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五月稱為「毒月」,端午節稱為「毒日」,當天有哪些禁忌?

2020-12-10 農民的小幫手

端午節的習俗習俗較多,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吃粽子、賽龍舟等,還有一些地方性的習俗,比如放紙鳶、拴五色絲線、打午時水等等,當然,端午節這天除了習俗之外,在民間還有一些禁忌的說法,也就是說在端午節這天不能幹的事,具體有哪些?一起來看看。

其一,不能說端午節快樂,要說端午節安康

據筆者回憶,前些年大家一直說的是端午節快樂,只是近些年來,忘記從哪年開始了,開始流行說端午節安康,至於原因,相信大家也能夠明白,端午節是祭祀的日子,不能互祝快樂,而安康則可以使用,因此,為了避免讓別人生氣,建議說端午節安康吧。

其二,夫妻不能同房

在古代,有端午節夫妻不能同房的說法,不過現在已經無所謂了,也沒有這種說法,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筆者查詢了一些資料,是這樣說的。

農曆五月俗稱「毒月」,這個月內有九天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分別是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廿五、廿六、廿七,這就是古代所謂的「九毒日」,在古代大家認為這幾日不能同房,而端午節(五月初五)又是第一個「九毒日」的第一個,所以,端午節夫妻不能同房的說法就傳了下來。不過現在這種說法已經被拋棄,大家也都不在乎,甚至有些人都沒聽過。

其三,出嫁女不能在丈夫家過節

端午節出嫁女不能在丈夫家,要回娘家,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筆者查詢了相關的內容,有這樣一種說法,在古代的時候,大多數都是很窮的家庭,端午節是過完年之後的一個大節,莊稼種下了,該做的事都做得差不多了,到了端午這天,家家都要吃點好的,而婆婆們不想叫媳婦們吃她家的,想讓媳婦們回娘家吃,所以就有了出嫁女不能在婆家過,要回娘家過端午的說法。

不過這種情況,在目前顯然已經不成立,出嫁女想在誰家過端午都行,當然,現在有些出嫁女,會拿著粽子回娘家看親人,也算是在娘家過節了。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和禁忌,有些人存在著不一樣的觀點,比如有朋友就說「端午節本來不是紀念屈原的日子,因為屈原以前端午節就存在了,原本是人們慶祝「小熟」(豆、麥、油菜籽)收穫後慶豐收的節日,而中秋節是「大熟」,慶豐收的節日。」至於觀點是否正確,我們暫且不談,可以看出一點,區域不同,地方不一樣,端午節的習俗也會有一定的差別,更不用說古代和現在的區別了。

針對上述所說的端午節禁忌,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中說說吧!

