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10)

2020-11-08 青心傾心

* 群體影響*

群體:兩個或更多的人在較長時間裡進行互動,並以某種方式相互影響,將他們自己視為「我們」。

社會助長作用:他人在場的影響

●社會助長研究的是個人作業成績能單獨評價時人們的行為表現。

●喚醒能促進優勢反應:由於他人在場能引發喚醒狀態,所以觀察者或共事者的在場會提高簡單任務(其優勢反應是正確的的)的作業成績,但會降低複雜困難任務(其優勢反應是錯誤的)的作業成績。

●擁擠的人群也會引起喚醒和促進優勢反應。

●他人在場引起喚醒的原因:①評價顧忌;②分心(注意他人和注意當前任務之間的矛盾衝突);③純粹在場。

社會懈怠:群體中的個人減少努力

●在許多工作情境中,人們要結合個人的努力以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個人的努力卻無法單獨進行評價。

●在集體任務中,如果個人的努力無法單獨進行評價,個人就不會那麼努力了。如果個人的責任被群體分散了,那麼就容易導致個體成員搭群體便車的現象。

●但目標十分重要,獎勵巨大,存在團隊精神時人們在團隊中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

去個體化:群體中的個體失去自我感

●群體失控(法不責眾):群體能產生一種興奮感,那是一種被比自己更強大的力量吸引住的感覺。高水平的社會喚醒與責任擴散的結合,有可能使人們放棄自己的道德約束或者喪失自己的個體感。

●群體規模:群體不僅能引發其成員的喚醒狀態,也能使成員的身份模糊化。例如暴徒同夥的規模越大,成員越有可能失去較多的自我意識,他們就更樂意去實施暴行。

●匿名性:匿名性使人們的自我意識減弱,群體意識增強,更容易對情境線索作出回應,無論線索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匿名性會滋生暴行和助長卑劣與冷漠。

●喚醒和分心活動:當人們看到別人和自己做出同樣的行為時,會對自己做出衝動性的舉動,產生一種自我強化的愉悅感,當看到別人和自己做的一樣時,我們會認為他們也和我們想的一樣,因而這又會加強我們的自我感受,而且衝動性的集體行為能夠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弱化自我覺察:能弱化自我意識的群體經歷通常能分離個體的行為和態度。

群體極化:群體對我們觀點的強化

●群體討論實際上強化了原先的主導觀點,無論是冒險還是謹慎的觀點。

●在學校、網際網路和恐怖組織中都存在群體極化。

●群體極化產生的原因:①信息影響:從討論中收集起來的信息大多有利於大家最初的選擇,因此會強化對其的支持。②規範影響:通過社會比較,當我們發現其他人和自己持有相同的觀點時,為了讓他人喜歡我們,會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得更為強烈。

群體思維:群體對決策的影響

●群體思維:在群體決策中,人們為了維護群體和睦而壓制異議,即過分關注和睦。

●產生群體思維的溫床:①友善的、凝聚力強的群體;②對異議的相對排斥;③從自己的喜好出發做決策的支配型領導。

●群體思維的症狀表現:①無懈可擊的錯覺;②群體道義毋庸置疑(群體成員接受了其所在群體內的道義,卻忽略了倫理和道德上的其他問題。);③合理化;④對對手的刻板印象;⑤從眾壓力;⑥對疑惑的自我審查;⑦一致同意的錯覺;⑧保護群體不受不愉快信息幹擾的心理防禦。

●群體思維的各種症狀表現會阻止群體成員探尋和討論相反信息以及其他的可能性。

●對群體思維的批評:

①支配型的領導方式確實和糟糕的決策相關,有時下屬會認為自己太弱小或缺乏自信,因此不敢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②能做出明智決策的群體,人人都有話語權,成員關係和睦,能輪流發言;

③群體確實傾向於支持極富挑戰性的信息;

④當成員們希望從群體中獲得接納、讚許和社會認同時,他們會壓抑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想法;

⑤各種觀點都有的群體,會勝過觀念類似的專家組;

⑥在討論中,那些群體成員共享的信息更容易佔據主導地位,大家不認同的信息會受到排擠。

●預防群體思維:①公正,不偏向任何立場;②鼓勵批評性評價;③有時可以將群體劃分成幾個小組,然後再重組在一起表達不同的意見;④歡迎局外的專家和夥伴提出批評;⑤在實施之前召開被稱為「第2次機會」的會議,讓大家暢所欲言。

●促進群體頭腦風暴的方法:①將群體和個體的頭腦風暴相結合;②讓小組成員通過書面互動;③結合電子頭腦風暴。

●但來自眾人的不同信息綜合在一起時,所有的人一起就會變得比幾乎任何一個單獨的個體更聰明。

少數派影響:個體對群體的影響

●儘管多數派的意見往往佔上風,但有時候少數派能影響甚至推翻多數派的立場,即使多數派不接受少數派的觀點,少數派的講話仍然可以增加多數派的自我懷疑,促使他們考慮其他可替代的方法,這往往會導致更好更有創意的決策。

