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餐飲市場非常龐大,不僅消費者人數眾多,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飲食方面支出的錢也越來越高,因此去年我國餐飲業規模就已經突破4萬億。
餐飲市場如此龐大,自然吸引了很多中外餐飲巨頭布局其中。這麼多年佔據頭部的基本上都是肯德基、麥當勞這些國外連鎖品牌。當然海底撈這幾年發展得也不錯,上市之後開始下沉至三四線城市,不過海底撈老闆已經移民新加坡。
所以很多土生土長的餐飲品牌,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不僅面臨內外部競爭,還要提防資本入侵。可以發現許多民族餐飲品牌,不斷被資本收購。當然有很多並非良善資本,可以稱它們為「門外的野蠻人」。並不會同企業一同成長,而是會在關鍵的時候套現出局,留下一地雞毛,連餐飲企業的創始人也被掃地出門。大娘水餃就是這樣的經歷。
說起大娘水餃,很多人還是非常熟悉的。前些年風靡全國,特別是在城市的繁華地段,尤其是火車站、汽車站這些人流量密集的地方,總會看到大娘水餃的身影。不過現在很多人發現,大娘水餃的味道變了,沒有以前那種特別好吃的感覺。生意也大不如前,甚至店面也少了很多。本來做得挺好的餐飲品牌,怎麼突然間就沒落了呢?這就要從大娘水餃的創始人吳國強說起。
1996年,吳國強在常州創辦了商廈美食園。最開始請了位東北的大娘過來包餃子,沒想到手藝不錯,生意好了起來,很多人就慕名過來吃水餃。吳國強看到餃子的生意這麼火爆,於是乾脆把店名改成了「大娘水餃」。
之後他到了很多地方去拜訪老師傅,學習製作餃子餡料,最終研發出了符合自家餐館的餃子餡料。又因為大娘水餃本來就是手工做的,用的都是真材實料,得到了顧客的認可。一傳十,十傳百,大娘水餃的名氣也家喻戶曉。之後不斷擴張,成為餐飲連鎖品牌。
到2013年的時候,大娘水餃已經在全國擁有超過450家門店,年營業額超過15億元,員工7000多人,已經是一家名氣在外的餐飲連鎖企業。但對於創始人吳國強而言,他的噩夢在這個時候才開始到來。
大娘水餃被歐洲私募基金CVC看中,而吳國強的想法就是引進資本,引進更加專業的管理團隊,這樣能夠讓大娘水餃發展的腳步更加穩更加快。卻不曾想到,這是引狼入室。結果CVC收購大娘水餃,並持有90%的股份。意味著吳國強僅剩下10%的股份,管理權也落到了別人的手裡。
當然吳國強並不後悔自己的決定,原本繼續做著董事長的位置,後來就變成技術顧問了。而新的管理團隊,改變了大娘水餃原來的經營模式。不僅提高了餃子的價格,還縮減了餃子的材料和分量。對於這一行為,消費者並不買單。慢慢地失去了忠實的顧客,業績也隨之大幅下降。
這並不是吳國強想看到的,也不是他想要的局面。但他已經失去了控制權,有再多的不滿也無濟於事。 CVC在消費完大娘水餃的品牌效應之後,將其賣給了格林豪泰酒店管理集團,套現離場留下了一大堆爛攤子。
事實上CVC並不是第一次做這種事情,早年風靡全國的俏江南川菜餐廳,生意非常火爆。創始人張蘭名氣也非常大,那些年還經常上綜藝節目。但最後還是被CVC以同樣的方法收購了俏江南,張蘭也被一步步踢出局。
又一水餃巨頭沒落,曾年收15億,創始人引狼入室,卻被資本踢出局。很多餐飲企業就是這樣,越想擴張得更快,摔得越痛。好的企業可以引進資本,但控制權應該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然像吳國強一樣被踢出局,自己一手創辦的企業就毀在他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