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淨土法門的受用
慈法法師 講授
(緣起:2013年到2015年,每年10月山東費縣叢柏庵舉行短期出家活動,並先委派出家師父與居士團體到雞足山放光寺祈請慈師前往授課。慈師於此期間來到叢柏庵,為短出眾與在家出家的學佛人作了開示。)
2、五門修法隨順得入——淨土傳承往生論之授受
我們這節課把《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作個傳遞。為什麼說是傳遞?因為任何經教或者論述等等,若是沒有提倡,大家不會關注與了解。《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是淨土教法中唯一依止的論,是婆藪槃頭菩薩,即是天親菩薩所造。天親菩薩稱為千部論主,他一生中有大量的一切有部著作,也有大乘經典的著疏。
天親菩薩,又名世親,是極為傳奇之人。無著菩薩是其兄長。他早年隨無著菩薩在一切有部出家,廣習上座部教法,深得法義,廣著諸論。在一切僧眾的出家生活中有幾個次序,首先要讀經或者說讀誦經典;其後要講解經典;在經典講解中會有一些問題,宗派之間會有辯經;在辯經通達無礙、自在方便成熟之時會立著。這四個階段在天親菩薩一生中十分完整地成熟起來。他是一個不可思議的論師,被後人所稱頌,並依止其教誨來廣泛修行。
我們看到的這篇文字是以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這些佛所說的淨土經典為根本依止,從眾生業分中的身業、口業、意業來提示禮拜、讚嘆、作願,從菩薩的智業、方便智業中提示觀察、回向二門,令一切有情入佛功德,隨順得入諸佛果地正見,即是圓滿知見,來行淨土之行。以隨順得入的方便,行果地覺為因地心的法則,是這樣不可思議的作為。
他這個身業、口業、意業、智業、方便智業廣攝凡夫有情乃至諸聖者菩薩等等。因為淨土教法普攝九界眾生,不單對人類。我們學習淨土教法,亦有拓寬廣大心智的機遇。或者說人的心智本來猶如虛空,或者說心佛眾生本質無差別。我們現在以本質來喚醒自身改變事相、運用事相的方便,以本質的法則、心智來善用於事相,而不是迷失或固執於事相。因為九界眾生皆是一法界顯九法界泯的狀態,各個隔離,不相通達,或者一地不知一地作為。唯佛圓滿究竟,通達無礙。他給我們這個圓滿究竟的揭示,令一切眾生依究竟圓滿認知來審觀法界所有差別相——若智若愚,若善若惡,若凡若聖,讓我們在其中無染無著,如是審觀平等緣起,得平等安樂,成就平等覺。
在這種次序修持中,《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十分精準地把我們身業、口業、意業、智業、方便智業以禮拜、讚嘆、作願、觀察、回向來作為隨順得入諸佛如來果地覺的方便,引導我們隨順得入的習慣與作為。遠離過去那種昧於種種業相、割裂種種見聞覺知的不圓滿的或者邊見的覺悟、認知,使每個有情皆依止圓滿覺覺悟世間,隨順圓滿覺覺悟世間。
我們不知方法,天親菩薩就造這個論來給我們指出具體從身業、口業、意業、智業、方便智業的某個角度得以契入,就是隨順契入成就方便。我們若以自己的思想、理念十分困難!不要說佛果地覺,天人業報我們都不知道是什麼;世間的一些善人或者有禪定、有修法的人,我們都不知道他們的境界、福德因緣、心胸是什麼,我們無以了解,不要說諸佛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樣無上正等正覺的功德與內涵了。他通過身業、口業、意業、智業、方便智業的隨順,使我們能漸漸地接受、隨順地接受、少分多分具分地接受,就是真正南無阿彌陀佛!認知自心、佛心、眾生心了無差別之事實,以事實功德善觀諸相,遊歷法界,真正在一切如夢如幻的法界中得以法自在,就是心自在,心自在就是法自在。當然這有漸次作為或者說深入純熟的過程。
我們來禮敬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釋迦文佛乃至龍樹、天親、西天東土歷代祖師,給我們作個現前加持。因為這些佛菩薩皆有無礙智,我們若作祈禱、心智的禮請,這個加持必然成為事實。我們心智若作隔離、排斥,只有自己福德因緣所限制的業分相續。我們依傳承力接受《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的學習與讀誦,使大家有這個勝緣。依止這個勝緣,以後若有機會實踐若沒有機會實踐,都是不可思議的福德善緣,即是佛緣。
我們把書打開,我讀一句大家隨讀一句,先來成熟這個文字的認知。無量壽修多羅章句. 我以偈頌總說竟。
論曰。此願偈明何義。示現觀彼安樂世界.見阿彌陀佛.願生彼國故。云何觀。云何生信心。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門行成就.畢竟得生安樂國土.見彼阿彌陀佛。何等五念門。一者禮拜門。二者讚歎門。三者作願門。四者觀察門。五者迴向門。云何禮拜。身業禮拜阿彌陀如來應正徧知。為生彼國意故。云何讚歎。口業讚歎。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云何作願。心常作願。一心專念.畢竟往生安樂國土.欲如實修行奢摩他故。云何觀察。智慧觀察。正念觀彼.欲如實修行毗婆舍那故。彼觀察有三種。何等三種。一者觀察彼佛國土莊嚴功德。二者觀察阿彌陀佛莊嚴功德。三者觀察彼諸菩薩莊嚴功德。云何迴向。不捨一切苦惱眾生。心常作願.迴向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云何觀察彼佛國土莊嚴功德。彼佛國土莊嚴功德者.成就不可思議力故。如彼摩尼如意寶性.相似相對法故。