●少數派緩慢效應:相對於多數派,少數派往往更慢的表達他們的觀點。

●當少數派具有一致性並且堅持自己的觀點,行動傳遞著自信,引起多數派的背叛時,少數派的影響力最大。

●信息影響(有說服力的論據)和規範影響(社會比較),同時可以增強群體極化和少數派影響。如果一致性、自信和背叛能使少數派得到加強,那麼這些變量也能加強多數派。任何立場的社會影響力取決於它的力量、即時性以及支持者的數量。

●任務型領導:組織工作、設置規範、聚焦於目標的實現。其通常屬於支配型的。

●社會型領導:建立團隊、調節矛盾、表達支持。其通常具有民主風格,代表著權威。

●轉變型領導:激勵他人認同並承諾完成團隊工作任務。一致的,自信的,鼓舞人心的領導。

2020.10.25

註:本文節選和提煉自 [美]戴維·邁爾斯著 《社會心理學》第十一版

相關焦點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1)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與社會的交互作用,即研究我們如何創造和改變環境,環境又如何反過來塑造我們的性格,影響我們的行為。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是社會問題中「人心」的作用,關注的是在社會環境,社會關係中「人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即人們怎麼去思考、感受和行動。社會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們如何看待他人(社會思維),如何互相影響(社會影響),如何與他人互相關聯(社會關係)的科學。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2)
    社會心理學是常識嗎?●社會心理學提出了似乎顯而易見的結論,因此它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實驗研究表明,只有在事實揭曉之後才顯「得顯而易見」。●後見之明偏差(我早就知道了現象)常導致人們過高評價自己的判斷與預測。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一)
    💪 本文閱讀時間大約14分鐘 💪本系列是戴維·邁爾斯所著《社會心理學》(中文第十一版)的讀書筆記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5)
    人們通常試圖將個體的行為歸結為內部(個人)的原因或者外部(環境)的原因。●對應推論理論:他人的行為是因內部的原因還是因外部的原因所產生的。●常識性歸因凱利的歸因理論:一致性(同情境是否有同行為?)、區別性(不同情境下是否有不同行為?)、共同反應(其他人在同情境下是否有同樣行為?)會影響我們將某人的行為歸結為內因還是外因。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7)
    ●文化相似性表現在:①普遍的友誼規範;②普遍的持質維度(情緒穩定性、外向性、開放性、宜人性、盡責性);③普遍的社會信念維度;④普遍的地位等級規範;⑤亂倫禁忌;⑥戰爭規範。●人性是普遍一致的,而後天教養具有文化特異性。●態度和行為總會因文化而改變,但態度影響行為的過程卻差別不大。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12)
    ●攻擊的挫折—攻擊理論♢挫折(任何阻礙我們實現目標的事物)總會導致某種形式的攻擊。♢攻擊的能量並非直接朝挫折源釋放,相反,我們會把敵意轉移到一些安全的目標上。當新的目標與挫折源有相似之處,並且稍稍刺激了攻擊能量的釋放時,攻擊的轉移最容易發生。♢外群體的目標尤其容易成為攻擊的替罪羊。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8)
    我們會自然的模仿他人的姿勢和言語,這能促使別人喜歡我們,但效仿他人的消極表情(如生氣)除外。●行為同步也包括說話。人們往往會模仿自己讀過或聽過的句子中的語法。又因為行為會影響態度和情感,這種自動的從眾還會令你對他人感同身受。●模仿行為能令他人喜歡你,有益於你和他人的交往。●模仿促進喜歡,但模仿消極行為除外。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13)
    (預期的喜歡→期望某人是令人喜愛的和容易相處的→增加與之建立互惠關係的機會。)*曝光效應:在多次呈現刺激之後,人們對該刺激的評價更為積極。●外表吸引力:在生活中,人們常常願意選擇那些大體上與自己的吸引力相匹配,或者對方魅力不足,但具有其他補償性質的人結婚。對有吸引力的人的積極歸因,形成了關於外表吸引力的刻板印象,也就是「美即是好」的假設。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6)
    (同樣的假話說的次數多了,自己都會相信)●我們所扮演的角色會塑造我們的態度。●我們似乎傾向於根據聽眾來調整我們的談話內容,並且之後也會相信這些歪曲的信息。●登門檻現象:如果想要別人幫你一個大忙,一個有效的策略是先請他們幫你一個小忙。對一個小行為的承諾,可以讓人們更願意做一件更大的事。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15)
