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12)

2020-11-08 青心傾心

*攻擊:傷害他人*

●攻擊:意圖傷害他人的身體行為或者言語行為。

●敵意性攻擊:由憤怒引起,以傷害為目的。

●工具性攻擊:只是把傷害作為達到其他目的的一種手段。

●敵意性攻擊是激烈的,而工具性攻擊是冷靜的。

●青少年的攻擊屬於工具性攻擊行為,通常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支配性和更高的地位。

攻擊的理論

●攻擊的生物學理論

神經系統、基因、生物化學因素對某些人在面對衝突、挑釁時會不會做出攻擊反應,都有重要的影響。

♢本能論和進化心理學

♢神經系統的影響:腦區異常可能導致異常的攻擊行為。

♢基因的影響:攻擊行為是由一種能夠改變神經遞質平衡的基因和童年時期的受虐待經歷共同決定的。基因會使某些兒童對虐待更敏感,反應更強。

♢生物化學因素:

①酒精。

酒精使人們的個性弱化,降低我們的抑制能力。酒精可以降低人們的自我知覺和考慮後果的能力,同時促使人們將攻擊和酒精在心理上建立聯繫,進而增加暴力行為發生的可能。酒精還會將模稜兩可的行為理解為挑釁。

②睪丸激素。

睪丸激素水平的降低,會伴隨著男性攻擊性行為的降低。

♢不良飲食。鈣元素有助於抑制衝動。

♢生物學與行為的相互作用。

●攻擊的挫折—攻擊理論

♢挫折(任何阻礙我們實現目標的事物)總會導致某種形式的攻擊。

♢攻擊的能量並非直接朝挫折源釋放,相反,我們會把敵意轉移到一些安全的目標上。當新的目標與挫折源有相似之處,並且稍稍刺激了攻擊能量的釋放時,攻擊的轉移最容易發生。

♢外群體的目標尤其容易成為攻擊的替罪羊。

♢挫折產生了憤怒和敵意,如果存在攻擊性的線索,這種憤怒就可能激起攻擊。挫折感不僅來自剝奪本身,還來自期望和現實之間的差距(相對剝奪)。

●攻擊的社會學習理論

♢我們的攻擊是習得的,通過親身經歷和觀察別人的成功,我們會習得攻擊的好處。社會學習使家庭、亞文化和大眾傳媒都能對攻擊產生重要的影響。

攻擊的影響因素

●厭惡事件:挫折、不適、疼痛,以及身體、言語上的人身攻擊。

●喚醒:任何來源的喚醒都能轉化成憤怒,比如身體鍛鍊或性刺激。性喚醒和憤怒等其他各種形式的喚醒狀態之間是可以相互增強的。

●攻擊線索(如一把槍的出現)增加了攻擊行為的可能性。

●觀看暴力節目不僅會導致攻擊行為出現一定的增長,尤其是在被激怒的人中,而且還會降低觀眾對攻擊的敏感度和改變他們對現實世界的覺知。

●觀看色情作品會增加男性對女性的攻擊,並且扭曲他們對於女性對性脅迫的態度的知覺。

●觀看過多的電視暴力與攻擊行為有關。

●反覆玩暴力遊戲,會引發更多的攻擊性的想法、情緒和行為,因為遊戲體驗與其他媒體相比,需要更多的主動參與。

●很多攻擊行為是群體發生的。激怒個體的情境同樣可能激怒群體,通過分散責任和極化行為,群體情境能夠增強攻擊反應。

減少攻擊行為

●發洩攻擊不會減少進一步攻擊的產生,反而會引發更多的攻擊。

●社會學習法:①減少令人討厭的刺激;②獎勵和塑造非攻擊行為;

