領銜授課;「分析學」課程更是由兩名美國院士合作擔綱;而「科學基礎」涉及數理化及生物學多個學科領域,由包括美國院士在內的3名教授聯合講授。每周,「科學基礎」都有4節主講課、2節研討課、1節實驗課組成,每節課長達75分鐘到90分鐘。

杜冰凌從上海中學考入上海紐大,從小學到高中,他基本都是帶著所謂「學霸」的光環度過。但剛入上海紐大,杜冰凌就有過一段時間迷茫,當時感覺自己十幾年書像白讀了一樣,心理落差蠻大。

慶幸的是,這種落差也促使杜冰凌反思自己,找尋從前在應試教育的條條框框下被迫丟掉的很多東西。「上紐大的教授也好,教工也好,外國同學也好,都展示了一種與國內應試教育體系不同的觀念。」他覺得,自己掌握了一種新的自主性。這種自主不是過去依照考試要求去自主學習,而是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到大學中,需要學生獨立思考與判斷。

上紐大的課沒有標準答案。文理學院就像一把大傘,下面是12個具體專業。現有的兩屆學生都還沒有任何專業,必須在大二末才進行選擇。「希望他們在通識教育中自我覺醒,冒出真正興趣,找到自己所長。」衛周安說。

小實驗,大成本

新模式的探路者,並非只有上紐大。就在上海數十公裡外的陽澄湖科技園,第二座中美名校合辦的獨立法人大學——崑山杜克大學已經首年招生。它由武漢大學與杜克大學創辦,同樣精招生、強師資,同樣中外學生比例各半。

在崑山,新校長劉經南院士向記者透露,學校先招碩士生,後招本科生,按計劃今秋首屆研究生不超過100人。而建校前兩年,就有50多位杜克大學教授來崑山校園授課。據規劃,近期在校生規模約700人,遠期也只有3500人左右。

對比兩組數據,中國高校在校生規模世界第一,達3000萬之巨,美國在校生約1700萬人;然而,中國普通高等院校的數量僅2000多所,美國則有約3500所。因此,以「校均」人數論,中國平均每所高校約1.5萬人在讀,美國只有約5000人。顯然,美國大學比中國「小」很多。從中,或許可見高教大國與高教強國的不同。

充滿意味的是,上海科技大學這樣的國內大學也開始變「小」了。這座中科院與上海市共建的研究型大學,一開始就確立「小規模、高水平、國際化」定位。今年9月即將入學的首屆本科生,面向全國僅招200人,此外還有研究生新生400多人; 而校方已聘的專任教師囊括了3名諾獎得主、26位中國院士,在中國高校界堪稱罕有。

擔任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的上科大校長江綿恆,將中科院滬區十餘家科研院所與上科大進行教育資源整合配置,所聘「院士教授」數量已佔滬上兩院院士約三分之一。基於科學家們國際學術交往的常年關係,去年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耶魯大學教授羅斯曼,也已接受上科大免疫化學所教授聘書。

江綿恆表示,學校將按1:10到1:12的師生比,先建設一支千人規模的專任教師隊伍,在校生規模最終將達本科生2000名、研究生4000名,學校有足夠師資為每位本科生配備導師。他對新生們說:「我們不提世界一流大學目標,只希望這是一個結果。」有人認為,上海科大正按照培養錢學森的加州理工學院模式辦校,後者在校生只有2000人規模。