    *衝突與和解*引發衝突的原因●社會困境♢囚徒困境:三種情境(前提:雙方都不知道對方的決定)①都認罪:中等程度的判決;②都不認罪:較輕的判決;③一個認罪,而另一個沒有認罪,認罪的將得到豁免。♢在資源有限並且是零和(一個人的獲得就意味著另一個人的損失)的,或是存在潛在的外群體競爭者時易引發衝突。●知覺到的不公正當人們認為他們的付出沒有得到足夠的回報時,他們就會感到不公正並產生衝突。●誤解♢對對方動機和目標的誤解會導致衝突。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11)
    ●偏見是一種態度,態度是情感、行為傾向和信念(認知)的某種獨特結合。●刻板印象:有關其他群體的信念,可能準確,也可能不準確或者過度概括,但他是基於事實核心的。●偏見是一種負面態度,歧視是一種不合理的負面行為。歧視的行為往往源於偏見。●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指個體的偏見態度或者歧視行為或者壓制性的制度實施(即使並非有意帶有偏見)。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9)
    ●個人喜好使我們敞開心扉接受說服者的論證(中心路徑說服),或者後來我們見到的那些產品能引發積極的聯想(外周路徑說服)。●6個說服原則:權威性、喜好、社會證明、互惠性、一致性、稀缺性。●吸引力表現在外表和相似性(模仿、所屬群體)上。●我們會將說服者提供的信息或宣傳的產品與我們對說服者本身的喜愛聯繫起來,進而認可和相信這些信息和產品。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3)
    自尊動機(我們為什麼需要自尊?)●當我們遭遇威脅性的社會拒絕時,自尊會促使我們更加敏銳的覺察他人對我們的期望。●社會拒絕會降低我們的自尊,同時增強我們渴望被接受的意願。●自尊的威脅也可能發生於朋友之間,因為朋友的成功可能比陌生人的成功更有威脅性。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4)
    自我服務偏差(個體傾向於以有利於自身的方式來進行自我知覺)對積極和消極事件的解釋●自我服務歸因:把好的結果歸因於自己,而把壞的結果歸因於其他。進行自我服務歸因,能夠激活與獎賞和愉悅相關的腦區。●人們為了避免承認自己不配獲得成功,而傾向於把失敗或挫折歸於客觀條件,甚至別人的偏見。●偏見盲點:我們的偏見會讓我們無視自己的偏見。
  • 《羊脂球》手繪讀書筆記教程(初級):含人物、內容、背景、特色
    難度:★★工具:A3方格本、水性纖維筆(用於繪畫)、籤字黑筆(用於書寫)書籍:《羊脂球》經典譯林版儀式:沐浴更衣(至少把手洗乾淨)準備工作:至少閱讀兩遍原著,網絡、相關書籍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先看看《羊脂球》手繪讀書筆記整體效果吧!
  • 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談談性別偏見
    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談談性別偏見本篇談談性別刻板印象,即人們有關女性和男性事實上如何行為舉止的信念。性別刻板印象:從有關刻板印象的研究中,有兩個結論是毫無疑義的:存在很強的性別刻板印象,並且正如常常發生的那樣,刻板化群體也接受這種刻板印象。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三十六)
    作者 | Daisy(好玩的數學專欄作者)·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三十五)第二節 二的乘法表一、編制前面一篇筆記說到「組的數目」和「每組裡物品的數目」。問問孩子:乘號左邊的數字(乘數)和乘號右邊的數字(乘數),哪個是「組的數目」,哪個是「每組裡物品的數目」?
  • 《茶花女》手繪讀書筆記教程(初級):含情節、背景、書評、書摘
    難度:★★工具:A3方格本、水性纖維筆(用於繪畫)、籤字黑筆(用於書寫)書籍:《茶花女》王振孫先生譯本儀式:沐浴更衣(至少把手洗乾淨)準備工作:至少閱讀兩遍原著,網絡、相關書籍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基礎能力:想像力+動手能力+思考能力
  • 寫了10年的讀書筆記:把這幾個小方法分享給你(1)
    昨天剛提到讀書筆記,就有朋友私信問我:關於讀書筆記的寫法?所以,今天就把自己寫讀書筆記的一些方法,分享出來給大家做一個參考吧!▼一、善用網絡儲存自己的筆記我從高中就開始寫讀書筆記,而且還挺喜歡寫的。寫了筆記,不方便看,那寫筆記又有什麼意義呢?後來我便乾脆把自己的讀書筆記,儲存到網絡上,方便查看。儲存的地方,最開始是QQ空間,後來是豆瓣,現在準備放微博上。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三十五)
    作者 | Daisy(好玩的數學專欄作者)·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三十四)(和為十以內的「加法組成」表)第一種方法——通過「加法組成」口訣直接得出答案。(「加法組成」遊戲前文介紹過——參見筆記(二十九)——通過和孩子一起遊戲,一起製作表格,讓孩子漸漸掌握「加法組成」口訣,但很多機構直接讓孩子背口訣,而跳過了遊戲操作,這樣是不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