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水餃巨頭倒了?曾開店450家年賺15億,如今為何紛紛關閉
今天要介紹的這個品牌,本來是水餃行業的巨頭,坐擁450家門店,一年能賺15億元。但最終因為資本力量的介入而逐漸沒落,如今門店紛紛關門,它就是大娘水餃。創辦於90年代的品牌對於國人來說,逢年過年吃水餃已經成為常態。昨天是冬至,去吃水餃的消費者更是絡繹不絕。在整個行業中,要說名氣最大的線下連鎖店,恐怕非大娘水餃莫屬。作為巨頭,它曾經也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時期。
-
「水餃巨頭」倒了?曾經開店450家,年賺15億,如今門店紛紛關閉
所以當時大娘水餃也被很多人熟知,而它的創始人吳國強,是在1996年的時候創辦了當時的常州商業大廈美食園,這也就是大娘水餃的前身了。剛開始發展美食園的時候,沒想到會如此火熱,因為當時吳國強邀請了一位來自東北的退休大娘來包餃子,自己做餃子餡,沒想到一炮而紅,很快吳國強就專門做水餃生意,做的是越來越火。
-
它曾是水餃巨頭,門店有450家,年入15億,外資收購後銷量銳減
與張蘭有類似經歷的還有大娘水餃的創始人吳國強,大娘水餃也正是今天這篇文章想要講述的品牌故事。大娘水餃曾是水餃巨頭,頗受食客們的喜愛,巔峰時期全國門店數高達450店,年入15億。後來吳國強為了大娘水餃能夠更好的發展,與張蘭一樣引進外資,結果失去了大娘水餃的控股權,自己無奈離開,後來回去參加年會,被保安攔在門外。
-
水餃巨頭曾年入15億,全國門店400多家,如今「只配」在火車站?
這其實也是大娘水餃的前身,後來得益於營收提升,吳國強想到了創辦連鎖品牌,大娘水餃也由此誕生。本來國人對於水餃就情有獨鍾,加上大娘水餃那時候主打手工調製,會受到市場歡迎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
又一水餃巨頭隕落,曾年賺15億,「引狼入室」後痛失心愛企業
它不僅是北方人的主食,而且常與重大節日、事件聯繫在一起,尤其在春節期間 網上曾流傳這麼一個段子編: 全國有「扛把子」喜家德,南有袁記雲餃做鮮食,大娘為了你包水餃,「後起之秀」小恆水餃,從南到北「老先鋒」東北餃子王,更別提上了船就下不來的船歌魚水餃……
-
中國「水餃巨頭」倒了?花費半輩子心血年入15億,創始人卻被趕走
但最近幾年,大娘水餃的生意卻比以前少了很多。除了門店相繼關閉了不少以外,聲譽也大不如以前了。就連這個品牌似乎也在許多城市中消失了。那麼,為什麼一個曾經風靡一時的品牌會出現如此大的改變呢?其實大娘水餃的品牌故事還是很「反轉」的,很多人不知道這其中的故事。
-
國內水餃巨頭「隕落」,曾年入15億,最終卻無奈向外資低頭
近年來,各行各業都在抱怨生意難做,尤其是今年受疫情的影響,更是難上加難,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國產餐飲品牌日益減少呢?事實上,國內有很多的連鎖國產餐飲品牌,因為外資的進入,他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最終不得不被併購。因此,很多人抱怨一些國產品牌連鎖店的味道不如以前。
-
曾開店800家,年賺4.5億,如今破產清算
曾開店800家,年賺4.5億,如今破產清算!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都在發展,除了本土企業以外,外資也在進入中國,開始不斷的搶佔市場,現在本土企業發展空間越來越小,很多企業本來發展挺好的,但是由於無法適應激烈的競爭,最後不是被收購就是破產清算。
-
「水餃皇后」去世,曾因女兒被拋棄,年入60億的灣仔碼頭誰延續?