如果教育大眾化後的小眾化試驗,解決了「高校培養不出傑出人才」的錢學森之問,那它們必能擁有一種複製性。

相關焦點

  • 世界一流大學!中北大學首提新目標
    「雙一流」工程是我國目前在優質高校中實施的一項中長期重大國家戰略,目標是到2030年,有較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到21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
  • 衝擊世界一流大學!中北大學首提新目標
    「雙一流」工程是我國目前在優質高校中實施的一項中長期重大國家戰略,目標是到2030年,有較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到21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在首輪「雙一流」名單中,太原理工大學成為「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42所大學公布雙一流建設目標!清華人大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建設高校:北京大學、中國人名大學、清華大學通過數據整理,我們發現,北京大學的雙一流建設目標是:2020年「學校整體建成世界一流大學「;人大的目標表述是:2020年「學校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清華大學的表述:2020年「達到世界一流大學水平」。
  • 上海科技大學2020屆畢業生畢業典禮今舉行,校長江綿恆勉勵畢業生在奮鬥中成長成才
    今日(7月25日)上午,上海科技大學2020屆本科生和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校體育館舉行。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情勢之下,不少高校的畢業典禮改在線上進行,而上海科技大學全體畢業生能齊聚畢業典禮現場,非常特殊,來之不易。
  • 以青春追夢 上海科技大學寄語2020屆畢業生
    成釗 攝   中新網上海新聞
  • 上海交大校長張杰:從"第一等大學"到"世界一流大學"
    回首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史,其實,我們對於「一流」的概念並不陌生,尤其是對於即將迎來120周年雙甲子校慶的上海交通大學來說,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交大夢始於第十一任校長唐文治先生。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國尚處於政局動蕩、國運黯淡的辛亥革命時期,唐先生就先知先覺、高屋建瓴、深謀遠慮,豪邁地提出了建設「第一等大學」的目標。
  • 上海科技大學開學 校長江綿恆現場致辭(圖)
    江綿恆表示,上科大所有的課堂教學資源在時機成熟時都要向社會開放,學校將為實現這一承諾而堅持不懈地努力。目前,上科大周圍已經聚集了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等一批大科學設施和科研機構,接下來還要建設自由電子雷射、超強超短雷射等更多國家級大科學設施。「大科技」和「大學」的匯聚、融合,將形成一個新的科技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 努力建設與世界一流大學地位相稱的高校基金會!上海復旦大學教育...
    努力建設與世界一流大學地位相稱的高校基金會!上海復旦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新一屆理事會選舉產生!他指出,在包括理事們在內的社會各界傾力支持下,學校及時復工復學,出色完成了今年的既定任務,朝著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既定目標繼續衝刺。
  • 上海科技大學校長江綿恆:大學是否已做好了準備
    原標題: 資訊時代「基石」遇挑戰 大學是否已做好了準備  今年恰逢「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提出計算機模型問世70周年,也是英特爾(Intel)公司創始人之一高登·摩爾提出「摩爾定律」50周年,而來自行業前沿的最新動向表明,這兩大支撐人類走到今天的信息科技發展「基石」已遇到嚴峻挑戰。
  • 上海科技大學首屆研究生入學 明年招收首批本科生
    東方網9月4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昨天,上海科技大學首屆研究生正式入學,300名新生在中科院上海浦東科技園共同迎來了開學第一天。在開學典禮現場見證他們踏上人生新徵程的師長包括來自於學校舉辦者上海市和中科院上海分院的領導和籌建團隊,還有包括12位兩院院士在內的上科大教授們。
  • 慶建校119周年 上海交大: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昨慶建校119周年  昨日,上海交通大學舉行紀念建校119周年系列活動。校黨委書記姜斯憲提出學校發展目標: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姜斯憲表示,上海交大就「紮根中國大地辦世界一流大學」這一時代命題,正式提出「探索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交大之路」的構想。
  • 我們的大學,世界一流了嗎?
    意見中,這些高校或是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學,或是整體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或是進入到全球有影響力的一流研究型大學行列,自豪溢於言表;至於全面實現了「雙一流」建設近期目標,高質量、全面、圓滿、超額完成了「雙一流」周期各項建設任務,已是自謙之辭。我們的大學,真的一夜之間就世界一流了嗎?
  • 專家:上海交大整體實力已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專家認為:上海交大整體實力已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9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學官網消息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於9月21日召開2020年秋季學期全體會議。會議其中一項即審議了學校「雙一流」建設總結報告。專家認為,通過「雙一流」建設,上海交通大學綜合實力和辦學水平顯著提高,在創新人才培養、人事制度改革、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有顯示度的成果,高質量完成了建設目標任務,整體實力已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 邁向世界頂尖大學!這所大學,規劃遠景目標!
    1月8日,復旦大學提出二〇三五年的遠景目標:整體水平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為躋身世界頂尖大學奠定堅實基礎,並將「學校進入世界一流大學中堅陣營,形成衝擊世界頂尖大學、邁向全面一流的強勁勢頭」列為「十四五」時期學校事業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全文如下:中國共產黨復旦大學第十五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於2021年1月8日召開。
  • 42所一流大學要交卷了:這些高校在今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對此,軟科整理出了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目標並公示出來,其中有不下十所高校的目標是在今年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大部分高校的目標是在2030年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根據軟科統計的資料顯示,今年年末,將有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中南大學、蘭州大學在內的15所高校今年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雖然各自的表述有所不同,但是基本目標都是一致的。
  • 專家組:哈工大高質量、圓滿完成「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
    「哈爾濱工業大學」微信公眾號9月22日消息:9月15日,「雙一流」建設周期總結專家評議會在我校博物館禮堂召開。以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為評議專家組組長,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萬林、西北工業大學李賀軍、哈爾濱工程大學校長姚鬱、浙江大學副校長嚴建華、南京大學副校長張峻峰、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王曉鋒、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慶華為專家組成員,對我校「雙一流」建設周期總結工作進行評議。
  • 上海科技大學校務委員會含兩名副國級領導人
    上海科技大學校務委員會含兩名副國級領導人 上海科技大學開招本科生。
  • 上海科大本科首批招生200人 人才培養有四大特色
    我們從來沒有提過,未來也不會提要辦一所世界一流大學。我相信只要完成了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目標,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就是水到渠成的結果。」昨天下午,上海50多所實驗性示範高中的校長和高三年級組長參觀了上海科技大學,在介紹辦學理念時,上海科技大學校長江綿恆作出了上述表示。
  • ...如何逆襲世界一流大學——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校長...
    地處上海,具有鮮明紅色印記的上海大學,在新時代吹響了「追卓越、創一流」的衝鋒號,向著建成世界一流、特色鮮明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目標堅定前行。這一雄心壯志如何實現?日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就有關問題採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劉昌勝。
  • ...逆襲世界一流大學——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校長劉昌勝
    地處上海,具有鮮明紅色印記的上海大學,在新時代吹響了「追卓越、創一流」的衝鋒號,向著建成世界一流、特色鮮明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目標堅定前行。這一雄心壯志如何實現?日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就有關問題採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劉昌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