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15)

2020-12-01 青心傾心

*衝突與和解*

引發衝突的原因

●社會困境

囚徒困境

三種情境(前提:雙方都不知道對方的決定)①都認罪:中等程度的判決;②都不認罪:較輕的判決;③一個認罪,而另一個沒有認罪,認罪的將得到豁免。

*懲罰通常會引發報復,也就是說那些實施懲罰的人往往會升級衝突,造成結果的惡化。

♢公地悲劇:社會困境中表現出的醜陋人性。對資源的利用超過限度,公地悲劇就會發生。比如,因為每一個個體都覺得自己對環境的汙染很小,但無數個個體的累積最終就會導致了嚴重的環境汙染。

♢基本歸因錯誤:雙方在看待對方時,都會傾向於把自己的行為歸因於外界壓力,把對方的行為歸因於其內在。

♢動機的演化:行為的動機是在變化的。

♢結果總和並不一定為零

*非零和博弈:衝突雙方得到的利益和損失之和並不一定為零,雙方可能都贏也可能都輸。比如囚徒困境和公地悲劇。

♢解決社會困境:

①確立法規以限制利己行為;

②將群體分為較小的單位;

③讓人們能夠充分的溝通;

④改變激勵機制使合作能得到更多的回報;

⑤倡導利他行為規範。

●競爭

♢競爭活動會帶來激烈的衝突、對其他組成員的歧視,以及組內強烈的團結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群體極化也加劇了衝突。在鼓勵競爭的環境中,群體總會表現出比個人更多的競爭行為。

♢在資源有限並且是零和(一個人的獲得就意味著另一個人的損失)的,或是存在潛在的外群體競爭者時易引發衝突。

●知覺到的不公正

當人們認為他們的付出沒有得到足夠的回報時,他們就會感到不公正並產生衝突。

●誤解

♢對對方動機和目標的誤解會導致衝突。

♢引起誤解的原因:

①自我服務偏差會使個人或群體樂於承認自己做的好事,而對自己做的壞事卻推卸責任,同時並不會考慮對方的類似行為方式。

②自我合理化的傾向使人們否認自己的錯誤行為。

③基本歸因錯誤:衝突中的雙方都認為對方的敵意行為反映了他們邪惡的品質。

④一方將會按照自己的成見過濾並理解得到的信息。

⑤在一個群體中,利己、合理化和成見都會得到極化。

⑥群體思維將自己所屬的群體描述為高尚而強大的,將對立的群體描述為卑劣而弱小的。

⑦僅僅是成為一個群體的成員,就會使人產生內群體偏差。

⑧負面的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難被改變。

♢鏡像知覺:在衝突中,雙方對對方的誤解具有一致性,他們都會美化自己和醜化對方。

*自我證實:當A認為B對他有敵意時,就會以充滿敵意的方式對待B,B當然會回以敵意,那麼A的期望就得到了證實。

♢簡單化思維:在衝突中,衝突雙方對對方的看法會變得更加簡單和刻板,更可能出現直覺式判斷。

*即使是對衝突的預期,都會固化人的思維,阻礙他們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獲得和平的途徑

●接觸

♢一般來說,接觸能帶來容忍。增加接觸能夠預測偏見的減少。

♢接觸的確有助於減少偏見,但偏見也會減少接觸。

♢那些和其他群體的人建立了友誼的人,往往容易對這些群體產生積極的態度。

♢地位平等的接觸有助於緩解種族隔離。

●合作

♢共同的外部威脅能建立內部的團結。

♢超級目標會促進合作。它能夠將群體的所有成員團結起來,共同合作來完成目標。

♢成功的合作能夠增強兩組人之間的吸引力。如果曾經敵對的組在一個合作任務上失敗了,並且他們有可能把失敗的責任推卸到對方身上時,他們之間的衝突反而會惡化。

♢合作學習能夠改善種族態度。

*當青少年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競爭的時候,他們會擁有更多、更積極的同伴關係。

♢群體和高級認同

*多樣性統一:一個特定社會的所有成員都會完全的贊同和支持一些基本的價值觀和制度,同時社會中的每一個群體又可以自由的堅持其獨特的亞文化(與共同的核心並不衝突的政策習慣和制度)。

*在危險情況下,強調多元文化的差異性,會增加敵意。對差異的關注,會促使人們更加關注外群體成員的危險行為,或將外群體成員的行為解釋為危險行為。

●溝通

♢談判

♢調解:通過第三方調解人,可以促使敵對的雙方,把他們的競爭性的「非贏即輸」的邏輯,變成富有合作性的「雙贏」取向。調解人還可以創造消除誤會、增加互動了解和信任的溝通氛圍。

