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體影響*
群體:兩個或更多的人在較長時間裡進行互動,並以某種方式相互影響,將他們自己視為「我們」。
社會助長作用:他人在場的影響
●社會助長研究的是個人作業成績能單獨評價時人們的行為表現。
●喚醒能促進優勢反應:由於他人在場能引發喚醒狀態,所以觀察者或共事者的在場會提高簡單任務(其優勢反應是正確的的)的作業成績,但會降低複雜困難任務(其優勢反應是錯誤的)的作業成績。
●擁擠的人群也會引起喚醒和促進優勢反應。
●他人在場引起喚醒的原因:①評價顧忌;②分心(注意他人和注意當前任務之間的矛盾衝突);③純粹在場。
社會懈怠:群體中的個人減少努力
●在許多工作情境中,人們要結合個人的努力以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個人的努力卻無法單獨進行評價。
●在集體任務中,如果個人的努力無法單獨進行評價,個人就不會那麼努力了。如果個人的責任被群體分散了,那麼就容易導致個體成員搭群體便車的現象。
●但目標十分重要,獎勵巨大,存在團隊精神時人們在團隊中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
去個體化:群體中的個體失去自我感
●群體失控(法不責眾):群體能產生一種興奮感,那是一種被比自己更強大的力量吸引住的感覺。高水平的社會喚醒與責任擴散的結合,有可能使人們放棄自己的道德約束或者喪失自己的個體感。
●群體規模:群體不僅能引發其成員的喚醒狀態,也能使成員的身份模糊化。例如暴徒同夥的規模越大,成員越有可能失去較多的自我意識,他們就更樂意去實施暴行。
●匿名性:匿名性使人們的自我意識減弱,群體意識增強,更容易對情境線索作出回應,無論線索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匿名性會滋生暴行和助長卑劣與冷漠。
●喚醒和分心活動:當人們看到別人和自己做出同樣的行為時,會對自己做出衝動性的舉動,產生一種自我強化的愉悅感,當看到別人和自己做的一樣時,我們會認為他們也和我們想的一樣,因而這又會加強我們的自我感受,而且衝動性的集體行為能夠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弱化自我覺察:能弱化自我意識的群體經歷通常能分離個體的行為和態度。
群體極化:群體對我們觀點的強化
●群體討論實際上強化了原先的主導觀點,無論是冒險還是謹慎的觀點。
●在學校、網際網路和恐怖組織中都存在群體極化。
●群體極化產生的原因:①信息影響:從討論中收集起來的信息大多有利於大家最初的選擇,因此會強化對其的支持。②規範影響:通過社會比較,當我們發現其他人和自己持有相同的觀點時,為了讓他人喜歡我們,會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得更為強烈。
群體思維:群體對決策的影響
●群體思維:在群體決策中,人們為了維護群體和睦而壓制異議,即過分關注和睦。
●產生群體思維的溫床:①友善的、凝聚力強的群體;②對異議的相對排斥;③從自己的喜好出發做決策的支配型領導。
●群體思維的症狀表現:①無懈可擊的錯覺;②群體道義毋庸置疑(群體成員接受了其所在群體內的道義,卻忽略了倫理和道德上的其他問題。);③合理化;④對對手的刻板印象;⑤從眾壓力;⑥對疑惑的自我審查;⑦一致同意的錯覺;⑧保護群體不受不愉快信息幹擾的心理防禦。
●群體思維的各種症狀表現會阻止群體成員探尋和討論相反信息以及其他的可能性。
●對群體思維的批評:
①支配型的領導方式確實和糟糕的決策相關,有時下屬會認為自己太弱小或缺乏自信,因此不敢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②能做出明智決策的群體,人人都有話語權,成員關係和睦,能輪流發言;
③群體確實傾向於支持極富挑戰性的信息;
④當成員們希望從群體中獲得接納、讚許和社會認同時,他們會壓抑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想法;
⑤各種觀點都有的群體,會勝過觀念類似的專家組;
⑥在討論中,那些群體成員共享的信息更容易佔據主導地位,大家不認同的信息會受到排擠。
●預防群體思維:①公正,不偏向任何立場;②鼓勵批評性評價;③有時可以將群體劃分成幾個小組,然後再重組在一起表達不同的意見;④歡迎局外的專家和夥伴提出批評;⑤在實施之前召開被稱為「第2次機會」的會議,讓大家暢所欲言。
●促進群體頭腦風暴的方法:①將群體和個體的頭腦風暴相結合;②讓小組成員通過書面互動;③結合電子頭腦風暴。
●但來自眾人的不同信息綜合在一起時,所有的人一起就會變得比幾乎任何一個單獨的個體更聰明。
少數派影響:個體對群體的影響
●儘管多數派的意見往往佔上風,但有時候少數派能影響甚至推翻多數派的立場,即使多數派不接受少數派的觀點,少數派的講話仍然可以增加多數派的自我懷疑,促使他們考慮其他可替代的方法,這往往會導致更好更有創意的決策。
●少數派緩慢效應:相對於多數派,少數派往往更慢的表達他們的觀點。
●當少數派具有一致性並且堅持自己的觀點,行動傳遞著自信,引起多數派的背叛時,少數派的影響力最大。
●信息影響(有說服力的論據)和規範影響(社會比較),同時可以增強群體極化和少數派影響。如果一致性、自信和背叛能使少數派得到加強,那麼這些變量也能加強多數派。任何立場的社會影響力取決於它的力量、即時性以及支持者的數量。
●任務型領導:組織工作、設置規範、聚焦於目標的實現。其通常屬於支配型的。
●社會型領導:建立團隊、調節矛盾、表達支持。其通常具有民主風格,代表著權威。
●轉變型領導:激勵他人認同並承諾完成團隊工作任務。一致的,自信的,鼓舞人心的領導。
2020.10.25
註:本文節選和提煉自 [美]戴維·邁爾斯著 《社會心理學》第十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