●非暴力溝通:用非攻擊的方法把自己的感覺告知別人,如「你把髒盤子留在那裡讓我很不愉快。」

2020.11.08

註:本文節選和提煉自 [美]戴維·邁爾斯著 《社會心理學》第十一版

相關焦點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1)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與社會的交互作用,即研究我們如何創造和改變環境,環境又如何反過來塑造我們的性格,影響我們的行為。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是社會問題中「人心」的作用,關注的是在社會環境,社會關係中「人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即人們怎麼去思考、感受和行動。社會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們如何看待他人(社會思維),如何互相影響(社會影響),如何與他人互相關聯(社會關係)的科學。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2)
    社會心理學是常識嗎?●社會心理學提出了似乎顯而易見的結論,因此它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實驗研究表明,只有在事實揭曉之後才顯「得顯而易見」。●後見之明偏差(我早就知道了現象)常導致人們過高評價自己的判斷與預測。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一)
    💪 本文閱讀時間大約14分鐘 💪本系列是戴維·邁爾斯所著《社會心理學》(中文第十一版)的讀書筆記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5)
    人們通常試圖將個體的行為歸結為內部(個人)的原因或者外部(環境)的原因。●對應推論理論:他人的行為是因內部的原因還是因外部的原因所產生的。●常識性歸因凱利的歸因理論:一致性(同情境是否有同行為?)、區別性(不同情境下是否有不同行為?)、共同反應(其他人在同情境下是否有同樣行為?)會影響我們將某人的行為歸結為內因還是外因。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13)
    (預期的喜歡→期望某人是令人喜愛的和容易相處的→增加與之建立互惠關係的機會。)*曝光效應:在多次呈現刺激之後,人們對該刺激的評價更為積極。●外表吸引力:在生活中,人們常常願意選擇那些大體上與自己的吸引力相匹配,或者對方魅力不足,但具有其他補償性質的人結婚。對有吸引力的人的積極歸因,形成了關於外表吸引力的刻板印象,也就是「美即是好」的假設。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7)
    ●文化相似性表現在:①普遍的友誼規範;②普遍的持質維度(情緒穩定性、外向性、開放性、宜人性、盡責性);③普遍的社會信念維度;④普遍的地位等級規範;⑤亂倫禁忌;⑥戰爭規範。●人性是普遍一致的,而後天教養具有文化特異性。●態度和行為總會因文化而改變,但態度影響行為的過程卻差別不大。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6)
    (同樣的假話說的次數多了,自己都會相信)●我們所扮演的角色會塑造我們的態度。●我們似乎傾向於根據聽眾來調整我們的談話內容,並且之後也會相信這些歪曲的信息。●登門檻現象:如果想要別人幫你一個大忙,一個有效的策略是先請他們幫你一個小忙。對一個小行為的承諾,可以讓人們更願意做一件更大的事。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15)
    *衝突與和解*引發衝突的原因●社會困境♢囚徒困境:三種情境(前提:雙方都不知道對方的決定)①都認罪:中等程度的判決;②都不認罪:較輕的判決;③一個認罪,而另一個沒有認罪,認罪的將得到豁免。♢在資源有限並且是零和(一個人的獲得就意味著另一個人的損失)的,或是存在潛在的外群體競爭者時易引發衝突。●知覺到的不公正當人們認為他們的付出沒有得到足夠的回報時,他們就會感到不公正並產生衝突。●誤解♢對對方動機和目標的誤解會導致衝突。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8)
    我們會自然的模仿他人的姿勢和言語,這能促使別人喜歡我們,但效仿他人的消極表情(如生氣)除外。●行為同步也包括說話。人們往往會模仿自己讀過或聽過的句子中的語法。又因為行為會影響態度和情感,這種自動的從眾還會令你對他人感同身受。●模仿行為能令他人喜歡你,有益於你和他人的交往。●模仿促進喜歡,但模仿消極行為除外。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10)
    ●喚醒能促進優勢反應:由於他人在場能引發喚醒狀態,所以觀察者或共事者的在場會提高簡單任務(其優勢反應是正確的的)的作業成績,但會降低複雜困難任務(其優勢反應是錯誤的)的作業成績。●擁擠的人群也會引起喚醒和促進優勢反應。●他人在場引起喚醒的原因:①評價顧忌;②分心(注意他人和注意當前任務之間的矛盾衝突);③純粹在場。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11)
