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冬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餃子。餃子是我國特有的飲食文化,每年冬至和春節,我們都有吃餃子的習慣。像吃餃子類似的飲食文化,我們還有很多。
在我國的本土餐飲行業中,餃子一直都是熱門的創業項目,這麼多年來,餃子行業中誕生了很多知名品牌。但是有一點很奇怪,就是國人做飯好吃,但不擅長經營和管理。
比如曾經餐飲業的王者,俏江南的結局就不是很好。張蘭創建俏江南後,在國內發展得非常好,為了更美好的美好明天,張蘭引進外資,最後卻失去了俏江南的控股權。張蘭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創辦的心血成為別人的公司。
與張蘭有類似經歷的還有大娘水餃的創始人吳國強,大娘水餃也正是今天這篇文章想要講述的品牌故事。大娘水餃曾是水餃巨頭,頗受食客們的喜愛,巔峰時期全國門店數高達450店,年入15億。
後來吳國強為了大娘水餃能夠更好的發展,與張蘭一樣引進外資,結果失去了大娘水餃的控股權,自己無奈離開,後來回去參加年會,被保安攔在門外。不得不說,這個結局真魔幻。
吳國強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成立美食園,是大娘水餃的前身。後來提升營收,吳國強推出大娘水餃,結果一炮而紅,美食園也改成了大娘水餃,開始主攻水餃生意。
要知道國人對水餃可是非常喜愛的,以前窮的時候,逢年過節,哪怕沒錢也要吃上一頓餃子。那麼生活水平提升之後,吃水餃更是成了家常便飯。所以只要水餃的味道還說得過去,生意就不會差。
事實上,大娘水餃的生意非常好,吳強國調製的餃子餡,味美汁多,外加上餃子皮很薄,所以深受食客們的喜愛,美食園的餃子就這麼傳了出去,知道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聞名而來,只為嘗上一口大娘水餃。
吳國強順水推舟,美食園更是更名為大娘水餃,也開始了全國開設門店之旅。到了2013年,大娘水餃的門店數已經達到了450家,年入15億,而吳國強也成了餐飲業的代表,富豪榜的常客。
大娘水餃的成功不但讓吳國強收穫了財富和地位,也讓水餃行業火了起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做水餃生意,越來越多的水餃品牌出現了。但是最終沒有幾個品牌能夠達到大娘水餃所在的位置。
因為吳國強的大娘水餃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首先在於大娘水餃的餃子餡獨處一絕,吳國強深知大娘水餃的立身之本,在於睡覺本身。就像企業的立身之本在於產品質量本身一樣。
吳國強為了讓大娘水餃立於不敗之地,苦心鑽研餃子餡,做了上百種調製,最終調製出了非常獨特的餃子餡,深受食客們的歡迎,所以大娘水餃才能夠在競爭激勵的餐飲業打下一片天,所以大娘水餃才無懼任何同行的挑戰。
除此之外,吳國強也深知自己在管理企業方面的不足,於是他重金聘請管理團隊經營大娘水餃的發展,但是結果卻出乎他的意料,大娘水餃的發展朝著他控制不了的方向狂奔而去。
在大娘水餃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績的時候,歐洲一家投資基金CVC出現了。看到CVC,估計很多人都覺得陌生,但它做的事情,卻不會讓大家覺得陌生。張蘭的無奈,就是因這家基金而起,沒錯,收購俏江南,最後張蘭無奈出局就源自於CVC。
所以看到張蘭的結局,吳國強在CVC基金收購大娘水餃後無奈出局,我是一點都不意外的。CVC基金收購大娘水餃90%的股份,吳國強雖然拿到了不少錢,但是也永遠地失去了大娘水餃的控制權。後期吳國強當了三年顧問和兩年董事長後,無奈離開了自己一手創辦的大娘水餃,由此大娘水餃徹底成了CVC基金的品牌。
那麼接下來大娘水餃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基金不像吳國強,他們想要的是短期內的收益,對大娘水餃的未來並不在意。也就是說怎麼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益,才是基金考慮的事情。
於是接下來的大娘水餃味道變了,餃子也變小了,但是價格沒有改變,如此一來,食客們自然也就不喜歡大娘水餃了,結果外資收購後,大娘水餃的銷量非但沒有上升,反而銳減。
身在局外的吳國強雖然有心帶領大娘水餃東山再起,但是沒有大娘水餃控股權的他只能眼睜睜看著大娘水餃逐漸沒落。畢竟吳國強CVC基金邀請參加大娘水餃的年會,結果被保安攔在門外,連門都進不去,何談帶領大娘水餃重回巔峰?
看到大娘水餃的結局和吳國強的無奈,我們發現當你把企業大半的股份賣給別人之外這種情況是不可避免的。就算強如賈伯斯,也無力回天,只能氣憤地離開自己一手創辦的蘋果。
如果CVC基金能夠和當年的蘋果董事會一樣看重品牌的長遠發展,就像蘋果請回賈伯斯一樣,請吳國強再次擔任董事長。但是CVC基金卻選擇賣掉大娘水餃,套現離場,不得不說這個結局再次讓人無奈。