圖@視覺中國作者丨市界 馮晨晨編輯|老拿如今的灣仔碼頭,已經擁有15大生產基地,每年銷售額超60億。由於大丸是第一家在香港插旗的日本百貨公司,擁有超級市場、百貨公司多個經營渠道,最終,雙方以保住「灣仔碼頭北京水餃」的牌子,並由日方提供牌照、工廠的條件,籤下20年的合作條約。日方資本和渠道的幫助,讓灣仔碼頭由小販變成小工廠,產品也從現煮水餃擴展到冷凍產品。隨著大丸百貨旗下超市的全面鋪貨,其他家百貨公司也跟過來,灣仔碼頭流水接連翻番。
-
靠「一盤」水餃年入15億,嘔心瀝血半輩子,最終卻被外資踢出局
>但就有這麼一個人,在中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吃食當中,看到了商機,這個人,就是如今最開始的時候,吳國強只是在常州大廈商業美食園做起了水餃生意。 吳國強請了一位來自東北的大娘,讓這位大娘給自己包餃子,自己負責製作餃子餡。在吳國強和東北大娘的默契合作下,吳國強的水餃賣得越來越好,甚至到了許多人都會大老遠前來品嘗的地步。
-
「水餃大王」年賺15億,後「引狼入室」參加公司年會都被拒
現在在市面上的餃子品牌還是挺多的,不過在眾多的餃子品牌當中,大娘水餃的名氣可是一直都很大的,它的招牌產品松仁三鮮餃、三菇餃、素三鮮餃甚至還被評為中國名點。而大娘水餃餐飲集團有限公司還曾先後獲得中國餐飲百強企業、中國快餐十佳品牌企業、江蘇省誠信單位等榮譽。大娘水餃的連鎖店用一句誇張一點的話來形容就是,「遍布全國」,在火車站、商場、大型超市我們總是能夠看到大娘水餃的身影。
-
又一水餃巨頭沒落,曾年收15億,創始人引狼入室,卻被資本踢出局
不過現在很多人發現,大娘水餃的味道變了,沒有以前那種特別好吃的感覺。生意也大不如前,甚至店面也少了很多。本來做得挺好的餐飲品牌,怎麼突然間就沒落了呢?這就要從大娘水餃的創始人吳國強說起。1996年,吳國強在常州創辦了商廈美食園。最開始請了位東北的大娘過來包餃子,沒想到手藝不錯,生意好了起來,很多人就慕名過來吃水餃。
-
中國內衣大王深陷窘境:市值跌去近9成,2000多家門店接連關閉
被媒體譽為「內衣大王」的都市麗人,便是乘借著國內經濟發展的「東風」迅速崛起,並積累起廣泛的口碑。提起都市麗人,就不得不提及它的創始人鄭耀南。1995年,中專畢業的鄭耀南帶著僅有的500塊錢去深圳闖蕩,而他找到的首份工作就是在沃爾瑪中國總部當保安。然而,這份看似普通的工作,卻讓鄭耀南的人生逐漸發生著轉變。
-
兩兄弟靠「山寨」麥當勞發家,如今開店10000家,年入6個億
2001年1月,兩兄弟拿著打工攢的錢在一所大學門口開了華萊士第一家餐廳--福州師大餐廳,裡面賣的東西跟麥當勞和肯德基基本是一樣的,連兒童樂園也同樣配置了。當時的華萊士產品定價比較高,因為麥當勞和肯德基的定價就是很高的,但是,它們卻沒有麥當勞和肯德基的品牌溢價,所以他們剛開始的收入並不高,除去成本還是虧損的。
-
混得「最慘」的一雙運動鞋,4千家門店年入32億,如今賣房賣機器
早在2010年,我們國產運動鞋品牌曾經實現了30%的業績增長,但時至今日,國產運動鞋品牌的業績開始下滑。比如當年紅遍中國的喜得龍,曾經在國內28個省市設立4000家門店,然而這個品牌卻在大浪淘沙中應聲倒下。
-
小保安逆襲為內衣大王,在全國開7000多家門店,馬化騰都為他入股
不過,最後在化妝品店上成功了,開了多家連鎖店。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也是留給善於發現的人。進入內衣行業源於一次街邊攤,鄭耀南發現小攤賣內衣一天能賣1000元,銷量非常大,他立即發現這個行業需求空間非常大,一定是一個藍海市場。於是,1998年,他就毅然的殺入,創立了都市麗人,並隨後將化妝品店全部關閉。
-
「灣仔碼頭」創始人逝世:曾被丈夫拋棄,如今年入60億比肩「老乾媽」
據多家港媒報導,香港知名水餃品牌灣仔碼頭品牌創辦人、「水餃皇后」臧健和逝世,享年73歲。「灣仔碼頭」的母公司通用磨坊11日晚確認她已離世的消息。圖為臧健和在家中接受記者專訪時介紹一款水餃。中國人愛吃水餃,一個當年因意外流落到香港的青島姑娘,真正把水餃做成了大產業。她就是臧健和,人稱「臧姑娘」。日前(這裡指2017年),她在香港家中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暢談其40年的傳奇水餃人生。圖為臧健和在家中接受專訪。
-
曾被丈夫拋棄,賣水餃謀生,現年入60億
隨著香港的百佳、華潤、吉之島等渠道的打開,灣仔碼頭很快就佔據了香港的新鮮水餃及冷凍水餃30%的市場份額。1997年,「灣仔碼頭」與美國通用磨坊公司合作,進一步擴大了生產規模,臧健和開始在內地廣州、上海等地方投資建廠,進入內地市場。
-
「超市+餐飲」新零售2019年開店159家、關店12家
經過前兩年的「狂飆突進」,以盒馬為首的「超市+餐飲」新零售品牌在2019年驟然減速,集體進入調整期。據贏商網統計,2019年18家「超市+餐飲」新零售品牌共開店159家,與2018年17個品牌開店201家,品牌拓店熱度明顯冷卻。
-
「灣仔碼頭」創始人去世 她是如何把水餃賣到年入60億元?
丈夫家在泰國是有名的絲綢商,幸福的日子沒過多久,丈夫回泰國繼承家業,母女三人因證件問題留在青島,等了3年之後,終於迎來了全家團聚的日子,不過,在香港轉機的時候,她得知婆家嫌棄她生的女兒,丈夫已重新娶妻生子組建家庭,生性好強的她便帶著女兒留在了香港,從此,臧健和便帶著女兒過起了貧苦的生活。 一次朋友拜訪,臧健和做了最拿手的餃子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