*調解人可以讓衝突中的雙方把爭議僅限於對事實的描述,包括陳述如果對方怎麼做,他們就會有什麼樣的感覺會做出何種反應;也可以讓人們角色互換去討論對方的處境或者想像和解釋對方所經歷的體驗。

*通過站在別人的立場和誘發同理心,能夠降低刻板印象,增加合作。

*人們對於對手提出的讓步總是嗤之以鼻,而當這種讓步由第三方提出時,他們就不會覺得這是一種虛假姿態了。

♢仲裁:當協商不能達成共識時,衝突的雙方可能就需要一個仲裁人來做一個決定,或者從他們提供的最後建議中選擇其一。

♢和解

*GRIT:逐步(graduat)、互惠(reciprocat)、主動(initiative)的減少緊張(tension reducation)。

* GRIT要求一方在宣布希望調和的意願之後,做出一些小的意在降低衝突的行為,這些行為會給對手造成輿論上的壓力,使他們必須遵循互惠規範。

2020.11.29

註:本文節選和提煉自 [美]戴維·邁爾斯著 侯玉波等譯《社會心理學》第十一版

相關焦點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1)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與社會的交互作用,即研究我們如何創造和改變環境,環境又如何反過來塑造我們的性格,影響我們的行為。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是社會問題中「人心」的作用,關注的是在社會環境,社會關係中「人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即人們怎麼去思考、感受和行動。社會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們如何看待他人(社會思維),如何互相影響(社會影響),如何與他人互相關聯(社會關係)的科學。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2)
    社會心理學是常識嗎?●社會心理學提出了似乎顯而易見的結論,因此它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實驗研究表明,只有在事實揭曉之後才顯「得顯而易見」。●後見之明偏差(我早就知道了現象)常導致人們過高評價自己的判斷與預測。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一)
    💪 本文閱讀時間大約14分鐘 💪本系列是戴維·邁爾斯所著《社會心理學》(中文第十一版)的讀書筆記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13)
    (預期的喜歡→期望某人是令人喜愛的和容易相處的→增加與之建立互惠關係的機會。)*曝光效應:在多次呈現刺激之後,人們對該刺激的評價更為積極。●外表吸引力:在生活中,人們常常願意選擇那些大體上與自己的吸引力相匹配,或者對方魅力不足,但具有其他補償性質的人結婚。對有吸引力的人的積極歸因,形成了關於外表吸引力的刻板印象,也就是「美即是好」的假設。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5)
    人們通常試圖將個體的行為歸結為內部(個人)的原因或者外部(環境)的原因。●對應推論理論:他人的行為是因內部的原因還是因外部的原因所產生的。●常識性歸因凱利的歸因理論:一致性(同情境是否有同行為?)、區別性(不同情境下是否有不同行為?)、共同反應(其他人在同情境下是否有同樣行為?)會影響我們將某人的行為歸結為內因還是外因。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12)
    ●攻擊的挫折—攻擊理論♢挫折(任何阻礙我們實現目標的事物)總會導致某種形式的攻擊。♢攻擊的能量並非直接朝挫折源釋放,相反,我們會把敵意轉移到一些安全的目標上。當新的目標與挫折源有相似之處,並且稍稍刺激了攻擊能量的釋放時,攻擊的轉移最容易發生。♢外群體的目標尤其容易成為攻擊的替罪羊。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7)
    ●文化相似性表現在:①普遍的友誼規範;②普遍的持質維度(情緒穩定性、外向性、開放性、宜人性、盡責性);③普遍的社會信念維度;④普遍的地位等級規範;⑤亂倫禁忌;⑥戰爭規範。●人性是普遍一致的,而後天教養具有文化特異性。●態度和行為總會因文化而改變,但態度影響行為的過程卻差別不大。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6)
    (同樣的假話說的次數多了,自己都會相信)●我們所扮演的角色會塑造我們的態度。●我們似乎傾向於根據聽眾來調整我們的談話內容,並且之後也會相信這些歪曲的信息。●登門檻現象:如果想要別人幫你一個大忙,一個有效的策略是先請他們幫你一個小忙。對一個小行為的承諾,可以讓人們更願意做一件更大的事。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8)
    我們會自然的模仿他人的姿勢和言語,這能促使別人喜歡我們,但效仿他人的消極表情(如生氣)除外。●行為同步也包括說話。人們往往會模仿自己讀過或聽過的句子中的語法。又因為行為會影響態度和情感,這種自動的從眾還會令你對他人感同身受。●模仿行為能令他人喜歡你,有益於你和他人的交往。●模仿促進喜歡,但模仿消極行為除外。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10)