觀察彼佛國土莊嚴功德成就者.有十七種。應知。何等十七。一者莊嚴清淨功德成就。二者莊嚴量功德成就。三者莊嚴性功德成就。四者莊嚴形相功德成就。五者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六者莊嚴妙色功德成就。七者莊嚴觸功德成就。八者莊嚴三種功德成就。九者莊嚴雨功德成就。十者莊嚴光明功德成就。十一者莊嚴妙聲功德成就。十二者莊嚴主功德成就。十三者莊嚴眷屬功德成就。十四者莊嚴受用功德成就。十五者莊嚴無諸難功德成就。十六者莊嚴大義門功德成就。十七者莊嚴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成就。莊嚴清淨功德成就者。偈言.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故。莊嚴量功德成就者。偈言.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故。莊嚴性功德成就者。偈言.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故。莊嚴形相功德成就者。偈言.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故。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者。偈言.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故。莊嚴妙色功德成就者。偈言.無垢光燄熾.明淨曜世間故。莊嚴觸功德成就者。偈言.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陀故。莊嚴三種功德成就者。有三種事。應知。何等三種。一者水。二者地。三者虛空。莊嚴水功德成就者。偈言.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故。莊嚴地功德成就者。偈言.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徧圍繞故。莊嚴虛空功德成就者。偈言.無量寶交絡.羅網徧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故。莊嚴雨功德成就者。偈言.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燻故。莊嚴光明功德成就者。偈言.佛慧明淨日.除世痴闇冥故。莊嚴妙聲功德成就者。偈言.梵聲悟深遠.微妙聞十方故。莊嚴主功德成就者。偈言.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故。莊嚴眷屬功德成就者。偈言.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故。莊嚴受用功德成就者。偈言.愛樂佛法味.禪三昧為食故。莊嚴無諸難功德成就者。偈言.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閒故。莊嚴大義門功德成就者。偈言.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故。淨土果報.離二種譏嫌過。應知。一者體。二者名。體有三種。一者二乘人。二者女人。三者諸根不具人。無此三過故.名離體譏嫌。名亦三種。非但無三體.乃至不聞二乘女人諸根不具三種名故.名離名譏嫌。等者.平等一相故。莊嚴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成就者。偈言.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故。略說彼阿彌陀佛國土十七種莊嚴功德成就.示現如來自身利益大功德力成就.利益他功德成就故。彼無量壽佛國土莊嚴.第一義諦妙境界相.十六句及一句.次第說。應知。云何觀佛莊嚴功德成就。觀佛莊嚴功德成就者.有八種相。應知。何等八種。一者莊嚴座功德成就。二者莊嚴身業功德成就。三者莊嚴口業功德成就。四者莊嚴心業功德成就。五者莊嚴大眾功德成就。六者莊嚴上首功德成就。七者莊嚴主功德成就。八者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何者莊嚴座功德成就。偈言.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臺故。何者莊嚴身業功德成就。偈言.相好光一尋.色像超群生故。何者莊嚴口業功德成就。偈言.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故。何者莊嚴心業功德成就。偈言.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故。無分別者.無分別心故。何者莊嚴大眾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不動眾.清淨智海生故。何者莊嚴上首功德成就。偈言.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故。何者莊嚴主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故。何者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偈言.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故。