    ●偏見是一種態度,態度是情感、行為傾向和信念(認知)的某種獨特結合。●刻板印象:有關其他群體的信念,可能準確,也可能不準確或者過度概括,但他是基於事實核心的。●偏見是一種負面態度,歧視是一種不合理的負面行為。歧視的行為往往源於偏見。●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指個體的偏見態度或者歧視行為或者壓制性的制度實施(即使並非有意帶有偏見)。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9)
    ●個人喜好使我們敞開心扉接受說服者的論證(中心路徑說服),或者後來我們見到的那些產品能引發積極的聯想(外周路徑說服)。●6個說服原則:權威性、喜好、社會證明、互惠性、一致性、稀缺性。●吸引力表現在外表和相似性(模仿、所屬群體)上。●我們會將說服者提供的信息或宣傳的產品與我們對說服者本身的喜愛聯繫起來,進而認可和相信這些信息和產品。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3)
    自尊動機(我們為什麼需要自尊?)●當我們遭遇威脅性的社會拒絕時,自尊會促使我們更加敏銳的覺察他人對我們的期望。●社會拒絕會降低我們的自尊,同時增強我們渴望被接受的意願。●自尊的威脅也可能發生於朋友之間,因為朋友的成功可能比陌生人的成功更有威脅性。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4)
    自我服務偏差(個體傾向於以有利於自身的方式來進行自我知覺)對積極和消極事件的解釋●自我服務歸因:把好的結果歸因於自己,而把壞的結果歸因於其他。進行自我服務歸因,能夠激活與獎賞和愉悅相關的腦區。●人們為了避免承認自己不配獲得成功,而傾向於把失敗或挫折歸於客觀條件,甚至別人的偏見。●偏見盲點:我們的偏見會讓我們無視自己的偏見。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三十五)
    作者 | Daisy(好玩的數學專欄作者)·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三十四)(「加法組成」遊戲前文介紹過——參見筆記(二十九)——通過和孩子一起遊戲,一起製作表格,讓孩子漸漸掌握「加法組成」口訣,但很多機構直接讓孩子背口訣,而跳過了遊戲操作,這樣是不妥的。)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三十七)
    作者 | Daisy(好玩的數學專欄作者)·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三十六)第三節 等量分組(第三步——準備12枚一元硬幣,準備幾個糖果,告訴孩子一個糖果4元錢,你的12元錢可以買幾個糖果?第四步——告訴孩子,上述操作用數學符號記成12=4×3。這種類型的「分開」(參見筆記十七)叫做「等量分組」。(譯者註:「等量分組」和下面的「等量分配」就是我國習慣所說的「包含」和「等分」。)
  • 變態心理學讀書筆記(1)
    變態心理學讀書筆記(1) *導言及歷史回顧*●心理病理學研究的是心理障礙的性質、發展和治療手段。其關注人們為什麼會有出人意料、甚至荒唐和自我挫敗的行為、思維和感受。●患有心理障礙的人常常背負汙名(社會對行為處事不同於大眾的群體持有的消極看法和態度。)
  • 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談談性別偏見
    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談談性別偏見本篇談談性別刻板印象,即人們有關女性和男性事實上如何行為舉止的信念。性別刻板印象:從有關刻板印象的研究中,有兩個結論是毫無疑義的:存在很強的性別刻板印象,並且正如常常發生的那樣,刻板化群體也接受這種刻板印象。
  • 《茶花女》手繪讀書筆記教程(初級):含情節、背景、書評、書摘
    難度:★★工具:A3方格本、水性纖維筆(用於繪畫)、籤字黑筆(用於書寫)書籍:《茶花女》王振孫先生譯本儀式:沐浴更衣(至少把手洗乾淨)準備工作:至少閱讀兩遍原著,網絡、相關書籍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基礎能力:想像力+動手能力+思考能力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三十六)
    作者 | Daisy(好玩的數學專欄作者)·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三十五)第二節 二的乘法表一、編制前面一篇筆記說到「組的數目」和「每組裡物品的數目」。問問孩子:乘號左邊的數字(乘數)和乘號右邊的數字(乘數),哪個是「組的數目」,哪個是「每組裡物品的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