    ●喚醒能促進優勢反應:由於他人在場能引發喚醒狀態,所以觀察者或共事者的在場會提高簡單任務(其優勢反應是正確的的)的作業成績,但會降低複雜困難任務(其優勢反應是錯誤的)的作業成績。●擁擠的人群也會引起喚醒和促進優勢反應。●他人在場引起喚醒的原因:①評價顧忌;②分心(注意他人和注意當前任務之間的矛盾衝突);③純粹在場。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11)
    ●偏見是一種態度,態度是情感、行為傾向和信念(認知)的某種獨特結合。●刻板印象:有關其他群體的信念,可能準確,也可能不準確或者過度概括,但他是基於事實核心的。●偏見是一種負面態度,歧視是一種不合理的負面行為。歧視的行為往往源於偏見。●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指個體的偏見態度或者歧視行為或者壓制性的制度實施(即使並非有意帶有偏見)。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9)
    ●個人喜好使我們敞開心扉接受說服者的論證(中心路徑說服),或者後來我們見到的那些產品能引發積極的聯想(外周路徑說服)。●6個說服原則:權威性、喜好、社會證明、互惠性、一致性、稀缺性。●吸引力表現在外表和相似性(模仿、所屬群體)上。●我們會將說服者提供的信息或宣傳的產品與我們對說服者本身的喜愛聯繫起來,進而認可和相信這些信息和產品。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3)
    自尊動機(我們為什麼需要自尊?)●當我們遭遇威脅性的社會拒絕時,自尊會促使我們更加敏銳的覺察他人對我們的期望。●社會拒絕會降低我們的自尊,同時增強我們渴望被接受的意願。●自尊的威脅也可能發生於朋友之間,因為朋友的成功可能比陌生人的成功更有威脅性。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4)
    自我服務偏差(個體傾向於以有利於自身的方式來進行自我知覺)對積極和消極事件的解釋●自我服務歸因:把好的結果歸因於自己,而把壞的結果歸因於其他。進行自我服務歸因,能夠激活與獎賞和愉悅相關的腦區。●人們為了避免承認自己不配獲得成功,而傾向於把失敗或挫折歸於客觀條件,甚至別人的偏見。●偏見盲點:我們的偏見會讓我們無視自己的偏見。
  • 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談談性別偏見
    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談談性別偏見本篇談談性別刻板印象,即人們有關女性和男性事實上如何行為舉止的信念。性別刻板印象:從有關刻板印象的研究中,有兩個結論是毫無疑義的:存在很強的性別刻板印象,並且正如常常發生的那樣,刻板化群體也接受這種刻板印象。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三十五)
    作者 | Daisy(好玩的數學專欄作者)·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三十四)(和為十以內的「加法組成」表)第一種方法——通過「加法組成」口訣直接得出答案。(「加法組成」遊戲前文介紹過——參見筆記(二十九)——通過和孩子一起遊戲,一起製作表格,讓孩子漸漸掌握「加法組成」口訣,但很多機構直接讓孩子背口訣,而跳過了遊戲操作,這樣是不妥的。)
  • 《茶花女》手繪讀書筆記教程(初級):含情節、背景、書評、書摘
    難度:★★工具:A3方格本、水性纖維筆(用於繪畫)、籤字黑筆(用於書寫)書籍:《茶花女》王振孫先生譯本儀式:沐浴更衣(至少把手洗乾淨)準備工作:至少閱讀兩遍原著,網絡、相關書籍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基礎能力:想像力+動手能力+思考能力
  • 變態心理學讀書筆記(1)
    變態心理學讀書筆記(1) *導言及歷史回顧*●心理病理學研究的是心理障礙的性質、發展和治療手段。其關注人們為什麼會有出人意料、甚至荒唐和自我挫敗的行為、思維和感受。●患有心理障礙的人常常背負汙名(社會對行為處事不同於大眾的群體持有的消極看法和態度。)
  • 《羊脂球》手繪讀書筆記教程(初級):含人物、內容、背景、特色
    難度:★★工具:A3方格本、水性纖維筆(用於繪畫)、籤字黑筆(用於書寫)書籍:《羊脂球》經典譯林版儀式:沐浴更衣(至少把手洗乾淨)準備工作:至少閱讀兩遍原著,網絡、相關書籍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先看看《羊脂球》手繪讀書筆記整體效果吧!
  • 《西蒙的爸爸》手繪讀書筆記教程(初級):含內容、特色、手法
    難度:★★工具:A3方格本、彩色鉛筆、水性纖維筆(用於繪畫)、籤字黑筆(用於書寫)書籍:《羊脂球》經典譯林版第三章——《西蒙的爸爸》儀式:沐浴更衣(至少把手洗乾淨)>準備工作:至少閱讀兩遍原著,網絡、相關書籍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先看看《西蒙的爸爸》手繪讀書筆記整體效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