相關焦點

  • 端午節要來了,端午節的這幾個禁忌,你可知道
    端午節,別稱龍舟節,日期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後來人們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端」意味著初始,過好端午節也意味著之後會過的更好。在傳統文化中,5月5日被視為陽氣最盛之日,物極必反,陽氣太盛便會產生「陽毒」,所以5月也被稱作「毒月」。那麼在這一天有什麼樣的禁忌呢?
  • 端午節:古代流傳下來的五毒月九毒日之首,男女禁忌要注意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五毒月,九毒日來臨!男女禁忌不可不知。
  • 今日端午節,在農村有大端午和小端午,有啥區別呢?看完明白了
    端午節在民間認為有大端午和小端午,端午節不就是一個嗎?怎麼還有個小端午節呢?民間認為五月是一個「毒月」,在中國的數字裡面,五是可以隨意替代任意變化的數字,不論是往上還是往下,五可以伸展自如,除了五可以代表諸多寓意被稱之為最大之外,五還跟其他很多事情有關聯,「五」在中華文化裡有「涵蓋所有、包含一切」的寬宏寓意。
  • 端午節為什麼要插艾?原來它這麼厲害!
    端午節到了,你第一個想到了什麼?粽子君?賽龍舟?千萬不要忘了,還有一個低調清新的植物在向你招手。民諺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因此每至端午之際,老百姓常把插艾葉和菖蒲作為節日重要內容之一。還會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燻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燻蒸。相傳在端午節前後,氣溫升高,各種蚊蟲和毒蟲活動頻繁出來叮咬人,因此此時正是瘧疾大發的時候,各種鬼怪出來作亂,民不聊生。
  • 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那麼,今日與大家分享一些常用而且有意思的別稱,透過別稱讓你更加了解端午節,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 農曆五月這九天,夫妻儘量不要行房事,你一定要知道!
    很快就要進入農曆的五月了,朋友們都知道農曆五月開初,我國習俗中有一個重要的節日,即農曆5月初5的端午節,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農曆五月俗稱毒月,其中更有九天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謂的九毒月(日)。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這一天有許多喝雄黃酒、插艾草……等避邪驅毒的儀式。
  • 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
    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時間:2020-06-27 12: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 端午節,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農曆五月為什麼是毒月 這幾個禁忌臨沂人要清楚
    可能很多人都聽過,在古代農曆五月被稱為「毒月」,但是很多人只知道這個名稱卻並不懂其中的含義以及由來,其實這些都是我國的傳統文化。   我國民間自古就有農曆五月百病泛濫,故有「毒月」之說。從中醫角度來看,此說有一定道理,因為農曆五月的時候,雨季漸漸到來,而氣溫已經有了較大回升,空氣潮溼,流通不暢,溼熱之邪較盛。   一旦溼熱阻滯氣血經絡,就會出現人體代謝不徹、氣血欠暢、濁邪停滯而百病生的窘況。   五月即是午月,五行屬火,此時陽氣達到最旺,火旺至極,所以陽氣外散時,內裡虛弱。漢族民俗認為農曆五月為毒月,是最要注意的一個月份。
  • 端午節家人團聚的同時,有4個禁忌最好不要做,與你息息相關
    5月5日是端午節,還有幾天就到了,很多人都喜歡過端午節,因為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又可以划龍舟。還有很多地方有當地的一些活動,家人也會在這一天團聚,祭拜祖先。在中國所有節日中,端午節民俗活動繁多複雜,能與春節媲美,同樣有著祈福消災等意義,這一天也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闢邪除災的願望。因此在這一天也有很多禁忌,最好不要做。具體是哪些,一起來了解一下。禁忌1:端午節快樂。
  • 端午節的形成原因是什麼?五月初五,為何稱為端午?
    又近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探尋傳統節日文化,了解文化習俗背後的淵源。目前關於端午節的形成原因,多以紀念楚國大夫屈原為主,認為他在這天自投汨羅江。楚地的人為表達哀思,每到每年的這一天,便「竹筒貯米祭之」。據考證這是關於五月初五和屈原有關的最早記載,故事出自南北朝時期的《續齊諧記》。文章中還記載了用五彩絲纏繞竹筒,是因為怕江裡的蛟龍搶吃了。這也就是後世粽子的雛形。但歷史上有無屈原其人,在某段時期都發生過討論。
  • 端午節家人團聚的同時有4個禁忌最好不要做,與你息息相關
    端午節家人團聚的同時有4個禁忌最好不要做,與你息息相關時間:2020-06-25 00:0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家人團聚的同時有4個禁忌最好不要做,與你息息相關 端午節明天幾天就到了,很多人都喜歡過端午節,因為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又可以划龍舟。
  • 在汾南有種習俗很特別,五月家家門上貼老虎,看看是個啥樣子
    這裡文化底蘊深厚,民俗積澱豐富,一些習俗也很特別,其中「五月五家家門上貼老虎」至今還保留著。端午節小長假的最後一天,攝影師來到位於汾南的稷山縣翟店鎮採風,發現這裡的鄉村幾乎家家戶戶門上都張貼著老虎。汾南人介紹,晉南端午節貼虎符、置艾草的習俗沿襲的年代已是很久遠了,是一種驅毒祛病的講究。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習俗能延續至今經久不衰很值得我們思考。
  • 端午節禁忌
    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 仲夏五月,火熱來臨。農曆五月有哪些習俗和講究
    農曆五月,即一年中第五個月,為仲夏之月。午,中夏之位,後天八卦離卦正南。從二十四節氣來看,農曆五月已走到夏季的中間,所以稱五月為"仲夏"、"中夏"。古代中國人民還用十二地支與十二個月相匹配,五月又稱為"午月"。最主要的節日是五月初五端午節。
  • 棗視頻|這,才是端午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爸爸媽媽們請別忘記給孩子講一講屈原的故事,講一講端午節的風俗和由來~端午節來源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被稱為五月節、端陽節、午日節等;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
  • 端午節禁忌,端午您一定不要這樣做,老祖宗的智慧絕對有道理
    1,忌說「端午節快樂」因為端午節是個祭祀節日,這一天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水。五月初五是毒日,是個悲壯的日子,是祭祀日子。不是所有節日都能互祝快樂,如清明節、端午節,只能互送"安康"。2,忌遊泳有些地方端午節忌遊泳, 尤其忌到曾經溺死過人的地方遊泳,因為人們認為,在端午節那天「溺死鬼」最兇,要找替身「還陽」,所以才有 投粽子入河讓其分享免其作粽的習俗。
  • 你真的了解端午節嗎
    一、為什麼叫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午節、烏日節、五百節、龍舟節、玉蘭節等,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四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上古祖先選擇「龍升天」祭祀龍祖。根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由於仲夏上升高度,順陽在最後,是仲夏,他的第一個中午是攀登順陽好天氣的日子,所以的第五天也叫「端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