即見彼佛.未證淨心菩薩.畢竟得證平等法身.與淨心菩薩.與上地諸菩薩.畢竟同得寂滅平等故。略說八句.示現如來自利利他功德莊嚴次第成就。應知。云何觀察菩薩莊嚴功德成就。觀察菩薩莊嚴功德成就者.觀彼菩薩有四種正修行功德成就。應知。何者為四。一者於一佛土身不動搖.而徧十方種種應化.如實修行.常作佛事。偈言.安樂國清淨.常轉無垢輪.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故。開諸眾生淤泥華故。二者彼應化身.一切時不前不後.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徧至十方世界.教化眾生.種種方便.修行所作.滅除一切眾生苦故。偈言.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故。三者彼於一切世界.無餘照諸佛會大眾.無餘廣大無量供養恭敬讚歎諸佛如來功德。偈言.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讚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故。四者彼於十方一切世界無三寶處.住持莊嚴佛法僧寶功德大海.徧示令解.如實修行。偈言.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故。又向說觀察莊嚴佛土功德成就。莊嚴佛功德成就。莊嚴菩薩功德成就。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眞實智慧無為法身故。此清淨有二種。應知。何等二種。一者器世間清淨。二者眾生世間清淨。器世間清淨者.如向說十七種莊嚴佛土功德成就.是名器世間清淨。眾生世間清淨者.如向說八種莊嚴佛功德成就.四種莊嚴菩薩功德成就.是名眾生世間清淨。如是一法句.攝二種清淨義。應知。如是菩薩.奢摩他.毗婆舍那.廣略修行.成就柔軟心.如實知廣略諸法.如是成就巧方便迴向。何者菩薩巧方便迴向。菩薩巧方便迴向者.謂說禮拜等五種修行.所集一切功德善根.不求自身住持之樂.欲拔一切眾生苦故。作願攝取一切眾生.共同生彼安樂佛國。是名菩薩巧方便迴向成就。菩薩如是善知迴向成就.即能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何等三種。一者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故。是名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菩薩遠離如是三種菩提門相違法.得三種隨順菩提門法滿足故。何等三種。一者無染清淨心.以不為自身求諸樂故。二者安清淨心.以拔一切眾生苦故。三者樂清淨心.以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故。以攝取眾生生彼國土故。是名三種隨順菩提門法滿足。應知。向說智慧慈悲方便三種門.攝取般若.般若攝取方便。應知。向說遠離我心不貪著自身.遠離無安眾生心.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此三種法.遠離障菩提心。應知。向說無染清淨心.安清淨心.樂清淨心。此三種心.略一處成就妙樂勝眞心。應知。如是菩薩智慧心.方便心.無障心.勝眞心.能生清淨佛國土。應知。是名菩薩摩訶薩隨順五種法門.所作隨意自在成就。如向所說身業.口業.意業.智業.方便智業.隨順法門故。復有五種門.漸次成就五種功德。應知。何者五門。一者近門。二者大會眾門。三者宅門。四者屋門。五者園林遊戲地門。此五種門.初四種門.成就入功德。第五門.成就出功德。入第一門者.以禮拜阿彌陀佛.為生彼國故.得生安樂世界。是名入第一門。入第二門者.以讚歎阿彌陀佛.隨順名義.稱如來名.依如來光明智相修行故.得入大會眾數。是名入第二門。入第三門者.以一心專念.作願生彼.修奢摩他寂靜三昧行故.得入蓮華藏世界。是名入第三門。入第四門者.以專念觀察彼妙莊嚴.修毗婆舍那故.得到彼處.受用種種法味樂。是名入第四門。出第五門者.以大慈悲.觀察一切苦惱眾生.示應化身.迴入生死園煩惱林中.遊戲神通.至教化地.以本願力迴向故。是名出第五門。菩薩入四種門.自利行成就。應知。菩薩出第五門.迴向利益他行成就。應知。菩薩如是修五門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無量壽修多羅優婆提舍願生偈略解義竟。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我們把《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作了讀誦,對極樂世界二十九種莊嚴或者說情世間與器世間有了一個認知。其中有三種違菩提門、三種順菩提門、三種清淨心的認知,乃至身業、口業、意業、智業、方便智業的認知,知道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會給我們帶來對整個情世間與器世間依正二報的全新認識,就是對生命、環境、意識、作為有全新認識。這個認識是我們依經、依教、依此法則去實踐生命、意識、作為。這是不可思議之事!
我們有這樣一個讀誦,給大家結個淨土佛緣,大家就是菩提眷屬,十分難得難遇。讀誦經典是不可思議的方法。我們再接觸淨土修持,就有論著依止,可以查閱——實踐這個法則可以查閱它的各個方面,導引我們有正確的完整的念佛修行方法。這是大家的善緣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